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的小女儿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会计利润+调整事项)*所得税税率=(1610-50+10)*25%=392.5,也就是应交税费=392.5期末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应该=40*25%=10,而期初余额=20,所以本期冲减递延所得税资产10,会计分录为:借:所得税费用 10 贷:递延所得税资产 10所得税费用=392.5-10=382.52010年发生的预计负债40万已经实现了,当然就没有递延所得税了,所以计入应交税费(本期实现本期交税或减税),而期末预计负债的40万还没有实现,所以是计入递延所得税(以后实现以后再说)
小梅0429
递延所得税,在会计科目上分为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 字面理解,递延,就是将所得税递延到后期了。所以,既然是递延,就是时间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是不会递延的,不交就不交,多交就多交了。 一般来说,按税法调整纳税申报表上有一个应交所得税额。该应交所得税是按税法中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其中包含了和会计利润的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 应交所得税确定下来了(纳税申报表汇算清缴算出数据),但是,里面的时间性差异如何在账面上体现呢?所以,就通过“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两个科目调整,将理应归属于以后期间的所得税费用挪后,将应归属于本期的所得税费用提前,所以,就有了分录: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所得税费用 借:所得税费用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 另外,可以从所得的角度考虑,我资产增加了,费用减少了,负债减少了,总净资产理应增加。但是,税法上不确认这种增加。如果这种增加是确实的,那么,我就该为这种增加多交税,就形成了递延所得税负债。 同理,资产减少了,费用增加了,负债增加了,总资产相应就减少。可税法不确认这种减少。但确实是减少了,税法暂时不确认,以后也要确认,这种减少,就会让我以后少交税,就形成了递延所得税资产。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