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33

我大旗网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清朝会计法师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往事随风@遗忘

已采纳

关于我国会计活动起源的考证 构成会计事项记录的主要内容为:会计事项日期、记录主体(管理者、行为人)、被记录客体(会计对象)、记帐符号、数量金额,五大要素。从已发现的殷墟甲骨文看,我国在殷商时期已产生会计事项活动记录的条件和会计事项记录。殷人重商,这是殷商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以下笔者以第一手资料甲骨文图片证明,我国在殷商时期,已经有了会计事项活动记录。《小屯南地甲骨》第1116片,是关于祭祀殷先祖河和殷先公王亥、上甲的刻辞,其中有:甲午卜,贞:又出入日?又出入日?意为,甲午日占卜,问:侑祭出日和入日吗?不侑祭出日和入日吗?刻辞中虽然是祭日(古人视日为神)的内容,出、入用来描述其它事物,但毕竟有了会计事项记录中的“出”、“入”符号。殷商时期出现了会计事项记录。《殷虚文字丙编》第71片(第71片的反面)、第72片刻辞为:(正面)丙辰卜,……(反面)雀入一百五十。刻辞中,正面虽然占卜的是关于城邑是否能长久及求雨的事,但反面刻辞已具备了会计事项要素,其中:会计事项日期:丙辰;会计行为主体:省略(即刻记者);记帐符号:入;会计对象:贡纳的龟甲入方,商国,出方,雀(国名);数量:一百五十。以上推断是会计事项记录可能存在的一种形式。但另一种会计事项记录的存在也是可能的,即:把龟甲当作一种会计事项记录的载体(会计记录凭证),把入贡物资记录省略,对所有纳贡的物资分门别类存入库房,并根据其入贡数量,分别以龟甲刻记后,将该会计记录分置于各贡纳物资之上,以示管理标志。这样以上会计事项就成为:日期,丙辰;记帐符号,入;收入方,商国;支出方,雀国;贡纳内容,随龟甲而放的物资;数量,一百五十。这种存在也是可能的,这比单纯的把贡纳的物资定为龟甲较为合理。《殷虚文字丙编》第368片(第368片的反面),第369片的刻辞为:(正面)癸已卜,(反面)雀入二百五十。刻辞的正面卜兆的是关于是否下雨之事(如现代的天气情况预测),但反面有:雀入二百五十,同样是会计事项记录。象以上甲骨文刻辞内容还有很多,此不赘述。由以上甲骨文可以得出结论:1 我国的会计事项记录,在殷商时期已形成,并得以在国家收纳贡赋中应用,这标志着我国会计活动已产生;2 从会计事项看,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随贡物而刻记的会计事项;另一种是把龟甲刻辞当作会计事项记录的标志(即龟甲就是会计凭证),随收入贡物分类而置。无论哪一种都是会计记录的表现形式;3 这种原始的会计分录,与现代确定会计事项、会计记录相比还存在着差异,如:被反映的会计对象省略,会计事项有数量计算,还没有价格、金额可以分门别类地累加;4 这种会计记录是依存在特定环境、载体上的,即它依存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至于这种会计记录是否存在于其它地域,是否在其它文字载体中出现,这些还有待考古的发现和研究。综上所述,我国的会计活动至少在殷商时期就得以在管理国家贡赋中应用,这比我国会计起源于西周之说,要早700年左右。

清朝会计法师

261 评论(11)

