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27

年少无知23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北人南夏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多妈elva

已采纳

古代会计阶段文明古国如中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与希腊都曾留下了对会计活动的记载。后来,欧洲庄园的管家需要就其管理成效向庄园主汇报。我国《周礼》中有会计官职的设置,如“司会”,掌管国家和地方的财产物资。元代就形成了“四柱清册”,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意思就是“原有的+新得到的=拿走的+还剩下的”。巴比伦人民精于组织管理,设置“专门记录官”。埃及首先出现了“内部控制思想”。印度与希腊出现铸币,并记录在账簿中。近 代 会 计 一般认为近代会计始于复式簿记形成前后。 1494年,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专门阐述了复式计帐的基本原理。——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人们称我为“会计之父”,但是我并不是复式簿记的发明人,这是许多人的智慧结晶。我只是在理论上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阐述而已。 ——卢卡-帕乔利<-- #EndEditable -->#复式簿记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随后传播至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又传入德国、英国、法国等工业化革命后,会计理论和方法出现了明显的发展,从而完成了由簿记到会计的转化。1.折旧的思想 在工业革命出现以前,耐用的长期资产往往比较少,商人们一般都是将耐用财产在报废时一次性冲销,或者将耐用财产当作存货(未销售的商品),继而在年终通过盘存估价增减业主权益。但是随着长期资产的日益增多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做法已经无法正确地确定盈亏,因此长期资产应该在其经济寿命期内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分摊,“折旧”概念便应运而生了。2.划分资本与收益 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投资者与经营者日益分离并更加关心投入资本的报酬。因此,必须将业主的投资与投资报酬收益进行严格的区分,使得会计人员必须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同时也要求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恰当配比,更使收益表成为对外披露的重要报表之一。 3.成本会计 重工业的发展与生产规模的扩大使企业的制造费用激增,成为产品成本一个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同时,伴随着企业生产的日益复杂化,制造程序与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也相应复杂。这些变化都对成本会计制度的出现提供了契机。最终,以存货的计价作为突破口,形成了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4.财务报表审计制度 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日益明显。作为不参加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所有者,必然关心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因此要求管理当局定期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但是又由于管理当局与所有者之间微妙的利益对立关系,同时也由于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所有者(可能并不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对管理当局提供的财务报表不可能完全信任,所以希望能够由客观、中立的会计师进行验证,以增加财务报表的可信程度。这就形成了财务报表审计制度。 1854年,苏格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特许会计师协会,这被誉为是继复式簿记后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现 代 会 计“公认会计准则”(General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GAAP)的“会计研究公报”(ARB)的出现为起点。这一会计发展阶段,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标志着会计的发展进入成熟时期。#公认会计准则1929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起到了催产的作用。经济危机过后,人们认为松散、不规范的会计实务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挽救会计职业,会计界认为必须着手制定会计准则。1934年,第一批会计准则得到纽约证券交易所和会计师协会的共同认可,这批准则共包括6项内容,即 (1)利润必须实现: (2)资本盈余不得用以调剂任何一年的当年收益: (3)子公司并购前存在的盈余不得算做母公司的己赚取盈余: (4)公司职员的应收票据与应收账款单独列示: (5)库藏股股利不得作为收益: (6)捐赠资本不作为盈余。 1937年,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公布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关的法规《会计系列公告》(Accounting Series Releases,ASR),并在ASR No.4中将制定会计准则的权利赋予会计职业界,而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则保留有监督权与最终的否决权。以后,会计准则制定团体先后经历了“会计程序委员会”(CAP)、“会计原则委员会”(APB)以及现在的“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其中,FASB自成立以来,迄今已经公布了133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C or FAS)。%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除了公认会计准则的出台外,新的会计分支——管理会计逐步形成与发展。早期的管理会计主要体现为执行性管理会计,侧重于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管理会计逐渐由单纯的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过渡到以“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体、把决策会计放到主要位置的现代管理会计阶段。管理会计从传统的、单一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去,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三座里程碑。另一个重大的发展是会计研究方法上的拓展: 70年代以前,规范性会计研究法占据主导地位,从20世纪70年代后,实证会计研究开始出现并逐渐取得了与传统的会计研究方法共领风骚的地位。 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逐步实现了“实践—理论—再实践”,这样一种不断循环往复的科学研究思路,从而既保证了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一致性,也能使会计理论在实践中经受检验,避免了“空中楼阁”式的尴尬!

