•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60

哈布斯窗帘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上海兢实会计事务所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囡1234

已采纳

过了30岁,生完孩子重新步入职场的时候。

我是28岁生的宝宝,做了3年的全职妈妈,孩子上幼儿园之后开始重新找工作,我家住在4线城市,工作的机会本来就不多,还算幸运凭借自己的基础知识,找到一家公司任职文案编辑。

入职后我发现身边的同事全是95后,00后,我每次最尴尬的时候就是同事们都称呼我大姐,回想当年我几乎是公司年龄最小的,出来进去都是喊别人姐,现在成了公司的老大姐。导致我那时候特别反感“大姐”这两字。

我跟她们没有共同话题,人家都是小姑娘,每天聊得是口红化妆品,追各种爱豆明星,我每天是孩子的玩具衣服奶粉,她们说的爱豆我没听过,她们说的主播我不认识。

说实话我很羡慕她们,年轻真好,反观我30多了,跟一群00后做着同样的工作,如果论职场晋升的话,我比不过她们。

我开始后悔为什么之前不好好学习,为什么年轻时不好好奋斗,没有让自己成为有价值的人。

她们20岁,我30岁,现在却工作在同一个屋檐下,单从职场层面讲,我比她们多活的那10年几乎没有任何意义了。

我开始思考,我现在的状态,以至于以后的10年,我还是像现在一样碌碌无为嘛,我该做点什么才能让我的下一个10年,再下一个10年留下足迹。那我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在一个领域深耕下去,提升自己。

真心奉劝那些刚毕业的年轻人,你正值青春,一定要多学习,多提升自己,让自己在任何年龄段,任何状态下都能完美应对。

上海兢实会计事务所

320 评论(13)

