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shu20061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挺不错的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会计与财务学院是2008年6月由原会计学系、财务管理系、审计学系合并组建而成的新学院。学院坐落在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的松江校区。学院下设会计学、财务管理、资产评估、审计学四个专业教学部和一个实践教学部,其中会计学专业下设国际会计与ACCA方向。并且拥有在校本科学生3371人,共64个班级。我们积极拓展应用型培养的专业模式,形成以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等实践基地为基础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培养体制。在专业建设中注重课程与教学质量的规范化管理,会计学原理、管理会计等多门课程已成为市级精品和重点课程,会计实验教学曾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及上海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我院会计学科目前被列为上海市首批重点建设的教育高地以及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学院有专职教师66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7人,具有博士学位23人、硕士学位19人。近3年来,承担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市教委级、企事业委托等课题数十项,并在《管理世界》、《经济研究》、《会计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学科带头人邵瑞庆教授是国内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学者,担任多项全国性和地区性学会、协会的领导职务,先后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5)、上海市杰出会计工作者称号(2005)、宝钢基金会优秀教师奖(2005)、中国交通会计学会特殊贡献奖(2006)等荣誉。目前学科队伍中多位老师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上海市杰出会计工作者,上海市曙光学者,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学优秀论文奖,潘序伦中青年会计、审计优秀论文奖等多项荣誉。[14]工商管理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秉承立信的优势与特色,坚持以“信”为本的优良传统,适应当代社会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创新教学方法,服务社会,不断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培养具有高尚品质、健全人格、完备的素质的高级经济管理类的应用型人才。工商管理学科是我校两大主体学科之一,也是学校学科建设“十一五”规划中的主要支撑学科,工商管理学院在企业决策和管理优化理论、营销管理、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的设计与管理、投资建设与房地产项目管理等方面形成了相应的教学、研究团队。学院有教师近3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专业教师基本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近5年,学院教师完成各类、各级的科学研究项目三十多项,本学院教师出版及任主编或者参与主编的著作及教材60多部,在国家级以及其他各类专业期刊和报刊上发表论文近200篇,并获得多项教学、科研奖励。工商管理学院下属“投资建设研究中心”,与多家单位合作建设产学研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工商管理学院阶段主要开设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15]数学与信息学院数学与信息学院于2008年7月由原信息科学系和数学与统计系组建成立的二级学院。学院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4个本科专业和计算机信息管理(中日合作)1个专科专业。学院下设统计学系、应用数学系、计算机科学系、信息管理系、基础数学教学部、计算中心6个部门。有教职员工50人,其中教师39人:教授占10.3%,副教授占35.9%,博士占43.6%。学院重视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近三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发表论文近百篇(多篇论文被SCI、EI检索);出版专著、教材多部。[16]经贸学院经贸学院是2008年7月在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原国际贸易与经济系的基础上成立的。学院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经济学两个本科专业,与华东师范大学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制度。