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62

力力力力力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济南会计名家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西西里的蘑菇

已采纳

对不起 好想没有姓代 的牛的人物。

济南会计名家

152 评论(15)

丁国栋3

刘统勋(1698年—1773年),字延清,号尔钝,山东诸城(今山东高密)人。雍正二年(1724年)中进士,历任刑部尚书、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及军机大臣等要职。刘统勋官至宰相,为政四十余载清廉正直,敢于直谏,在吏治、军事、治河等方面均有显著政绩。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猝逝于上朝途中,乾隆皇帝闻讯慨叹失去股肱之臣,追授太傅,谥号文正。

刘统勋,曾任三部(工部、刑部、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上书房总师傅,纪晓岚的授业恩师。山东诸城(今属于山东高密)人。祖父刘必显(1600 1692)为清初官员,官至户部广西司员外郎,阶奉直大夫。父亲刘棨(qǐ)曾担任过四川布政使,是康熙朝有名的清官。其子是刘墉。1724年(清雍正二年)中进士,入仕途。1729年任湖北乡试正考官。1736年升内阁学士,署刑部右侍郎。次年,任刑部左侍郎。1741年9月,被提拔为右都御史。1746年3月署漕运总督,9月还京。1747年充顺天府乡试正考官。1748年3月,受命同大学士高斌查办山东赈务。5月,先后至济南府德州哨马营、东昌府及聊城县运河东岸、泰安府东平县戴村坝以及沂河西岸江枫口,改坝浚河,成绩卓著。1749年12月,迁工部尚书,继而兼翰林院学士,又迁刑部尚书。1752年以查验通仓短少米石不实被免职留用。

刘统勋去世当天,乾隆皇帝曾特派御前大臣、尚书公福隆安携药前往看视。他死后乾隆帝特下谕说:“大学士刘统勋老成练达,品行端方,服官五十余年,实为国家得力大臣,可晋赠太傅,入祀贤良祠,赏内库银二千两治丧。”乾隆亲临其丧,赐谥“文正”,因而刘统勋成为清朝大臣中初殁即得谥“文正”的第一人。而这须出自皇帝特旨的赐谥,“非品学德业无愧完人者未足当此”。丧归,乾隆命沿途文武官员在20里内者亲往灵柩前吊祭,遣官护送。6年后,乾隆在所作《怀旧》诗中仍念念不忘这位宠信大臣:“遇事既神敏,秉性复刚劲。得古大臣风,终身不失正。”

刘统勋清廉正直,不结朋党。清代礼亲王昭梿称赞他说:“公(刘统勋)性简傲,不蹈科名积习,立朝侃然,有古大臣风。”道光《诸城县令》也称赞刘统勋说:他“刚毅笃棐,允直机密,襄赞纶扉,随事献纳,推贤黜佞,为百余年名臣第一。数谳大狱,无纵无枉。家故有田数十亩,敝庐一区,服官五十余年,不增尺寸……”

刘统勋死后,与其子大学士刘墉、孙吏部尚书刘镮之葬故乡诸城白家庄祖坟,无著述传世。

既为汉官,又没有像张廷玉那样有家世背景,在最为崇满抑汉的乾隆朝能当上宰相真是不容易的。因为傅恒病逝,一时没有合适的满臣接替,这就使刘统勋得以填补这一空缺。乾隆帝比较偏爱年轻人,此时刘统勋已不年轻,这说明乾隆帝只是要他暂时弥补首席宰相一时之空缺而已,等到有了合适的满人宰相,还是要恢复满正汉副的局面的。

乾隆帝毕竟是英主,善于权衡利弊,为了保证国家政权机构的高效率地运转,乾隆帝循例把汉臣刘统勋擢为内阁首辅,把满臣尹继善擢为军机处首席大臣。此时刘统勋只是副宰相,首席军机大臣尹继善是正宰相。他们都已年逾古稀,尹继善就任首席军机处大臣还不到一年,即卒于任,终年76岁。乾隆帝又把刘统勋擢为首席军机大臣。此时,刘统勋就成为正宰相了。然而刘统勋担任正宰相也只有两年,便去世了。刘统勋成为军机处建立以来第一位汉人宰相。

刘统勋也算是少年得志,中进士时只有25岁。他在雍正朝先后供职翰林院与詹事府,并在南书房充当皇帝的文学侍从,主要是做文书工作。乾隆帝即位后,认为刘统勋颇有办事能力,予以擢升。乾隆元年(1736年)为内阁学士,派他去浙江协助嵇曾筠海塘治水工程。乾隆二年为刑部侍郎。后来,刘统勋因母亲去世归籍守制三年。

