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174

liuruojing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3大会计期间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开心土豆王

已采纳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期间一般应从公历1月1日开始,12月31日结束,又称会计年度、会计年度,财务年度基准日,会计年度基准日。除了会计年度以外,我国的会计期间还有:月度、季度、半年度。小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称为会计中期.

3大会计期间

217 评论(14)

小胖怡情

1.从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一个会计年度,也可以不采用历年制,如采用7月制,从每年7月1日起至下年6月30日止为一个会计年度;还有采用4月制的,从每年4月1日起至下年3月31日止为一个会计年度。

2.会计期间称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川流不息的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区间,在连续反映的基础上,分期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定期反映企业某一期间的经营活动和成果。

3.会计期间也是指在会计工作中,为核算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情况所规定的起讫期间。会计期间主要是确定会计年度,会计年度也是财政年度、预算年度。

扩展资料:

影响作用

由于设定了会计期间,会计核算必然要解决企业收入和费用属于哪一个会计期间确认的问题。在某一特定时期内,一家企业各项收入和费用的发生与现金的实际收入和支出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例如,因固定资产耗用等原因引起折旧费用的发生,却没有导致现金的流出,处理此类业务,有两种不同的会计处理基础,即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把会计期间看作一个企业连续两次编制并提供财务报表之间的时间段,常常对我们很有用。

会计期间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的必然结果。为了使会计报表使用者能够定期、及时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要把连续经营活动人为地进行划分,以便定期进行结算、汇总、报告和评价。会计期间假设是正确计算损益的前提,利润总额、收入、费用等会计概念都是以“时期”为前提的。

参考资料:

会计期间_百度百科

297 评论(11)

sy2009Jason

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啊

288 评论(10)

苏州大高中

会计应遵循的原则:合法性原则;可靠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分期核算的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按实际成本计价的原则;一致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小编再送一个2018年ACCA资料包可以分享给小伙伴,戳:ACCA资料【新手指南】+讲义+解析音频

1.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2.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会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具有价值,关键是看其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是否相关,是否有助于决策或者提高决策水平。

3.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4.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这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为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比较企业在不同时期的财务报告信息,全面、客观地评价过去、预测未来,从而做出决策。

5.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在多数情况下,其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但在有些情况下,会出现不一致。

6.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7.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8.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会计信息的价值在于帮助所有者或者其他方面作出经济决策,具有时效性。

拓展资料

会计原则是会计工作的指导性规范。对财务会计基本规律的概括与总结。比如稳健性原则、重要性原则等。实际工作中,会计原则常与会计准则相混用。美国先使用“会计原则”,后流行“会计准则”。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即美国的会计规范经历了从“有限的、指导性”的规范(会计原则)发展成“数量可观的指导性和技术性并重”的规范(会计准则)。

新准则下财务会计一般原则的变更

新准则下只有8个基本原则,取消了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和历史成本原则。

其中继续保留了重要性原则(第十七条)、谨慎性原则(第十八条)、实质重于形式(第十六条)原则,也强调了可比性(第十五条,把原准则的一贯性原则和可比性原则合并为可比性原则)、相关性(第十三条)、明晰性(第十四条)、及时性(第十九条)、客观性(第十二条)原则。

另外,权责发生制和历史成本不再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将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并入会计分期基本假设,历史成本体现在会计要素的计量中(历史成本属于会计计量范畴,因此将历史成本原则在新增的第九章“会计计量”中进行了规定)。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343 评论(10)

苏州齐惠壮士

会计期间可以分为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小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称为会计中期.会计期间又称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川流不息的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区间,在连续反映的基础上,分期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定期反映企业某一期间的经营活动和成果。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期间一般应从公历1月1日开始,12月31日结束,又称会计年度、会计年度,财务年度基准日,会计年度基准日。一个会计个体在持续经营的情况下,其经济活动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为了及时提供决策和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在会计工作中,人为地在时间上把连续不断的企业经营活动及其结果用起止日期加以划分,形成会计期间,这就是会计分期的假设。

140 评论(14)

不想在你身后

1、会计期间一般应从公历1月1日开始,12月31日结束,又称会计年度、会计年度,财务年度基准日,会计年度基准日。

2、我国的会计期间还有:月度、季度、半年度。小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称为会计中期。

区别

1、在中国,会计年度和会计期间是固定的:即按自然年度为一个会计年度,而会计期间就是12个自然月。但在其他大多数国家,会计年度和会计期间是不做硬性规定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定义。总账模块提供了灵活的方式来定义会计年度和会计期间。

企业可以根据需要将特定的会计年度和期间定义为一个“会计年度变式”。对于一个集团来说,可以有多个会计年度变式。各个分公司既可以共用一个会计年度变式,也可以使用自己特殊的会计年度变式。

2、中国的公司可以使用12个自然月加4个特殊期间的会计期间定义。4个特殊期间是用于年结时不同性质的调整分录的。对于国外的分支,可以定义其他会计年度变式。

3、出于业务需要,有些公司的会计期间定义得比较复杂。比如按周定义期间,也称为445方式。即期间1是每年的第1-4周,期间2是第5-8周,期间3是第9-13周。即每年依然是4个季度,但每个季度不再是3个自然月,而是3个期间,其长度分别是4周、4周和5周,年度结账日是每年的12月31日。

扩展资料

统一会计年度作为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其弊端越来越明显。

1、工作堆积

统一会计年度使年底各项工作堆积,导致会计工作的分配极不均衡。我国统一把公历年度作为会计年度,导致企事业单位以及政府机构在每年12月份和次年1月份各项工作堆积。

2、不利于资本市场发展

统一会计年度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虽然中国证监会对我国上市公司委托理财行为进行了严格规范,但由于多数委托理财协议是在每年年底或次年年初前后签订的,造成我国证券市场每到年底就会出现“资金结算问题”,资金抽逃严重。

3、不利于跨国公司的会计处理

统一会计年度不利于跨国公司的会计处理。随着我国进一步对外开放。世界各国的跨国公司,尤其是“世界500强”企业几乎无一例外地来到我国投资建厂,开展业务。跨国公司大部分来自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这些国家大多实行灵活的会计年度。

但我国实行统一会计年度,导致一些外资企业因为与母公司的会计年度起止日期不一致而不得不对财务报告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无疑增加了跨国公司会计处理和经营管理的难度,从而制约了我国吸收引进外来投资。

4、不利于会计核算与报告

统一会计年度不利于某些特殊行业和企业的会计核算与报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所有制结构、组织形式以及经营范围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统一会计年度使一些经营周期带有明显季节性特点的企业的会计核算尤为不便,而且由此产生的财务信息缺乏可比性和相关性,不利于信息使用者做决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期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年度

143 评论(13)

夜月叶耶也

中国的会计期间是以自然月来划分的,月度就是一个月,季度就是一年的四个季度,年度会计报表就是指资产负债表数据的年初1月1日即为上年末数据,年末为12月31日止的数据,损益表年报为全年1-12月的累计合计。半年报就称为中期会计报表。

327 评论(11)

银色手链

一个会计个体在持续经营的情况下,其经济活动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为了及时提供决策和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在会计工作中,人为地在时间上把连续不断的企业经营活动及其结果用起止日期加以划分,形成会计期间,这就是会计分期的假设。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期间一般应从公历1月1日开始,12月31日结束,又称会计年度。 另,美国国会1752年才颁布法令,规定1月1日作为一个年度的开始,并以此为基础,要求按年编制报表。

345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