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ixin0090
坏账准备是指企业的应收款项(含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计提的,是备抵账户。企业对坏账损失的核算,采用备抵法。在备抵法下,企业每期末要估计坏账损失,设置“坏账准备”账户。备抵法是指采用一定的方法按期(至少每年末)估计坏账损失,提取坏账准备并转作当期费用。实际发生坏账时,直接冲减已计提坏账准备,同时转销相应的应收账款余额。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坏账损失的核算应采用备抵法,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可以按余额百分比法、账龄分析法、赊销金额百分比法等计提坏账准备,也可以按客户分别确定应计提的坏账准备。但是,《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以下简称《办法》)和《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45号(以下简称《通知》)规定:企业所得税税前允许扣除的坏账损失,原则上必须遵循真实发生的据实扣除原则,企业提取坏账准备金按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按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5‰提取坏账准备金。 当期应提取的坏账准备=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坏账准备金额-“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余额。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坏账准备金额大于“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余额,应按其差额提取坏账准备;如果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坏账准备金额小于“坏账准备”科目的贷方余额,应按其差额冲减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如果当期按应收款项计算应提坏账准备金额为零,应将“坏账准备”科目的余额全部冲回。企业提取坏账准备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本期应提取的坏账准备大于其账面余额的,应按其差额提取;应提数小于账面余额的差错,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企业对于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经批准作为坏账损失,冲销提取的坏账准备,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已确认并转销的坏账损失,如果以后又收回,按实际收回的金额,借记“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同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科目。“坏账准备”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提取的坏账准备。
Antares米罗
1、计提坏账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
贷:坏账准备
2、发生坏账
借:坏账准备
贷:应收账款---xx单位
3、坏账计提多了冲回
借:坏账准备
贷: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坏账准备
4、转销的坏账又回收
借:应收账款---xx单位
贷:坏账准备
扩展资料:
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中,无论是税法允许扣除的坏账准备,还是不允许扣除的坏账准备,它们既都有可能在以后年度转回,也都有可能向以后年度递延,并对相关年度纳税调整金额的计算确定产生影响。
例如,甲公司2000年开始采用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年初应收款项余额为零,年末只有一笔当年新发生的应收账款1000万元尚未收回。甲公司考虑相关因素后提取了坏账准备15万元,则应在当年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调增应纳税所得10万元(15-1000×5‰)。
如果甲公司2001年全额收回了欠款,且年末应收款项余额为零,则会计上应将转回的坏账准备15万元全部计入利润总额;在不存在其他纳税调整因素的情况下,应以当年利润总额扣除10万元后作为应纳税所得额。
道理是在甲公司转回的坏账准备15万元中,10万元已在2000年度申报纳税,2001年转回时不再纳税;另外5万元已在2000年度税前扣除,2001年转回时不再扣除,它实质上体现了不重复征税也不重复扣除的税收原则。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坏账准备
chuchu白白
第一年:计提坏账准备 850000*8%=68000 借:资产减值损失 68000 贷:坏账准备 68000第二年: 1)确认发生坏账 20000 借:坏账准备 20000 贷:应收账款 20000 2)计提坏账准备950000*8%-(850000*8%-20000)=28000 借:资产减值损失 28000 贷:坏账准备 28000第三年: 1)确认发生坏账 6000 借:坏账准备 6000 贷:应收账款 6000 2)计提坏账准备900000*8%-(950000*8%-6000)=2000 借:资产减值损失 2000 贷:坏账准备 20000第四年: 1)收回已转销的坏账15000 借:坏账准备 15000 贷:应收账款 15000 2)计提坏账准备1000000*8%-(900000*8%+15000)=-7000 3)冲减已计提的减值准备 借:坏账准备 7000 贷:资产减值损失 7000因此累计计入资产减值损失的金额=68000+28000+2000-7000=91000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