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影星云
1、教材第17页例1-23,为什么题目中的单位都是用“万元”,而答案的单位都是用“元”,是不是应该统一题目与答案中的单位? 答:在题目中进行文字叙述时,为了简化就采用“万元”。在具体做分录时,统一使用“元”。当然,也可以统一题目与答案中的单位。 2、教材第29页例1-42中的第1批发货的存货成本=10500*10.75=112875(元),其中10500这个数字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答:10500这个数字是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 3、教材第32页例1-50 中的材料成本差异率的正负号是否有误? 答:没有错误。 4、教材第32页例1-50中的月初计划成本1000000元、成本差异超支30740元、入库计划成本3200000元和成本差异节约200000元,请问这4个数字是怎么计算出来的? 答:这4个数字是举例时给的已知条件,不是计算出来的。 5、教材第39页例1-62中的商品进销差价率=(10+15)/(110+90)*100%=12.5% ,请问这道计算题中的(10+15)这两个数是怎么得来的? 答:这两个数的计算过程如下: 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期初库存商品进价=110-100=10(万元) 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价=90-75=15(万元) 6、教材第52页例1-79中购入工程物资500000元,支付增值税85000元,所做分录为:借:工程物资 585000 贷:银行存款 585000 请问这个分录包含增值税了吗? 答:包含增值税。 7、教材第74页例2-1(3)中的财务费用如何计算? 答:(3)中的财务费用=120000×4%÷12=400(元)。 8、教材第134页例4-18编制的会计分录(4)中的累计折旧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答:每月折旧40 000元,自20X1年2月1日购入设备起至20X9年2月1日出售为止,共12×8=96个月,累计折旧40 000×96=3840000(元)。 9、教材第134页例4-18和第152页例6-2中的最终递延收益的账务处理怎么不同呢,如果按例6-2中的处理,那么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在期终时是有余额的,尚末分配的递延收益是否应为3000000-1800000=1200000(元)? 答:应该按例4-18的方法处理,例6-2中尚未分配的递延收益应该是3000000-1800000=1200000(元)。 10、教材第137页例4-23会计分录里的数字是怎样计算出来的? 答:每季度收到的的财政贴息=20000000×6%÷4=300000(元) 分配到每月=300000÷3=100000(元)。 11、教材第323页第4行的等式右边第1项A(1+i)是否有误? 答:确实有误,等号右边第一项应为A。 12、材料成本差异如何计算? 答:请参阅教材第32页有关内容。 13、当“现金”和“银行存款”同时在会计分录中体现时,为什么只编制付款凭证,不编制收款凭证? 答:对于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的经济业务,如将现金存入银行或从银行提取现金,其会计分录为: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现金”科目;或者借记“现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因此,为了避免重复记账,一般只编制付款凭证,不编制收款凭证。
言小旭他妈
判断题
1.某企业某工序上有甲乙两台机床,其中甲机床型号较老,自乙机床投入使用后,一直未再使用且已不具备转让价值。乙机床是甲机床的替代产品,目前承担该工序的全部生产任务。那么甲机床不应确认为企业的固定资产。()
对
错
【正确答案】 对
【答案解析】 甲机床长期闲置不用且已无转让价值,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因此不能确认为企业的资产。
判断题
2.企业外购固定资产时,发生的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的专业人员服务费,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
对
错
【正确答案】 对
【答案解析】 企业外购的固定资产,应按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相关税费、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作为固定资产的取得成本。
单选题
3.甲企业建造厂房领用原材料一批,成本为4 000万元,原购入时确认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520万元。不考虑其他因素,甲企业领用原材料购建固定资产的会计处理正确的是()。
A、借:在建工程 4 520 贷:原材料 4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520
B、借:管理费用 4 000 贷:原材料 4 000
C、借:管理费用 4 520 贷:原材料 4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520
D、借:在建工程 4 000 贷:原材料 4 000
【正确答案】 D
单选题
4.企业的下列固定资产,按规定应计提折旧的是()。
A、短期租入的设备
B、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设备
C、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
D、未使用的设备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按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企业应对所有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是,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除外。经营性租入的设备不属于承租企业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单选题
5.某企业的一辆运货卡车,其原价为600 000元,预计总行驶里程为500 000千米,预计报废时的净残值率为5%,本月行驶4 000千米,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下列各项中,该企业采用工作量法计提折旧的结果表述正确的是()。
A、应计折旧总额为600 000元
B、预计净残值200元
C、单位里程折旧额为1.2元
D、本月折旧额为4 560元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选项A,应计提折旧总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600 000-600 000×5%=570 000(元);选项B,预计净残值=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率=600 000×5%=30 000(元);选项C,单位里程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600 000×(1-5%)÷500 000=1.14(元/千米);选项D,固定资产本月折旧额=4 000×1.14=4 560(元)。
多选题
6.某企业购进设备一台,该设备的入账价值为150万元,预计净残值5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4年。在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情况下,该项设备第二年和第三年应提折旧额分别为()万元。
A、36.25
B、37.5
C、18.75
D、16.25
【正确答案】 BD
【答案解析】 第一年折旧额=150×2÷4=75(万元),第二年折旧额=(150-75)×2÷4=37.5(万元),第三年折旧额=(150-75-37.5-5)÷2=16.25(万元)。
多选题
7.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这两种计算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方法的共同点有()。
A、属于加速折旧法
B、每期折旧率固定
C、前期折旧高,后期折旧低
D、不考虑净残值
【正确答案】 AC
【答案解析】 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都属于加速折旧法。加速折旧法的特点是:前期折旧高,后期折旧低。
以上就是关于2021年初级会计《会计实务》练习题的相关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初级会计职称考试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关注本平台,小编将为大家持续更新,记得查看哦!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