会计北人南夏

129 评论(15)

sunny小波

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对于我国会计的成因、起源有过各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讲在禹夏时代,大禹王曾在江南茅山召开过一次诸侯会议,考评诸侯的功绩。这次计功大会刚刚结束,大 禹王便死了。当时,诸侯们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把他的遗体安葬在茅山上。为了纪念大禹和他主持召开的这次会议,经诸侯商定,把茅山更名为“会稽山”。而这个“会稽”便是今天 “会计”的起源。接下来又有人发展了这一传说,他们把大禹王召开的这次会议,说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主计会议”。 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他们是用两本最早 记载有“会计”二字的古书来否定以上传说的。这两本书一本叫作《周礼》,一本叫作《孟子》。他们认为由于《周礼》和《孟子》都是战国时代的作品,故“会计”二字的起源当在 战国时代。 其实,第一种说法证据不足,其结论未免过于轻率;而第二种说法又过于拘谨,以至忽视了一个的事实,从而使自己的论据处在自相矛盾的状况之中。因 为他们在确认《孟子》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同时,也确认《孟子》中所记载的孔子关于:“会计,当而已矣”的言论。然而孔夫子出生在春秋,而不是在战国,既然承认孔子的一句名言 ,那么按道理讲,“会计”命名的起源当在春秋,而不在战国。 事实上“会计”二字的成因及命名的起源发生于西周时代,它的产生经历着一个漫长而又十分有趣的 过程。 在西周以前所应用的文字中,尚未发现开会的“会”字,也无“会计”二字。当时人们表达“开会”、“集会”、“相会”之类的意思用的是“合”字;反映 事物数量的增加或数目字相加也用的是“合”字。由于“合”字的用处较多,在使用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感到不方便,而且也越来越感到用“合”字来表达“会计”方面的意思很不确切 、妥当。这样,大约到西周中后期,人们便根据“开会”及“会计”这两个方面的涵义逐步在摸索创造新的字形,最后终于使这二方面的涵义从“合”字中分离出来。这个被创造出来 的新字形便是金文中的“ ”。 会计中的“计”字是由“十”和“言”这两个母体字组合而成的,“计”字的意义包含于“言”和“十”之中。相传在远古时代,人们通常把部落所在地称为 中央,把部落的周围区别为四方,即现在所讲的东西南北四方,而中央与四方组合在一起,便构成了“十”字的形体。那时候,每逢出猎,部落里的首领便按照四方分派猎手。分四路 出去,而后又按这四部返回部落。按照规定,各路出猎归来必须如实报告捕获猎物的数目,最后由部落首领汇总计算,求得一个总数,以便考虑所获猎物在部落范围内的分配问题。这 种零星计算四方收获猎物的举动,便构成了“计”字一方面的涵义。 在远古时代,当文字和书写工具尚未发明的时候,各路出猎者向部落首领报告猎物数目是用口头 语言加以表达的。不同种类的猎物各是多少,总共是多少,都要求正确、真实地表达出来,不容许隐瞒和虚报。这种正确而无隐徇的口头计算与报告便又构成了“计”字的另一方面涵 义。这样,“言”与“十”合成一起便构成了“计”字的形体,而“言”与“十”这两方面的涵义合一,便使“计”字具有正确进行计算的意思。 东汉时,我国古代 著名的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这部著作中对“会计”二字又从字义上作出详解,其中尤其强调“计”字中含有正确计算之意。清代的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也在他的《说文解字 注》一书中对“会”字的构成作了详细的说明。同时,清代数学家焦循针对西周时人们对于“会计”概念的认识指出:“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这是对于西周时代“会计”

105 评论(12)

