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35

偶素小cici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初级会计应纳所得额计算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黄朱朱妈美女

已采纳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的基本公式为:公式(1):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一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公式(2):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一纳税调整减少额在具体计算方法上,纳税人的应税所得额是以利润总额为基础。加减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后的数额。(一)利润总额的计算方法税法将国民经济中的各个行业归为制造业、商业和旅游、饮食服务业以及其他行业四大类。各类行业纳税人的利润总额计算方法如下:1.制造企业(1)利润总额: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销售利润一管理费用一财务费用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一其他业务支出投资净收益=投资收益一投资损失营业外收支净额=营业外收入一营业外支出(2)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净收人一产品销售成本一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一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净收入=产品销售收入一销售折让与销售折扣产品销售成本:本期产品成本+期初产品盘存一期末产品盘存本期产品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初半成品、在产品盘存一期末半成品、在产品盘存本期生产成本:本期生产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其他直接支出+制造费用2.商业企业利润总额: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人一营业外支出销售利润=销售净额一销售成本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一其他业务支出投资净收益=投资收益一投资损失3.旅游、饮食服务企业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一营业外支出投资净收益=投资收益一投资损失营业利润:营业收入总额一营业成本一营业税金及附加一管理费用一财务费用营业成本=直接材料+代收代付费用+商品进价+其他直接成本商品进价:分为国内购进商品进价成本和国外购进商品进价成本。其中:国内购进商品进价成本=进货原价国外购进商品进价成本=到岸价+关税4.其他行业区别情况,参照以上公式计算。(二)税收调整项目金额的汇集计算方法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处理和税收规定不一致时,予以调整的金额;二是纳税人按税法规定予以调增或调减的税收金额。

初级会计应纳所得额计算

187 评论(11)

dapangduola

企业应纳所得税额=当期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其中,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境内的企业、其他取得收入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企业产生应纳所得税额时,应通过“所得税费用”科目进行核算,会计分录为:1、计提企业所得税时: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2、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时:借: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贷:银行存款3、期末,企业所得税费用,结转至本年利润时:借:本年利润贷:所得税费用

299 评论(12)

曾在气院呆过

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方式是应纳税所得额等于会计利润总额加减纳税调整项目金额。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方法。计算原则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减除在该纳税期间依法允许减除的各种支出后的余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税额的计税依据。根据相关规定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乘以适用税率,减除依照关于税收优惠的规定减免和抵免的税额后的余额,为应纳税额。企业取得的所得已在境外缴纳的所得税税额,可以从其当期应纳税额中抵免,抵免限额为该项所得依照规定计算的应纳税额。居民企业从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外国企业分得的来源于中国境外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外国企业在境外实际缴纳的所得税税额中属于该项所得负担的部分,可以作为该居民企业的可抵免境外所得税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减除在该纳税期间依法允许减除的各种支出后的余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税额的计税依据。我国法律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条 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下列支出不得扣除:(一)向投资者支付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款项;(二)企业所得税税款;(三)税收滞纳金;(四)罚金、罚款和被没收财物的损失;(五)本法第九条规定以外的捐赠支出;(六)赞助支出;(七)未经核定的准备金支出;(八)与取得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

183 评论(15)

昆山angelababy

1、直接计算法: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金额-弥补亏损

2、间接计算法: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纳税人在一定期间所获得的所有应税收入减除在该纳税期间依法允许减除的各种支出后的余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税额的计税依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付,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扩展资料:

应纳税所得额的确认:

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是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去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后的余额。

纳税人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应纳税所得额的正确计算,同成本、费用核算关系密切,直接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和企业的税收负担。纳税人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与企业依据财务会计制度计算的会计所得额(会计利润)往往不一致。当企业财务、会计处理办法与有关税收法规不一致时,应当依照国家税收法规的规定计算缴纳所得税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应纳税所得额

185 评论(15)

装璜专家

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一)制造业:1.应纳税所得额=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2.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净额-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3.产品销售净额=产品销售总额-(销货退回+销货折让)4.产品销售成本=本期产品成本+期初产品盘存-期末产品盘存5.本期产品成本=本期生产成本+期初半成品、在产品盘存-期末半成品、在产品盘存6.本期生产成本=本期生产耗用的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制造费用(二)商业:1.应纳税所得额=销货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2.销货利润=销货净额-销货成本-销货税金-(销货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3.销货净额=销货总额-(销货退回+销货折让)4.销货成本=期初商品盘存+〔本期进货-(进货退出+进货折让)+进货费用〕-期末商品盘存(三)服务业:1.应纳税所得额=业务收入净额+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2.业务收入净额=业务收入总额-(业务收入税金+业务支出+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四)其他行业:参照以上公式计算。个人所得税:个人负担税款的工资薪金应纳个人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扣除标准-个人负担的社保和住房公积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扣除标准中方人员1600元/月,外籍人员4800元/月。扣除1600元(外籍4800)以后按照下表查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适用个人负担税款时)。(公司负担税款时参见。 )不超过500元的,税率5%,速算扣除数为0;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税率10%,速算扣除数为25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税率15 %,速算扣除数为125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税率20 %,速算扣除数为375超过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税率25%,速算扣除数为1,375超?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税率30%,速算扣除数为3,375超过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税率35%,速算扣除数为6,375超过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0%,速算扣除数为10,375超过100,000元的部分,税率45%,速算扣除数为15,375

217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