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13

粉色小恶魔yiyi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组建会计专业智库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一粒砂的梦想

已采纳

如果你有机会或者有想法,有可以组队的人,其实还是可以去参与一个项目的,拿了奖是更好的。如果你实在不感兴趣,参加比赛相当于给自己很大压力或者是逼自己的话,其实我觉得大可不必,没必要做让自己不愉快整天恼火的事情。再说说项目的重要性。你在求职就业的时候,你的工作经验基本很少,HR看的最多的除了你的获奖,还有就是项目参与。因为这也是在工作中会碰到的事情,你有经验就代表你之后容易上手。项目参与可以看出你的创意、团队协作、工作能力等一系列之后的职场技能。这样的应聘者会给自己加分,对于之后的考研复试什么的也是很有帮助的。专业是金融工程,也学会计的相关科目。拿我自己来说,就是对创新创业不感兴趣,毕业后也不可能去创业,所以大学期间没有参加任何和互联网创新,大学生创业等有关的竞赛(我也不考研,一心考公跟党走哈哈哈哈哈),如果题主想考研的话应该在复试时会有帮助,也仅仅是很小很小的帮助,毕竟是二本,升985.211……但是你现在已经大三了,为了考研复试加分再参加这种大赛个人认为纯粹是浪费时间,除非找几个靠谱的队友,自己不出力只留名的那种,建议提出好好准备考研笔试吧,没有大赛复试也可能过,笔试过不了书都没得读哦

组建会计专业智库

274 评论(12)

深海R蔚蓝

排不上号,全国国家重点大学就139所了,绝大部分综合性大学都有会计专业,还有大量专业学校,比如财经大学、政法大学,这些学校都是以财经为主;以及一些师范类院校会计专业也厉害。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的会计学专业即使在上海也不靠前,学校有辅修二学位项目,不是第二学位,基本上都是成教自考专业。

221 评论(14)