垂杨紫陌

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对于我国会计的成因、起源有过各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讲在禹夏时代,大禹王曾在江南茅山召开过一次诸侯会议,考评诸侯的功绩。这次计功大会刚刚结束,大 禹王便死了。当时,诸侯们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把他的遗体安葬在茅山上。为了纪念大禹和他主持召开的这次会议,经诸侯商定,把茅山更名为“会稽山”。而这个“会稽”便是今天 “会计”的起源。接下来又有人发展了这一传说,他们把大禹王召开的这次会议,说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主计会议”。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他们是用两本最早 记载有“会计”二字的古书来否定以上传说的。这两本书一本叫作《周礼》,一本叫作《孟子》。他们认为由于《周礼》和《孟子》都是战国时代的作品,故“会计”二字的起源当在 战国时代。其实,第一种说法证据不足,其结论未免过于轻率;而第二种说法又过于拘谨,以至忽视了一个的事实,从而使自己的论据处在自相矛盾的状况之中。因 为他们在确认《孟子》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同时,也确认《孟子》中所记载的孔子关于:“会计,当而已矣”的言论。然而孔夫子出生在春秋,而不是在战国,既然承认孔子的一句名言 ,那么按道理讲,“会计”命名的起源当在春秋,而不在战国。事实上“会计”二字的成因及命名的起源发生于西周时代,它的产生经历着一个漫长而又十分有趣的 过程。在西周以前所应用的文字中,尚未发现开会的“会”字,也无“会计”二字。当时人们表达“开会”、“集会”、“相会”之类的意思用的是“合”字;反映 事物数量的增加或数目字相加也用的是“合”字。由于“合”字的用处较多,在使用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感到不方便,而且也越来越感到用“合”字来表达“会计”方面的意思很不确切 、妥当。这样,大约到西周中后期,人们便根据“开会”及“会计”这两个方面的涵义逐步在摸索创造新的字形,最后终于使这二方面的涵义从“合”字中分离出来。这个被创造出来 的新字形便是金文中的“ ”。会计中的“计”字是由“十”和“言”这两个母体字组合而成的,“计”字的意义包含于“言”和“十”之中。相传在远古时代,人们通常把部落所在地称为 中央,把部落的周围区别为四方,即现在所讲的东西南北四方,而中央与四方组合在一起,便构成了“十”字的形体。那时候,每逢出猎,部落里的首领便按照四方分派猎手。分四路 出去,而后又按这四部返回部落。按照规定,各路出猎归来必须如实报告捕获猎物的数目,最后由部落首领汇总计算,求得一个总数,以便考虑所获猎物在部落范围内的分配问题。这 种零星计算四方收获猎物的举动,便构成了“计”字一方面的涵义。在远古时代,当文字和书写工具尚未发明的时候,各路出猎者向部落首领报告猎物数目是用口头 语言加以表达的。不同种类的猎物各是多少,总共是多少,都要求正确、真实地表达出来,不容许隐瞒和虚报。这种正确而无隐徇的口头计算与报告便又构成了“计”字的另一方面涵 义。这样,“言”与“十”合成一起便构成了“计”字的形体,而“言”与“十”这两方面的涵义合一,便使“计”字具有正确进行计算的意思。东汉时,我国古代 著名的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这部著作中对“会计”二字又从字义上作出详解,其中尤其强调“计”字中含有正确计算之意。清代的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也在他的《说文解字 注》一书中对“会”字的构成作了详细的说明。同时,清代数学家焦循针对西周时人们对于“会计”概念的认识指出:“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这是对于西周时代“会计” 概念的正确总结。

110 评论(13)

5ichocolate

会计作为一项独立的经济管理活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会计”在我国最早起源于西周,当时为宫廷设立了专门掌管财物赋税官吏“司会”一职,进行“月计岁会”。1494年,意大利人帕乔利出版了《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一书,系统阐释了复式记账法,为会计制度的普及奠定了基础。所以“会计”最早的起源应该是中国的西周时代,但是现代会计的起源应该是15世纪的意大利。

