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鹏飞1976
一、企业是社会各方利益的联结点。投资者从中获取投资报酬,管理人员从中获取薪金,政府从中获取税金。在很多情况下,各方利益时有冲突。投资者、管理者从个人角度出发更多考虑的是企业微观效益;政府则从全社会角度考虑的是实现本国资源最优配置的宏观利益。
微观利益与宏观利益的差异在很大水准上诱发了会计风险的产生,二者的偏差越大,会计风险也就越大。
二、现代社会的权责结构决定了会计风险的存有。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井尻雄治在其所著的《会计计量理论》中提出,会计不仅仅是记账工具,而是社会经营责任系统中的一项客观活动。
他认为,现代社会是建立在一个责任网络上,会计人员是作为第三者加入到委托人与经管人的经营关系中去的。也就是说,会计人员应站在第三者的立场上,负有向社会提供真实会计信息的责任。
措施:
提升会计人员素质和行为准则。一切好的内控制度与方法最终还是要由人去执行,否则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效用。对单位从业人员来说,对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控制是内部控制的核心。一是提升政治素质。会计人员应具有敏锐的政治头脑、新锐的思想观念、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提升文化素质。利用薪酬激励、素质考核等手段,鼓励会计人员努力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重视知识复合;
提升业务素质。要求会计人员应具有一定的会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会计管理水平和会计组织能力机制得以有效运行。第一,增强法制和职业道德建设,构成风险防线。政府应增强相关维护和建立诚信社会的法制建设,完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构建和谐会计、诚信会计的法制框架和道德框架。
angel小芋头
1建立完善的财会核算信息系统企业财会的核算风险,不仅与财会的传统核算手段有关,而且与财务核算的信息系统也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进行财会核算过程中,必须首先对财会的核算信息系统实施完善,从技术上降低发生财会风险的概率,从客观上降低企业发生经济损失的可能性。具体而言,首先,财会核算工作的相关人员应当对现有的财会核算信息系统实施评估,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财会核算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探讨和解决。其次,企业还要加强对财会核算信息系统的管理程度,避免由于操作失误、信息系统崩溃等带来的财会风险。2建立健全风险防范监督机制在企业财会核算工作当中,风险防范机制不健全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风险防范监督机制的建立是避免企业出现财务核算风险的第一道屏障,企业相关人员一定要加强对财会风险监督机制的重视程度,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核算风险监督管理机制,使企业在面临可能发生的财务核算风险时能够及时发现、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避免企业因此遭受经济损失。另外,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也应当结合市场形势,及时对企业的财务核算风险监督机制实施调整,使得风险监督机制能够紧跟市场发展步伐,对于可能发生的财务核算风险进行合理有效的监督。3.全面提升财务会计核算人员的素质水平在企业的财会核算工作当中,财务人员是工作当中的重要角色,同时也是可能引发财务核算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企业要做好财会核算工作,必须首先强化财务工作人员的素质。首先,企业可以根据市场发展情况和企业经营现状,对财务人员的转准入机制实施严格把关,提升财务人员的准入要求。其次,企业还可以打破过去单一的管理和工作模式,使财务人员实施轮岗制,避免因个人的局限性出现操作失误或者舞弊情况,提升财务核算的准确性。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