木雨大大雯

晚清时期(1843~1910年),英美人士薛迈罗克、克佐时、达利、汤笙等,在上海最早设立西方会计师事务所。其服务对象首先是上海一些对外交往较多的行政事业机关。如江海关、盐务、铁路和邮政等。其次是外商在我国开办的洋行、工厂、银行,再次为我国私营工商企业办理会计查帐事务。中华民国成立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在各种会计事务纠纷中受制于外国列强的不公正现象,迫切要求有中国自己的会计师。到30年代以后,我国大中城市会计师事务所有了较大的发展,当时全国会计师事务所中,规模较大、声誉较著的立信、公信、正明、正则等会计师事务所都设在上海。一、正明会计师事务所正明会计师事务所的前身为徐永祚会计师事务所。民国10年(1921年)由会计师徐永祚创办。事务所在主任会计师之下设计核、训练、出版三部,承办查帐、会计制度设计、会计管理与整理、会计证明与鉴定、财产清算与管理、会计事务咨询顾问、代办纳税申报、注册登记、审计与会计人员培训、出版会计刊物等事务。在事务所开办的20多年间,业务迅速扩展,拥有资本较大的固定客户,如上海金融界的“南四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浙江兴业银行、浙江实业银行、新华信托储蓄银行)、“北四行”(盐业银行、金城银行、中南银行、大陆银行),和其他规模较大的银行、钱庄,以及工商界的天厨味精厂、上海安达纱厂、天原化工厂、南洋兄弟烟草公司等,出版界的商务印书馆及中华书局等。40年代后期,业务渗入慎昌洋行、英美烟草公司等外资企业。为了实践中式会计改良的基本设想,徐氏先后在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五洲药房等企业试点,经他设计指导,实行改良中式簿计的企业,不下三四百家。并创办《会计杂志》,开展会计学术研究和宣传改良中式簿记,闯出了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会计改良之路。徐氏还撰写了大量著作和论文,其中较大影响的有《改良中式簿记概况》、《英美会计师制度》、《决算表的分析》、《所得税与会计》等,对改善中国会计、审计的面貌,推行中式会计改良起到了重要作用。二、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的前身为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由我国现代会计的奠基人之一、著名会计学家潘序伦在民国16年1月创办于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39号。该所初创之际,只聘用助理人员1人。以后业务迅速发展,到1937年已拥有工作人员70多人。分设主任会计师室、计核科、文书科、法律科、信托科、总务科、编辑科以及学校部。各科(部)负责的业务项目是,计核科:常年会计顾问,常年或临时查帐,设计会计制度,破产清理;文书科:公司登记,商标注册,申请专利,代拟会计及商业文件等:法律科:常年法律顾问,工商企业、个人法律诉讼,破产债权、债务诉讼;信托科:担任清算人、破产管理人、遗嘱执行人;外商科:承办外商企业的分支公司登记,商标注册,申请专利等;编辑科:编写立信会计丛书,编辑立信月报、会计季刊;总务科:办理人事、会计、档案和后勤供应等;学校部:负责多种形式的会计学校(包括立信会计专科学校、高级会计职业学校、各种补习学校)的教务工作。事务所担任了不少大中企业的查帐工作和会计顾问,其中工商企业有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永安纱厂、申新纱厂、大中华火柴厂等。金融业有中国银行,邮政储金汇业局,中国国货银行等。社会团体有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中英庚子赔款董事会、黄河水灾救济委员会等。接受委托的外商企业有百家之多,其中有美商的联合航空公司、可口可乐公司、英商的怡和洋行、太古轮船公司等,为此事务所增设一个外商科。民国19年以后,为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先后在杭州(1930年)、桂林(1939年)、重庆(1941年)、南京(1946年)、广州(1946年)、天津(1948年)等大中城市设立分所。并创办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编辑出版立信会计丛书,以适应各级立信会计学校教材之需,扩大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影响,提高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的声誉和业务质量,成为当时规模最大、职能齐全、影响最广的会计师事务所。潘氏一生撰写了大量会计、审计专著、评著和论文。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单独或与人合作撰写的著作有29部之多,其中较有影响的有:《高级商业簿记教科书》、《各种会计制度》、《会计学》、《政府会计》、《审计学教科书》、《审计学》、《所得税原理与实务》、《股份有限公司会计》等。新中国成立以后,还著有《初级成本会计》、《会计学教程》等9部著作。译著有《劳氏成本会计》、《裴氏高等会计学》等15部,以及《中国之会计师职业》、《查帐标准程序之拟订》等近90篇论文。三、正则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民国10年由著名会计学家谢霖创办于京津地区,为我国创办最早的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由于当时谢氏在交通银行任职,事务繁忙,无暇顾及事务所之事,同时会计师职业在京津地区尚未被社会认识,业务甚少。30年代以后,他鉴于上海工商业发展较快,就到上海设立正则会计师事务所。开业后很快赢得上海工商、金融界的信任,业务迅速发展。事务所设立主任会计师,下设四科:计算科,主管查核帐目,破产企业之清算与财产管理,会计证明与鉴定,常年会计顾问等事项;设计科,主管各类企业会计规程、制度设计等;文书科,办理公司、银行登记,商标注册,代拟会计与商事文稿等;总务科,主管其他杂项事务并协助主任会计师工作。后来随着全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该事务所先后在南京、济南、汉口、长沙、重庆、成都、广州等城市设立分所30余处。谢氏治学严谨,著作颇丰,较有影响的会计审计著作有:《银行簿记学》、《银行会计》、《铁道会计》、《会计学》、《审计学》、《成本会计》、《公司法要义》以及《中国之会计制度》等。四、公信会计师事务所公信会计师事务所的前身为公平会计师事务所,创办于民国16年。初期由俞希稷任主任会计师,先后加入者有奚玉书、徐英豪、王海帆等会计师。民国25年,公平会计师事务所改组,由奚玉书单独组办,改名为公信会计师事务所。由于事务所严守会计师职业道德,确保服务质量,因而迅速赢得社会各界的好评,业务应接不暇,拥有常年客户100多家,其中在上海及国内外有影响的主要客户有;荣氏申新纱厂及其分支企业、严氏系统苏纶纱厂、仁德纱厂、大隆铁工厂、大新振染织厂、正泰橡胶厂等。在执行会计师业务中,奚氏显示出卓越的才能和爱国主义精神。民国21年前后,国民政府交通部与美国泛美航空公司合资组建中国航空公司,经双方议定特聘英籍克佐时会计师事务所担任常年查帐。奚氏闻悉此事,立即与交通部交涉,力劝作为合资一方的交通部应以国格为重,维护民族利益。在他据理力争下,该公司根据双方对等原则,同意同时聘请公平会计师事务所担任常年查帐。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上海很多工商企业毁于战火,当时已在外国保险公司投保兵险的正泰橡胶厂,因日本侵略者的炮火袭击遭受损失。该厂向保险公司索赔,保险公司诬称该厂系“被流氓抢劫后焚毁”的,拒绝任何赔款。公信会计师事务所承接这一棘手的案子以后,由当时担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的奚玉书对此案进行了细致的实地调查,最终查明事实真相,迫使外国保险公司如数赔款。奚氏还对当时的会计师制度做了大量的修订和完善工作,先后参与拟订了《会计师服务细则》以及对《全国会计师协会章程》、《会计师公费标准》等的修订工作。上述4个会计师事务所在业务上的共同特点是,都在执行会计师业务的同时,举办会计学校,培训会计人才,创办会计刊物,出版发行会计图书及会计用品等。把执行会计师业务、培训会计人才、出版发行会计杂志和会计图书用品融为一体,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会计师创业道路。他们的内部组织也较科学合理。