186 评论(12)

竹林轻舞

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对于我国会计的成因、起源有过各种不同的说法,有人讲在禹夏时代,大禹王曾在江南茅山召开过一次诸侯会议,考评诸侯的功绩。这次计功大会刚刚结束,大禹王便死了。当时,诸侯们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把他的遗体安葬在茅山上。为了纪念大禹和他主持召开的这次会议,经诸侯商定,把茅山更名为“会稽山”。而这个“会稽”便是今天 “会计”的起源。接下来又有人发展了这一传说,他们把大禹王召开的这次会议,说成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会计会议”。 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他们是用两本最早记载有“会计”二字的古书来否定以上传说的。这两本书一本叫作《周礼》,一本叫作《孟子》。他们认为由于《周礼》和《孟子》都是战国时代的作品,故“会计”二字的起源当在战国时代。其实,第一种说法证据不足,其结论未免过于轻率;而第二种说法又过于拘谨,以至忽视了一个的事实,从而使自己的论据处在自相矛盾的状况之中。因为他们在确认《孟子》成书于战国时代的同时,也确认《孟子》中所记载的孔子关于:“会计,当而已矣”的言论。然而孔夫子出生在春秋,而不是在战国,既然承认孔子的一句名言,那么按道理讲,“会计”命名的起源当在春秋,而不在战国。事实上“会计”二字的成因及命名的起源发生于西周时代,它的产生经历着一个漫长而又十分有趣的过程。在西周以前所应用的文字中,尚未发现开会的“会”字,也无“会计”二字。当时人们表达“开会”、“集会”、“相会”之类的意思用的是“合”字;反映事物数量的增加或数目字相加也用的是“合”字。由于“合”字的用处较多,在使用过程中人们越来越感到不方便,而且也越来越感到用“合”字来表达“会计”方面的意思很不确切、妥当。这样,大约到西周中后期,人们便根据“开会”及“会计”这两个方面的涵义逐步在摸索创造新的字形,最后终于使这二方面的涵义从“合”字中分离出来。这个被创造出来的新字形便是金文中的“ ”。会计中的“计”字是由“十”和“言”这两个母体字组合而成的,“计”字的意义包含于“言”和“十”之中。相传在远古时代,人们通常把部落所在地称为中央,把部落的周围区别为四方,即现在所讲的东西南北四方,而中央与四方组合在一起,便构成了“十”字的形体。那时候,每逢出猎,部落里的首领便按照四方分派猎手。分四路出去,而后又按这四部返回部落。按照规定,各路出猎归来必须如实报告捕获猎物的数目,最后由部落首领汇总计算,求得一个总数,以便考虑所获猎物在部落范围内的分配问题。这种零星计算四方收获猎物的举动,便构成了“计”字一方面的涵义。在远古时代,当文字和书写工具尚未发明的时候,各路出猎者向部落首领报告猎物数目是用口头语言加以表达的。不同种类的猎物各是多少,总共是多少,都要求正确、真实地表达出来,不容许隐瞒和虚报。这种正确而无隐徇的口头计算与报告便又构成了“计”字的另一方面涵义。这样,“言”与“十”合成一起便构成了“计”字的形体,而“言”与“十”这两方面的涵义合一,便使“计”字具有正确进行计算的意思。东汉时,我国古代 著名的文字学家许慎在《说文解字》这部著作中对“会计”二字又从字义上作出详解,其中尤其强调“计”字中含有正确计算之意。清代的文字训诂学家段玉裁,也在他的《说文解字注》一书中对“会”字的构成作了详细的说明。同时,清代数学家焦循针对西周时人们对于“会计”概念的认识指出:“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这是对于西周时代“会计” 概念的正确总结

107 评论(14)

