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52

艾米Amysweety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初级会计电算化过程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甜甜的今天

已采纳

第一章 会计电算化概念一、什么叫会计电算化?简述其发展过程。会计电算化的概念,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也在不断丰富。一般而言,会计电算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 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具体来说,就是利用会计软件,指挥各种计算机设备替代手工完成或完成在手工下很难完成、甚至无法完成的会计 工作的过程。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宏观规 划,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一)国外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1954年10月,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第一次使用UNIAC-1型计算机计算职工工资,电子计算机开始进入会计数据处理领域。50多年以来,随着会计本身和电子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也逐步普及和深入发展。纵观整个发展过程,计算机在会计中的作用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单项数据处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初~60年代中期)这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应用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中电子计算机逐步取代了沿用近半个世纪的以穿孔卡片为输入方式的会计机器,成为数据处理的重要工具。2.数据处理系统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70年代初期)这是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应用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中采用小规模集成电路的第三代计算机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出现了能随机存储的外存储设备——磁盘;操作系统日趋成熟,具有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作业管理和信息定时处理功能的通用操作系统问世。3.管理系统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20世纪7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发展迅猛,微型计算机出现并迅速得到广泛的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开始从主要处理历史数据的日常业务型发展为能够向各管理层提供各种管理信息,进行财务计划、分析、预测、决策,具有管理信息系统特征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并在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中占据中心和主体的地位。(二)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那阶段。1. 探索发展阶段(1979-1988年)我国第一台计算机诞生于1958年,从那时起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主要是用于科学技术工作中。1979年,是中国会计电算化的起点。在1979-1988年期间,会计电算化从无到有,在中国生根发芽,行政部门包括财政部,机械工业部等,纷纷在全国各地做探索性的试点,全国各个高等院校也加入研究的行列,这个阶段属于探索发展阶段。这个阶段中国电算化水平不高,功能单一且不通用,还没形成大规模的商品化会计软件公司与市场。2. 政府推动发展阶段(1989-1998年)1989年12月,财政部发布了《会计及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中国会计电算化在财政部的统一部署管理和强有力的推动下获得长足的发展。在这十年中,在财政部及各省财政厅的推动下,一方面商品化会计软件逐步走向成熟,市场竞争机制逐步完善,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使会计软件生产厂家从几百家逐步向十余家集中。3.市场化发展阶段(1999年以来)1998年,财政部撤销了全国性的会计电算化管理部门—会计电算化处,这是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第三阶段开始的标志。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市场机制自发调节已经趋于完善,会计电算化管理开始由政府管理转向行业协会自律。这个时期的会计软件逐步转向管理型,大型的会计软件公司开始向ERP转型。

初级会计电算化过程

329 评论(8)

漫山红遍

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1、第一阶段为1982年以前,这一阶段属于尝试阶段。2、第二阶段1983年到1988年,该阶段属于自发发展阶段。3、第三阶段是1989年至1996年,该阶段属于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4、第四阶段为1996年以后,属于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

326 评论(15)