shangna52088

前面所有得章节我们一起学习了公司金融里边最重要的两个决策: 融资决策和投资决策 ,我们假设这个世界是“完美”的。本节开始我们一起学习第三个模块,我们就要进入“不完美的世界”了。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下的《公司金融》代表的是什么呢?代表它有两大摩擦:一个是信息不对称问题,另一个是代理问题。本节我们一起来学习信息不对称问题。        解决信息不对称和代理的问题,就引出了我们《公司金融》里边非常重要的一个话题,就是公司治理。搞好公司治理,其实是能够帮助我们企业最大化价值的必经之路。在公司治理里边,我们究竟怎么样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呢?接下来我们通过三个部分一起学习如何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什么是“逆向选择”问题?什么样的信号更可信?企业如何传递有效的信号?       首先我们来看 什么是逆向选择问题 ?很简单,因为它是发生在事前的。我之后会学习发生在事后的问题,也就是道德风险问题。说起逆向选择,它实际上最早是由美国一个经济学家叫做乔治·阿克洛夫,他在1970年的时候发表了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章里边,首先提出来的。在这篇文章里边,他其实考虑的是一个二手车的市场。这个二手车市场里边有三辆二手车来卖,它们都是宝马车。对于买家来说,你其实并不了解这三辆二手宝马车它真实的性能怎么样,但是卖家他是具备这方面的信息的。假如说这三辆里边有一个保养得非常的好,就跟新车一样,我们管它叫做优等车,假设它价值100万;还有一辆车保养得一般,我们叫做中等车,它的价值是50万;还有一辆车保养得非常的差,我们管它叫做劣等车,它的价值是30万。作为买家来说,你没有办法区分出这三辆车,因为这三辆车漆都喷得很漂亮,长得一模一样,你也区分不出来,只有卖家才知道它的真实价值。作为掌握信息比较少的一方,就是你,你愿意出多少钱呢?你可能只愿意出一个平均价,对吧?100、50,加上30的一个平均价就是90万。当你出价90万的时候,那个优等车的车主,他就不会愿意把他的车卖出去了,他不愿意卖出这个价值100万的车,最后只拿回90万,所以他就会从这个市场里退出去了。那么留在市场里边的只有中等车和劣等车。当你知道留在市场里只是中等车和劣等车的时候,你可能就又会调整你的出价,再出一个平均价,50万和30万的平均价就是40万。当你出价40万的时候,那个中等车就又退出去了,对吧?那个车主肯定不愿意卖。所以,最后留在市场上的只有那辆价值30万的劣等车,这就是典型的逆向选择问题。这个就是 阿克洛夫 在1970年第一次提出了这个逆向选择的问题,所以他在2001年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我来看看在金融里面的运用。比如说一个企业发行股票,它也存在信息不对称。我们这些投资者,其实不知道这个企业到底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而企业的内部高管是能够区分出来的。假如说我们有两类公司,一类公司是未来发展非常好的公司,一类公司可能表现得不会那么好,作为投资者来说我们没有办法区分。这个时候这两类公司都来发行股票,一类公司的股票可以值50块钱一股,另一类公司的股票只值30块钱一股。但是作为投资者来说,我们没有办法区分,所以我们只愿意支付平均40块钱。那个好公司看到我们的出价以后,他就不会再去卖股票了,所以留在市场上的只是最差的公司,这也是一个典型的逆向选择的问题。        所以一句话,到底什么是逆向选择?逆向选择就是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质量高的人或者质量高的企业退出了这个市场,你可以粗略地把它理解成为,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 劣币驱逐良币的过程 。这么多信息不对称、逆向选择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在市场上交易无法进行,市场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 。       逆向选择在我们生活当中到处可见,我们怎么来解决逆向选择或者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呢?其实在现实生活当中,我们基本上有两种方法,在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部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 信号传递的理论 。在下一讲,我们一起学习另外一种方法,叫做 机制设计的理论 。       什么样的信号更可信?什么是信号传递理论呢? 信号传递理论,它的逻辑就是我们有两方,一方具有信息,另外一方不具有信息。具有信息的这一方,可能通过做一件事情来传递一个信号,告诉不具备私人信息的这一方,他的真实的水平或者是他真实的质量。        