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你还
会计越老越吃香这句话是对的,但是这个老可不是年龄和资历,而是要看经验要看情况的,会财务管理的老会计是吃香的,但只会核算的老会计不是。这里的经验具体就是你对会计工作的悟性和快速学习能力,既包括会计技巧,还包括财务管理能力。但是随着会计人职能的不断升级,会计知识日新月异,随着会计信息化、管理会计体系的全面推进,很多老会计也会有跟不上时代节奏的感慨,因此,很多35岁以上的会计人,原以为在这个年纪,有证书、有经验,也有能力的年龄,跳槽时应该更上一层楼,然而实际中却遇到了“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无法遇到传说中的“越老越吃香”的局面。在证书已经不是稀有产物的时代,财务人更需要提升自身软实力和人脉的培养。
南得珍贵
会计工作人员到了40岁会不会失业?
1、都40多了,你还在做会计岗位吗?
今天感慨颇多,起因是收到了一个久未联系的老同学的电话,聊了很多。老同学说现在心里很难受,特别想找个人说说心里话,憋的实在难受。
“姐姐,我实在太难受了,最近我们总监天天找我茬,就想逼着我离职。她正在面试很多年轻的人,我也有心跳槽呀,也想换个好点的工作,可是现在工作一点都不好找,万一我失业了,我妈怎么办?呜呜呜……我真的是太难过了……”
“你说说我天天那么累,她怎么能那么对我……我都跟了她那么多年了,一天天的报销、做账、平账、开票、报税、整理各种数据,我加班加点的做,工资还就给那么点,她怎么能那么对我?“
老同学说着说着有点哽咽了……
我弱弱的问了句:“你现在的工作岗位是什么?”
“还能做什么?就还做会计呗,呜呜呜……”
“可是,你的职称不是很早就考下来了?CPA也应该过了好几科了,都工作了这么多年了,怎么现在还一直在做会计岗位?岗位就限制死了,除非公司特别好,不然你的工资也上不来呀“
“我没有想那么多呀,家里负担那么重,工作忙的团团转,工作和家庭占了我太多精力了,根本没空想别的……哪儿有空学别的呀!其他的我也不会呀!“
”可是,你总要想,你都40多岁的人了,现在的政策变化这么快,财税环境跟我们上学的时候比,早就天翻地覆了,你怎么跟年轻的小孩竞争同一个岗位?哪怕跟一个刚出校门几年的人PK,也根本没有竞争力呀!以前都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吗?”
“我妈妈脑血栓,现在需要很多医药费,我弟弟家里一堆烂事,根本不肯负担,我爸爸那点退休劳保还不够他自己败的,我妈的医药费全是我负担,要是我失业了,怎么办?”
“我也不想现在这样啊……现在想学什么,是不是都有点来不及了?”
老同学痛哭失声……
2、HR说招40岁以上的人风险很大?
老同学的痛楚我感同身受,可是我没有办法解决她的难处,即便是我在招人,可能也没有办法开绿灯给她,因为能够提供给她选择的岗位太少了,能够供她选择的岗位,她又不占优势,可以和她同岗竞聘的人选实在太多了。
跟很多人聊过中年职场的茫然和无助,事业到了瓶颈期,眼前的工作做的如同鸡肋般无趣,可是出去以后能选择的也不多。必须承认,过了40岁以上的人确实没有那么好找工作。
大多数公司都卡年龄段的,基础核算岗位基本在30岁或者35岁,管理层基本就卡在40岁或者45岁,再往上,你去投简历,命中率很低,年龄这个条件就直接被pass掉了很多人,所以,人到中年,干的不顺心也不敢随意跳槽了。
就卡年龄这个问题,我还跟HR专门沟通过,就我的理解,40岁的财务经验阅历应该都OK的,虽然政策变化有点快,但是假如专业功底够,知识库更新也较为及时的话,应该没问题。
HR说这个还真不是年龄歧视的问题,这是一个社会现实问题。
人到了一定年龄段,必然上有老下有小负担重、必然要牵扯很多精力到工作之外的地方,对工作的投入度就没那么高,至少没有年龄层次比较低的人那么高。
而且很现实的是,中年以后,无论是精力和体力,也必然不如年轻人了。每一家公司都恨不得一个人当做两个人,所有团队工作压力都那么大,必然要求对工作的投入度要高些。虽然说工作经历丰富一点对于一个人适应新公司的工作会有很大帮助,但是那么多的经验也代表着ta的思维模式已经固化掉了,很难改变和适应,灵活度不够。
互联网时代,现在大多数企业都在使用各种智能化的办公工具,财务领域从财务核算到发票开具,再到纳税申报,再到出具报表,甚至基础的数据分析、数据校对,也都即将迈向AI时代,产品模式和商业模式更新迭代特别快,时时刻刻都会有新鲜事物产生,中年人和年轻人,想想看都知道谁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更好些!HR会选谁也显而易见。
3、年龄越来越大,你的跳槽力还剩多少?
