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61

紫竹幽阁Nina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业务投资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爱上大碴粥

已采纳

对外投资是长期投资,算资产类科目.对自己投资是实收资本,是权益类科目

会计业务投资

250 评论(15)

~凭凑不齐~

投资收益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二、企业出售短期持有的股票、债券或到期收回债券,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科目,按短期投资的账面余额,贷记“短期投资”科目,按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利润或利息,贷记“应收股息”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三、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或分派利润时,借记“应收股息”等科目,贷记本科目。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的,期末按持股比例计算应享有的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贷记本科目;如为净亏损,作相反分录,但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为限。出售或收回长期股权投资或长期债权投资时,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长期股权投资或债权投资的账面余额,贷记“长期股权投资”或“长期债权投资”科目,按未领取的现金股利、利润或利息,贷记“应收股息”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本科目。四、本科目应按投资收益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五、期末,企业应将本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本科目应无余额。

134 评论(15)

月儿丸丸

1.借:长期股权投资-成本800 贷:银行存款 400 营业外收入4002.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120 贷:投资收益 120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24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243.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160 贷:投资收益 160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权益变动 32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324.借:应收股利 2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20

254 评论(10)

雁塔陶瓷001

根据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购入的各种短期有价证券,包括各种股票和债券,应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记账,并按实际支付的价款入账核算。但有些企业却经常不将企业购入的短期有价证券入账,从而形成企业的账外资产,使企业的会计核算出现纰漏,弄虚作假。例如某企业负责人得到股市内幕消息,在大盘指数即将上涨时买入一制造业的股票,准备在一个月后卖出;该领导授意财务人员不作账务处理,待一个月后,卖出该股票将原银行存款补上,买卖差额存入“小金库”,逃避税务机关的检查。 将已宣告股利,列入股票成本。根据财务制度的规定,企业购买股票或债券时,如在实际支付的款项中包括已宣告发放但未支付的股利和已到期尚未领取的债券利息时,作为其他应收款处理。而有些企业违反上述原则,在购买股票时将已宣告发放但未支付的股利也作为短期投资入账,按支付额借记“短期投资——股票(债券)投资”,贷记“银行存款”。如某企业1999年7月10日按20元/股购入股票10000股,计200000元,另付手续费20000元,该股份公司已于7月1日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每股5元,7月20日起开始支付。企业作“借:短期投资——股票投资220000,贷:银行存款220000”的会计处理。7月20日收到分派的现金股利时,作了“借:现金50000,贷:投资收益50000”的账务处理,造成虚增利润50000元。 某些购买成本列入当期费用:有些企业在进行短期投资时,将应记入投资成本的部分支出如手续费、经纪人佣金等,列入当期费用,减少了利润。企业购买股票、债券时,将发生的经纪人佣金、手续费等有关费用列入管理费用或财务费用,相对减少了投资额,减少了当期利润。如一化工企业1997年购买某一食品公司的股票,不准备长期持有,股票金额100000元,另付手续费1000元。企业账务处理为:借:短期投资股票投资100000元,管理费用1000元;贷:银行存款101000元从而造成多列费用1000元。 短期投资挂账,截留投资收益。企业在购买股票、债券等进行短期投资时,采用虚列债权的手段加以隐瞒,其目的通常是想截留投资收益。如某企业1999年6月1日以银行存款15000元按面值购入某制药企业的债券,债券年利率为8%,另付手续费150元。企业作“借:应收账款——制药公司15150,贷:银行存款15150”的账务处理。 企业进行对外投资,分得的收益(或联营利润)应作为投资收益入账。但企业为了搞职工福利,便将收得的投资收益作增加其他应付款的账务处理,年终时全部用于职工福利开支。如果企业经营效益一直不错,为了充分利用闲散资金,决定与一电子产品生产厂进行联营,用货币资金对外投资,投资核算采用成本法。按照联营协议的规定,年终分得联营投资利润20万元,企业为了将这笔投资利润用于职工福利,便转移该项收入。其将收到的联营利润记入其他应付款账户,然后再通过该账户核算职工福利支出。年终分得联营利润存入银行,其会计分录为:借:银行存款贷:其他应付款次年以慰问职工的名义,将联营利润全部私分,会计分录为:借:现金借:其他应付款贷:银行存款贷:现金 1.企业以现金、存款等货币资金方式向其他单位投资,在计价时,不遵守规定,不按照实际支付的金额计价。2.企业以实物、无形资产向其他单位投资时,不按投出双方签订的合同、协议约定的价值,或评估机构确认的价值计价;有的不经过评估任意确定金额。对于资产评估机构确认的价值与账面净值的差额,也不按照规定计入资本公积金及递延税款。由于企业不按照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来实务操作,极易造成某些科目的核算出现错误,由此而人为地调节资产和利润,逃避来自各方面的检查。 企业在以面值购入的债券,应按规定利率按期计算应计利息,并将应计利息收入作投资收益处理。具体会计分录为:“借:长期债券投资——应计利息,贷:658投资收益”,但有些企业为了截留利息收入和偷漏所得税,而采取了计入“其他应付款”账户挂账的舞弊手法。如某企业于1999年1月1日按面值购入某公司当年发行的5年期债券50万元,利率为8%,债券到期一次还本付息。1999年上半年按会计制度规定,企业购入的有价证券1~6月份的利息收入应作账务处理,即“借:长期债券投资——应计利息,贷:658投资收益”,但该企业却将投资收益计入“其他应付款”,致使企业当年少实现利润4万元(50×8%=4万元),同时偷漏了应上交的所得税。

