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78

请叫我阿虎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工资核算方法是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肥猫啃鱼头

已采纳

61+10+7.5+4-(3x2.3922x90%)-4.78=71.26,你是算了25.5天/月,月应该按22.5天计算。

会计工资核算方法是

137 评论(11)

昵称真是醉了

薪资明细表一般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收入元素、扣减元素、社保公积金费用、应付工资、税前工资、个人所得税、税后扣除项目、实际收入。

1、收入元素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计件工资、补贴(常见的有:交通补贴、通讯补贴、餐费补贴、油费补贴、住房补贴、驻外补贴、夜班补贴、出差补贴等)、津贴(常见的有:岗位津贴、技术津贴、职称津贴等);

带薪假期工资(带薪假期一般有:年假、病假、产假、产检假、陪产假、丧假、工伤假、婚假、哺乳假、流产假)产假工资差额、奖励金额、优秀员工奖、高温补贴、防寒补贴、经济补偿金、竞业限制补偿金、加班工资(平时加班工资、周末加班工资、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工龄工资、补发工资等。

2、扣减元素包括:事假扣除、绩效奖金扣除金额、考勤扣除(迟到、早退、旷工、缺卡等)、其他罚款、抵税额等。

3、应付工资即收入元素加扣减元素的总和。

4、社保公积金费用报告:社保公积金缴费基数、社保公积金缴费比例、社保公积金缴费金额(公司部分和个人部门)。

5、个人所得税:个人税前工资超过免税起征点的部分要按照一定的税率缴纳个税,一般都由公司代为扣除和申报。税前工资=应付工资-社保公积金费用(个人部分)-抵税额。

6、税后扣除、补发项目:一般为公司特殊的规定项目,如水电费、借支费用等。

7、实际工资:即员工当月实际收到的工资。实发工资=税前工资-个人所得税-税后扣除项目+税后发放项目。

1、当月实际工作日:某一个月份除周六日以外的天数,包含法定节假日天数。即员工某月应出勤的天数。例如:2016年12月自然日天数为31天,工作日天数为22天,则当月员工应出勤的时数为22天。员工正常出勤的工资应该按照实际出勤天数与该应出勤天数进行折算。

2、月工作日:劳保部门规定的以制度月工作时间,每月固定为20.83天。

月工作日=(365天-104天(每年周末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12月=20.83天。需要明确的是20.83天和工资计算没有直接关系,只是月出勤天数的基准而已。

3、月计薪天数:劳保部门规定的计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的天数为21.75天,与制度月工作日的区别为该天数包含每年11天的法定节假日天数。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法定假日现在为带薪假日,平时加班、休息日加班、法定假日加班都是按照21.75天计薪日得出的“日工资”来计算加班工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工资核算

359 评论(15)

许小丹丹丹

会计算员工工资是要分什么工作,有的是月薪,有的是日薪,根据人力资源部提出的相关考核数据来算的。

94 评论(15)

隔世的童话

按照法定工作时间是每月21.75天,但是在企业当中,工资的具体核算方法都是由企业自行决定的,没有统一的标准而言,有的老板按照月工资,无论你这个月工作多少天都按月工资发放;有的企业则是按照天工资计算,按照天计算的有的工作日定为26天(周天上班算加班工资)有的定为30天(每天都是相同的工资没有加班工资)等等还有别的情况,这个要和老板协商,根据你们自己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定每月的工作日。

246 评论(14)

扈志泉额

会计核算也称会计反映,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的反映。下面让我来告诉你计件工资怎么核算,希望能帮到你。

实行计时工资制的单位,应付职工的计时工资是根据工资标准、考勤记录和有关制度计算的。具体计算过程又因采用月薪制或采用日薪制而有所不同。 采用月薪制计时工资时,计时工资的计算公式为:

应付计时工资=月标准工资-日工资额×缺勤天数

其中:月标准工资可以根据工资卡片的记录取得,缺勤记录可以根据考勤记录取得,日工资率的计算方法有如下两种:

(1)每月固定按30天计算,日工资率为每月标准工资除以30天,即:

日工资率=月标准工资÷30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日工资率时,缺勤期间的节假日也视为缺勤,照样要扣工资。

(2)每月按21天计算(全年365天扣除法定节假日7天及104个公休日,再用12个月平均),日工资率为全月标准工资除以21天,即:

日工资率=月标准工资÷21

采用这种方法计算日工资率时,缺勤期间的节假日、星期天不算缺勤,不扣工资。

2、怎样计算计件工资?