请叫我开森果

加强会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符合新时代国家战略发展需要。本文基于现代学徒制理念,分析了目前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创新创业;培养路径一、会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应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要求(一)现代学徒制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现代学徒制是指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上,采取校企协同、工学交替的形式,采取企业和学校联合培养,在教学上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学生部分时间在学校学习,一部分时间在企业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二)东北振兴战略迫切需要培养创新型会计人才随着东北亚经济圈的构建及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急需培养大量创新创业型会计人才。面对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需要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三)服务于区域人才发展目标“2010—2020年辽宁省人才发展规划”中的人才目标设定为:1.人才总量目标。到2020年,人才资源总量从现在的457万人增加到720万人,增长58%,其中经营管理人才95万人。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达到20%,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2.人才培养政策及人才结构目标。各类人才队伍年龄、学历、专业结构趋于合理,在产业、行业、区域和不同类型经济组织的分布明显改善。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石油化工、新材料等重点产业集聚人才总量达到330万人,其中企业经营管理人才45万人。二、目前高等院校会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不足(一)对创新创业理论及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途径及内容研究的不够尽管在创新创业教学能力提升过程中借鉴了国外个别国家的先进经验和做法,但是对于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整个实践教学体系的调研不够,尚未把握国外实践教学能力提升的最新动向。(二)青年教师创新创业理论及实践教学能力提升途径及手段还不能适应发展的要求工学结合、协同创新机制还有待完善。相比于国内外一流的实验场所、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方面,在实时性、互动性方面存在很大不足。(三)创新创业理论及实践教学课程开发能力不足良好和适用的创新创业教材是全面落实教学计划的基本保证,在这方面,教材的编纂还未构成完整的创新创业教材体系。(四)师资队伍还不能完全满足按新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组织教学的要求专业教师经过近几年的教改实践,对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有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已能全面贯彻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内容及方法,并受到学生一致认可和欢迎,但就总体而言,使教师完全脱离已经熟悉的传统教学模式,并为教师适应创新创业教学模式提供相应的条件,尚需做进一步的努力。三、构建“现代学徒制”模式的会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路径(一)制定会计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1.在学生专业能力方面。(1)能够通过课堂、文献、网络、实习实践、创新创业项目与竞赛、创客第二课堂等渠道获取创新创业知识,善于学习和吸收他人知识,构建创新创业知识体系,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意识。(2)具有较强的信息化应用能力,能使用应用软件进行企业财务与业务一体化管理。(3)具有一定的大数据与互联网背景下的会计实践能力,能综合运用掌握的知识、方法、技术分析、解决大数据与互联网业务实践的较复杂问题。2.在学生综合能力方面。(1)培养学生具有战略眼光、战略思维;市场捕捉力;市场定位及市场营销能力;网络时代、大数据分析能力;投融资管理能力;团队建设能力;协同创新能力。(2)具有品德优良、知识丰富、较强的领导与沟通合作技能、较高的专业实践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质。(3)能够运用创新思维训练方法与创新创业项目实践,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技能与不断尝试实践创新的能力,解决独立创业和组织内二次创业问题。(二)推动会计专业创新创业教学改革在创新创业教学方面国外的做法与经验值得借鉴。例如俄罗斯要求应用型院校师资同时具备教育家、工程师、高度熟练工人三种职业所需要的素质与能力。并主要采用脱产进修的方法对专业教师和生产教学技师进行培训,不断更新充实专业知识和技能,切实提高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1.在教学思想上力争解决。(1)重理论、轻实践。(2)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3)创新型人才培养意识淡薄等思想认识问题。2.在教学实践上力争解决。(1)知识传授“纵多横少”,基础狭窄。(2)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简单化,实践教学中实验内容重复、陈旧、印证理论实验多、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少。(3)实践教学模式实效性差,创新实践环境不稳定。3.在教师结构上力争解决。(1)目前教师队伍创新实践能力较弱,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创新教学能力上有差距。(2)青年教师拥有良好的教学理论和知识结构,但大多是从院校出来直接从事教师职业,缺少实践经验和实践能力培养过程。(3)拥有“教师资格证”+“技术资格证”的“双证教师”与“双师型”教师还有一定距离。(4)引进教师的观念陈旧。由于一些政策原因,引进创新型教师时,过分强调了学历、职称条件,无形中弱化了对工程经验和技术水平的要求,引进的教师达不到“双师型”标准。(5)兼职实践指导教师比例少。一些院校尽管也从行业、企业中聘请了一些兼职教师,但因人事管理制度和经费制约,兼职教师比例少,满足不了创新实践要求。

190 评论(13)

jajahhauqba

北京交通大学 45(含推免22) 202/41/82 215/41/82 全日制0.8万/年 非全日制4万/年 山东大学 18(本部,推免15) 9(威海,推免6) 220/60/120 215/60/120 全日制1.6万/年 三年制 中国海洋大学 30(含推免15)在职50 219/40/82全日制, 179/40/80在职 218/41/82 168/41/82在职 全日制1.6万/年; 非全日制2.7万/年 全日制2年、 非全日制3年 以上为【泰祺专硕】整理详细情况

111 评论(12)

么么哒哒啦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论文

一、推行高职会计专业实施“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

1.会计行业已经形成规范、明确、社会高度认可的岗位分工制度。会计职业岗位分工明确,岗位工作职责分明,岗位操作规程已经成熟,岗位绩效考核指标基本确立。总体上看,规模大的企业、上市公司、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三种类型企业由于财务管理、会计监管要求严格,也由于业务复杂业务量大等原因,其会计岗位划分很细,相对而言,规模小的企业,尤其是小规模民营企业,其会计岗位划分很粗,但岗位划分粗细程度并不改变岗位工作流程和内容,为岗位实训和顶岗实习提供了可行性。