149 评论(15)

带嘴过日子

投资业务内部控制要点的设计 (一)职务分离制度 投资业务的职务分离制度,是指在投资业务中的授权、执行、会计记录以及投资资产的保管等方面都有明确的分工,不得由一人同时负责上述任何两项工作。具体地说,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投资计划的编制人员与投资的审批人员相分离,以保证审批人员客观地分析投资的可行性、合理性; 2.投资业务的操作人员与会计人员相分离,以保证业务运行和会计记录的的客观相互核对、控制关系; 3.有价证券的保管人员与会计记账人员相分离,以保证会计账簿对有价证券的安全进行有效监控;4.参与投资交易活动的人员不能同时负责有价证券的盘点工作。 (二)投资计划的编制、审批制度 1.投资计划编制制度由于投资活动存在的巨大风险性,在投资前必须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并编制投资计划,详细说明准备投资的对象、投资理由、投资品种、数量、期限以及投资组合方案,影响投资收益的潜在利益等,经授权人员或授权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执行。2.投资计划审批制度 投资计划在正式执行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批。一般情况下,企业根据投资的性质和金额建立授权审批制度。如果投资行为属少量的闲置现金进行临时性的短期投资,投资计划可由董事会授权的一位高级职员来负责审批;如果投资金额较大或属长期投资性质,一般由企业董事会审批。审批的内容主要包括:投资的理由是否恰当;投资行为与企业的战略目标是否一致;投资收益的估算是否合理无误;影响投资的其他因素是否充分考虑等。 (三)财务分析制度由投资业务的高收益、高风险的特征所决定,企业应设立一种有效的财务分析制度,定期、不定期地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状况、证券市场行情等进行分析,掌握投资的运行状态,即使采取相应对策,规避投资风险和选择最佳的投资对象与时机。财务分析制度包括:1.人员设置。财务分析工作应由熟悉整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情况和企业未来发展规划,同时具备投资分析技能的人员担任。企业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聘请证券分析专家、市场分析专家或其他投资咨询公司来进行。 2.分析正常生产经营和计划扩大生产经营情况下所需的营运资本额,核查企业的资金存量。 3.根据生产经营计划编制和调整资本预算。 4.了解、分析本行业或其他行业中盈利较高公司的经营政策和财务状况。 5.及时跟踪了解证券市场的相关政策和上市公司的资料。 6.定期向最高管理者或董事会送交财务分析报告。 (四)证券投资运行环节的控制制度 1.投资资产取得控制制度 企业一般委托证券经纪人从事证券投资行为。企业应与证券经纪人签订明确的委托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经纪人为委托人购置证券,必须以经过董事会审核批准的文件作为执行指令。该指令通常应明确规定购置证券的最高价格、最低投资报酬率和指令的有效期限。经纪人不得从事任何超出授权范围的投资行为。经纪人应填写成交通知书,内容应包括:投资指令号、最高价格和最低投资报酬率、证券名称、数量、面值和实际成交价格等。 成交通知书应由财务经理或其授权的其他人员进行审核,以证实购入证券的数量和价格及投资报酬率是否符合投资指令。 2.投资的资产保管制度 企业对投资资产(指股票和债券资产)一般有两种保管方式:一种是由独立的专门机构保管,如委托银行、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机构进行保管。另一种是由企业自行保管,在这种方式下,必须建立严格的联合控制制度,即至少要由两名以上人员共同控制,不得一人单独接触证券。对于任何证券的存入或取出,都要将债券名称、数量、价值及存取的日期、数量等详细记录于证券登记簿内,并由所有经手人员签名。 3.投资处置的控制制度投资处置的控制程序基本上与取得的控制程序相同,即任何有价证券的出售必须有经财务经理或董事会的批准;代公司进行证券出售活动的经纪人应受到严格的审定;经纪人同投资者之间的各种通讯文件应予以记录保存,反映经纪人处置证券结果的清单应根据处理指令受到检查。如果投资的处置为不同证券之间的转移,则该业务应同时置于证券取得和处置的控制制度之下。如果处置的结果是收回现金,还应结合现金收入的控制方法,来对投资处置进行控制。4.证券的记名登记制度 除无记名证券外,企业在购入股票或债券时应在购入的当日尽快登记于企业名下,不能以任何个人名义来署名和登记。这对于正确反映企业所拥有的各种投资证券,防止有人在没有得到管理者或董事会核准授权的情况下,利用其个人的名义来冒领、转移或出售企业的证券,或非法获取应归企业所有的利息或股息,往往能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 5.