实行计件工资制的企业,应付工人的计件工资是按产量工时记录的个人(或班组)完成的合格完工产品产量乘以计件单价计算的。此外,生产中产生的废品,如果是材料缺陷(材废)原因造成的,则按相应的计件单价照付工资,如果是加工失误造成的,不付计件工资。计算公式为:

应付计件工资=(合格品数量+料废品数量)×计件单价

如果工人(或小组)在1个月内加工多种不同产品,而且各种产品的计件单不同时,则分别按上式计算每种产品的计件工资后汇总即为应付该职工(小组)的计件工资额。 上述公式中的计件单价,应该是某种产品的定额工时数,乘以制造该种产品所需要的某种等级工人的小时工资率求得。

实际工作中,计件工资还可以按完成定额工时乘以工时单价(经测算确定的小时工资率)计算:

首先,计算月份内完成的各种产品的定额工时数,公式为:

完成定额工时数=∑(每种产品完成数量×该种产品单位定额工时)

其中产品完成数包括合格产品数量和料废品数量。

其次,根据定额工时数和小时工资率计算应付计件工资,公式为:

应付计件工资=完成定额工时数×工时单价

在企业实行小组集体计件工资时,应按上述方法首先计算出小组应得的计件工资总额,然后在小组成员间进行分配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会计对象(会计要素)进行完整的、连续的、系统的反映和监督所应用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七种。

设置会计科目

设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分类进行核算的方法。所谓会计科目,就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设置会计科目就是在设计会计制度时事先规定这些项目,然后根据它们在账簿中开立账户,分类地、连续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反映由于各经济业务的发生而引起的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和结果,为经济管理提供各种类型的会计指标。

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与单式记账相对称的一种记账方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同时记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有关账户。通过账户的对应关系,可以了解有关经济业务内容的来龙去脉;通过账户的平衡关系,可以检查有关业务的记录是否正确。

填制和审核凭证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纪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账簿的依据。凭证必须经过会计部门和有关部门审核。只有经过审核并认为正确无误的会计凭证,才能作为记账的根据。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不仅为经济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数据资料,也是实行会计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

登记账簿

账簿是用来全面、连续、系统的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是保存会计数据资料的重要工具。登记账簿就是将会计凭证记录的经纪业务,序时、分类地记入有关簿籍中设置的各个账户。登记账簿必须以凭证为依据,并定期进行结账、对账,以便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完整而有系统的会计数据。

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一定对象归集和分配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已确定该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通过成本计算,可以确定材料的采购成本、产品的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可以反映和监督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是否节约或超支,并据以确定企业经营盈亏。

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指通过盘点实物、核对账目,保持账实相符的一种方法。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保管和使用情况,以及往来款项的结算情况,监督各类财产物资的安全与合理使用。在清查中如发现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实有数与账面结存数额不一致,应及时查明原因,通过一定审批手续进行处理,并调整账簿记录,是账面数额与实存数额保持一致,以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正确性和真实性。

102 评论(9)