桑珠欢穆

考前准备工作:将计算机系统时间改为2007-03-31;一、系统管理:增加用户→建立账套→设置权限;1、由用户admin(无口令)进入用友ERP系统管理注册系统默认的考试服务器。方法:双击桌面上“系统管理”快捷方式,或者从“开始”→“程序”→“用友ERP-U8” →“系统服务”→“系统管理”进入,点“系统”→“注册”,点“确定”后表示注册成功了“系统管理”。2、在用户中增加:王主管(编号001)、张出纳(编号002)、李会计(编号003).并指定“王主管”为账套主管。(考试时按考题要求的“用户”正确输入)方法:点“权限”→“用户”→“增加”,在“编号”中输入“001”、在“姓名”中输入“王主管”,在角色窗口中“账套主管”前面的方框上点击打上“√”,其它不输,再点“增加”即可。同理依次增加“张出纳”、“李会计”,注意他们不用赋“角色”。3、建立账套,相关账套信息见业务题。(考试时按考题要求的“账套号”与“账套名称”正确输入)方法:点“账套”→“建立”,在“账套号”中输入“049”、“账套名称”中输入“江西东方设备制造厂”、“账套路径”不变、“启用会计期”调为“2007年1月”,点“下一步”;“单位信息”中只需输入“单位名称”为“江西东方设备制造厂”,点“下一步”;“核算类型”中点“行业性质”框中下拉按钮,选择“2007年新会计制度科目”,同样在“账套主管”中选择“001王主管”,直接点“下一步”,点“完成”,询问是否可以创建账套了,点“是”,开始创建账套,稍等几分钟;“分类编码方案”中的“科目编码级次”的“2、2、2、2”,其它默认不变,点“保存”→“退出”,弹出窗口后再点 “确认”;提示是否“现在进行系统启用的设置”,点“是”,在“系统启用”中点“总账”前的方框,将“时间”调为“2007年1月1日” →“确定”→“是”→“退出”。至此,建账工作完毕。4、财务人员的权限设置。方法:①“王主管”已经设置为“账套主管”,其权限不用再设。②李会计的权限设置:在“系统管理”窗口中,点“权限”菜单下的“权限”,在左侧的窗口中将向下的“滚动条”拖至最底端,可看到“李会计”等,选中“李会计”后,点“工具”栏上“修改”,在弹出的窗口中找到“总账”后点其前面的“+”号,在展开的项目中点“凭证”前的“+”,点“凭证处理” +下级菜单的填制凭证前的方框打上“√”表示拥有此权限及其包含的权限。同样,在“期末”下的“转账设置”和“转账生成”前面的方框打上“√”,在“UFO报表”前打上“√”,李会计共有四项权限(即4个“√”),赋权后点“确定”,便在右侧窗口中显示出李会计所具有的权限,表示赋权成功。③同样赋给“张出纳”权限。其只有两项权限(即2个“√”):一是“总账”下的“凭证”下的“出纳签字”;二是“总账”下的“出纳”下的“银行对账”。赋完后点“退出” 。二、总账(由主管001去完成):增加科目→编辑库存现金、银行存款总账科目→出纳凭证选项→凭证类别→结算方式;(都是主管在“总账”模块中操作。)第一步 进入“总账”控制台。双击桌面上“总账”快捷方式,或者从“开始”→“程序”→“用友ERP-U8” →“财务会计” →“总账”进入, “操作员”中输入“001”,无密码,点“确定”。第二步 并在“编辑”中指定现金总账科目和银行总账科目。其作用是为了进行出纳签字、银行对账和票据管理。方法:点“设置”下的“会计科目”窗口上,点“编辑”菜单下的“指定科目”,先点“现金总账科目”,点“库存现金”,点“ ”后,在“已选科目”里出现“库存现金”便可;然后再点“银行总账科目”,点“银行存款”,点“ ”后,在“已选科目”里出现“银行存款”便可。注意:“现金流量科目”不需设置,设了反而出错;也不要将“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都指定在一个总账科目里。选错了可反向操作后重选。第三步 增加会计科目。方法:还是在当前窗口,点工具栏上的“增加”,即出现“会计科目_新增”窗口,将第二大题“期初余额”表上所有前面有科目编码的明细科目输入,只须输入“科目编码”和“科目中文名称”两项即可,点“确定”,表示一个科目增加完成,依次输完,输完后点“退出”。(如发现考试时发现会计科目是老的会计科目就表示你在行业性质里面没有选择2007年新会计制度科目,必须删除账套重新建立账套)第四步 在凭证类型中设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方法:点“设置”下的“凭证类别”,选第二项“收款凭证、付款凭证、转账凭证”→“确定”,弹出窗口后点“退出”。第五步 增加结算方式看清题目输入,例如:2 支票 201现金支票 202转账支票方法:点“设置”下的“结算方式”,点工具栏“增加”后,在“结算方式编码”中输入“2”、在“结算方式名称”中输入“支票”,并在“是否票据管理”方框中打 “√”,然后点工具栏上的“保存”。同样方法输入另两种方式,并“退出”。第六步 在“选项”中选定出纳凭证必经由出纳签字。方法:点“设置”下的“选项”,出现“选项”窗口,点“凭证”标签,在“出纳凭证必须经由出纳签字”前的方框上打上“√”,其它项目默认,点“编辑”→“确定”第七步 输入期初余额方法:点“设置”下的“期初余额”便可打开输入窗口。用数字小键盘输入,输完一个科目的余额后回车即可。当全部输完后,必须点“工具栏”上的“试算”,进行试算平衡。只有平衡了才可进行下一步操作,否则后面不能记账。注意:如果输错了,可直接双击该金额处后修改,深色框的余额是在它的下级科目中输入的。

281 评论(10)