CuteGourmet

(一)、西式单式簿记的崛起10世纪至11世纪,作为中世纪西欧工商业中心的城市兴起,并很快得到发展。11世纪末至12世纪,在十字军东征后,意大利北部的伦巴底和中部的托斯坎尼开始控制了东方和西欧的中介贸易。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和法兰西的马赛、那劳阿里等城市里的商人积聚了大量资本,并陆续将其投入到工业及银钱业中去,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手工业、商业和银钱业的发展。12世纪至13世纪,市民争取城市自治的运动日益高涨,并最终通过激烈斗争建立了一些城市国家,诸如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等,很快便成为资本主义经济产生的基地。13世纪至14世纪,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以威尼斯为中心的地中海贸易区形成,威尼斯开始成为东西方贸易的中介,它所发行金币“杜卡特”已在欧洲货币市场上占据支配地位,至14世纪经营银钱业的商户已达一百多家。与此同时,在13世纪至14世纪,行会在各城市国家中发展起来,而通过行会所结成的资产者同盟,已成为向封建建主宣战的得力组织。上述变化结果,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在十四世纪、十五世纪,已经稀疏地可在地中海沿岸看到。”这便是借贷复式簿记得以在意大利北部城邦萌芽、产生及获得初步发展,最终促使西式簿记崛起,并取代东方会计历史地位的主要原因。(二)、西方复式簿记的产生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萌芽及生长阶段,产生了佛罗伦萨式、热那亚式与威尼斯式簿记、“三式薄记”的光辉照亮了未来西欧乃至世界会计的发展里程,它实现了世界由古代会计发展阶段向近代会计发展阶段的转变,改写了世界会计发展历史,产生研究复式簿记的光辉文献《薄记论》,并揭开近代会计发展史的崭新篇章。在16世纪至17世纪,德国、荷兰、法国等先后继承与发展意大利的复式簿记实务与理论,最终在欧洲造就“帕乔利时代。”17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扫清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障碍,进而带来18世纪70年代的产业革命,这一重大变化使英国会计的发展进入到创新时期。同时,18世纪在巩固兴旺发达起来的公共会计师事业及它在审计、复式簿记原理与早期成本会计方面的贡献,使英国很快成为世界会计发展中心,这一历史地位一直保持到19世纪。(三)、西方复式簿记实现了世界会计发展史的根本性转变。从13世纪到19世纪,在复式簿记时代700年左右的历史演进过程中,实现了世界会计发展史上的两大根本性转变,一是实现了由古代会计发展阶段向近代会计发展阶段的转变,其间适应早期市场经济发展变化要来,逐步以复式簿记的方法体系取代了单式簿记的方法体系,并较为系统地建立了“簿记学”的基本理论。二是在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在产业革命的深刻影响之下,适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建立成本会计为立足点,以会计在公司经济管理中的地位为基本指导思想,已在实务处理与理论方面开始朝着会计时代的方向发展转变,这一转变在进入20世纪后才最终完成。(四)、西方会计的崛起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西方会计崛起是资本主义经济军先在西欧产生、发展之必然结果,其后,它在近代会计发展史上占据支配地位,又是科学技术进步、产业革命在西欧发生与发展,以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之必然结果。至20世纪初,伴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心转移,世界会计中心也就从英国乃至西欧转移到美国。追溯西方会计一千年改革的发展历史,是迅速的,充满了高涨的热情。(五)、西方经济的发展,使传统会计发展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进入公元11世纪后,西欧的封建化过程才基本完成,这一历史进程比中国晚了一千多年。然而,中世纪的鼎盛时期转眼而至,商业的兴起,城市的建立与发展,约二百年左右,西欧便很快进入到经济专业化的兴旺发达时期,这种演进速度又比中国快了500年左右。公元后第二个千年会计的发展,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拉开了帐幕,此后,东西方国家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差距越来越大,自然而然两者在会计发展方面的差距也逐步扩大,这是公元11世纪至20世纪世界会计发展史上一个重大的历史事实。1494年,被誉为“现代会计之父”的巴其阿勒发表了《算术、几何与比例概要》一书,系统地论述了复式记账法,这是会计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8-19世纪间产业革命的兴起,股份公司的出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对现代会计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1930年,美国第一次讨论会计原则,将会计实践上升到理论,再用来指导实践;为加强内部管理的需要,使传统的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两个分支。

249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