那么,是不是35岁以后最好不要跳槽了?可是,你不想跳槽,公司还是会有更换新鲜血液的需要,你能保证自己目前的工作肯定是安稳的吗?1年或者2年后,你不得不离职跳槽的时候,靠什么跳槽到一家更好的公司?还是只能去竞聘一些跟目前差不多甚至不如目前的会计岗位?想想看都知道,你做了那么多年,却还是要和一些刚出校门的人去竞聘会计岗位、出纳岗位、或者一些基础岗位,会不会自己也觉得自己的跳槽力不太够了?
4、不远的未来,不停学习,才能守住你的会计岗位
现在想办法,还来得及吗?
老同学的疑问,我无法回答,至少,对于她即将要面临的跳槽或者被动离职来说,肯定是有点来不及了。用过去的知识储备来应对现在的工作,实在有点应对乏力。也许不远的未来,只有努力奔跑、不停学习,才能守住一个心仪的会计岗位,因为即便是基础核算岗位也是需要很多新技能和综合素养的。
时代在变-都AI时代了,你见过几个还在做手工帐?你见过几家公司不用财务软件做账的?你见过几个资深财务还在做那种很原始的财会工作的?
越是大公司好公司,越愿意投资一些智能化的工具和设备,基础的财会工作逐渐被智能财务机器人取代,比人快、比人失误率低、比用人成本低,不过就是初始投资大了点而已,有财力的为什么不用?
核算型财务岗位和作用逐渐逐渐的在弱化和消失,大家都在向管理型财务转型。转型是迫不得已,转变是迫在眉睫,否则你终将被时代的洪流远远甩开,拿什么来提升你的职场力和生活质量?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观念在变,我们忙于工作、忙于考证、忙于应付生活难题,却发现当初要成就一番事业的志向也被现实的一地鸡毛渐渐消耗。
财务人,尤其逐渐走进中年的财务人,即便你现在工作不错,还算安稳,也不妨想想,面临下一个职场危机,你还剩多少跳槽力?
1、证书是敲门砖,好的公司好的工作岗位,都是先看证书的,也许你会酸酸的说,考了证书,又能代表什么?就一定代表着他的能力足够吗?可是几乎所有的HR以及总监都会承认,考过职称证书的人,CPA、税务师以及一些管理会计证书的人,对未来的规划能力是有的,学习能力是有的,毅力和坚持能力也是有的,没有清晰的规划和思考不会去考证,没有学习能力和毅力、决心就考不下来,这些能力,何尝不是做好一个工作所必须的素质呢?单凭这些素质也是可以的。
2、但是几乎所有的人心里都明白,仅有证书是不够的,就财务这个行业来说,理论和现实的差距太大,所以实操的水平也很重要。你有同类事件的经历,只要不是很差,就代表着你在新公司新团队处理同类事件的失误率就低一些,哪怕你只是道听途说、略有了解也是可以的,如果有系统学习过就更好一些。
3、工作品牌很重要,要一点点的积累你的口碑。世界其实很小,即便千山万水,别忘记还有一个背调。我曾经见过一个业务能力和形象都不错的人,投了很多岗位,一到最后关头就被pass,即便曾经跟她共过事的同事也不愿意要她。
互联网会让世界变得特别小,狭路相逢的机会还是非常多的。平时工作时候的每一次不靠谱行为都会给你的未来减分,软实力软技能也许更重要于专业技能。
5、时代抛弃你的时候,已经打了很多次招呼
时代抛弃你的时候,其实已经打了很多次招呼,只是你没有留意而已。
留意到的人,自然已经接收到了信号,并采取了行动,那么,职场危机于他来说,就不再是危机。职场如此残酷,从来不会等你准备好,那么你总要关注热点、不断提升,时刻准备着应对你看到的或者看不到的危机。想不被淋雨,也许最好的办法,是你的包里时刻带着一把雨伞。
所以所谓中年危机,并不是所有人的危机。不妨思考,你属于哪个群体?考虑一下自己1年后、3年后、5年或者10年后,是不是一定要储备点什么才能足够心安?
