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51

美丽苗条龙龙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制度设计目的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念念花语

已采纳

会计制度设计就是根据一定的理论、原则并结合实际,运用文字、图表等形式对全部会计事务、会计处理手续、会计机构以及会计人员的职责进行系统规划的工作,它是会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原则和科学的程序,对各项会计制度的具体规划,就是会计制度设计的具体内容。

会计制度的设计内容覆盖从最基础的会计凭证,到最后财务报告的生成的整个过程。“以终为始”,方能有始有终。因而会计制度设计需要以产出准确的会计信息为目的进行规划设计。

会计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如果企业在运作的过程中,没有完善的会计制度的话,是很难取得预期的收益的。因此,对企业的会计制度进行设计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

扩展资料

会计制度设计是进行会计工作的前提。制度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今后的会计实务工作。过去由于实行高度的计划经济体制,使得我国不少会计人员经常把会计制度设计工作看成是财政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事,认为在基层单位里,无需进行会计制度设计工作。

在会计教学中,则往往满足对财政部门所颁布的会计制度进行解释,而对于建立这些制度的依据和会计制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则很少作理论上的探讨,以致教材成了“制度加说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健全,迫切需要加强基层单位会计制度自行设计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制度设计任务

会计制度设计目的

227 评论(10)

一帆杰作

会计制度设计人员应具备哪些条件:

1、全面而扎实的会计审计专业知识。

2、相当深度和广度的市场经济方面的知识。

3、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律素养。

4、较强的外语和计算机运用能力。

5、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

6、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详细内容:

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的目的是什么?

答:会计制度设计是为制定企业会计制度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过程的总称.其目的是对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制定可供操作约束和指引,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一项组成内容。

制度种类

会计制度的内容,有详有简。

详细的会计制度应包括:会计凭证的种类和格式以及编制、传递、审核、整理、汇总的方法和程序。

会计科目的编号、名称及其核算内容。

账簿的组织和记账方法;记账程序和记账规则。

成本计算方法;财产清查办法;会计报表的种类、格式和编制方法、报送程序。

会计资料的分析利用;会计检查的程序和方法。

电子计算在会计中的应用,会计档案的保管和销毁办法。

会计机构的组织;会计工作岗位的职责等。

会计制度设计工作步骤是会计制度设计一般分为两大步骤。

即总体设计和具体设计。

(1) 总体设计。是指设计会计制度时所拟定的总体规划。它要解决的是会计制度的根本性问题,包括:确定设计工作的类型,是完全设计、重新设计、或者是部分修订设 计。在会计制度中要提供哪些经济指标,通过哪些会计报表来反映; 会计科目的种类和繁简程度; 采用哪种成本计算方法及其规程; 采用何种会计核算形式,在哪些环节上实行内部控制制度等。

设计之前要有一个全面规划和要求,以便做好设计的准备工作。首先要进行调查研究,取得必要的资料。在实行全面经济核算的企业中,还要确定内部管理需要的指标,怎样反映这些指标,如何考核经济效益等。会计机构和人员的设置、配备,也要在总体设计中拟定。

(2)具体设计。是按照总体设计规划要求所确定的内容,详细地设计各种记录,报表及其使用方法; 规定各个帐户并进行分类; 内部控制制度要进行安排等。在具体设计过程中,要把改善经营管理,加强会计监督的要求体现在设计项目上。

345 评论(8)

多肉小西瓜

1. 会计制度:由政府部门、企业单位通过一定程序制定的具有一定强制性的会计行为准则和规范。2.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的内部自我调节和控制系统。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以及保证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协调有效运转。3. 会计制度设计:其目的在于规划设计企业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会计事务处理程序和方法,以及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4. 内部会计控制:企业内部建立的会计控制体系。5. 会计制度设计依据:会计制度设计人员在设计会计制度内容时所据以确定的根据。6. 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它对会计核算原则和会计核算业务的处理作出规定,通过规范企业会计核算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是制定企业会计制度的依据。7. 会计制度设计程序:会计制度设计工作从开始到完成全过程的顺序和步骤。8. 会计制度总则:也称为总说明,是会计制度最前面的概括性的适用于会计工作各个环节的总的原则。9. 会计制度制定前提:会计制度制定的目的、依据、实施的范围和要求。10. 会计工作的一般原则:依据会计基本准则规定,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11. 会计基础工作:包括会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人员职责的明确以及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12. 会计工作任务:对会计目标的具体化,以法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形式将会计目标具体化会计工作的内容,形成会计工作任务。13.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要素进行具体分类所用的名称,或者说是会计对象要素进行具体分类项目的名称。14. 会计科目设计步骤:就是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分类,根据每一类经济业务性质和核算内容确定会计科目的性质和名称,规定用途和使用方法以及进行会计科目的编号。15. 会计科目分类:就是按照企业经济管理的需要和会计核算的要求对会计科目进行科学的分类。16. 会计科目设置:就是根据会计对象要素分类项目设置会计科目。17. 会计科目编号:就是确定会计科目的号码。18. 会计科目使用说明:是对每一个会计科目的使用范围、核算内容、经济用途、核算方法、主要会计事项的处理等进行的文字表述。19. 会计核算形式:又称会计核算组织程序,是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组织、记账方法和记账程序结合的形式。20.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用来登记账簿的依据。21. 会计账簿:由具有一定格式、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用于连续、系统、分类登记经济业务的簿籍。22. 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用以证明经济业务已发生或业已完成的会计凭证。23. 记账凭证: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确定会计分录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会计凭证。24. 序时账簿: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25. 分类账簿:对全部经济业务按照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26. 备查账簿:对某些在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记载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27. 联合账簿:将序时账簿和分类账簿结合在一起的账簿,如日记总账。28. 会计报表: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29. 会计循环:从经济业务发生起,直到编制出会计报表止的一系列会计处理程序,也即企业周而复始地进行会计核算的工作程序。30. 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其是时点报表,是静态报表,是月度报表,是对外报表。

300 评论(8)

聰軎膥賳过

1. 会计制度:由政府部门、企业单位通过一定程序制定的具有一定强制性的会计行为准则和规范。2.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的内部自我调节和控制系统。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以及保证企业内部各部门的协调有效运转。3. 会计制度设计:其目的在于规划设计企业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会计事务处理程序和方法,以及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4. 内部会计控制:企业内部建立的会计控制体系。5. 会计制度设计依据:会计制度设计人员在设计会计制度内容时所据以确定的根据。6. 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进行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它对会计核算原则和会计核算业务的处理作出规定,通过规范企业会计核算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是制定企业会计制度的依据。7. 会计制度设计程序:会计制度设计工作从开始到完成全过程的顺序和步骤。8. 会计制度总则:也称为总说明,是会计制度最前面的概括性的适用于会计工作各个环节的总的原则。9. 会计制度制定前提:会计制度制定的目的、依据、实施的范围和要求。10. 会计工作的一般原则:依据会计基本准则规定,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11. 会计基础工作:包括会计机构的设置、人员的配备、人员职责的明确以及会计核算的基础工作。12. 会计工作任务:对会计目标的具体化,以法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形式将会计目标具体化会计工作的内容,形成会计工作任务。

141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