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ilejune521
会计的发展历程古代会计阶段文明古国如中国、巴比伦、埃及、印度与希腊都曾留下了对会计活动的记载。后来,欧洲庄园的管家需要就其管理成效向庄园主汇报。我国《周礼》中有会计官职的设置,如“司会”,掌管国家和地方的财产物资。元代就形成了“四柱清册”,即“旧管+新收=开除+实在”意思就是“原有的+新得到的=拿走的+还剩下的”。巴比伦人民精于组织管理,设置“专门记录官”。埃及首先出现了“内部控制思想”。印度与希腊出现铸币,并记录在账簿中。近 代 会 计一般认为近代会计始于复式簿记形成前后。 1494年,数学家卢卡-帕乔利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中专门阐述了复式计帐的基本原理。——这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一个里程碑。%人们称我为“会计之父”,但是我并不是复式簿记的发明人,这是许多人的智慧结晶。我只是在理论上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阐述而已。——卢卡-帕乔利#复式簿记首先出现在意大利的,随后传播至荷兰、西班牙、葡萄牙,又传入德国、英国、法国等工业化革命后,会计理论和方法出现了明显的发展,从而完成了由簿记到会计的转化。1.折旧的思想在工业革命出现以前,耐用的长期资产往往比较少,商人们一般都是将耐用财产在报废时一次性冲销,或者将耐用财产当作存货(未销售的商品),继而在年终通过盘存估价增减业主权益。但是随着长期资产的日益增多和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重要性,人们逐渐意识到传统的做法已经无法正确地确定盈亏,因此长期资产应该在其经济寿命期内采取一定的方式进行分摊,“折旧”概念便应运而生了。2.划分资本与收益企业规模日益扩大,投资者与经营者日益分离并更加关心投入资本的报酬。因此,必须将业主的投资与投资报酬收益进行严格的区分,使得会计人员必须严格区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同时也要求进行收入与成本费用的恰当配比,更使收益表成为对外披露的重要报表之一。3.成本会计重工业的发展与生产规模的扩大使企业的制造费用激增,成为产品成本一个不容忽视的组成部分。同时,伴随着企业生产的日益复杂化,制造程序与费用的归集与分配也相应复杂。这些变化都对成本会计制度的出现提供了契机。最终,以存货的计价作为突破口,形成了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成本会计核算方法。4.财务报表审计制度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分离日益明显。作为不参加企业日常经营管理的所有者,必然关心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因此要求管理当局定期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财务报表。但是又由于管理当局与所有者之间微妙的利益对立关系,同时也由于两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使得所有者(可能并不具备会计专业知识)对管理当局提供的财务报表不可能完全信任,所以希望能够由客观、中立的会计师进行验证,以增加财务报表的可信程度。这就形成了财务报表审计制度。1854年,苏格兰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特许会计师协会,这被誉为是继复式簿记后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现 代 会 计“公认会计准则”(General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GAAP)的“会计研究公报”(ARB)的出现为起点。这一会计发展阶段,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标志着会计的发展进入成熟时期。#公认会计准则1929至1933年的经济危机起到了催产的作用。经济危机过后,人们认为松散、不规范的会计实务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挽救会计职业,会计界认为必须着手制定会计准则。1934年,第一批会计准则得到纽约证券交易所和会计师协会的共同认可,这批准则共包括6项内容,即(1)利润必须实现:(2)资本盈余不得用以调剂任何一年的当年收益:(3)子公司并购前存在的盈余不得算做母公司的己赚取盈余:(4)公司职员的应收票据与应收账款单独列示:(5)库藏股股利不得作为收益:(6)捐赠资本不作为盈余。1937年,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公布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关的法规《会计系列公告》(Accounting Series Releases,ASR),并在ASR No.4中将制定会计准则的权利赋予会计职业界,而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则保留有监督权与最终的否决权。以后,会计准则制定团体先后经历了“会计程序委员会”(CAP)、“会计原则委员会”(APB)以及现在的“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其中,FASB自成立以来,迄今已经公布了133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C or FAS)。%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除了公认会计准则的出台外,新的会计分支——管理会计逐步形成与发展。早期的管理会计主要体现为执行性管理会计,侧重于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管理会计逐渐由单纯的执行性管理会计阶段,过渡到以“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体、把决策会计放到主要位置的现代管理会计阶段。管理会计从传统的、单一的会计系统中分离出去,是会计发展史上第三座里程碑。另一个重大的发展是会计研究方法上的拓展:70年代以前,规范性会计研究法占据主导地位,从20世纪70年代后,实证会计研究开始出现并逐渐取得了与传统的会计研究方法共领风骚的地位。两种方法的有机结合逐步实现了“实践—理论—再实践”,这样一种不断循环往复的科学研究思路,从而既保证了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一致性,也能使会计理论在实践中经受检验,避免了“空中楼阁”式的尴尬!参考资料:
金夫人照相馆
1、定义不同