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建设和发展,目前学院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规模适度、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相对合理的专职教师队伍。学院有教职工2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9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工比例达50%,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3人,占教工比例50%。学院自2004年9月开始招收本科生,有全日制本科生近千人。学院已经形成清晰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模式。学院重在培养能系统掌握经济学基础理论、国际经贸专业理论以及国际贸易实务基本技能,富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外经贸公司、企事业单位、服务型企业、政府部门等从事相关业务工作的应用性创新型专门人才。推行“学研并重、学验并重”教学模式,构建“知识+智能+技能”的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注重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经济学专业已与日本千叶商科大学开展合作,借助千叶商科大学在现代服务业方面的成熟经验与办学模式,力争将经济学专业建设成为培养现代服务业专门人才的特色专业。学院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有上海市精品课程1门,上海市重点课程1门,校级重点及精品课多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我院首批重点建设专业,是学校长期发展规划的“开放经济与风险管理”学科群的主干学科专业,经济学专业是支撑学科专业。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2004年7月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学院教师申报并立项各级科研课题共27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项;发表论文123篇;出版专著3部,主编参编教材习题集4部,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17]金融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金融学院是2008年6月在原金融学系基础上成立的二级学院,资料显示有教职工31人,教授4人,副教授11人,博士近50%,高级职称占58%。另聘请戴根有教授、张宇燕研究员等著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 资料显示,学院有金融学和信用管理两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1200余人,2008年金融学专业毕业生90%到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就业,考取硕士研究生占全校50%,显示出金融学专业良好的就业前景和发展前景.为提升学院培养人才的层次,学院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培养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已有8名教师担任华东师范大学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为吸引和培养高层次的教师队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学院注重实验实践教学和课程建设,拥有专业实验室,签约产学研基地7家,国元证券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还在我院设立"国元金融奖学金",这是我校唯一在二级学院设立的奖学金.精品课程建设成绩斐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金融学》、《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学》、《个人理财》、《企业信用管理》评为上海市重点课程. 金融学是我校重点建设的学科,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在学校支持下,确立了"金融信用"的学科特色,已形成金融信用理论创新研究、金融信用与风险管理、金融信用环境建设等三个特色学科发展方向.学院正承担上海市教委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金融信用知识创新体系"的建设任务,这是我校获批的上海市第二个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对学院的教学科研和队伍建设有重要意义,也为"金融信用"特色学科发展提供难得契机。[18]财税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财税学院是2008年6月学校院系调整后由原财政与税务系变更而来,设有税务和财政学两个专业。目前全院共有学生508人,教职员工19人,其中专业教师15人,学生辅导员及行政人员4人。财税学院作为一个年轻而朝气蓬勃的团队,蕴含着明显的后发优势。专业教师的平均年龄37岁,40岁以下教师比例73%,硕士(含在读)比例100%,博士(含在读)比例73%,高级职称比例33%。教师中有注册会计师1人,注册税务师2人,注册资产评估师1人,律师1人。财政(税务)学科被评为学校六大重点学科之一,《税法》被评为市级精品课程,《国际税收》、《财政学》和《税收学》被评为校级重点课程。