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10

新津东方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金融最佳指标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们的季节e

已采纳

融资能力更多的表现是包装能力和忽悠能力

会计金融最佳指标

89 评论(15)

triangelrain

金融会计科目设置的原则要求: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以及对外提供统一的财务会计报告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增设、减少或合并某些会计科目。 明细科目的设置,除金融会计制度已有规定者外,在不违反统一会计核算要求的前提下,企业可以根据需要自行确定。

131 评论(12)

大大的好友

通常能够有效地通过大幅度变化来预兆金融危机的金融指标包括 : 货币供应增长率、实际利率、通货膨胀率、国内信贷增长率、实际 GDP 增长率、财政手指差额 /GDP 、外汇储备可供进口月数、外汇储备 / 短期外债、贸易差额 / 外债总额、 实际汇率及波动程度、外国直接投资 / 外债、经常项目 /GDO 、贸易差额 /GDP 、外汇储备 /GDP 、外债总额 /GDP 、短期资本流入 /GDP 、股市价格指数波动幅度、不良资产 / 银行总资产、银行资本充足率等

160 评论(10)

baby梓瑜

常用的财务指标分析的几种1、变现能力比率变现能力是企业产生现金的能力,它取决于可以在近期转变为现金的流动资产的多少。(1)流动比率公式:流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流动负债合计企业设置的标准值:2意义:体现企业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流动资产越多,短期债务越少,则流动比率越大,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分析提示:低于正常值,企业的短期偿债风险较大。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数额和存货的周转速度是影响流动比率的主要因素。(2)速动比率公式: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合计-存货)/流动负债合计保守速动比率=0.8(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额)/流动负债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意义:比流动比率更能体现企业的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因为流动资产中,尚包括变现速度较慢且可能已贬值的存货,因此将流动资产扣除存货再与流动负债对比,以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分析提示:低于1的速动比率通常被认为是短期偿债能力偏低。影响速动比率的可信性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账面上的应收账款不一定都能变现,也不一定非常可靠。变现能力分析总提示:(1)增加变现能力的因素:可以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偿债能力的声誉。(2)减弱变现能力的因素:未作记录的或有负债;担保责任引起的或有负债。2、资产管理比率(1)存货周转率公式:存货周转率=产品销售成本/[(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企业设置的标准值:3意义:存货的周转率是存货周转速度的主要指标。提高存货周转率,缩短营业周期,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分析提示:存货周转速度反映存货管理水平,存货周转率越高,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它不仅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是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2)存货周转天数公式: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360*(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产品销售成本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20意义: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到销售出去所需要的天数。提高存货周转率,缩短营业周期,可以提高企业的变现能力。分析提示:存货周转速度反映存货管理水平,存货周转速度越快,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流动性越强,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它不仅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也是整个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3)应收账款周转率定义:指定的分析期间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公式: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企业设置的标准值:3意义: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其收回越快。反之,说明营运资金过多呆滞在应收账款上,影响正常资金周转及偿债能力。分析提示:应收账款周转率,要与企业的经营方式结合考虑。以下几种情况使用该指标不能反映实际情况:第一,季节性经营的企业;第二,大量使用分期收款结算方式;第三,大量使用现金结算的销售;第四,年末大量销售或年末销售大幅度下降。(4)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定义:表示企业从取得应收账款的权利到收回款项、转换为现金所需要的时间。公式: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产品销售收入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00意义: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说明其收回越快。反之,说明营运资金过多呆滞在应收账款上,影响正常资金周转及偿债能力。分析提示:应收账款周转率,要与企业的经营方式结合考虑。以下几种情况使用该指标不能反映实际情况:第一,季节性经营的企业;第二,大量使用分期收款结算方式;第三,大量使用现金结算的销售;第四,年末大量销售或年末销售大幅度下降。(5)营业周期公式: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360}/产品销售成本+{[(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360}/产品销售收入企业设置的标准值:200意义:营业周期是从取得存货开始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时间。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短,说明资金周转速度快;营业周期长,说明资金周转速度慢。分析提示:营业周期,一般应结合存货周转情况和应收账款周转情况一并分析。营业周期的长短,不仅体现企业的资产管理水平,还会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6)流动资产周转率公式: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资产)/2]企业设置的标准值:1意义:流动资产周转率反映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周转速度越快,会相对节约流动资产,相当于扩大资产的投入,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延缓周转速度,需补充流动资产参加周转,形成资产的浪费,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分析提示:流动资产周转率要结合存货、应收账款一并进行分析,和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结合在一起使用,可全面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7)总资产周转率公式: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企业设置的标准值:0.8意义:该项指标反映总资产的周转速度,周转越快,说明销售能力越强。企业可以采用薄利多销的方法,加速资产周转,带来利润绝对额的增加。分析提示:总资产周转指标用于衡量企业运用资产赚取利润的能力。经常和反映盈利能力的指标一起使用,全面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

