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太太
摘抄上海国家会计学院视野论坛的文章给你看一下,把分给我吧。哈哈。近日来,一直在认真研读张熙庭先生编著的《战略预算-管理界的工业革命》一书,阅读之后,心潮澎湃,喜悦之情溢于言表。预算管理引入到国内已经很长时间了,一直实践的不理想,到底是人员上有问题,还是机制上有问题,其实都有问题,但最关键的问题并不是这些,而是我们的预算管理没有很好的方法论进行指导,这是我国预算管理这么多年来最大的败笔。预算管理最大的难点在哪里?滚动预算就是其一。很多传统的预算书籍都把滚动预算描述得非常简单,实质上就是在重复着计划经济的老路子。计划经济体制下,产品单一、市场需求量大,如果能把生产抓好,基本上年度预算的总目标就可以实现。但问题是现在不再是计划经济时代,产品品种多、批次多、每批数量极少、产品变化非常快、个性化的要求越来越多,等等,如果我们还是在重复着计划经济的老路子,不去做好每个分期的滚动预算,那预算的价值何在?很多企业在实施预算管理后,都能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编制滚动预算,但滚动预算又暴露出新的问题,很多企业都把滚动预算当成是一个参考值,无法与年度预算相衔接,那年度预算的总目标该如何保证得以实现呢?如果要衔接,又该怎么衔接呢?滚动期内,市场不同、产品不同、资金的需求、人力的配置等等都与当初预计的不同,这就是很多企业在实施预算以及滚动预算后执行不下去的关键问题。预算绩效是预算管理的第二大难点。为什么要实行预算绩效?为什么不是平衡计分卡、KPI、360度?难道人力资源的核心模块要出让给预算管理?《战略预算-管理界的工业革命》一书给我们找到了答案。之所以要以预算绩效来盘活整个体系,是因为预算绩效把体系内所有人的利益都放在同一个操作平台上,相互促进,更能相互博弈、相互制约。这一点是传统绩效实施不成功、不理想的根本原因。因为系统内的每一个模块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光强调一个模块的绩效发挥到极致,实际上会导致其他模块无法发挥绩效,那么整体绩效就会削弱。如,企业刻意强调销售绩效,销售部门通过赊销、低价等方式把业绩做起来了,别的部门可能会很难生存,所以,必须通过体系内的其他利益群体来博弈,才能使得各个利益群体趋于平稳,始终处于整体利益最佳的一个分界点上,这就是预算绩效最大的魅力所在。而传统的预算书籍并没有做到这一点,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最后的结果是人力资源只能沦为搞搞招聘、培训、行政、收收报表之类的工作。内部银行是预算管理的第三个难点。为什么要把内部银行牵扯进预算管理系统呢?因为内部银行能够衔接整个预算管理体系,在资金的收支控制方面有着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内部银行是模拟银行的操作,对资金的额度进行控制的,它与传统的预算控制在操作手法上完全不同,是一种非常主动、积极地控制手段,体现了现金为王的控制原则。其次,它可以集中各种分散资金,统一调度,保证极好的资金利用效率。而传统预算书籍并没有强调到这一点,所以,很多企业在资金的控制上非常薄弱。也有些企业错误的认为,只有大的集团公司才使用内部银行这一高招,《战略预算-管理界的工业革命》一书告诉我们,内部银行是每个企业都应该实行的资金控制方法。《战略预算-管理界的工业革命》一书为我们解决了上述难题,提供了很好的方法论,而且从书中的走直线、全过程的案例来看,该书非常务实,完全具有可操作性,该书从系统上把握了每一个关键点的衔接,而且通过一种轻松活泼的语言讲述,让每一个读者都能看得懂、看了有作用、看了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系统,可喜可贺!现在再来回顾一下我国预算管理的现状。在我国,预算管理体现的形式更多的只是理论,就理论论理论。虽然,近些年预算管理的书籍出版了不少,但真正能指导企业运用的几乎没有,预算专著始终还在重复着计划经济的老路子,没有与时俱进。国内学术界对预算管理也有一些研究,但理论性太强,结合现实的并不多。国内也有一些专家,确实在预算管理方面有独到见解,但教给大家的都是些零散的概念。下面,简单列举几个问题就能说明现在的实际情况:1.预算书籍不管作者是谁,是不是内容都差不多?2.预算书籍是不是理论特多,案例特少?即使有案例,是不是简单提起,然后又匆匆结尾?案例是不是大多只告诉我们某某大公司实施了预算以及预算后取得的成果,却没有告诉我们该公司是如何做预算,一、二、三、四步是什么?