两位教师分获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三等奖,数位教师获得学校“立信沪港奖教金”、“立信长江奖教金”、校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科研方面,近年来教师们在《财政研究》、《税务研究》、《涉外税务》、《税务与经济》、《法学》、《国际贸易问题》等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几十篇,并有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获多项科研课题立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年项目、上海市教委创新科研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和一般科研项目、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项目、中国立信风险管理研究院课题等,并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数本。[19]
老李重庆
潘序伦简介潘序伦(1893—1985),又名秩四,江苏宜兴丁蜀镇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1923年获哈佛大学硕士学位,1924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是中国现代杰出的会计专家和教育家。生前历任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校长和名誉校长、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社长、中国会计学会和上海市会计学会顾问、上海市社联顾问等职。二十世纪的三、四十年代,还曾一度出任国民政府会计处会计局副局长、经济部常务次长,为时极短。纵观他的一生,他是发展我国会计事业和培养我国会计人才的先驱,有人称其为“现代会计学宗师,职业教育之楷模”,在国外被誉为“中国会计之父”。二十世纪的一、二十年代,随着实业救国思想的催生,中国民族工商业快速发展,独立的注册会计师职业在我国应运而生。鉴于当时国内除了大型银行外,采用新式簿记和会计制度的工商企业为数极少,而且会计界的许多人士都有改革旧式帐簿的要求,1927年1月, 潘序伦先生辞退了一切职务,在上海创办了“潘序伦会计师事务所”。历史告诉我们,自上个世纪以来,在注册会计师业内,以至在我国会计界最早倡导诚信思想,大规模开展诚信教育的当推潘序伦先生。 潘序伦先生认为“立信”是做人的重要准则,同时也是会计的职业道德,忠于会计事业务必“立信”。 潘序伦先生认为“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 这是他忠诚敬业精神的深刻表达。 早在1928年,潘序伦先生就提出“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的“立信”准则,把它作为办理各项会计事业的训条,要求立信会计同仁共勉,并毅然把事务所和学校更名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和“立信会计补习学校”,在回忆录中,潘序伦先生有一段发人深省的肺腑之言:“我认为会计师的信誉很要紧,可以说是会计师业务的生命力,所以我把我的事务所改名为‘立信’,就是要取得社会的信誉。但是,资本家委托会计师办事,总希望对他们有利。这样,有个别会计师就以造假账或出具不真实的证明书以迎合某些委托人的要求,而取得会计师业务。但是,这种业务我所是绝对不接受的,我宁可放弃这种委托,这样,当时看起来似乎是吃亏了,但日子一久,就会给社会人士产生一种印象,认为‘立信’是信得过的,是可靠的,反而会引来大批的业务。” 潘序伦先生常说,作为会计人员,得99分也不算合格,只有100分才算合格,原因在于财务会计账目容不得半点差错和缺点。 潘序伦先生还说过:当一个人真正相信诚实是一种美德时,做了诚实的事,就会觉得内心的愉快和满足;凡是做了虚伪的事,就会感到极大的痛苦和不安。 潘序伦先生在给立信学校毕业生的纪念册题词道:“若孔圣有言:去食去衣,无信不立,则因以立信为建国之首务矣。若退而言会计,则立信为尤要。信苟不立,虽良法美意:必基石稳固而后可以尽其功能;此虽常言,实为先圣之所昭示,昭并日月,愿与请同学拳拳服膺而信守也”。 潘序伦先生一生看重“真诚”与“信用”,几十年来,他始终身体力行、率先垂范,这方面的言行举不胜举,至今读来,仍让我们有振聋发聩之感。走了许多坎坷之路我于1893年阴历6月,出版在江苏省宜兴县蜀山镇一个所谓“书香门第”的地主家庭里。我的故乡山明水秀,历代诗人画家如谢灵运、李太白、白居易等,都曾到此游览过,宋朝大诗人苏东坡还在此买田造屋,并在《桔颂帖》中说到“吾来阳羡(宜兴旧名),船入荆溪,意思豁然,为惬平生之欲”。并作诗云:“买田阳羡吾将老,从初只为溪山好。”后人并在此建立了东坡祠堂,每逢他的生辰,地方士绅集会祭祀。参加的人至少是秀才,行礼时都按官阶品级,头戴各式帽顶、花翎,身穿朝服,向东坡神位行三跪三叩首的大礼,每次我都随着父兄溜进去观看。我的曾祖父和胞伯都在清朝中过举人,先父亮之还将我兄弟的名字按排行第几取名为“某曾”,其用意无非是要我们兄弟用功读书,像曾祖父一样中举,以光宗耀祖。所以我从小就读了不少古文,还曾参加过一场秀才的县试。我父亲一有机会就私下里对我说:“你好好用功,将来中了举人才风光哩!”我就是在这种封建家庭的教育下长大成人的,因之,我中封建科举的毒是很深的。我十二岁以前,受的是私塾教育,塾师先是我的一个远亲,后来就是我的长兄。回忆入学之初,由我父亲带领,跪在红毡地毯上先向塾师叩三个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塾师对学生有绝对的权威,可以任意用“戒尺”责打和禁闭学生,即使学生家长看到也不应劝阻。教室就设在家庭的大厅里,当中供着大成至圣先师孔子、文昌帝君和北斗魁星三座神位。清晨读书之前,必须先向神位作揖叩首,我当时也是这样真心诚意地行礼祝祷的。