证券的定期盘点制度对于企业所拥有的证券资产,应由内部审计人员或不参与投资业务的其他人员进行定期盘点,检查是否确为企业所拥有,并将盘点记录与账面记录相互核对以确认账实的一致性。企业自行保管的有价证券实物应由与投资业务无关的独立职员定期进行盘点,检查其实存情况。 (五)投资核算控制制度投资的会计核算控制制度包括投资的发生、期末计价、利息及股利的收取、投资的收回等投资业务全过程的会计核算控制制度。 企业的证券资产无论是由自行保管的还是由他人保管的,都要进行完整系统的会计记录,并对其增减变动及投资收益进行相关会计核算。具体而言,应对每一种股票或债券分别设立明细分类账,并详细记录其名称、面值、证书编号、数量、取得日期、经纪人(证券商)名称、购入成本、收取的股息或利息等。对于联营投资类的其他投资,通过相应的账户设置、正确的会计核算方法选择,对各项投资业务进行真实、完整、系统的会计核算。 三、投资业务处理程序的设计投资按其形式不同可分为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两类。由于直接投资的投资期限较长、投资项目单一、投资金额较大、投资内容变动很少,又有合同、章程等法律文件的严格约束,因而业务处理程序比较简单,这里不再详细说明。而通过购买有价证券进行的间接投资则不同。由有价证券的高度流动性,尤其是短期投资的频繁交易所决定,投资企业必须建立规范、严密的投资业务处理程序,以便对交易活动实施有效控制,防止舞弊行为,并保证投资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完整。 (一)有价证券购入的业务处理程序 (1)由投资业务部门编制“股票或债券的投资计划书”,经批准后据此填制“证券购入通知单”一式两联,一联留存,一联交会计部门审批后交出纳部门。 (2)出纳根据“证券购入通知单”开出支票,经审核盖章并登记支票登记簿后交证券公司。 (3)出纳收到证券公司的有价证券后,根据证券、支票存根及“证券购入通知单”编制付款凭证,并据以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 (4)会计部门收到付款凭证及有关单据后,登记有关账簿及证券投资登记簿。 (二)有价证券处置的业务处理程序 (1)投资业务部门根据证券市场价格及企业投资目标的实现程度,提出证券出售申请,经审批后编制“证券出售通知单”办理证券的卖出手续。 (2)会计部门收到证券公司转来的“证券出售通知单”后进行审核,并交出纳部门。 (3)出纳部门根据会计部门转来的“证券出售通知单”及银行转来的收账通知编制付款凭证,并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 (4)会计部门根据出纳部门转来的付款凭证及有关原始凭证,登记有关账簿及证券投资登记簿。 (三)有价证券投资收益的业务处理程序 1.投资股票获得的股利投资收益的业务处理程序为: (1)会计部门根据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公告和证券公司的股利收入划账单编制股利收益表,并据以编制转账凭证,登记投资收益等有关账簿。 (2)出纳部门根据银行转来的股利收入收账通知编制付款凭证。 2.投资债券获得的利息收益的业务处理程序为: (1)会计部门在期末根据债券的票面利率和面值计算期间利息收入,如果系溢折价购入的还应同时计算溢折价的本期摊销额,填制债券溢折价摊销表。并根据债券溢折价摊销表的记录编制转账凭证,登记投资收益等有关账簿。 (2)出纳部门根据银行转来的利息收入收账通知编制付款凭证。 四、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的选择 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按会计准则规定可以选用成本法和权益法两种核算方法。这两种不同核算方法的选用,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揭示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因此,根据长期股权投资的实际状况,选择适当的核算方法就显得尤为必要。而影响核算方法选择的决定性因素是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的关系。长期股权投资形成后,根据投资方占对方有表决权资本总额的比例,以及对被投资方的影响程度,可将投资企业与被投资企业的关系分为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和无重大影响四种。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对被投资企业无控制、无共同控制且无重大影响的长期股权投资应采用成本法核算;如果投资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时,则采用权益法核算。

182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