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82

wisteria1221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中的预警信号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透明的黑布

已采纳

单变量单变量模型是指使用单一财务变量对企业财务失败分险进行预测的模型。主要有威廉·比弗(William Beaver)于1966年提出的单变量预警模型。他通过对1954~1964年期间的大量失败企业和成功企业比较研究,对14种财务比率进行取舍,最终得出可以有效预测财务失败的比率依次为:1.债务保障率=现金流量÷债务总额2.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3.资产收益率=净收益÷资产总额4.资产安全率=资产变现率-资产负债率Beaver认为债务保障率能够最好地判定企业的财务状况(误判率最低);其次是资产负债率,且离失败日越近,误判率越低。但各比率判断准确率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所差异,所以在实际应用中往往使用一组财务比率,而不是一个比率,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预测效果。多变量多变量模型是指使用多个变量组成的鉴别函数来预测企业财务失败的模型。较早使用多变量预测的是美国纽约大学的教授爱德华·阿尔曼(Edwardi.altman),他是第一个使用鉴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研究企业失败预警的人。他选取了1946~1965年间的33家破产的和正常经营的公司,使用了22个财务比率来分析公司潜在的失败危机。他利用逐步多元鉴别分析(MDA)逐步粹取5种最具共同预测能力的财务比率,建立起了一个类似回归方程式的鉴别函数——Z计分法模式。该模型是通过五个变量(五种财务比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获利能力指标和营运能力指标有机联系起来,综合分析预测企业财务失败或破产的可能性。表达式如下:Z=0.012X1+0.014X2+0.033X3+0.006X4+0.999X5其中:Z为判别函数值X1=(营运资金÷资产总额)×100X2=(留存收益÷资产总额)×100X3=(息税前利润÷资产总额)×100X4=(普通股及优先股市场价值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100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一般地,Z值越低,企业越有可能发生破产。爱德华·阿尔曼还提出了判断企业破产的临界值:若 Z≥2.675,则表明企业的财务状况良好,发生破产的可能性较小;若Z≤1.81,则企业存在很大的破产危险;该模型实际上是通过五个变量(五种财务比率),将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指标(X1、X4)、获利能力的指标(X2、X3)和运营能力的指标(X5)有机联系起来,综合分析预测企业财务失败或破产的可能性。在企业失败前一、二年的预测准确率很高;预测期变长,准确率有所降低,距失败前五年的预测准确率仅为36%.

会计中的预警信号

249 评论(11)

魔戒之love

风险管理的程序;;: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内部控制措施、信息交流与反馈、监督评价与纠正。 根据管理级次,分总行和分行(支行)两个或三个级次设置。与常规设置不同的是,总行层面的风险管理岗位设置,除了设置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部之外,为了将全面风险管理思想贯彻于全部业务活动中,必须在所有业务职能部门设置风险管理科室或岗位,明确负责对部门所负责业务的风险的监测、记录、报告、考核等工作。各分支行的风险管理,主张仅设立风险管理部统一实行风险控制与管理,只有业务规模较大支行在各业务职能部门内设立风险管理岗位。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管理技术包括风险识别、度量、管理策略等多个方面。传统信用风险度量技术包括:专家评定制度、信用评分方法、信用评级和贷款风险度测算。目前,城市商业银行主要采取上述方法一种或多种组合。这些方法尽管具有简便明了,易于理解,对实践操作环境要求不高的优点,但缺点也十分显著:一是主要以会计账面价值为基础,但会计数据并不能全面反映公司的实际状况和前景,因而难以发现借款人经营状况中更细微、更快速的变化;二是主要借助定性分析,主观随意性较大,在防范道德风险上有缺陷;三是效率较低,耗费人力时间过多。因此国际银行业开始采取开发数学模型来度量信用风险,《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出了相应的内部评级法。目前国际金融界较流行的内部信用风险模型有:KMV公司的信用监控模型、JP摩根的信用度量术模型、麦肯锡公司的信贷组合观点模型等。 (2)市场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由于利率的变化,可能导致的资产的回报率变得更低或负债变得更为巨大。这种风险针对利率敏感型资产和敏感型负债而言,它直接影响利差,从而影响盈利。汇率风险又称外汇风险,当商业银行经营外汇业务时,汇率变化可能导致银行相关资产变低或负债变大,从而对银行形成亏损。市场风险的综合度量技术主要有风险状况图、VaR方法、压力测试法、情景分析法等。 (3)操作风险。对操作风险的度量,国际上一些银行开始对风险因素进行跟踪研究,但多数银行的跟踪还处于初级阶段。只有少数银行采用程度不同的统计技术来评估风险,方法主要有基本指标法、标准化方法、内部衡量法、损失分布法等。但关注操作风险的度量及管理无疑对城市商业银行具有特别重要的前瞻意义。 2、风险预警。管控风险的前提是必须识别风险。建立风险预警机制,事前揭示、报告风险,防患于未然,是全面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一叶落知天下秋,事物的变化由量变到质变,变坏之前必然有征兆。收集、整理、归纳这些导致变化的因素,形成系统化的预警信号,进行风险预报,可以为控制化解风险争取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如在信用风险预警上,一般包括财务风险预警和非财务因素预警两个方面。财务因素预警,通过对借款人财务会计数据关注,计算其财务指标值,并与标准值对比分析指标变化,揭示指标值变化隐含的实质。非财务因素预警,通过对借款人行业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分析,总结归纳出影响贷款归还的早期预警信号,并建立预警模型,形成风险预警提示报告制度。 3、考核与评价。对风险内部控制的考评,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如果没有考评,一切风险管理的制度设计努力都将付之东流,毫无意义。对风险内控的考评,首先要设计全面的考评规则,采取定性定量方法,从道德环境、风险识别和管理、内控组织效力、内部审计效力等方面进行评价。可以采取问卷式、评分式等辅助考评。其次对风险内控的考评要与经营管理目标的完成实现结合起来。将全面风险管理思想贯彻与经营目标责任制中,进行严格考评。换言之,绩效考核评价是个指挥棒,经营目标考核项目内容设计就是风

289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