2.会计行业已经形成体系完善、管理规范、考试常规化的资格证书制度。我国会计职业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证书考试和管理制度,另外,一些国外的财会证书也逐步引入我国,尽管高职学生并非适应所有证书,但从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终极目标来看,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应当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考试和初级会计师证书考试,另外,还有一些会计职业所需的技能类证书也已经开设,有些比较成熟,如珠算、中文输入、电脑传票、点钞,虽然没有形成统一的社会证书,但为证书培训提供了可行。

3.校企合作为“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平台和保障。高职院校紧紧依托行业和企业办学,积极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产学研道路的背景下,依据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的教学特点,从会计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办学特色等方面入手,通过对高职会计专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外部保障、内部共同需求以及合作机制的分析,提出了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下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一些具体措施,以实现会计专业校企合作中的共赢,为“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二、高职会计专业“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1.开发“基础+培训”、“课岗证一体化”课程体系。构建“一体化”的岗位能力课程和证书培训课程,打破学科框架,整合课程体系,形成“课岗证一体化”的新型课程体系,实现教学内容、岗位要求、证书培训等衔接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2.整合“课岗证一体化”教学内容。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涵盖会计职业资格考证大纲、岗位能力培养要求的核心课程教学内容选取、整合和序化,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创设具有职场氛围的教学情景,构建互通互融的教学内容体系。

3.“课岗证一体化”教材体系建设。基于“基础+培训”与“岗证互通”的课程体系和内容选取,与行业企业深度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项目教材、实训教材以及职业操作内容的特色讲义,满足项目教学、资格考证、岗位技能训练的应用型会计职业人才培养的综合需要。

4.践行高职会计专业“课岗证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通过科学确定课程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教学与工作结合,课程与岗位结合,实现课程“教、学、做”一体化和“教、考、训”零距离。

5.制定适合“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适应岗位培训、证书培训、课堂教学、学训指导要求,专兼结合的双师队伍建设方案,形成由专业带头人领衔、专任教师和行业兼职教师为主体的专业教学团队。

6.基于“四化、三性、两高、一中心”原则和实现“课岗证一体化”培养目标,实践校内仿真实训室和校外项岗实习基地建设融通的校企组合运行模式,培养“三项业务”联结动手操作能力,实现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一体化,提升岗位实训的仿真度和职业性。

7.构建过程化考核制度、校企合作管理制度、资格证书培训制度等实施“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机制,为应用型会计人才培养提供制度、组织保

三、高职会计专业“岗证单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方案

1.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并重

(1)建立“基础+培训”课程体系。打破学科框架,整合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建设“基础+培训”的新型课程体系。开发会计实务培训课程、会计证书培训课程、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审计实务培训课程和银行实务培训课程。同时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会计基础》、《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三门课程,融会贯通于《会计学原理》、《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三门专业基础学科之中,让在校学生学完这三门专业基础学科之后,有能力通过会计从业资格的考试。将《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两门课程融会贯通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经济法》、《财务管理》等主干学科之中,让在校学生学完这几门专业主干学科,掌握会计岗位的操作技能,在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或实际工作后,有能力通过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

(2)建立实训教材体系。围绕课程建设开展教材建设,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编写突出职业操作内容的特色教材。重点建设融财税审三大业务、银税企三个行业,从文音像三个维度表现职业操作流程和场景,服务于项目教学和实训练习的特色教材《财会实务情景专题》和《会计综合模拟实训教程》。

2.建立适用“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要求的教学团队打造一支由专业带头人领衔、专任教师和行业兼职教师为主体的适合岗位培训、证书培训和订单培养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是践行“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所在。

(1)加强教学队伍能力培养。通过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逐步形成专职教师从事基础课程讲授、实践课程设计、聘请兼职教师、开展教学监控和服务社会的工作机制。

(2)加大行业兼职教师的聘用力度。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相应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工作机制,打造专兼比例不低于1 ∶ 1 的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提高职业会计的`教育教学能力。