王小虎呦

会计发展史 摘要:会计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会计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从数量上反应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已经发生或完成的经济活动,为经济管理提供经济信息的功能。按照会计发展过程分为古代会计、近代会计、现代会计。本文通过几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会计的发展史。1.会计的基本职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分为会计的核算职能和会计的监督职能。(一)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特定对象(或称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记帐、算帐、报帐,为各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功能。确认,是运用特定会计方法,确定经济业务发生与否,并用文字和金额同时描述某一交易,使其金额反映在特定主体财务报表中的会计程序。计量,是确定会计确认中用以描述某一交易或事项金额的会计程序。 记录,是指在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中采用一事实上的记帐方法,在帐薄中进行登记的会计程序。报告,是指在确认、计量和记录的基础上,对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以财务报表的形式向有关方面报告。(二)会计监督职能也称控制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对象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会计随着历史的发展也不断地发展变化着,同时,会计技术和会计观念也不断变化着,有些观念也许在现在已经不适应,但是仍有些一直适应社会发展,在会计史中发生着重要的作用。2.会计的起源与产生 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劳动产品 。财产私有制的出现强化了在产品交换中等价交换的内在要求,同时也形成了对会计的现实需求。随着劳动生产水平提高,人们对生产过程的了解。就需要经常对剩余劳动产品的储存和保管,也需要经常清点与计数,由实物记事到绘画记事,结绳记事,刻契记事等这些计量的方法也代表着那一时期会计的行为。这一时期的记录行为是会计萌芽状态的表现形式,成为会计的直接渊源。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社会生产创造出逐渐稳固的社会物质基础,也提供了会计产生的可能性。会计在大约公元前1100 年到公元前770 年之间的西周时就已经出现了。据史书记载,我国古代有为王朝服务的会计,有专职官吏专司其事。早在西周时代就设有专门核算官方财赋收支的官职——司会,并对财物收支采取了“月计岁会”的方法。3.会计的发展(一)古代会计古代会计的发展面貌重现于世是随着大批原始社会历史遗址的发掘,大量存在于壁画和陶罐上的“以网计数”“以绳计数”图,生产者在生产时间外附带的用绳子,木棒来记录日常生活。充分反映了先民们在无意识的前提下有意识的推动了早期会计的萌芽。进入我国西周时期,更是在中央层面出现了第一个“会计”的官职--“司会”,管理方面涉及到财务出纳与出支核算,并且成为政府重要部门之一,其组织也在记录方面也不断探索。随着战乱到秦汉大一统,封建经济的发展与土地所有制的变革,新兴国家机器也对财政记录和会计形态也做出了全新要求,并对全国各地的账簿记载进行了核算和案例巡查制。并与当时的监察御史形成合力,将地方的经济收支情况以“月会”“年会”的方式进行审查,使中央对地方得到极大控制。隋唐时期中华民族空前大一统,封建政权在政治、经济、文化在时间、空间得到极大拓展。对会计及国库资金的核算出纳的管理提出了新要求。更在唐代,草市、夜市和大量商业性城镇如雨后春笋般涌起,水陆交通的发达,人民的碎片化增强,商品的流通性增快,飞钱出现,货币交易日常化,增加了会计在现金上的审核功能,并与户部一起管理资金的发放以及在市场上货币流通转换的监督,并且设立了崭新的中央部门--度支部,职掌财政预算和全国的会计核算,相应的审计机构--比部,审计之权通达国家财政经济的各个领域,在会计报告送达的程限和申报内容均有严格规定。建立了以“量入为出”为原则的年度预算机制。在这一过程中,以“四柱清册”为核心的会计收支审查制度成为中式会计的精髓。无论历朝历代,“会计”这一必要功能形式都为中央政府所重视并服务于经济(二)近代会计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之后的民族大战,使中国大批有志之士开始把视野转向西方,在会计方面,也出现了结构方面的改良与变化。具有代表性的清末人士蔡锡勇著有《连环帐谱》一书,其中,他积极推广借贷复式薄记,以改革中国会计形态。20世纪初,原本农业市场的解体,资本市场的兴起,资金流通与贮藏机构即银行金融业的建立,以现金收支为中心的复式记账法被广泛采纳,复式薄记也随之并存,此乃中国会计改良之新风。但在近代战乱和中西碰撞的大背景下,官僚主义、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的夹压下,会计始终无法发挥出应有功能为经济服务。(三)现代中国1.新中国至改革开放前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时段,受冷战国际思维的影响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建立,此时新中国的会计制度广泛的向苏联学习,引进苏联会计经验,将统一的会计管理权限划归到政务院财政部,由财政部全权负责组织和领导。随着新中国经济体制的转轨和大建设的开展,企业特别是国营企业对会计方面的人才需求量增大。因此,企业与会计联系更为密切,也使得会计对企业管理,财务收发及日程流转做出了巨大推动力。在会计资源本身,由中央统一规定和发放会计资格证,审批合格的会计机构。会计师成为所尊重的人力资源,会计学开始在高校大量普及。2改革开放至现今我国由计划经济转步为商品经济,市场体系逐步建立健全,政治上的法制与科学化,大批民营与私营制企业进行高速期,会计行业人力日益庞大,为充分为会计体系发展提供法律法规上的保障,于1985年全国人大专门审议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成为会计史第一部国家性法律文件,后一系列颁布了《审计法》《企业所得税法》等一系列法律。在评定职称上,中央将会计师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类,初级职称助理会计师,中级职称有会计师,高级职称有高级会计师。自从2001中国加入世贸以来,中国与国际接轨的步伐不断加快,且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的建立,将企业的国际化,市场化,股份制改造的转变都推向尖端,对传统会计理念与价值造成冲击。如今是大数据的时代,市场对于精通网络的尖端性会计师的需求量极大,中国也形成了以瑞华为代表的会计事务所正在蓬勃发展,会计正在努力去“改变”市场,做到与市场同步创新,使其增强稳健的货币增值力和在非货币交易时反映帐面价值。2006年,国家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为会计行业走向世界,为企业走向世界提供了新的方向,充分利用国际会计报告准则,将会计行业列成一套单独的信息控制系统和“集成显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会计者认定经营者的责任与权利,维护所有者权益,以及实行科学、严格的会计制度,已成为行业自规。(四)总论会计的发展过程,经久不绝。始终服务于经济,并为政府、市场、企业提供了资本统计和监督审查渠道,而会计行业也在不断创新,不断向前。中国的会计体系正在繁荣扩大阶段,无论是从人力资源,还是科学知识架构上。适应社会需要,推动经济发展。会计才不枉此学!

129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