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85

无敌小猪猪侠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成本计价法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indTheGapPlz

已采纳

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1)个别计价法(2)先进先出法(3)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4)移动加权平均法。

会计成本计价法

106 评论(9)

美棉家纺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最好不要用,因为原材料价值比较大 个别计价法 比较繁琐,如果每个月材料种类不多的话 可以用先进先出法资产价值比较接近市价,绝对符合新准则要求 建议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虽然比较麻烦但是比较真实 (1)加权平均法--加权平均法是在期末时以期初存货的数量和本期各批购入存货的数量之和作为权数,计算平均单位成本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入存货总成本)÷(期初存货数量+本期购入存货总数量)--先进先出法•先进先出法无需计算单价,而是假定企业先购入的商品先出售,并根据这种假定的成本流转顺序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因此期末存货的价值为最近批次购入的商品成本。存货计价方法对财务报表影响的比较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加权平均法、先进先出法对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与损益表有完全不同的影响:• 第一,从损益表来看,先进先出法的销售成本较低,销售毛利高。因此,在通货膨胀时期,企业采用先进先出法能够提高本期的利润。• 第二,从资产负债表来看, 先进先出法下的期末存货成本最大。因此,采用这种方法时,企业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存货”以及“资产总额”数据最高。• 第三,由于本期的期末存货构成下一个会计期间的期初存货,与下期的购入存货一起组成下期可供销售商品总成本。因此,如果本期期末存货越大,意味着企业下期的可供销售总成本将越大,这样就会增加下期的销售成本,减少下期的利润。 因此,先进先出法实际的效果是推迟确认销售成本。• 第四,加权平均法作为一种平均价格法,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价格波动趋势的影响

333 评论(13)

寻找美食的虫

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1、品种法:以产成品品种作为成本核算对象,设置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大量、大批单步骤生产或不需要划分生产步骤的企业,如发电、自来水、食品、塑料制品等;2、分批法:此时,生产费用在成本核算对象之间的分配以及费用的汇集程序和方法与上述相同,各批产品的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3、分步法(逐步结转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成本核算方法。

129 评论(12)

木木兮123

会计上的计价方法——存货计价方法:实际成本核算方式下,企业可以采用的发出存货成本的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等。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①个别计价法 按其购入或生产时所确定的单位成本作为计算各批发出存货和期末存货成本的方法。②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假定先收到的存货先发出(销售或耗用),以此计算发出存货成本和期末结存存货成本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收入存货时要逐笔登记每一批存货的数量、单价和金额;发出存货时要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计价,逐笔登记存货的发出和结存金额。 ③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是指以月初结存存货和本月收入存货的数量为权数,于月末一次计算存货平均单价,据以计算当月发出存货成本和月末结存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即平时收入时按数量、单价、金额登记,但每次不确定其结存单价,而是在月末时一次计算其本期的加权平均单价。 加权平均单价=(月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月初结存存货数量+本月收入存货数量) 本月发出存货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月末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月末结存存货数量×加权平均单价 或:月末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月初结存存货实际成本+本月收入存货实际成本-本月发出存货实际成本 ④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每次进货以后,立即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作为下次进货前发出存货的单位成本一种方法。移动平均法与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原理基本相同,只是要求在每次(批)收入存货时重新计算加权平均单价

241 评论(13)

吃拉面只喝汤

计价方式:系统提供六种计价方式。

336 评论(8)

快乐花蛇

按明细品种 采用加权平均法成本结转 这样省事 但必须保证该方法使用一个会计年度 并在年初报税务备案

316 评论(11)

tobyzhao520

会计成本核算十大简单方法1、不再分别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科目,将其合并为一个生产成本科目,不按产品设明细账,直接设原材料、工资及福利费、电力(燃料动力)、制造费用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大项费用进行归集。2、因中小五金企业车间划分不明显或虽明显但传递手续不完善,制造费用科目不按车间设明细账,直接设机物料、修理费、折旧等几个二级明细科目对车间费用进行归集。同时因中小五金企业管理人员多参加生产管理,对这种由管理人员参与且发生不会太多、金额不会太大的与生产有关的差旅费、办公费没必要再设制造费用-办公旨同。差旅费什么的二类科目。而是直接记入管理费用。制造费用月底不先进行分配,而是转到生产成本科目后统一分配。3、原材料范围。在满足需要的前提下,只把产品构成比例较大的几种做为原材料,这样即能减少工作量,又因非主要原材料提前进入了成本,可起到一点避税作用。4、对车间月末已领未用的原材料,酌情处理:若价值较低,归入当月即可;若价值较高,算入下月(假退料)。5、废品损失只在管理上做处理,不单独做成本核算。6、若管理上或生产工艺上非常有必要,设自制半成品科目,否则不设。7、不设在产品科目。生产成本科目月末余额即为其成本。8、不设低值易耗品科目,直接记入制造费用---机物料或修理费明细科目,同时设备查账以备管理需要;若需要设,亦采用一次摊销法,入账同时即进行分配。9、关于折旧,建议按税法规定的年限计算,可省去纳税调整的辛苦。税法没有明确规定的,再参考财务制度的规定。10、对于在产品构成中所占比重较小且数量众多的存货建议采用实地盘存制计算每月实际消耗量。

251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