会计:会计,指根据《会计法》,《预算法》,《统计法》对记账凭证、财务账簿、财务报表,从事经济核算和监督的过程。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簿记:簿记(bookkeeping),簿记 ,包括填制凭证、登记账目、结算账目、编制报表等。会计工作的初级阶段,仅限于事后的记账、算账,并没有形成记账、算账的理论,那时的簿记等于全部的会计。
2、发展不同
会计:现代会计是商品经济的产物。14、15世纪,由于欧洲资本主义商品货币经济的迅速发展,促进了会计的发展。其主要标志:一是利用货币计量进行价值核算;二是广泛采用复式记账法,从而形成现代会计的基本特征和发展基石。
(1)会计主要是从数量方面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通过一定的核算方法,为经济管理提供数据资料。
(2)反映职能应包括事前、事中,事后的反映,即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
(3)会计对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要以合法真实的自我凭证为依据,要有完整的和连续的记录,并按经济管理的要求,提供系统的数据资料,以便于全面掌握经济活动情况,考核经济效果。
麻辣个鸡的
近代会计的时间跨度标志一般认为应从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卢卡·帕乔利所著《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公开出版开始,直至20世纪40年代末。此间在会计的方法技术与内容上有两点重大发展,其一是复式记账法的不断完善和推广,其二是成本会计的产生和迅速发展,继而成为会计学中管理会计分支的重要基础。在近代会计阶段,有两个重要的时间,,称为近代会计发展史上的两个里程碑:一是复式账簿的产生,二是世界上成立第一个会计师协会--爱丁堡会计师公会。近代会计的核心理论贡献主要有:(1)折旧的思想。(2)划分资本与收益。(3)重视成本会计。(4)财务报表审计制度。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专门的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主要的依据,借助于专门的技术方法,对一定单位的资金运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的核算与监督,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管理、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古义是集会议事。我国从周代就有了专设的会计官职,掌管赋税收入、钱银支出等财务工作,进行月计、岁会。亦即,每月零星盘算为“计”,一年总盘算为“会”,两者合在一起即成“会计”。
小雨叫主子
近代簿记与会计在中国的发展变化摘要:明清时代,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相适应,中国会计也开始缓慢地由单式簿记向复式簿记转变,中国特有的 “三脚帐”、“龙门帐”和“四脚帐”复式帐法先后开始出现。三百年过去后,整个会计世界发生了深刻变化,原来的先进者变成了落后者,而那些落后者却成为先进者。这种变化究竟说明了很多问题。中国簿记或会计为什么会落后于欧美会计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和加以总结的问题。从19世纪末期开始,西式复式簿记或会计理论与方法也对中国产生了影响。关键词:复式记账 三脚账 四脚账 账簿 1.中国固有的复式簿记以铜为镜,可整衣冠;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1.1三角账。它出现在明朝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之时,由单式簿记演变而来。“三脚账”对转帐事项部分记录两笔,是复式记录;而现金收支事项部分,只记录现金的对方,现金的收付略去不记,是单式记录,故称之为“三脚”。思想:三脚账的账簿设置与秦汉以来的单式账簿设置是基本一样。即通常所说的“三帐”—“草流”—“流水簿”—“总清簿”。这也体现了主要的记帐程序,草流-细流-总清。草流亦称花账,相当于原始凭证,是在业务发生时登记的;“流水簿”即日清簿,又称细流、二流、清流、铁板流水,是体现三脚账思想特点的主要账簿,其作用相当于现在的现金日记账或银行日记账;“总清簿”又称总清或分户簿,其作用则与现在的分类会计账簿相一致。三角账的重点是“流水簿”的设置,在一般商业企业中,又把“流水簿”分为“货清簿”—专门登记商品现金销售情况;“银清簿”-专门登记现金收付事项;“往来簿”-专门记录与现金无关的事项。其中“货清簿”在核算中与“银清簿”的现金账户又有一定的勾稽关系。从而便于进行会计控制。在账簿格式上,仍然是单式会计核算的形式,即每个账页分为上下两部分,上方登记收方,即一切来账,下方登记付方,即一切去账。把三脚账与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形式”的帕乔利所介绍的15世纪意大利账簿体系相比,二者的处理会计核算的思想基本相同。在15世纪的意大利,会计记账是采用“日记簿-分录簿-总账”的过程,这与三脚账的思想基本一致。三脚账是处于单式会计思想到复式会计思想之间的一种过渡形式,对于单式会计思想而言,在进行转账业务核算时,采用对应的记账符号“来”“去”,以同等的金额在两个不同的账户进行登记,这本身就是产权关系复杂化的一个表现,也是会计思想向前发展的一个质的飞跃;对于复式会计思想来说,由于只在转账业务中才采用复式记帐,对于其他经济业务仍然采用单式记账,因而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复式记账。但其通过账簿组织取得复式会计思想的效果,是中国古代会计思想的受传统文化思想影响的重要体现。它的产生为我国固有复式簿记产生奠定了思想与实践的基础,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其缺点主要在于:无科学的帐簿组织和会计核算项目分类,无科学的盈亏计算方法和会计报告方法等。三脚帐的缺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上:第一,从账户设置和账簿体系来看,即没有系统化的账户和会计科目的设置,账簿体系也没有科学的分类,资产类经济业务、负债类经济业务和权益类经济业务往往混杂在一起。不具有复式会计思想所具备的一些基本条件;第二,在会计控制方面存在着诸多漏洞,只重视与外部债权债务的核算,对企业内部的物资财产的变化去疏于管理,这一方面反映了企业经营的家族化的管理,不需要对内部经济业务的严格监控,另一方面,反映了企业产权关系的单一性,与外界的经济业务才是企业所控制的重点。这种思想体现在会计思想方面就是采用 “肉烂在锅里”盈亏计算方法,对企业管理方面出现的资产损耗、营业外收支等问题,没有区分,直接采用存该相抵的方法来计算盈亏,有人把这种计算方法叫做“捞锅底账”,即只对企业外部经济业务进行管理,而对其他方面忽视。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