到了1904年,康、梁变法维新之后,废止以“八股文”为取士之途,改为经义、策论和文艺三场考试。经义乃以四书五经为题,策论则可议论时政得失。为了准备策论考试,我的长兄叫我熟读梁启超的《新民丛报》和《饮冰室文集》。其中有不少篇文章,如《彼得大帝传》、《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等,我都会琅琅背诵。所谓文艺,主要是数、理化,中外历史、地理等。为此,我长兄特地为我到上海买了不少理化试验器械和《泰西各国通史》、《瀛寰全志》、《数理精蕴》等书,使我开始接触到许多新鲜知识。在科举废除的次年,宜兴县东南八乡上的二十四家“大族”,集议利用东坡祠堂房屋办了一所东坡高等小学,各族子弟都可以入学。第一期共招收36人,分正科、预科两班。我当时13岁,被选入正科,据说正科毕业就可以算是“秀才”了。学校规模很小,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除设校长、学监(相当于教务主任)之外,因学生全部住读,还设有舍监(相当于训导主任)。这些成员,全都是由二十四大族论资协商推荐的。例如,校长是由一位年已古稀、姓许的“贡生”担任,他的祖 父是进士,父亲是举人;学监姓崔,也是贡生;舍监则是一个祖上做过高官的姓吕的担任。其教育制度和管理方法,仍保留着许多旧科举私塾的痕迹,教职员可以任意斥骂学生。课程除读四书、五经、史记等古典文学以外,还有英文、日文、数学、中外史地、体操、音乐等,简单可以说与今天的高中的课程差不多了。我因为过去已经看过、读过这些书,有了一点基础,所以到年终考试得了个第一名。回到家里禀告了父亲,他向来对子女很严厉,面部表情总是冷若冰霜,这次总算对我第一次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亲切地抚摸着我的头颅,勉励我继续努力。在这里就读的都是男子,女子在我国封建时代是不准应科场考试的。那时,男子可以进入宗族祠堂,女子是禁止入家祠的。同时,女子也被根本上进入孔子庙。就是在接下来废止科举,改设学校之后,各校起初也只收男生,不收女生;十余年之后才专为女子设立了女子学校,但这时仍无男女生同校就读之例。假如有人提出男女同校的主张,那简直就是离经判道,荒谬绝伦的主张了。当时,妇女在公开的场全,照例是不能用名字称呼的,只能用娘家的姓,冠以丈夫的姓称呼。例如,我父如潘,我母姓蒋,对我母亲就只能称潘蒋氏。我母亲就是在死后受到光绪皇帝诰封为“恭人”(四级品封号),也只能称“潘蒋氏”。由于旧社会对的妇女的种种歧视,千百年来不知埋没了多少巾帼英才。我国的妇女,一切都和男子平等待遇,并且得到宪法的保障,真是幸福之至。小学毕业后,我和三哥一同到上海,考进了浦东六里桥由泥水匠起家、又毁家兴家的杨斯盛先生创办的浦东中学。在那里,我认识了黄炎培老师,他是当时该校的校长。那时我十五岁,自恃各科成绩优异,经常考得第一名,就骄傲自满起来。在行将毕业时,因抗议某教师批分较严而举行的交白卷的风潮中,我也卷了进去,被开除了学籍。1983年,浦东中学党委书记和校长,还亲来我家访问我这个老校友,并出示我当年十八岁时写的登在校刊上的几篇论文。我说:“我真惭愧和后悔,我是一个被开除的学生,没有资格做你们的校友。”攀登科学高峰,本没有捷径可走,只能刻苦钻研,秩序渐进。但我和三哥那时都是年少气盛,不肯按部就班,而喜欢跳班越级。记得在浦东中学读到二年级时,我们就一同去投考天津高等工业学校,结果竟被录取了,我还取得第一名,我三哥取得第二名,我们兄弟都很高兴,以为指日就可以做高等学校学生了。不料我大哥和二哥只许我三哥去,而一定要我等到中学毕业后再进高等学校。我从14岁先父去世后,依照封建礼教中所谓“长兄为父”的体制,一切家庭事务,均由我大哥作主。这时我只能听他的,但心中大不高兴,认为我的学业比三哥还胜过一些,为什么同意他去天津高工反而不许我去呢?大哥说:“你年纪尚轻,尽量好好按部就班地求学,不必性急,否则,欲速则不达。”这些话,当时我是听不进去的,直到后来我因乱跳乱转学校,走了许多弯路,才认识到我大哥当时的劝阻是对的。所以,接下来我每逢遇见因天资比较聪明、成绩比较优秀而自满的学生们,总是现身说法,用我大哥的话来劝勉他们呢
Lisa艳艳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其前身为立信会计专科学校,由“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教育家潘序伦先生始创于1928年,并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开辟了会计学校、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图书用品社三位一体的办学模式。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学校同其他财经院校合并。1980年复校,隶属于上海市人民政府。2003年设置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会计与财务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会计与财务学院是2008年6月由原会计学系、财务管理系、审计学系合并组建而成的新学院。学院坐落在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的松江校区。学院下设会计学、财务管理、资产评估、审计学四个专业教学部和一个实践教学部,其中会计学专业下设国际会计与ACCA方向。并且拥有在校本科学生3371人,共64个班级。我们积极拓展应用型培养的专业模式,形成以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等实践基地为基础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培养体制。在专业建设中注重课程与教学质量的规范化管理,会计学原理、管理会计等多门课程已成为市级精品和重点课程,会计实验教学曾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及上海市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我院会计学科目前被列为上海市首批重点建设的教育高地以及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学院有专职教师66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7人,具有博士学位23人、硕士学位19人。