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19

猪猪钕神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中级会计师经济法其他收入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七色缤纷彩虹

已采纳

2022年中级会计职称《经济法》现阶段如何备考?2022年中级会计职称备考即将进入关键时期,考生最好再6月30日前完成基础阶段的学习,《经济法》的学习千万不要再滞后了,小编今天就来分享一些备考技巧!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

(1)结合生活实例,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中级会计《经济法》科目,更加注重与财务会计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体现在中级会计师考试题型上,无论是简答题、计算分析题、综合题等主观题,还是单选题、判断题等客观题,都不是单纯地机械化记忆就可以解决的,需要大家从了解立法的意图和原则的基本点出发,牢牢把握相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因此,建议考生在学习时结合生活实例,熟悉和理解知识点,站在系统的高度,总结和整合章节与章节之间的逻辑关系,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使他们可以更有效地复习和准备考试。

(2)难学≠难考,易学≠易考

准备中级会计《经济法》科目,考生反映:《金融法制》和《企业收入》 税收法律制度”比较难学,“公司法律制度”和“合同法律制度”很贴近实际。但是,得分率可能与应试者的感受完全相反。《金融法制》和《企业所得税法制》虽然入门难度较大,但试题也不太灵活。如果掌握了核心内容,评分率是可控的;而“企业法制”是无处不在的重点。如果你不小心错过或忘记个别内容,将被扣分;《合同法制》相关的试题比较灵活。获得高分也更加困难。

所以,考生不必害怕开头难的章节,请记住“上手难,得分容易”。不要在容易的章节中狂妄自大,请记住“水涨船高”,考题难。

更多关于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问题,可以进入高顿教育网站咨询()。

中级会计师经济法其他收入

257 评论(14)

Samantna523

中级会计师月薪因岗位差异而有所不同:总账会计一个月收入大概在6000-8000;会计主管一个月收入大概在8000-10000;财务经理一个月收入大概在10000-15000。除此之外,城市发展程度越高则月薪越高,反之越低。

证书样式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命题、统一合格标准的考试制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分为初级资格和中级资格。

考试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考试日期一般为每年9、10月中下旬。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的会计人员,表明其已具备担任相应级别会计专业技术职务的任职资格。

除具备以上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

1、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会计工作满5年。

2、取得大学本科学历或学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4年。

3、取得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会计工作满2年。

4、取得硕士学位,从事会计工作满1年。

5、取得博士学位。

6、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取得经济、统计、审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中级会计师

185 评论(11)

王小丽0125

2017年中级会计师考试《经济法》知识点总结(二)仲裁的适用范围 根据《仲裁法》的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下列纠纷不能提请仲裁: 1.关于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2.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3.下列仲裁不适用于《仲裁法》,不属于《仲裁法》所规定的仲裁范围,由别的法律予以调整: (1)劳动争议的仲裁; (2)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仲裁。 知识点:仲裁的基本原则 1.自愿原则。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由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2.合法合理原则。依据事实和法律,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的原则。 3.独立仲裁原则。仲裁机关不依附于任何机关而独立存在,仲裁依法独立进行,不受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4.一裁终局原则。即仲裁庭作出的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法院不予受理。 知识点:仲裁机构 1.仲裁委员会性质:民间性组织 仲裁委员会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可以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他设 区的市设立。——不实行地域管辖 仲裁委员会独立于行政机关,与行政机关没有隶属关系。仲裁委员会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不实行级别管辖 2.仲裁委员会组成:由主任1人、副主任2~4人和委员7~11人组成。仲裁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中,法律、经济贸易专家 不得少于2/3. 知识点:仲裁裁决 1.《仲裁法》规定,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仲裁委员会应当由当事人协议选定。 2.仲裁庭可以由3名仲裁员或者1名仲裁员组成。由3名仲裁员组成的,设首席仲裁员。当事人约定由3名仲裁员组成仲裁庭的,应当各自选定或者各自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1名仲裁员,第3名仲裁员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第3名仲裁员是首席仲裁员。当事人约定由1名仲裁员成立仲裁庭的,应当由当事人共同选定或者共同委托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当事人没有在仲裁规则规定的期限内约定仲裁庭的组成方式或者选定仲裁员的,由仲裁委员会主任指定。仲裁庭组成后,仲裁委员会应当将仲裁庭的组成情况书面通知当事人。 3.仲裁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必须回避,当事人也有权提出回避申请: (1)是本案当事人或者当事人、代理人的近亲属; (2)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3)与本案当事人、代理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仲裁的; (4)私自会见当事人、代理人,或者接受当事人、代理人的请客送礼的。 4.仲裁应当开庭进行。当事人协议不开庭的,仲裁庭可以根据仲裁申请书、答辩书以及其他材料作出裁决。 5.仲裁不公开进行。当事人协议公开的,可以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的除外。 6.当事人申请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裁决书,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请。 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撤回仲裁申请后又反悔的,可以根据仲裁协议申请仲裁。 7.仲裁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发生法律效力。 8.裁决应当按照多数仲裁员的意见作出,少数仲裁员的不同意见可以记入笔录。仲裁庭不能形成多数意见时,裁决应当按照首席仲裁员的意见作出。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 9.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 仲裁庭只能调解和裁决,无权强制执行。 知识点:民事诉讼 (一)民事诉讼的适用范围 1.因民法、婚姻法、收养法、继承法等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发生的民事案件,如合同纠纷、房产纠纷、侵害名誉权纠纷等。 2.因经济法、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发生的争议,法律规定适用民事诉讼程序审理的案件,如企业破产案件、劳动合同纠纷等。 3.适用特别程序审理的选民资格案件和宣告公民失踪、死亡等非讼案件。 4.按照督促程序解决的债务案件。 5.按照公示催告程序解决的宣告票据和有关事项无效的案件。 (二)审判制度 1.合议制度。 (1)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除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外,一律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 (2)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应当是3人以上的单数。 2.回避制度。指参与某案件民事诉讼活动的审判人员、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勘验人是案件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或者与案件有利害关系,或者与案件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公正审理的,当事人有权用口头或者书面方式申请他们回避。(不包括证人) 3.公开审判制度。法院审理民事或行政案件,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者法律另有规定外,应当公开进行。 不论案件是否公开审理,一律公开宣告判决。 4.两审终审制度。一个诉讼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判后即终结。根据《人民法院组织法》,我国法院分为四级:最高法院、高级法院、中级法院、基层法院。除最高法院外,其他各级法院都有自己的上一级法院。 (1) 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审理的案件,实行一审终审。 (2)对终审判决、裁定,当事人不得上诉。如果发现终审裁判确有错误,可以通过审判监督程序予以纠正。

204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