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在学厨
非经常收益是指不经常有的,如政策补贴、一次性的股权出售等等。而多行业发展的公司,任何产业如房地产、股权投资、服装制售、风力发电等都属于正常的收益,不是非经常收益。非常收益越多,说明当年利润里面不能持续的越多,也就是下年的利润可能会有较大的下降。祝你投资成功。
yissluckyg
我有几篇关于新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计量方面的论文,在这里不能直接贴出来,因为会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上面这位仁兄如果被人举报的话会很危险。。。你发站内信息给我,把邮箱告诉我,我发给你。
evilevilevil
【摘要】 本文从公允价值的含义比较入手, 分析了公允价值的特征和意义, 总结了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纳入新会计准则体系后可能对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带来的影响, 并对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现状作出了相应的评析。[关键词] 公允价值; 新会计准则; 计量模式近十几年来, 公允价值一直是国际会计界的一个热点问题。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IASB) 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等机构都对公允价值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和研究, 我国在1997 年首度引入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之一, 但由于各方面原因, 相关准则的实施并没有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2006 年2 月我国在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中将重新公允价值纳入财务信息披露的框架之中,再一次将公允价值的相关问题放在了聚光灯下。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inancial accountingstandards board, FASB) 于2006 年9 月正式发布了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157 号( Statement of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SFAS 157) ———公允价值计量。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市场交易者在有序交易中, 销售资产收到的或转移负债支付的价格”。 现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IFRS) 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UKASB) 在财务会计报告准则第7 号( FRS7) 《购买会计中的公允价值》中指出公允价值是熟悉情况的资源双方在一项公平而非强迫或清算小说中交换一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 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 CIAC) 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 “公允价值指没有受到强制的熟悉情况的自愿双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商定的对家的金额。 我国财政部在2006 年2 月15 日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 对公允价值所下的定义是: “在公允价值计量下, 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可见, 我国的公允价值表述与国际会计准则基本一致。为了进一步理解公允价值的含义, 本文仅对SFAS 与IFRS 中公允价值的概念进行比较。就其相同点来说: 第一, 两者的前提都是假定企业是持续经营的实体, 没有计划或没有需要进行清算, 减少其营业规模, 或按不利条件从事交易。第二, 他们都强调了交易形成的条件,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要求有秩序地交易中形成的价格,国际财务会计准则要求公平交易中达成的自愿的交易。也就是说交易双方是平等的主体, 不存在强势的、或受胁迫的一方来影响公允价值的形成。针对定价主体的不同, 焦授青, 杨成文( 2007) 认为市场定价是最符合公允标准的价格,意味市场价格是整个市场竞争博弈的结果, 它可以相对地体现整个市场的公允性, 如果存在市场价格, 交易双方也无需进行协商。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意义评析1.公允价值符合现代会计目标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结构的逻辑起点, 同时也是会计计量的理论基石。不同的会计目标对会计信息有不同的要求, 同时也导致计量属性选择的差异。通常认为, 会计目标有两种代表性的观点: 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在证券市场出现之前, 受托责任观占据了理论界的主导地位。受托责任观认为, 会计目标就是以恰当的形式有效地反映和报告资源受托责任,在该观点下主要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因为在当时的交易性质和规模下, 基于历史成本计量基础所形成的信息是最可靠的。而20 世纪60 年代以来, 随着证券市场的逐步扩大和规范, 资源的委托与受托关系通过发达的证券市场建立起来,证券市场上收益与风险的并存使得投资者更加关注与收益风险相关的信息, 从而权衡利弊做出决策。可以说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 交易性质和工具的日益复杂, 社会对财务信息决策有用性的要求就越高, 面向未来的决策有用观也就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而与决策有用观相适应的公允价值也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2.公允价值有利于资本保全按照资本保全的理论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 成本补偿和利润分配要保持资本的完整性,保证权益不受侵蚀。企业收益的计量, 都应以不侵蚀原投入资本为前提, 只有在原资本已得到维持(保全) 或成本已经弥补之后, 才确认收益。采用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 符合实物资本维护的理论。因为如果采用历史成本计量, 则计量得出的金额在物价上涨的经济环境中, 将不能购回原来相应规模的生产能力, 企业的生产只能在萎缩的状态下进行; 而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尤其是在以公允价值进行初始计量与后续计量的情况下,各要素的价值表现能够不断地反映现实中变化了的资产价值, 从而有效地维护实物生产能力, 更好的保全资本。3.公允价值的动态计量, 使得财务会计信息更具备相关性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 具有较强的时效性, 强调资产或负债在计量日这一时点的价值。而在通货膨胀的经济环境下, 一方面各个时期的历史成本表现的货币购买力本身已经失去了可比性, 再加之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 更加动摇了历史成本会计的确认基础和计量属性。根据FASB发布的第133 号财务会计准则以及IASC 发布的第32 号和第39 号国际会计准则, 所有的衍生金融工具均要再表内确认, 并且指出公允价值是计量金融工具的最佳计量属性, 对衍生工具而言则是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因为金融衍生工具着眼于未来, 其风险和报酬的转移不是在交易完成之日,而是在合约签订之时, 在这期间价格变动频繁,要求不断地反映, 若按历史成本计量, 显然不够具备相关性。而公允价值却能够真实、及时、可核实的反映资产或负债的价值。