近3年来,承担省部级课题十余项,市教委级、企事业委托等课题数十项,并在《管理世界》、《经济研究》、《会计研究》等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学科带头人邵瑞庆教授是国内学术界有一定影响的学者,担任多项全国性和地区性学会、协会的领导职务,先后获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1995)、上海市杰出会计工作者称号(2005)、宝钢基金会优秀教师奖(2005)、中国交通会计学会特殊贡献奖(2006)等荣誉。目前学科队伍中多位老师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奖,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上海市杰出会计工作者,上海市曙光学者,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学优秀论文奖,潘序伦中青年会计、审计优秀论文奖等多项荣誉。工商管理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秉承立信的优势与特色,坚持以“信”为本的优良传统,适应当代社会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创新教学方法,服务社会,不断完善专业培养方案,培养具有高尚品质、健全人格、完备的素质的高级经济管理类的应用型人才。工商管理学科是我校两大主体学科之一,也是学校学科建设“十一五”规划中的主要支撑学科,工商管理学院在企业决策和管理优化理论、营销管理、现代物流和供应链的设计与管理、投资建设与房地产项目管理等方面形成了相应的教学、研究团队。学院有教师近3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专业教师基本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近5年,学院教师完成各类、各级的科学研究项目三十多项,本学院教师出版及任主编或者参与主编的著作及教材60多部,在国家级以及其他各类专业期刊和报刊上发表论文近200篇,并获得多项教学、科研奖励。工商管理学院下属“投资建设研究中心”,与多家单位合作建设产学研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工商管理学院阶段主要开设工商管理、市场营销、房地产经营与管理专业。数学与信息学院数学与信息学院于2008年7月由原信息科学系和数学与统计系组建成立的二级学院。学院有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4个本科专业和计算机信息管理(中日合作)1个专科专业。学院下设统计学系、应用数学系、计算机科学系、信息管理系、基础数学教学部、计算中心6个部门。有教职员工50人,其中教师39人:教授占10.3%,副教授占35.9%,博士占43.6%。学院重视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近三年来,学院教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发表论文近百篇(多篇论文被SCI、EI检索);出版专著、教材多部。[16]经贸学院经贸学院是2008年7月在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原国际贸易与经济系的基础上成立的。学院有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经济学两个本科专业,与华东师范大学建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制度。在学校领导的关心指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建设和发展,目前学院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支规模适度、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相对合理的专职教师队伍。学院有教职工26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9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工比例达50%,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3人,占教工比例50%。学院自2004年9月开始招收本科生,有全日制本科生近千人。学院已经形成清晰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模式。学院重在培养能系统掌握经济学基础理论、国际经贸专业理论以及国际贸易实务基本技能,富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外经贸公司、企事业单位、服务型企业、政府部门等从事相关业务工作的应用性创新型专门人才。推行“学研并重、学验并重”教学模式,构建“知识+智能+技能”的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注重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不断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经济学专业已与日本千叶商科大学开展合作,借助千叶商科大学在现代服务业方面的成熟经验与办学模式,力争将经济学专业建设成为培养现代服务业专门人才的特色专业。