对于信号理论来说,它有两个很重要的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我们必须要有 信息不对称 ,具有更多信息的这些人首先来行动发射这个信号;第二个条件,就是这个信号必须要对 其中的一部分人,要比另外一部分人发射这个信号的成本要来得更低 ,这样这个信号才会可信。       比如说我们到动物园会看孔雀,公孔雀会拖着一个长长的尾巴,它在求偶的时候也会孔雀开屏。其实这个在自然界里边是对它非常不利的,因为你知道在自然野生环境下,它拖着这么长的尾巴,是很难逃避天敌的追猎的。但是为什么它还拖着这样一个长长的尾巴呢?其实这个雄孔雀,它就是在发射一个信号,告诉这个雌孔雀,你看我拖着这么长长的尾巴,我还能够生存下来,代表着我的基因非常得好,我非常的强壮,所以marry me,和我在一起。这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信号传递的理论。       企业如何传递有效的信号?在公司治理中存在着大量的信息不对称,企业的高管可能知道一些企业的外部人员不知道的信息,内部投资人和外部投资人也会有信息不对称。那么企业高管怎么来解决这个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呢?他就可以通过传递信号的方法,告诉企业的外部投资人,自己是一个兢兢业业为企业努力工作的经理,不会为了自己的私利而牺牲股东的利益。企业传递信号有哪几种方法呢?总结两种最常见,也最实用的方法: 一个就是企业高管的主动降薪;第二个就是企业的自愿信息披露。       我们会看到很多企业的CEO,他会主动把自己的薪酬降得比较低。比如说2019年3月5号,我国某公司它的CEO就发公告,他说我要主动降薪,我把我的年薪降到8万人民币每年,每个月还不到7000块钱。他做这个动作的目的是什么?其实就是要告诉外界,我要努力地为企业来工作。这个主动降薪其实最早可以追溯到1979年,美国三大汽车公司之一的克莱斯勒,当时克莱斯勒的情况非常不好,负债累累,它的总裁就主动降薪到一美元。       我们来分析一下,企业高管为什么要通过降薪来传递这个信号?其实你也知道,对于企业高管来说,他的工资只是他薪酬的一部分,他还有其他的,比如说像股票、像股票期权,股票和股票期权更多的是代表企业未来的收益。所以当一个企业的CEO,他主动降薪的时候,他其实向市场上传递的信号是什么呢?是他对这个企业未来非常的有信心,他更多地去依赖于企业未来的收入。他的股票、他的期权部分来给他更高的报酬,而不是靠企业现在的现金。所以企业的高管主动降薪,他传递的就是一个非常正面、非常好的信号,因为对于那些好的高管来说,这个信号的成本来得更低,逻辑就是因为,他可以通过股票和股票期权来赚钱。        第二个在公司治理我们常见的传递信号的方法,就是 信息的披露 。我们知道一个企业上市以后,每一个季度都要向公众来披露自己的信息。尤其我国最近开启科创板,来试行注册制。注册制的一个最重要的逻辑,就是你企业要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企业的信息,而且你需要披露企业的各个方面的信息,把企业暴露在监管机构、暴露在新闻媒体、暴露在投资人的眼皮子底下。所以企业的高管就没有办法做那些蝇营狗苟、损害股东利益的事情。一个企业愿意上市,愿意把自己暴露在众多监管的目光之下,它实际就是在发射一个信号,告诉投资者,我是一个好的企业,我不会损害你的利益。尤其在上市了以后,我们知道除了证监会要求的强制的披露,很多企业还有很多自愿的披露,也就是在强制披露之外,它自愿披露更多的信息。       另外一种情况,假如说我不是一个好公司,那我可以模仿那些好公司,通过虚假披露来对市场传递一个信号吗?我告诉你,这是不可以的,因为一旦你做虚假披露被发现了,惩罚是非常严厉的,而且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我们来看一个例子:在本世纪初,著名的安然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训。安然是一家石油公司,它财务严重造假,包括给它做的审计公司的安达信也和它串谋,合伙起来造假,以致它的股价虚涨,一直涨到100多块。但是后来它财务造假的事情被揭发出来,造成安然的轰然倒塌,几十人受到了刑事的追责,连安达信也倒闭了,所以原来是五大会计师事务所,最后就变成了四大会计师事务所。      总结 :在不完美的世界里边,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或者说是逆向选择问题,这也是我们公司治理要解决的头号问题。那么到底如何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呢?信号理论是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占据信息优势的一方发射一个信号来给信息劣势的一方。这个信号要可信,它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这个信号要有成本;第二个条件就是发射这个信号的成本,对于那些优质的企业、那些优质的人才,要比那些相对来说劣质的企业或者是能力比较低的人,这个信号的成本要来得更低,这样这个信号才会更加可信。