乾隆六年(1741年),刘统勋被任命为都察院左都御史,为监察体系的最高官员,俗称“总宪”。他任“总宪”一年后,上了一份疏奏,他请求皇帝遏制两位宰相张廷玉与讷亲的权力。此疏耸动朝野。刘统勋大胆指出了朝廷在用人行政方面存在的弊端,首先是朋党问题,这是针对张廷玉的。张廷玉是康雍乾三朝老臣,雍正帝遗诏身后配享太庙的顾命大臣,“遭逢极盛,然而晚节当慎”。当时,安徽桐城张氏家族通过科考、荐举、袭荫、议叙等形式,入朝为官者有19人之多,就连张氏的姻亲桐城姚氏也有子弟10人在朝为官。他建议在三年之内除皇帝特旨擢用外,张氏亲属子弟“概停升转”,以“保全”三朝老臣的清誉。刘统勋认为,张氏家族有“满招损”的可能,应该自我抑制。刘统勋又认为,作为宰辅培养的讷亲在个性上是有弱点的,请求皇帝加以训示,使之能够省改。而讷亲兼职过多,“统理部务,入典宿卫,参赞中枢,兼以出纳王言,趋承近卫”,权力太重,“任事过锐”,也非“谦受益”之道。

乾隆帝拒绝了刘统勋的批评,尽管乾隆帝要摆脱前朝顾命大臣的阴影是不言而喻的,但他并不想马上动张廷玉。对于自己着意培养的宰辅讷亲当然也不能否定。一般来说,英明的皇帝都不会接受这类建议,那样岂不是显得臣工比自己更高明吗?

讷亲是康熙朝辅政大臣遏必隆之孙。乾隆帝起用他首先是因为他是皇亲,可靠而且年轻,乾隆帝着意培养讷亲,是为使之成为日后取代鄂尔泰的合适人选。乾隆帝认为讷亲的最大特点是清廉。乾隆帝就此发布上谕说: “朕思张廷玉、讷亲若果擅作威福,刘统勋必不敢为此奏;今既有此奏,则二臣并无声势能箝制臣僚。”

以前,康熙帝整治明珠,雍正帝整治隆科多都是借御史上疏弹劾以开启事端,而此次刘统勋所上并非弹章,不是在弹劾二人。监察御史的权力并不只是以弹劾为权限,监督权则更广泛,凡是妨碍公益紊乱官纪的事情,都要纠正。在正常情况下,皇帝要贯彻自己的意志,也是在制度框架内行使权力的。朝廷要依靠御史制度监督考察吏治,这就是制度的作用。一切制度不论好坏,都是人在起作用。因此,不可以简单地把人治与法制对立。

乾隆二十一年,刘统勋被派往治河工地勘测,并取代被革职的富勒赫,主持完成加高堤坝的工程。一年后,他又前往徐州督修近城石坝。此时刘统勋已年近花甲,他事必躬亲,亲临治河工地、风餐露宿,保障了堤坝的质量与按时完工。有一次刘统勋去杨桥工地视察,那里加固堤坝的工程已经逾期一个多月,他询问误期的原因,有关人员解释说是由于柴火供应不上。刘统勋知道其中必有弊端,乃微服私访,结果发现几百辆装满柴火的车辆就停在路边。刘统勋一了解,原来是河员必须收取陋规才接受柴火,他们因无钱行贿,柴火即使运到此地也不能卸车。赶车人愁眉不展,唉声叹气。刘统勋立即回到工地,对有关河员进行严惩,杨桥堤坝很快就完工了。

刘统勋多年察看黄河、运河的河工,对河工症结当然有清楚的认识。与一般官吏多注重治工方略不同,他认为河工中的财物管理是治河成败的关键因素。对于河工侵吞工程帑银的痼疾,刘统勋有相当深刻的认识,并提出了对治方法。刘统勋非常清楚朝廷用于河工的钱款大多落入各级河工的腰包,这必然使治河工程的质量大受影响。从 历史 的经验看,这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对此,朝廷也无可奈何。尽管经常有几位河工因为贪污河费而受到严惩,但是制度性的腐败决定了官吏们总是可以逍遥法外。封建 社会 的法,对于异端,是法如深涧;对于贪官,往往是法如虚设。只要上下串通一气,风险也并不太大。河工用料制度形同虚设,河工们弄虚作假的本领大得很,“筑堤则削洪增顶,挑河则垫崖贴腮,买料则虚堆假垛”,另一种情况则是,河工常常以挥霍的方式把河费糟蹋了,实际效果也一样。从制度角度看,当时中国还没有成熟的会计制度和有力的监督机制,不可能有效地制止河工中贪污和浪费现象,历年的河费不断加重着朝廷的财政负担。