三、我国新会计准则中再次引入公允价值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实施经历了提倡、回避和重新引入三个阶段。1997 年到2000 年这段时间里, 财政部大力提倡使用公允价值, 在十项具体准则中涉及到公允价值的会计准则有债务重组、投资、非货币性交易、无形资产、固定资产和租赁等。但是, 此期间由于我国的要素市场还不够成熟、缺乏活跃的交易市场, 公允价值往往难以获得, 导致企业在运用这些会计准则时出现了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 进行内部交易的现象, 从2001 年至2006 年财政部又修订了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和投资三项准则, 强调了真实性和谨慎性, 明确回避了公允价值。2006 年2 月15 日, 我国财政部颁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 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的一整套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其中18 个准则都涉及到公允价值的计量, 包括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生物资产、非货币性交易、资产减值、企业年金支付、股份支付、债务重组、收入、政府补助、企业合并、租赁、金融工具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石油天然气开采、金融工具列报。总体来说, 我国在引入新准则的过程中是较为谨慎, 但对资本市场以及上市公司的影响仍不容小觑。首先,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采用得到如此高的重视, 与其能够影响企业报告盈余有很大关系。1.对债务重组公司的影响。原《债务重组》准则不允许债务人将债权人的让步确认为重组收益,但在新准则下, 债务人将可以确认重组收益。也就是说对沪深股市无力清偿债务的上市公司而言,债权人如果做出让步, 豁免其全部或者部分债务,上市公司获得的利益将直接计入当期收益, 进入利润表。其每股收益将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2.同样, 对于经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司来说,新准则要求将已出租的土地使用权、长期持有并准备增值后转让的土地使用权、企业拥有并已出租的建筑物划分为投资性房地产, 并选择采用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许多拥有一批房地产、零售以及酒店类的上市公司, 他们所拥有的物业价值已经远远超过了账面价值, 个别公司甚至超过了股票的市价总额,而公允价值模式的使用, 有可能为这些上市公司的股票的价值实现提供有力的支持。3.对于证券投资盈利的公司来说, 采用新准则之后, 证券业务上的浮动盈亏, 将会影响公司的盈利。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 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 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 取得时以成本计量, 期末时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 公允价值的变动, 计入当期损益。所以, 证券投资业务占一定比例的上市公司的会计利润可能会增大其后续计量的波动性。但需要注意的是,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后, 尤其是对后两类公司而言, 如果没有将所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或者是证券投资套现时, 新准则的执行所影响的是公司账面利润, 而不会带来公司现金流的增加。相反, 会因为账面盈余的增长而需要额外增加的税收支出, 降低企业的净现金流。同时, 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后, 将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 所以, 税盾效应的消失为股东带来的不利影响反而是企业更加应当重视的问题。其次是对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的影响。在股权分制改革以前, 我国资本市场的一个非常鲜明的特点是股权分置。国有股和法人股皆不能再二级市场上流通。股改以前, 上市公司持有的法人股主要以历史成本模式计量, 股改过后, 原来的法人股将获准上市流通, 根据新的会计准则, 其估值将以公允价值为主要的计量依据。而在目前二级市场的交易价格普遍高于相关股份账面价值的情况下, 新准则的实施将使得持有这些公司股权的上市公司所有者权益又较大幅度的增加。财政部统计数据显示, 2006 年12 月31 号前上市的、1408 家A 股上市公司按新的会计准则所出具的年度报告中, 上市公司股东权益、净增加141.8 亿元, 增幅为0.43%。而今年一季度,上市公司利润增长高达95%, 每股收益增长达78%。而利润总额中, 约三分之一来自于上市公司交叉持股所产生的投资收益。以雅戈尔为例, 4 月3 日公布的06 年年报当中, 按新准则调整的股东权益为73.7 亿, 较原准则下的45.5 亿元增加了28.2( 62%) , 其中主要原因是所持中信证券股权按照公允价值计量后, 资产重估导致的价值增值。再如, 一季度每股净资产冠军岁宝热电, 每股净资产16.05 元, 因为持有1.84 亿股民生银行股权,账面价值多增20 多亿元。类似的情况还有南京高科、两面针等等。也就是说, 即使上市公司的本身经营业绩没有提高, 只要存在交叉持股, 仍然有出现股市上涨的可能。所以, 对于已经执行新会计准则后, 投资者和相关监管机构对于股东权益增长超过一定幅度的上市公司应予以重点关注。四、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推行给我国的启示在新推行的准则中采纳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是我国实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中迈出的重要的一步。但是从宏观上来看, 我国现有的经济环境和资本市场的条件还在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之中,从微观上看, 大多数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结构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内部人和外部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所以对于公允价值在我国的推行并没有一个十分成熟和完善的外部条件。其次鉴于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计量属性, 其确认过程本身需要评估人员主观的判断、估计和预测, 可能由此而影响按照公允价值披露的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同时, 公允价值的计量还要求能够得到具有较高的独立性和专业性估价信息, 否则就有可能会导致这一类会计准则在执行的随意性, 出现人为操纵利润的情况。所以在外部交易市场还不够成熟的情况下, 公允价值的运用需要慎之又慎。公允价值在我国的推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仅需要客观的外部评估机构的支持, 同时也需要完善各种相关的法规监督, 以及相关会计人员与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 从而进一步提高和改善我国财务会计信息系统的质量, 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顺应我国经济快速市场化和国际化的需要。参考文献][1] 葛家澍.关于会计计量属性———公允价值[J] .上海会计, 2001,(1) :3- 6.[2] 张为国, 赵宇龙.会计计量、公允价值与现值[J] .会计研究,2000, (5) :36- 38.[3] 黄世忠.公允价值会计: 面向21 世纪的计量模式[J] .会计研究, 1997, (12) :23- 25.[4] 焦授青,杨成文.公允价值新论[J] .财会月刊, 2007, (05) :4- 5.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