286 评论(14)

hanshiyingxue

一.×××大学毕业后的十年规划 (2005年-2015年,20岁至30岁) 美好愿望:事业有成,家庭幸福 方 向: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总体目标:完成硕士、博士的学习,进入××著名外资企业,成为高层管理者。 已进行情况:读完硕士,进入一家外资企业,想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二.社会环境规划和职业分析(十年规划) 1、社会一般环境: 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的重要角色。经济发展有强劲的势头,加入WTO后,会有大批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也将走出国门。 2、管理职业特殊社会环境: 由于中国的管理科学发展较晚,管理知识大部分源于国外,中国的企业管理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中国急需管理人才,尤其是经过系统培训的高级管理人才。因此企业管理职业市场广阔。 要在中国发展企业,必须要适合中国的国情,这就要求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和环境动态适应相结合。因此,受中国市场吸引进入的大批外资企业都面临 着本土化改造的任务。这就为准备去外企做管理工作的人员提供了很多机会。 三.行业环境分析和企业分析 1、行业分析: 本人所在××公司为跨国性会计事务所。属管理咨询类企业。由于中国加入WTO,商务运作逐渐全球化,国内企业经营也逐步与国际惯例接轨,因此这类企业在近年来引进中国后得到迅猛的发展。 2、企业分析: ××公司是全球四大会计事务所,属股份制企业,企业领导层风格稳健,公司以“诚信、稳健、服务、创新”为核心价值观,十年来稳步在全球推广业务,目前在全球10余个国家、地区设有分支机构。 公司2000年进入中国,同年在上海设立分支机构。经营中稳健拓展业务的同时重点推行公司运作理念,力求与发展中的共同进步。本人十分认同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但公司事务性工作太过繁忙,无暇进行个人自我培训,而且提升空间有限。但总体而言,作为第一份工作可以接触到行业顶尖企业的经营模式是十分幸运的,本人可能在本企业实现部分职业生涯目标。 四.个人分析与角色建议 1.个人分析: (1)自身现状: 英语水平出众,能流利沟通;法律专业扎实,精通经贸知识;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思维敏捷,表达流畅;在大学期间长期担任学生干部,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有很强的学习愿望和能力。 (2)测评结果(略) 2.角色建议: 父亲:“要不断学习,能力要强”;“工作要努力,有发展,要在大城市,方便我们退休后搬来一起居住生活。” 母亲:工作要上进 ,婚姻不要误。 老师:“聪明、有上进心、单纯、乖巧”,缺乏社会经验” 同学:“有较强的工作能力”,“适合做白领”。 …… 五.职业目标分解与组合 职业目标:著名外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1.2005-2008年: 成果目标;通过实践学习,总结出适合当代中国国情的企业管理理论 学历目标:硕士研究生毕业,取得硕士学位;取得律师从业资格、通过GRE和英语高级口译考试 职务目标:外企企业商务助理 能力目标:具备在经济领域从事具体法律工作的理论基础,通过实习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接触了解涉外商务活动;英语应用能力具备权威资格认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发表5篇以上论文。 经济目标:在校期间兼职,年收入1万元;商务助理年薪5万 2.2005年-2010年: 学历目标: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 职务目标:外资企业部门经理 能力目标:熟练处理本职务工作,工作业绩在同级同事中居于突出地位;熟悉外资企业运作机制及企业文化,能与公司上层进行无阻碍地沟通。 经济目标:年薪10万 3.2005年-2010年: 学历目标:攻读并取得博士学位 职务目标:著名外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大学的外聘讲师 能力目标:科研能力突出,在国外权威刊物发表论文; 形成自己的管理理念,有很高的演讲水平,具备组织、领导一个团队的能力;与公司决策层有直接流畅的沟通;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有广泛的社交范围,在业界有一定的知名度。 经济目标:年薪25万 六.成功标准 我的成功标准是个人事务、职业生涯、家庭生活的协调发展。 只要自己尽心尽力,能力也得到了发挥,每个阶段都有了切实的自我提高,即使目标没有实现(特别是收入目标)我也不会觉得失败,给自己太多的压力本身就是一件失败的事情。 为了家庭牺牲职业目标的实现,我认为是可以理解的。在28岁之前一定要有自己的家庭。 七.职业生涯规划实施方案 差距:1、跨国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丰富的管理经验;2、作为高级职业经理人所必备的技能、创新能力;3、快速适应能力欠缺;4、身体适应能力有差距。5、社交圈太窄。 八、缩小差距的方法: 1.教育培训方法 (1)充分利用硕士研究生毕业前在校学习的时间,为自己补充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包括参与社会团体活动、广泛阅读相关书籍、选修、旁听相关课程、报考技能资格证书等。时间:2008年7月以前。 (2)充分利用公司给员工提供的培训机会,争取更多的培训机会。时间:长期 (3)攻读管理学博士学位。时间:五年以内 2.讨论交流方法 (1)在校期间多和老师、同学讨论交流,毕业后选择和其中某些人经常进行交流。 (2)在工作中积极与直接上司沟通、加深了解;利用校友众多的优势,参加校友联谊活动,经常和他们接触、交流。 3.实践锻炼方法 (1)锻炼自己的注意力,在嘈杂的环境里也能思考问题,正常工作。在大而嘈杂的办公室里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训练。 (2)养成良好的锻炼、饮食、生活习惯。每天保证睡眠6-8小时,每周锻炼三次以上。 (3)充分利用自身的工作条件扩大社交圈、重视同学交际圈、重视和每个人的交往,不论身份贵贱和亲疏程度。 ××本人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看法: 1、职业规划肯定要有,但是我觉得职业规划不可能现在就定下来,周围的环境随时在变,而且自己随着不断的成熟和接触不同的东西,也会变。我以前想当官,后来想当外企白领,现在想创业,所以我觉得这个很难就定下来,更何况是在校大学生,没有任何社会阅历,谈这个就似乎有点纸上谈兵。 2、但是,虽然可能没有成型的职业规划,但是我觉得每个阶段的前进方向和短期目标要有,比如这段时间我要练好英语听力到什么水平,我要朝着什么方向努力,没有努力的方向和短期的目标,那容易虚度光阴。 3、如果我是学生,我可能想听一些别人成功的案例,和为什么别人能取得成功,虽然每个人走的路不同,但是我想有些成功的共同点是相同的,那我作为一个学生,就可以从中学到一辈子受益的美德和优点。