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十一月的一天早晨,刘统勋乘轿上朝来到紫禁城东华门外,轿夫忽然察觉轿子倾斜,掀开轿帘一看,刘统勋已经死去。乾隆皇帝闻讯急派尚书福隆安送药急救,但已不及。《啸亭杂录》记述,乾隆皇帝亲临驴市胡同刘宅祭奠时,因刘家门庭矮小,轿子抬不进去,只好将轿子顶盖拆下才抬进刘家。《清史稿》记述,乾隆皇帝“临其丧,见其俭素,为之恸。回跸至乾清门,流涕谓诸臣曰,朕失一股肱。既而曰,如统勋乃不愧真宰相”。

此后,刘统勋的儿子刘墉和孙子刘环之也住在驴市胡同。刘墉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考中进士,选入翰林院,历任知府、巡抚、尚书、上书房总师傅、大学士。刘墉85岁去世,《清史稿》说他是当时有名的书法家。刘统勋次子刘堪的儿子刘环之在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考中进士,选入翰林院,历任户部尚书、顺天府府尹,后因政务不熟被嘉庆皇帝降职。

228 评论(15)

叶子晓桐

曹操:此人性格特征复杂,有 宁愿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 的狂言。有着过人的智慧和能力,并且帐下高手云集,文臣武将都很效力,所以成就的霸业也就最大,是个名副其实的 乱世奸臣。刘备:也是个英雄,能够从小做大,从弱到强,经过数不清的挫折和败仗,但最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建立了蜀国。孙权:有能力,善于用人,依靠一帮精明强干的旧臣新将维护着东吴的统治,倒也安稳。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代贤相。淡泊明志的个人情怀,出神入化的谋略战术,严谨的家教风范,值得我们学习和敬仰。关羽:民间“义”的化身,千里走单骑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形象。和这样的人交朋友,两个字,放心。张飞:勇冠三军,有万夫不挡之勇,长坂坡上退后使其威名大振,声誉远播,有“猛张飞”的称号。赵云:武艺高强,忠臣孝义,虎威龙胆,单骑救主的故事万家流传,一生几乎无败绩。“空城计”留下“虎威将军”的称号。诸葛亮夸他,子龙一身都是胆啊!我想如果在现在,他的粉丝会盖过周杰伦。这样一个白面书生似的将军却有着那样的军事才能和一身的高超武艺,并且赤胆忠心,不管做他的领导还是部下,家人和朋友,都会感到很舒服。只有他的敌人会感到很头痛。周瑜:年轻有为,小乔做妻,赤壁大胜,是个人才。并且在音乐歌舞上有很高造诣,留下“曲有误,周郎顾”的美名。估计也应该是当时众多少男少女的偶像。只不过英年早逝,我想是天妒英才,让他中了一箭,很多人中箭都不会死,他也没有死,然而,箭疮发作,还是死了。这不明摆着老天眼红吗?人间的美好你几乎占完了,就让你早死吧!看来春风得意的人一定不要自高自大,一定要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防止老天眼红,产生让早死或残废植物人什么的想法。吕布:武艺超群,但反复无常,胸无谋略,无大志。最终落得一个被杀的下场,只能称他匹夫之勇。这告诫我们,有才无德是很可怕的,吕布那么厉害,关羽和张飞在加一个刘备才和他打个平手,你可以想象他又多牛,最后都被杀,何况我们呢?所以做好人,坚持做下去,纵使无才,人们也不会太讨厌你,否则,后果很严重。并且沉溺于貂蝉,也是他的重要失败原因。在他最后的一段时间,很郁闷,就靠喝酒和貂蝉来发泄。结果元气大损,不然的话我怀疑凭他的个人能力也不会那么早就死,只能说红颜祸水很有道理啊! 我记得有哪个人说过来着,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只可惜吕布不应该在那个年代风流,那么多英雄豪杰,你又很惹眼,死在花下就显得有点太没有男人味了。

94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