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笑之笑0
递延所得税是CPA会计中一个重要概念,还牵扯到合并财务报表这个重量级问题。是一个重点,可能一开始难以理解。这次分享一下个人对于递延所得税的逻辑,就会发现,递延所得税其实很清晰,很合理。 本话题将分为三个阶段分别解释: 一、为什么要记录递延所得税? 二、什么叫做递延?递延如何在日后期间恢复? 三、讨论合并财务报表中递延所得税的处理问题 从投资者角度来说,最重要的事之一便是获取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财务分析,投资决策。此时,投资者往往最关注的点便是企业的净利润。作为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会计账务的处理,要本着使投资者理解,反应客观事实为基础。净利润是最受关注的,也应该最大程度避免对投资者产生误导。 1. 首先区分一下会计报表和税务报表。可以理解为: 企业的会计人员以会计的准则做了一张本年的利润表,以会计的税前利润计算出净利润(税前利润 - 所得税费用)。 税务局的人员,也做了一张报表,但是以税务的准则,如此产生了税法所认可的 应纳税所得额 ,扣除 应纳所得税额 (应纳税所得额 * 税率)便是税务报表中的净利润。 2. 再区分一下,所得税费用和应纳所得税额。所得税费用是会计报表中利润表的一个项目,是权责发生制的概念(不管税务收多少,我当年就确认这么多所得税费用)。而应纳所得税额则是真金白银的流出企业,是收付实现制的概念。那么,所得税费用和应纳所得税额之间的差异是什么呢?这就是Δ递延所得税资产,与Δ递延所得税负债产生的影响。 公式为 所得税费用 = 应纳所得税额 + Δ递延所得税负债 - Δ递延所得税资产。 为了语言简洁将使用DTL(Deferred tax liability)代替递延所得税负债,DTA(Deferred tax asset)代替递延所得税资产 举个简单的情景: 企业会计人员,计算出的会计概念的所得税费用为100万,税务机关的人员计算的税务概念的应纳所得税额为120万。会计人员面临一个进退两难: 第一,不能违法呀,所有120万要老实的交。(所得税费用记录过程中产生的短暂记录) 只要交了就得做分录 Dr 所得税费用 120w Cr 应纳所得税额120w 第二,我企业今年就是100万的税呀,老板包括投资者又不跟税务局打交道。他们用,税前利润 * 税率,得到了报表的净利润100w。(希望看到的所得税费用的结果) 这时递延所得税就上场了。(均假设期初DTL与DTA余额为0)此时记账: Dr 递延所得税资产 20w Cr 所得税费用 20w 在此条分录之前,企业已经记录了120万的所得税费用,减少20万,这就保持与直接利用会计报表计算的所得税费用相等。 这也吻合我们上面提到的公式:所得税费用= 120w - 20w = 100w 而递延所得税资产也可以这么理解,当年多交税(企业的角度本来只需要100w,却交了120w),以后少交税(下一个话题讨论:为什么日后可以少交税)。是不是很符合资产的定义,能减少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 反过来,如果税务要求交本年交100w,企业会计利润计算出来的是120w,那么: Dr 所得税费用 20w Cr 递延所得税负债 20w 也很这样也符合负债定义。 下一次的文章将讨论什么叫做递延,为什么DTA能减少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DTL能引起未来经济利益流出。
烧卖吃饱了
1、DTA:递延所得税资产 (Deferred Tax Asset)
递延所得税资产就是未来预计可以用来抵税的资产, 根据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及适用税率计算、影响(减少)未来期间应交所得税的金额。
例如:
假设公司是生产企业。到2018年年底,一盘点存货,发现库存有3000个产品,每个定价为200元,那么公司的账面价值为60万。由于市场行情等原因,过完年这些产品将降价销售,所以按会计规定要预先进行减值准备处理,减值准备为10万,那么账面价值只剩下50万了,而公司所得税税率25%,年底对应交税额的影响。
税务局部门是按理论账面价值收税,也就是按60万收税,不会让计提的减值准备10万免税。如果这样企业可就亏大了,存货明年减价卖出,不就多交税了吗?考虑到这种情况,税务部门就对这10万进行处理,那么多征的10万×25%=2.5万就可以将来抵税了,这就是形成递延所得税资产。也就是2019年底再交税时,可以少交2.5万。
2、DTL:递延所得税负债
递延所得税负债产生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因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转回期间将增加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在其发生当期,构成企业应支付税金的义务,应作为负债确认。
例如:
比如公司收入1000万,成本800万,计提折旧费用50万,那么计算出来的利润总额=1000-800-50=150万,“所得税费用”=150X25%=37.5。这个是会计上的计算处理。在税法上,如果税法规定,今年公司要计提的折旧是100万,那么计算出来的应纳税所得额=1000-800-100=100万,“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100X25%=25万。
这两个数字差了12.5万。就是说,今年税务局只收25万的税,可是会计上算出来的是37.5万。此时税务局说这12.5万不是不要了,是今年不需要交,明年再交。看到了吗,虽然这12.5万还在公司账上,但是已经不属于公司的了,迟早要交给税务局的。很像负债对因此人为设置了“递延所得税负债”这个科目来记录这个事情,这样股东一看这个科目就明白是怎么回事。
扩展资料:
递延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资产的关系
递延所得资产与递延所得税费用之间是转化与被转化的关系。当应交所得税没有被确认为费用时就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最终会转化为递延所得税费用,但递延所得税费用并不单从递延所得税资产转化而来,也可由递延所得税负债转化而来。
那么递延所得税费用就等于“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减去贷方发生额,其实也就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发生额减去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发生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递延所得税资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递延所得税负债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