140 评论(10)

绿萝丝藤

供参考:(网上摘录)1、利率=纯粹利率+通货膨胀附加率+风险附加率2、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3、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4、保守速动比率=(现金+短期证券+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净额)/流动负债 5、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6、存货周转率(次数)=销售成本/平均存货其中:平均存货=(存货年初数+存货年末数)/2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平均存货*360)/销售成本 7、应收账款周转率(次)=销售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其中:销售收入为扣除折扣与折让后的净额;应收账款是未扣除坏账准备的金额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应收账款*360)/主营业务收入净额 8、流动资产周转率(次数)=销售收入/平均流动资产 9、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10、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 11、产权比率=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 12、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净值)13、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14、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15、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16、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 17、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或年末净资产)*100% 或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或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18、权益乘数=平均资产总额/平均所有者权益总额=1/(1-资产负债率) 19、平均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数*发行在在外的月份数)/1220、每股收益=净利润/年末普通股份总数=(净利润-优先股利)/(年末股份总数-年末优先股数)21、市盈率=普通股每市价/每股收益 22、每股股利=股利总额/年末普通股总数 23、股票获利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每股市价 24、市净率=每股市价/每股净资产 25、股利支付率=普通股每股股利/普通股每股净收益*100%26、股利保障倍数=股利支付率的倒数=普通股每股净收益/普通股每股股利27、留存盈利比率=(净利润-全部股利)/净利润*100%28、每股净资产=年末股东权益(扣除优先股)/年末普通股数 29、现金到期债务比=经营现金净流入/本期到期的债务=经营现金净流入/(到期长期债务+应付票据)30、现金流动负债比=经营现金流量/流动负债 31、现金债务总额比=经营现金流入/债务总额 32、销售现金比率=经营现金流量/销售额 33、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经营现金净流量/普通股数 34、全部资产现金回收率=经营现金净流量/全部资产*100%35、现金满足投资比=近5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近5年资本支出、存货增加、现金股利之和 36、现金股利保障倍数=每股营业现金净流量/每股现金股利 37、净收益营运指数=经营净收益/净收益=(净收益-非经营收益)/净收益 38、现金营运指数=经营现金净收益/经营所得现金(=净收益-非经营收益+非付现费用)39、外部融资额=(资产销售百分比-负债销售百分比)*新增销售额-销售净利率x(1-股利支付率)x预测期销售额或=外部融资销售百分比*新增销售额 40、销售增长率=新增额/基期额或=计划额/基期额-141、新增销售额=销售增长率*基期销售额 42、外部融资增长比=资产销售百分比-负债销售百分比-销售净利*[(1+增长率)/增长率]*(1-股利支付率) 如为负数说明有剩余资金 43、可持续增长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收益留存率*期初权益期末总资产乘数 或=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收益留存率*期末权益乘数/(1-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率*收益留存率*期末权益乘数)P-现值 i-利率 I-利息 S-终值 n―时间 r―名义利率 M-每年复利次数 44、复利终值S=P(S/P,i,n) 复利现值P=S(P/S,i,n)45、普通年金终值:S=A{[(1+i)^n]-1}/i 或=A(S/A,i,n) 46、年偿债基金:A=S*i/[(1+i)^n-1] 或=S(A/S,i,n) 47、普通年金现值:P=A{[1-(1+i)^-n/i] 或=A(P/A,i,n) 48、投资回收额:A=P{i/[1-(1+i)^-n]} 或=P(A/P,i,n) 49、预付年金的终值:S=A{[(1+i)^(n+1)]-1}/i 或=A[(S/A,i,n+1)-1]50、预付年金的现值:P=A【[1-(1+i)^-(n-1)]/i】+1} 