学院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有上海市精品课程1门,上海市重点课程1门,校级重点及精品课多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我院首批重点建设专业,是学校长期发展规划的“开放经济与风险管理”学科群的主干学科专业,经济学专业是支撑学科专业。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2004年7月以来,据不完全统计学院教师申报并立项各级科研课题共27项,其中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2项;发表论文123篇;出版专著3部,主编参编教材习题集4部,校级教学成果奖3项。金融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金融学院是2008年6月在原金融学系基础上成立的二级学院,资料显示有教职工31人,教授4人,副教授11人,博士近50%,高级职称占58%。另聘请戴根有教授、张宇燕研究员等著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资料显示,学院有金融学和信用管理两个本科专业,在校学生1200余人,2008年金融学专业毕业生90%到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就业,考取硕士研究生占全校50%,显示出金融学专业良好的就业前景和发展前景.为提升学院培养人才的层次,学院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培养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已有8名教师担任华东师范大学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为吸引和培养高层次的教师队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学院注重实验实践教学和课程建设,拥有专业实验室,签约产学研基地7家,国元证券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还在我院设立"国元金融奖学金",这是我校唯一在二级学院设立的奖学金.精品课程建设成绩斐然,《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被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金融学》、《国际金融》、《金融市场学》、《个人理财》、《企业信用管理》评为上海市重点课程.金融学是我校重点建设的学科,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在学校支持下,确立了"金融信用"的学科特色,已形成金融信用理论创新研究、金融信用与风险管理、金融信用环境建设等三个特色学科发展方向.学院正承担上海市教委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金融信用知识创新体系"的建设任务,这是我校获批的上海市第二个高水平特色发展项目,对学院的教学科研和队伍建设有重要意义,也为"金融信用"特色学科发展提供难得契机。财税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财税学院是2008年6月学校院系调整后由原财政与税务系变更而来,设有税务和财政学两个专业。目前全院共有学生508人,教职员工19人,其中专业教师15人,学生辅导员及行政人员4人。财税学院作为一个年轻而朝气蓬勃的团队,蕴含着明显的后发优势。专业教师的平均年龄37岁,40岁以下教师比例73%,硕士(含在读)比例100%,博士(含在读)比例73%,高级职称比例33%。教师中有注册会计师1人,注册税务师2人,注册资产评估师1人,律师1人。财政(税务)学科被评为学校六大重点学科之一,《税法》被评为市级精品课程,《国际税收》、《财政学》和《税收学》被评为校级重点课程。两位教师分获学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三等奖,数位教师获得学校“立信沪港奖教金”、“立信长江奖教金”、校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科研方面,近年来教师们在《财政研究》、《税务研究》、《涉外税务》、《税务与经济》、《法学》、《国际贸易问题》等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几十篇,并有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人大复印资料转载。获多项科研课题立项,包括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青年项目、上海市教委创新科研项目、上海市教委重点和一般科研项目、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项目、中国立信风险管理研究院课题等,并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数本。文法学院文法学院成立于2008年7月,由原来的人文社会科学系和法律系合并而成。新组建的文法学院横跨哲学、法学、文学三个学科门类,集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于一体,是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人文素质教学和科研最具实力的二级学院。文法学院下设法学、社会工作、汉语言文学三个专业和一个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科研部。有教师45人,其中专任教师38人,包括教授2人,副教授15人,讲师16人,具有博士学历的17人,硕士学历的12人。