3.建设实训实习功能强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1)以“四化、三性、两高、一中心”为原则,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建设先进开放、覆盖面广、兼具资格培训功能的校内实训基地,服务于以“四化”为基础的实验课程体系。重点建设财税审和银税企实训室,通过财税审平台实现财务、税收、审计三项业务联结的平台,培养学生三项业务联结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银税企平台实现企业、银行、税务三个模拟单位业务联结的平台,培养学生三个单位联结的动手操作能力。我院按照实践课程的内容,将会计专业的实验实训室构建成三个技能培养平台:即基本技能训练平台,包括手工账会计实训室3 个;专项能力实践平台,包括电算会计实训室1 个、税务实训室1 个,审计实训室1 个;综合实践能力应用平台。即进行财会综合模拟实训的场所。目前,这些实训室能够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完成对学生会计技能的培养任务。

(2)以会计工作流程为导向,建立与学生规模相当的校内仿真的模拟实训基地。设置会计模拟教学系统、会计岗位模拟系统、会计业务模拟系统、银行结算模拟系统、纳税申报模拟系统等,让会计各岗位的业务都能在会计模拟实训中体现,并能提供相应的模拟操作训练,还可以将各个环节进行组合,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实训环境,校内模拟实训应聘请企业兼职老师提供实训指导。与此同时,可以运用校内师资的优势,组建会计服务机构,建立校内生产型实践基地,承担社会代理记账、会计咨询、审计等业务,组织具有会计从业资格的学生,在会计老师的指导下,直接从事企业会计业务的处理和审计基础工作实践课程体系。

(3)大力建设校外实训基地,重点建设校外顶岗基地,促进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力求校内实训、校外实习和顶岗实习形成系统。

(4)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会计实践。在会计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个体之间在学识、能力、兴趣方面的差异,同样的实训内容和要求,完成情况却可能出现较大的差异。为了满足不同个体的教学要求,在实践教学时间之外,可将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将学生的课外活动纳入到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来。积极探索公共实践、岗位实训、综合实训、暑期工学结合、综合实习等多种形式,注重课内与课外、学期内与学期外、校内与校外的结合。

4.开展学生技能比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会计技能大赛是实现学校教育要素与企业实践要素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也体现出现代职业教育鲜明的类型特点。将高职会计技能大赛融入会计专业教学,探讨高职会计技能大赛与会计专业教学的协同性是当前会计专业职业教育改革深水区的关注热点问题。组织竞赛的内容,包括专业基础技能(珠算、点钞、填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会计账簿、中英文打字、会计书法)大赛;专业单项技能(出纳岗位、工资核算岗位、存货核算岗位、成本核算岗位等)大赛;专业综合技能大赛;手工业务处理技能大赛和会计电算化业务处理大赛。还要积极参加国家、省、市有关单位组织的职业技能大赛,以赛促学、以赛促教。

5.构建过程化考核制度、校企合作管理制度、资格证书培训制度等实施“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保障机制,为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培养提供制度、组织保障。从课程、教材、考证与竞赛、师资、学生管理、实习实训、就业指导、项目教学、毕业设计、工学交替等方面建立精细化管理制度,编写《会计专业精细化管理制度汇编》,制定精细化管理措施,开展项目教学和精细化质量管理培训,力争成为精细化管理的示范。

四、会计专业实施“课岗证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预期效果

1.从总体效果上看,推进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入发展,提高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互动服务模式的成效,基本实现了以会计职业资格为框架弥合会计职业教育与岗位能力培养、学生就业竞争力之间的距离,提升了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应用型、实践型、职业型和开放性水平。

2.从具体指标上看,将使我院会计专业学生具有扎实的会计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岗位胜任能力,提高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初级会计资格证书和点钞、珠算、电脑传票、中文输入等技能证书的通过率,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

3.从社会功能上看,课题研究能提高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通过发挥辐射功能,引领同类院校财经类专业建设,提升会计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171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