每一步是怎么衔接的?为什么要这么做?案例是不是只告诉我们一个又一个新鲜的名词,然后就结束了?3.预算书籍是不是计划经济成分多,市场经济成分少?是不是年度预算多,月份滚动预算少?既然年度预算因为跨度期长会导致预算不准确,每月的滚动预算才具有最强的指导意义,那么,预算书籍有没有告诉我们滚动预算如何与年度预算完美衔接呢?4.既然预算是一个高绩效的管理工具,那么,预算书籍有没有告诉我们如何为各人员设计绩效,使各人员在预算体系这样同一个操作平台上相互博弈、相互促进呢?5.很多的培训、讲座、论坛都有预算专家在讲解,那么,预算专家有没有让我们听了他们的课程后就能对预算形成一个系统?既然预算管理是一个工具,那么,为什么听课后还是无法操作?预算专家是不是只是将深奥复杂的预算书籍作了简单的口语化处理?所讲述的内容是不是跟预算书籍差不多?既然预算书籍是在重复计划经济的老路子,那么,作为走在时代前沿的预算专家是不是对先进的预算理念与方法保留得太多,而教给我们的太少?听了专家的课,你是不是还是不知道核心的技术,还是无法适应市场经济的变化?仔细分析上述5大类问题,就可以知道我国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先进的预算方法想学学不到,自然会制约我国预算管理的发展。自行摸索的方法可以有一定的实用性,但不一定先进,既然不先进,也就无法再次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必然缺乏竞争力。预算是高绩效的管理工具,而我们却运用得这么少,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很好的方法论来指导预算管理的实施,所以,行动必缓慢。这也是我国预算管理只停留在费用预算、局部预算的层次,只把预算当作一个参考值,却无法细分目标,使之环环相扣,最后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真正原因。《战略预算-管理界的工业革命》一书,对于上述三大问题点播的非常到位,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是我国预算管理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一次质的飞跃。我们期待着战略预算,将是管理界的一次最大的工业革命。
快乐@天使33
我马上就毕业了。学过的课程有:主要有《初级会计学》(也就是会计基础)《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学》《管理会计学》《审计学》《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税法》《经济法》等。次要的有《银行会计学》《预算会计》(政府及事业单位会计)《专业英语》《货币银行学》(也就是金融学)《证券投资学》《资产评估学》《高级财务管理》。相关的有《统计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管理学》《信息系统》《企业战略管理》
威达天下
个人觉得您最好还是先去工地做做施工,如果条件允许的话。结构识图的基本知识,建筑材料、建筑工程经济、施工组织、工业企业会计基本知识、结构力学、房屋建筑学、建筑工程平面几何、结构识图(关于平法得掌握)、建筑法(不要求全面,但基本滴要知道)、招投标、监理概论。。。这个是基础的。工程造价基础理论考试的时候有些地方会考到的。要工作的话必须掌握地方定额、清单计价程序、买点清单指引(土建、装饰)、计价规则、建筑面积计算规则(GB/T50353-2005),对施工工艺要熟悉(这个就要靠实践了,个人认为在工地上看到就应该会一目了然了)。如果没有基础知识的话,您考证会存在相当一部分阻力的,建议掌握。慢慢来,不要急,也别慌,祝您早日入门。望采纳
胖蟹爪爪
1.加强学习,精通设计、施工规范关注公号建筑施工资料,免费课件
针对目前建筑施工图设计方面的实际情况,要求预算专业人员必须掌握和熟悉设计、施工规范,如果规范不精通,必然造成漏项成差错。
例如:设计施工规范规定了现浇混凝土构造柱与圈梁相交节点处,其圈梁上、下的六分之一层高或450mm范围内,构造柱的箍筋间距为100mm;现浇混凝土圈梁的转角和丁角处增加构造筋以及300mm的拐角弯锚固长度。而大多设计施工图也没给详图节点,顶多交待一句如圈梁、构造柱构造措施见某某图集,如对规范不熟悉,则会影响预算准确性,甚至有的预算人员忘记计算上述部位的钢筋量。
但是,如果对这些规范上的细节较熟悉,计算到这些相关部位的工程量时就能运算自如,不会出现计算错误或漏项的情况。