目前有兼任教师10余人,分别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各学院青年教师组成。文法学院承担着全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大学语文、法学概论、经济法等多门公共必修课,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人文素质类公共选修课40余门(含松江大学城跨校选修课程),占全校选修课程40%,是开设选修课程最多的学院。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利用率超过95%。文法学院的法学、社会工作、汉语言文学三个本科专业,分别授予法学学士和文学学士学位。学院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应用”的人才培养目标,以明确的学业要求与社会意识制定学生培养方案,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实习环节,抓好基本功训练,使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具有扎实的基础和创新的精神,以增强就业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结合,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各种学生社团、专门的学习性协会、学生刊物,培养和挖掘学生的潜能。签约实习基地11个和1个模拟法庭实践教学场所。外语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外语学院是2008年7月新成立的学院,前身是2000年创办的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外语系。学院设有两系一部:英语系、日语系、大学英语教学部。目前,外语学院有英语(商务方向)、日语(商务方向)两个专业。普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436人。其中日语专业126人,英语专业310人。截止2008年,共培养本专科生1040名。近三届学生就业率均在100%。外语学院有教职工53人。其中,专任教师47人,管理和教辅人员6人。专任教师中,教授2人,副教授11人,讲师35人,学历层次发布为博士2人,硕士33人,本科12人,其中在读博士2人,在读硕士4人。日语外籍教师1人,并与国际知名的英孚教育集团合作,由外籍教师开设全校大学英语口语课程、西方文化课程和举办英语角活动。学院拥有语言实验室8个,数字化语音自主学习中心1个。图书资料室1个,藏书2000多册,订阅了所有国内出版的外语类核心期刊,品种齐、质量高、学术性强,以本专业教师的需求为导向,突出了专业资料的比例,较好地满足了教学与科研需要。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立信高职学院”)是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下属二级学院,座落于上海市徐汇区。目前拥有以下专业:会计、会计(涉外会计方向)、会计(审计方向)、会计(物流会计方向)、商务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文秘等9个专业。2006年招收全日制三年专科生600人,现有在校生1600余人。招生以高中毕业生为主,同时招收一定数量的三校(中职、中专、技校)毕业生。立信高职学院秉承“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的24字校训传统,发扬“诚信、奋斗、创新”的新时代立信精神,注重“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的行业道德规范教育的同时,大力开展学科与专业建设,以会计学为核心,多学科多专业同时发展,逐步形成有立信会计学院高职品牌优势的专业群。立信高职学院的会计专业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高专教育教学示范性专业,《会计学基础》和《管理会计》两门课程被上海市教委列为重点建设课程。立信高职学院拥有一支教学严谨,经验丰富,教学方法务实,实务操作能力上乘,教学水平较高,且具有一定科研能力,年龄、学历、职称结构较为合理的双师型骨干教师队伍。立信高职学院具有良好的教学设施,在市教委的支持下建立了能向社会开放的“会计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数量持续增加,丰富的教学资源为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立信高职学院以社会服务为宗旨,以学生就业为导向,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发展道路,以全日制高职教育为主体,多种办学形式并存,培养职业技能熟练、理论基础扎实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超过96%,毕业生的诚信道德、职业操守、专业素养、务实能力等会计职业的综合素质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拥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
汀臭崽儿
低于本一20分,基本上重点和各大财经院校很难进,所以建议你上理工类会计比较好的学校,理工类就业也有优势。因为拥有会计博士点的都是名校,所以我只推荐拥有会计一级硕士点本二批高校:安徽工业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哈尔滨理工、昆明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兰州商学院等等,这些学校会计学都是其优势学科。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