81 评论(15)

壁虎荡秋千

“会计”一词人人皆知,它是监督和管理财务工作的代称,而今,也用“会计”称谓做此类工作的人。 “会计”的历史颇久,古已有之。据记载,我国从周代就有了专设的会计官职,掌管赋税收入、钱银支出等财务工作,进行月计、岁会。亦即,每月零星盘算为“计”,一年总盘算为“会”,两者合在一起即成“会计”。 再追溯根源考查一下,相传“会计”一词是大禹留下来的。今日浙江省的绍兴、嵊县、诸暨、东阳等地之间有座山,古代曾叫做“苗山”。大禹晚年时,在苗山自此改名“会稽山”了,至今仍沿用此名。“会稽”即“会计稽核”之意,故此词是大禹发明,并且流传下来的。 古书中多处都有使用“会计”一词:《孟子》中有“会计当而已矣”记载;《战国策》有冯谖为“孟尝君市议”故事,孟尝君想派员去薛邑替他取债款,他问他的门下,“谁习计会?”古代的“计会”就是如今的“会计”,冯谖立即站出来,自荐为孟尝君做会计。汉代把周朝的会计官职又作发展,设立了管理这些会计事务的官职了,也许这就是最早的“会计师事务所”或财政司呢! ------------------------------------------------- 我们老师讲的是:最早是由日本翻译的英文(accountant) 然后,又由清朝第一位会计师谢林由日文翻译成会计的

246 评论(15)

啾啾大神

佛法概要(律宗初探)明旸法师/着现在先向大家介绍一位清代高僧玉琳国师的简历。在清朝顺治十五年间世祖章皇帝召国师入宫,在万善殿封他为「大觉禅师」。后来到了庚子年春天。皇帝又派遣使者敕赐玉琳国师一只宝贵的紫金钵,两顶袈裟,有二十五条四长一短(俗称为祖衣)也就是僧人受三坛大戒时所披的僧伽黎大衣,一是紫色,一是红色。又称为说法衣,它是僧人讲经说法或在隆重庄严的法会道场中主法大师或方丈大和尚所披的。当时皇上又加封玉琳国师为大觉普济能仁国师的光荣称号。到辛丑年春,国师南旋来到浙江杭州附近的天目寺安住。丙辰年秋天,即康熙十五年八月国师世缘已毕,度生愿满,撤手圆寂,世寿六十有三,僧腊四十有四。

146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