呆呆呆cat
越老越吃香,不单纯是因为年纪,而是在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提炼我们要知道,越来越吃香,不是单纯地用年纪来衡量的,毕竟很多经验知识和技巧外的东西,甚至包括直觉、判断还有处理事情的艺术等,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需要时间和投入去积累。我大学时,最喜欢的一位老师从开课第一天就告诫我们:“要做不可替代的人。” 假设你从事的事情谁都能做、甚至电脑就能替代,那么企业为什么要多花钱去雇佣一个闲暇时间和耐操程度都不如应届生、但是工资更高的中年人呢?当然,也可能工资不高,但那样意味着一直维持在应届生的工资水平,天花板就摆在那里。所以,当你在35岁,并已经工作了10多年的时候,到底是吃香的还是濒临淘汰?那就得看你是一直做着低端简单重复的工作,还是有不断地往上挑战“打怪升级”。我们千万不要像那句很出名的话(大意):“看似是有十年的工作经验,但其实只是把一年的经验用了十年。”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看到开头网友所说的会计师事务所之所以被认为不错,其实是因为它的业务特点,一来审计工作的特性,导致从业者具有较短时间内抓大放小、把握全貌、发现财务问题的能力,二来能够接触到不同的客户公司,横向比较学习。那么,至于到底因这样的从业经历能够积攒到多少经验,则取决于自己在项目组中的职能、观察和学习的悟性、碰到的项目组成员的水平以及服务客户等相关情况了。我其是在工作中,也经常接触过事务所的合作人员,后来聊完才知道,其实他们家里是做生意的,根本不差钱,也就是来学习(偷师)的。因此,其实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都会有类似的情况,无论最后决定做什么,都建议不要仅仅将工作定位为“以自己的时间和劳力换取报酬”,而是考虑怎样借此来让自己脱离“可替代”的行列。
小熊爱兔兔
会有的,不一定是到35岁,大多数人在22岁毕业进入事务所,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对体力和精力的消耗逐渐加大,没有等到35岁,到26-27岁上下,就感觉体力没有几年前好了,如果不锻炼,天天熬夜,背着几公斤的电脑和底稿到处出差,身体机能下降很快,如果要锻炼,真的需要做好时间管理,把自己的每分每秒都利用起来。所以,感觉会计和审计的工作经验积累会有一定帮助,但不得不考虑体力和健康的问题。所谓越老越吃香,不是指在一家公司做了10年出纳每天做一模一样的事情越老越吃香,而是指你每年都在不断进步,不断接收新知识,不断迭代自己,就好比会计,从出纳,到各个模块,到总账,到财务经理,学融资,财务分析,成本核算,预算管理,最终成为财务总监;又比如审计,事务所的职业规划比较清晰,从助理到项目经理到经理到总监合伙人,等等,也是每年不断地成长迭代,感觉这个才是越老越吃香的含义。相应地,如果不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随着体力和精力的下降,会逐渐被新科技替代,产生我们所说的中年危机。共勉,希望今天的我们比昨天更优秀。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