或:A[(P/A,i,n-1)+1]51、递延年金现值:一:P=A[(P/A,i,n+m)-(P/A,i,m)] 二、P=A[(P/A,i,n)*(P/F,i,m)] m-递延期数 52、永续年金现值:P=A/i 年金=年金现值/复利现值 53、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换算:i=(1+r/m)^m-1 式中:r为名义利率;m为年复利次数 54、债券价值:分期付息,到期还本=利息年金现值+本金复利现值 纯贴现=面值/(1+必要报酬率)^n (面值到期一次还本付息的按本利和支付)平息债券=年付利息/年付息次数(P/A,必要报酬率/次数,次数*年数)+(P/S,必要报酬率/次数,次数*年数) 永久债券=利息额/必要报酬率55、债券购进价格=每年利息*年金现值系数+面值*复利现值系数 56、债券到期收益率=利息+(本金-买价)/年数/[(本金+买价)/2]V-股票价值 P-市价 g-增长率 D-股利 R-预期报酬率 Rs-必要报酬率t-第几年股利 57、股票一般模式:P=Σ[Dt/(1+Rs)^t] 零成长股票:P=D/Rs固定成长:P=Σ[D0*(1+g)^t/(1+Rs)^t=D0*(1+g)/Rs-g=D1/Rs-g58、总报酬率=股利收益率+资本利得收益率=D1/P+资本利得/P59、预期报酬率=(D1/P)+g60、期望值: 、方差: 标准方差: 61、证券组合的预期报酬率=Σ(某种证券预期报酬率*该种证券在全部金额中的比重)m-证券种类 A-某证券在投资总额中的比例-j种与种证券报酬率的协方差 -j种与种报酬率之间的预期相关系数 Q-某种证券的标准差证券组合的标准差: 62、总期望报酬率=投资于风险组合的比例*风险组合期望报酬率+投资于无风险资产的比例*无风险利率总标准差=Q*风险组合标准差 63、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64、证券市场线:个股要求收益率Ki=无风险收益率Rf+(平均股票要求收益率m-Rf)65、贴现指标:净现值=现金流入现值-现金流出现值现值指数=现金流入现值/现金流出现值 内含报酬率:每年流入量相等原始投资/每年相等现金流入量=(P/A,i,n) 不等时用试误法66、非贴现指标:回收期不等或分几年投入=n+n年未回收额/n+1年现金流出量相等时同内含 会计收益率=年均净收益/原始投资额 67、投资人要求的收益率(资本成本)=债务比重*利率*(1-所得税)+所有者权益比重*权益成本 68、固定平均年成本=(原值+运行成本-残值)/使用年限或=(原值+运行成本现值之和-残值现值)/年金现值系数 69、营业现金流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税后净利润+折旧=收入(1-所得税)-付现成本(1-所得税)+折旧*税率 70、调整现金流量法:调后净现值=∑][a*现金流量期望值/(1+无风险报酬率)^t] a-肯定当量 71、风险调整折现率法:调后净现值=∑[预期现金流量/(1+风险调整折现率)^t]投资者要求的收益率=无风险报酬率+B *(市场平均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项目要求的收益率=无风险报酬率+项目的B *(市场平均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72、净现值=实体现金流量/实体加权平均成本-原始投资 =股东现金流量/股东要求的平均率-股东投资 73、B权益=B资产*(1+负债/权益) B资产=B权益/(1+负债/权益)74、现金返回线R= 上限=3*现金返回线-2*下限 75、收益增加=销量增加*单位边际贡献 76、应收账款应计利息=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资本成本 平均余额=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占用资金=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 77、折扣成本增加=新销售水平*新折扣率*享受折扣比例-旧销售水平*旧折扣率*享受折扣的顾客比例 78、订货成本=订货固定成本+年需要量/每次进货量*每次订货变动成本 取得成本=订货成本+购置成本=订货固定成本+订货变动成本+购置成本储存成本=储存固定成本+储存单位变动成本*每次进货量/2存货总成本=取得成本+储存成本+缺货成本 K-每次订货成本 D-总需量 Kc-单位储存成本 N-订货次数 u-单价 p-日送货量 d-日耗用量 79、经济订货量(Q^*)= 总成本= 最佳订货次数(N^*)=D/Q^* 经济订货量占用资金=Q^*/2*u 最佳订货周期=1/N^*陆续进货的Q^*= 总成本=80、再订货点=交货时间*平均日需求量+保险储备缺货量=交货时间*平均日需求量 保险储备总成本=缺货成本+保险储备成本=单位缺货成本*缺货量*N+保险储备*Kc81、放弃现金折扣的成本=CD/(1-CD)x( 360/N x 100%) 式中:CD为现金折扣的百分比;N为失去现金折扣延期付款天数,等于信用期与折扣期之差 82、实际利率=名义利率/1-补偿性余额或=利息/本金 83、债券发行价格=面值/(1+市场利率)^n+Σ(利息/(1+市场利率)^n)=面值现值+利息年金现值 84、可转换债券转换比率=债券面值/转换价格 85、发放股票股利后的每股收益(市价)=发放前每股收益(市价)/(1+股票股利发放率) 86、银行借款成本:Ki=I(1-T)/L(1-f)=i*L*(1-T)/L(1-f) 或=i(1-T) (当f忽略不计时) 式中:Ki-银行借款成本;I-年利息;L-筹资总额;T-所得税税率;i-利率;f-筹资费率 考虑时间价值的税前成本(K): L(1-F)=Σ[I/(1+K)^t]+[本金/(1+K)^n]税后成本=税前成本*(1-T)87、债券成本:Kb=I(1-T)/B0(1-f)=B*i*(1-T)/B0(1-f) 式中:Kb-债券成本;I-每利息; T-所得税税率;B-面值;i-票面利率;B0-筹资额(按发行价格);f-筹资费率 88、留存收益成本:股利增长模型=本年股利(1+g)/市价+g 风险溢价法=债务成本+风险溢价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无风险报酬率+B(平均风险必要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89、普通股成本=[D1/P(1-f)]+g 