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死也睡
1、企业研究阶段的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借:管理费用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2、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资本化条件的,才能确认无形资产;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3、无法区分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支出,应当将其所发生的研究支出全部费用化,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4、企业发生研发支出时借: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资本化支出贷: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
我可不是吃素的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如果是研究阶段的支出,那么要全部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资本化的计入无形资产成本,否则就是计入管理费用,同理要是没有办法区分的,那么就全部计入当期损益,费用化即可。
hsxshirley
企业发生的所有的研发支出都要计入该科目,但是在计入的时候要划分是属于费用化得支出,还是资本化的支出,如果是费用花的支出,月末转入管理费用。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贷:研发支出——费用化支出
如果是资本化的支出,等项目完成后转入无形资产,分录为:
借:无形资产
贷:研发支出——资本化支出
新产品研发费用一般直接计入管理费用,
借:管理费用——研发费用
贷:相关科目
扩展资料: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研究开发项目,分别“费用化支出”与“资本化支出”进行明细核算。
三、研发支出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本科目(费用化支出),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本科目(资本化支出),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二)企业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正在进行中研究开发项目,应按确定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资本化支出),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以后发生的研发支出,应当比照上述(一)规定进行处理。
(三)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应按本科目(资本化支出)的余额,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本科目(资本化支出)。
期末,企业应将本科目归集的费用化支出金额转入“研发费用”科目,借记“研发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费用化支出)。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正在进行中的研究开发项目中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支出。
所谓研发支出,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就是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的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研究是指为获得并理解新的科学或技术知识而进行的独创性的有计划调查。
开发是指在进行商业性生产或使用前,将研究成果或其他知识用于某项计划或设计,以生产出新的或具有实质性改进的材料、装置、产品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研发支出
冒冒爱雨雨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如果是研究阶段的支出,那么要全部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资本化的计入无形资产成本,否则就是计入管理费用,同理要是没有办法区分的,那么就全部计入当期损益,费用化即可。
慧慧在济南
在我国,研发费用会计处理也经历了这三个阶段,其历史沿革表现如下:1.资本化阶段。我国1993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企业财务通则》第27条规定:“在会计核算上,购入或按法律程序取得的无形资产支出通常都予以本金化,在企业的各受益期内进行分摊”。因此,此阶段我国对研发支出采取的是一种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方式。2.全部费用化阶段。我国2001年1月1日生效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规定:“企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为基础进行确认;在研发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用、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借款费用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已经计入各期费用的研发费用‚在该无形资产获得成功并依法申请取得专利权时,不得再将原已计入费用的研发费用资本化”。由此可见,在这一阶段,研发费用被全部计入当期损益。3.部分资本化费用阶段。2006年2月25日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阶段的支出,能够证明符合相关条件时,可进行资本化处理,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可知,新准则对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采纳的是有条件资本化方法。
明鑫花卉
对于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如果是研究阶段的支出,那么要全部计入当期损益管理费用,开发阶段的支出符合资本化的计入无形资产成本。否则就是计入管理费用,同理要是没有办法区分的,那么就全部计入当期损益,费用化即可。拓展资料:企业研究费用的会计核算直接关系到财务报告的质量。企业对研究与开发费用处理的会计核算沿袭传统模式,使用研发费用的数据来反映企业价值时产生了很大的偏差。巨大的研发费用也成为部分企业操纵利润的重要方式,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正确的会计处理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研发费用会计处理也经历了这三个阶段,其历史沿革表现如下:1.资本化阶段。我国1993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企业财务通则》第27条规定:“在会计核算上,购入或按法律程序取得的无形资产支出通常都予以本金化,在企业的各受益期内进行分摊”。因此,此阶段我国对研发支出采取的是一种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方式。2.全部费用化阶段。我国2001年1月1日生效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规定:“企业自行开发并依法申请取得的无形资产,其入账价值应按依法取得时发生的注册费、律师费等费用为基础进行确认;在研发过程中发生的材料费用、直接参与开发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开发过程中发生的租金、借款费用等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已经计入各期费用的研发费用_在该无形资产获得成功并依法申请取得专利权时,不得再将原已计入费用的研发费用资本化”。由此可见,在这一阶段,研发费用被全部计入当期损益。3.部分资本化费用阶段。2006年2月25日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规定:“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的支出,应当区分研究阶段支出与开发阶段支出,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应当于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阶段的支出,能够证明符合相关条件时,可进行资本化处理,应当确认为无形资产”。可知,新准则对研发费用的会计处理采纳的是有条件资本化方法。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