201 评论(9)

蒙古无双皇帝

年龄焦虑,是人到一定年龄的一种不安。

我从小就对心理科学有兴趣,到2022年止,我看过心理学方面很多的书籍、文章。

我今年41岁了,虽然事业平平,但我也没出现“年龄焦虑”。

我感谢伟大的心理学。

焦虑与危急情况和难以预测、难以应付的事件有关。

我虽然没有"年龄焦虑",但从上小学三年级开始,便有了焦虑。

一个冬天,我穿上我们家一件珍贵的棉衣去上学,这已是我第N次穿着好棉衣去上学了。

同班同学冯孬子,对我说:

“叫我穿穿你的棉衣。”

“好吧。”我说。

于是,我把棉衣脱下递给他。

放学时,我向冯孬子要棉衣,可他却抵赖地对我说:

“我不是还给你了吗。”

我四处找棉衣,找不到。

我不敢把棉衣丢了告诉家人。

不安地过了二天,妈妈问我棉衣哪了,我说让同学丢了,妈妈打了我。

由于我从出生到二岁重回原生家庭的经历,使我后来有了强迫症。

出门时,担心门没关上,会检查好几次。

后来,我的强迫症好多了。

我从学校毕业后,到一家会计师事务所工作。这种工作,需要考取注册会计师资格,可是我好像对注册会计师失去了兴趣,最终还是离开了会计师事务所。

我曾在路上遇到过一名漂亮姑娘,她看上去刚从学校毕业,身材匀称,穿的衣服时尚,脸庞充满着青春的气息,眼神高傲。

她姓王,在一手机店卖手机,我想和她谈恋爱,但我当时心理状态不佳,不敢和她谈恋爱。

我只能默默地提升自己。

我曾去他妈开的小铺买过东西,向她妈暗示我喜欢她女儿。

二年以后,我去王的手机店交通讯费,通过王的言谈举止,我才明白王知道我暗中追过她。

又过了二年,我和王在路上偶遇,王的一个动作,使我明白她喜欢我。

可我心中早已没有了她。

十年后,我们又在路上偶遇,她的眼神中已没有了高冷,只有凄凉。

人生之路,本该自行其是、自然而然的一路走来,什么艰难困苦,对一个历经磨难的人来说,根本就算不了什么。可为什么有人要纠结在“年龄焦虑”上呢?

人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存在?

人的生命不应该是用来追求财富、地位、名誉、权力的手段,生命本身就是目的。

194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