2.合理确定计算项目
凡是预算项目中综合的工作内容,编制预算时均不得再另列目计算。这就要求预算人员必须熟悉定额子目中所含工作内容,材料的类别、数量及价格考虑到的正常工作程序并把定额的总说明、分目说明及有关说明,真正了解透彻,不然势必造成重复计算或漏算的错误。
例如:《综合定额》(97)年第五章楼地面天棚工程中,预制板项目中综合了40mm厚板石,计算时C20细石混凝土就不能再次计算板面细石混凝土项目;而现浇板项目中却未综合该项目,在设计图纸中要求做细石混凝土找平层时,就必须单列项目另外计算。
3.准确计算工程量
工程量是编制预算的原始数据,是编制预算的核心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工程量计算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工程直接费及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因此,工程量计算要真实准确,经得起审查的考验,也是每个预算人员必须十分重视的重要工作内容,我认为计算工程量时应注意:
(1)熟悉施工图纸
施工图纸是确定计算项目和构件各部位尺寸,合理准确计算工程量的重要基础资料,对施工图纸和采用的标准图全面熟悉,方能准、全、快地编制预算。可见,对图纸的熟悉程度是编制预算的关键。施工图纸标示的各种不同的构造、大小、尺寸的建筑构件提供了计算每一个工程项目数量的数据,图纸各尺寸的关系,必须理解得一清二楚,这是保证准确计算工程量的先决条件。
但是,有部分人为了加快预算的编制速度,对熟悉图纸不重视,编制预算草率识图,以至图纸中的基本内容还不清楚,就匆忙开始编制预算,经常发生计算后面项目的工程量时,发现前面已计算完的工程量有错误,于是回过头来又进行修正,速度反而慢了。因此,只有熟悉施工图纸,才能了解设计意图和工程全貌,为预算合理列项和准确计算工程量提供有利条件。
(2)严格按工程量计算规则计算工程量
工程量计算必须有统一尺度,这就是定额规定的计算规则,否则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就会造成工程量计算的混乱,使计算出的工程造价无法真实反映建筑工程的价值。因此,熟悉和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是准确计算工程量的重要因素。
例如:墙体工程中计算砖墙面积时,墙体高度的取定,很多预算人员在墙体高度取定时较混乱,主要就是对工程量计算规则不熟悉,外墙与内墙、平屋面与坡屋面、现浇板与顶制板都有区别。
4.正确套价与计算项目直接费
项目直接费的准确与否,对工程造价的确定有很大的影响,因为计算出的项目直接费是工程造价中各项费用计取的基础,所以计算项目直接费时,必须实事求是,马虎不得。
其一,要注意工程内容与定额不允许换算时,必须执行定额不得任意修改或调整定额。例如,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柱,定额按钢模板规定其消耗量,而实际施工中采用木模板,就不能在套用定额时给予调整。
其二,当工程内容与定额内容不一致,但允许换算时,应按定额的换算方法和范围进行换算,然后计算定额直接费,并在定额编号下注明该项目换算,以便审查时核对。
例如:砖砌体中砂浆标号、混凝土工程中混凝土标号,定额与实际不同时允许换算,但只限于调整材料费,而人工费、机械费不能调整,在计算时该调整的调整,而不允许调整的人工、机械费不得调整。
其三,必须按设计图纸与定额说明,实事求是,避免高套定额而脱离实际的不合理现象。
例如:现浇悬臂梁压入墙身部分与圈梁连接者,则压入部分按圈过梁计算,悬挑部分按悬臀梁计算。而不可全部套用单价是圈过梁单价的二倍多的悬臂梁子目。
总之,合理套用定额基价,避免高套、错套、重套是确定建筑安装工程造价的基础。
5.平时工作多总结,业务水平常提升
每做完一次预算后,都要进行一些总结。总结也是多方面的,如在计算工程量时遇到卡壳问题时是如何解决的;发现计算出差错,要总结错在哪里,是粗心大意,还是不熟悉图纸,差错又是如何发现的。
每做完一次预算后,最好做一次经济指标分析,如造价指标、项目直接费指标、总人工指标、三材指标,以便再做同类型项目的工程预算时作为参考,检查工程量及造价的准确性,在工程量计算中对于各个分项工程要掌握技巧,找工程量计算规律,这些也是靠经常总结得来的,如某些工程量的计算有没有较简便的方法,按什么样的计算顺序计算工程量能够又快又准等等。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