式中:D1-第1年股利;V0-市价;g-年增长率 90、筹资突破点=可用某特定成本筹集到的某种资金额/该种资金在资本结构中所占的比重 91、加权平均资金成本:Kw=ΣWj*Kj式中:Kw为加权平均资金成本;Wj为第j种资金占总资金的比重;Kj为第j种资金的成本 92、筹资总额分界点=TFi/Wi式中:TFi为第i种筹资方式的成本分界点;Wi为目标资金结构中第i种筹资方式所占比例 p-单价 V-单位变动成本 F-总固定成本 S-销售额 VC-总变动成本 Q-销售量 N-普通股数 93、经营杠杆DOL=Q(p-V)/Q(p-V)-F=(S-VC)/(S-VC-F)财务杠杆DFL=EBIT/(EBIT-I)总杠杆DCL=DOL*DFL SF-偿债基金 94、每股收益无差别点:[(EBIT1-I1)(1-T)-SF]/N1=[(EBIT2-I2)(1-T)-SF]/N2当EBIT大于无差别点时,负债筹资有利;当EBIT小于无差别点时,普通股集筹资有利 95、总价值(V)=股票价值(S)+债券价值(B)S=(EBIT-I)(1-T)/Ks Ks-权益资本成本(按资本资产模型计算)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税前债务资本成本*(B/V)*(1-T)+Ks*(S/V)或=Σ(个别资本成本*个别资本占全部资本的比重)96、材料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或实际成本/产品材料定额销量或定额成本之和 人工(制造费用)分配率=生产工人工资(制造费用)总额/各产品实用(定额、机器)工时之和辅助生产单位成本=辅助费用总额/产品或劳务总量(不含对辅助各车间提供的产品或劳务)各受益车间、产品、部门应分配的费用=辅助生产的单位成本*耗用量 97、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产成品成本=单位成本*产成品产量 单位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产成品产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月末在产品成本=单位成本*约当产量 98、月末在产品成本=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定额单位成本 产成品总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费用)-月末在产品成本产成品单位成本=产成品总成本/产成品产量 99、材料分配率=(月初在产品实际成本+本月投入的实际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材料成本+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工资分配率=(月初在产品实际工资+本月投入的实际工资)/(完工产品定额工时+月末在产品定额工时)在产品应分配的材料(工资)成本=在产品定额材料(工资)成本*材料(工资)分配率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材料(工资)成本=完工产品定额材料(工资)成本*材料(工资)分配率 100、联产品成本售价法:某产品成本=某产品销售价格/销售价格总额 实物数量法:单位数量(重量)成本=联合成本/各联产品的总数量(总重量)101、利润=单价*销量-单位变动成本*销量-固定成本或=安全边际率*边际贡献率 102、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单位变动成本 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单位边际贡献/单价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销售收入=单位变动成本/单价 变动成本率+边际贡献率=1 盈亏点作业率+安全边际率=1103、加权平均边际贡献率=各产品边际贡献之和/各产品销售收入之和*100%或=Σ(各产品边际贡献率*各产品占总销售额的比重)104、保本量=固定成本/单位边际贡献保本额=固定成本/边际贡献率 盈亏点作业率=保本量/正常销售量(或销售额) 正常销售额=保本额+安全边际 105、安全边际=正常销售额-保本额安全边际率=安全边际*正常销售额(实际订货额) 销售利润率=安全边际第*边际贡献率 106、敏感系数=目标值(利润)变动率/参数变动率 107、材料价差=实际数量*(实际价格-标准价格) 材料数差=(实际数量-标准数量)*标准价格 108、工资率差=实际工时*(实际工资率-标准工资率) 人工效率差=(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工资率 109、制造费用标准分配率=制造费用预算总额/直接人工标准总工时费用标准成本=直接人工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实际工时*(实际分配率-标准分配率) 效率差=(实际工时-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110、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固定制造费用实际数-预算数 能量差=预算数-标准成本=(生产能量-实际产量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闲置能量差=(生产能量-实际工时)*标准分配率率差=(实际工时-实际产量标准工时)*标准分配率 111、部门边际贡献=收入-变动成本-可控固定成本-不可控固定成本部门税前利润=部门边际贡献-管理费用 112、投资报酬率=部门边际贡献/资产额剩余收益=部门边际贡献-部门资产*资本成本 113、营业现金流量=年现金收入-支出现金回收率=营业现金流量/平均总资产剩余现金流量=经营现金流入-部门资产*资本成本

132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