幸福的小萝卜

在按劳分配的时代,工资是大家辛苦劳作后的见证,也是会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工资是企业给予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包含了基本工资、奖金、津贴及补贴。根据劳动法规定,企业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法定法规将报酬支付给员工,在企业大力支持的前提下,会计对工资的正确核算就显得尤为重要,正确核算工资,区别工资性支出和非工资性支出。凡属于工资总额内的工资性支出,不得漏计;凡不属于工资总额内的非工资性支出(如洗理费、交通费、医疗费、保育补助费、困难补助等),不得计入。一、工资的结算1.计时工资的计算计时工资是按考勤记录登记的职工出勤、缺勤天数和每人的工资标准进行计算的。一般有月薪制和日薪制两种方式。在月薪制下,不论各月日历天数多少,只要职工出满勤,即可得到相同的标准工资,若遇有缺勤,缺勤工资应从标准工资中扣除。计算公式如下:应付计时工资=标准工资-缺勤应扣工资缺勤应扣工资=事假和旷工天数×日工资率+病假天数×日工资率×扣款百分比日工资率是职工每日应得平均工资,一般有两种计算方法:按全年平均每月日历天数30天计算:日工资率=标准工资/30依照这种方法,厂休日、法定节假日照付工资,如缺勤时间跨越厂休日、法定节假日,视为缺勤,照扣工资。按全年平均每月法定工作天数21.75天计算:日工资率:标准工资/21.75依照这种方法,厂休日、法定节假日不付工资,如缺勤时间跨越厂休日、法定节假日,不扣工资。2.计件工资的计算计件工资是按产量记录和计件单价进行计算的。产量包括合格品的数量和料废品数量,料废品是因加工材料的缺陷而导致的废品。计件工资的计算公式如下:应付计件工资=(合格品数量+料废品数量)×计件单价计件工资按计件对象不同分为个人计件工资和集体计件工资,集体计件工资以班组为计件对象,按上述方法计算出的计件工资为小组集体应得工资总额,集体计件工资还应在小组组员之间分配,计算出个人应得工资。3.加班加点工资、经常性奖金、工资性津贴和补贴及特殊情况下工资的计算加班加点工资应按加班时间、工资率及有关规定计算;奖金按企业的奖励条件和奖励标准计算;工资性津贴和补贴及特殊情况下的工资应严格遵守国家的规定计算。二、工资结算凭证企业与职工进行工资结算时,需要编制工资结算凭证,工资结算凭证主要有工资结算单和工资结算汇总表。1.工资结算单为了反映企业对每个职工的工资结算情况,每月应编制工资结算单。工资结算单通常按部门、车间或班组设置。2.工资结算汇总表为了总括反映整个企业及各车间、部门的工资结算情况,便于进行工资核算,应根据“工资结算单”编制“工资结算汇总表

195 评论(15)

zeeleemoon

两种方法的计算方式不一样。一个是按出勤来算,另外一个是按缺勤算。

主要采用缺勤来计算工资,这种方法不仅便于计算,并且比出勤的制度钱要少,请假的人占少数,全勤的就可以按标准工资发放。而出勤的不仅每个月要新计算,工作量大,发的工资还要多一点。

不同公司可以选择不同的人工成本核算方法,一旦确定,需要在一定期间不得变更,这样是会计要求的一致性要求。另外,在确实需要变更时,也是可以变更的,但不能随时变,变得话,还需要在会计报告中说明变化的原因及其对会计报表的影响。

扩展资料:

1、正确划分各种费用支出的界限,如收益支出与资本支出、营业外支出的界限,产品生产成本与期间费用的界限,本期产品成本和下期产品成本的界限,不同产品成本的界限,在产品和产成品成本的界限等。

2、认真执行成本开支的有关法规规定,按成本开支范围处理费用的列支。

3、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包括:建立和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凭证和记录、合理的凭证传递流程;制定工时、材料的消耗定额,加强定额管理;建立材料物资的计量、验收、领发、盘存制度;制订内部结算价格和内部结算制度。

4、根据企业的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选择适当的成本计算方法,确定成本计算对象、费用的归集与计入产品成本的程序、成本计算期、产品成本在产成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划分方法等。方法有品种法、分批法和分步法,此外还有分类法、定额法等多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本核算

252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