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ryalong
这些强势的婆婆在后来大部分分成两类:一类就是稍微妥协的假强势,另一类就是改过自新。
婆媳关系是自古以来就没办法解决的世纪难题。经常说婆婆刁难儿媳妇,但我想说其实婆婆也不都是蛮不讲理的,虽然有些婆婆在开始的时候很强势,可能后来相处下来,她们并没有表面看得那么可怕,那只不过是他们伪装起来的,毕竟儿媳妇终会熬成婆,他们也是在儿媳妇那个时期过来的,如果沟通好婆婆和儿媳妇还是可以很好相处的。
好多强势的婆婆到后期都会选择稍微的妥协,但是碍于面子她们还是会稍微带着强势的,这个时候作为儿媳妇应该给如她们台阶。其实,婆婆的强势并不是说针对儿媳妇而言,他只是希望在儿媳妇面前树立一个威信,目的就是希望儿媳妇可以好好照顾这个家,照顾她的儿子,她们并没有想针对谁的意思,换句话说每一个母亲的心都长在孩子身上,但是孩子的心长在哪里呢?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这些强势的婆婆最可怜,经常不被人们理解。
与上面的假强势不同,改过自新类型的婆婆她们的强势是真的强势。她们不是说为了子女还是其他的,就是单纯在性格上她们比较强势。但是这一类的婆婆有一点好处,那就是她们性格直爽、知错就改。
我有幸碰到过一个这样性格的人,那人就是我姐姐的婆婆。我姐姐的婆婆他人很好,唯一就是性格太过直接,然而我姐姐的性格也是一个大咧咧的东北女孩。这俩人在一起真的就是火星撞地球,基本上两个人三天不吵两天早早的,搞得我姐夫夹在中间真的是两头都很难做,我看我姐夫的处境,我都很同情他。
就因为这件事我不止一次地和我姐姐谈过,但我大姐这种直爽的性格就是我们东北女孩说特有的,是埋在骨子里的,我想让她改变也是不现实的事情。但是有一点我大姐做得特别好,我觉得那就是她愿意去沟通,虽然他和她婆婆几乎两三天就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争的面红耳赤,但是事情完事以后我大姐总会去和她婆婆沟通,不管谁对谁错,可能也正是因为我姐这种性格反而改变了她婆婆。
在最近一次我去我姐姐家的时候发现她和她婆婆都关系变得非常亲近,而且她婆婆对他的态度也是180度大转变。她婆婆可能看出了我的惊讶,还大方地和我说她之前性格可能太强势了,没有一个长辈的气度,她现在要慢慢改。不得不说这种改过自新的婆婆真是没办法让人不喜欢。
薄荷kokoro
道听途说的我不敢说出来。但是,我这里,倒是真有一个年轻时候对媳妇不好的,但老了之后,过得很惨的老人!
在我国80年代的时候,整个国家都穷,更别说那时候的大山区农村了。
我的家乡,去年刚刚摘下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在过去,很多人家,穷得十天半个月吃不上肉,都是常有的事情。
有个老太太,年轻的时候,对三个儿媳妇都特别不好,以至于到老了,落得无人管的下场。
听说,在86年的时候,她家大儿媳妇生孩子,因为嫌弃大儿媳妇生的是女儿,她竟然还在大儿媳妇月子里,就一哭二闹三上吊的非得要分家。那时候,两个小儿子都还小,没结婚。
她大儿子苦苦哀求,说等媳妇出了月子再想办法搬出去,她坚决不同意。逼着大儿子一家,搬出去了。大儿子没办法,借了村里的庵子带着媳妇和刚出生的女儿住进去了。
如果就这单纯一个事儿,大儿媳妇也不会不管她。但是,后面老太太又连续做了不少让人心寒的事情。
老二长大了之后,第一个女朋友是我们当地的,但是女方嫌弃他家条件不好,想着让她家老二去上门。当时没说的那么明了,只是说,两边走。这下,不好了,老太太不干了,死活逼着老二和那个女朋友断了。后来,老二连续谈了几个女朋友,有一个,倒是不嫌弃他家条件差,愿意和他过日子。但是,老太太非得说人家长得不好看,不同意。就这样,拖了好几年,老二三十了,都还没说上一房媳妇。干脆出去打工,在外面找了个女人,做了上门女婿,并且有了孩子。
老二原本想着,都已经有了孩子了,他妈妈再不同意,也得认了吧。熟料,这老太太,脾气真暴,二儿媳妇带着一堆东西过来看她。第一次上门,就让她拿着扫帚狠狠打了一顿,边打边骂人家是妖精,不要脸。二儿媳妇脾气特别好的一个人,让她这么大了出去都没记恨她。后来又陆续回来过几次看他。但是,有一次,她竟然连孩子也打了。这下,二儿媳妇不干了,说:“你打我可以,但绝对不能打我孩子。”从哪之后,就再也没见他们回来过了。老太太病了,村里给老二打电话,老二直接说:“今天的一切,都是她自己造成的,自己管自己吧!”
老三媳妇,那可更别说了,完全就是狠死了老太太啊!大儿媳妇、二儿媳妇她倒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对不住人家,便在老三说媳妇的时候,只有一个要求,必须和她同住。
老三结婚之后,真带着老婆和她一块住。只是,她家老三,15岁就出去打工了,中间好几年没回家。后来是因为要结婚了,才回来的。在结婚之前完全不理解他两个哥哥为什么讨了媳妇就忘了娘,还为这个,去他大哥家大闹了一场,骂他哥哥没良心。所以,老三对她,完全就是愚孝,妈妈说什么都对,宁可委屈了自己的媳妇,也绝对不会委屈他妈妈。
而这个老太太呢,她原本就比较懒,准确的说,是好吃懒做。当年赶老大一家出去,一个是因为大儿媳妇生的女孩,一个就是不想伺候大儿媳妇月子,不想带孩子,所以借分家的机会,赶老大一家出去了。
三儿媳妇和她一起住了七八年,最初几年,三儿媳妇完全就是忍者,不管婆婆如何刁难,都不反抗。婆婆不伺候月子,不帮忙带孩子,没关系,她自己咬牙坚持了。婆婆教唆男人打自己,她不敢吭声,认为男人打老婆,也是正常的,因为她小时候,也亲眼看到她爸爸总是打她妈妈。
她们婆媳最终的爆发,是老太太总是找她们要钱。起先 ,要个几块之类的,她也就给了。后来,老太太要的次数越来越多,金额越来越高了。有一次,她正为孩子学费没着落发愁呢,结果老太太张口就是要一百。她起先还解决,说家里确实是没钱。但老太太不听,还跟儿子告状,说儿媳妇不给她钱,想饿死她。这个三儿子,也是不分青后皂白,就骂了媳妇一顿。这下,三儿媳妇彻底爆发了,牵着孩子回娘家,这边的事儿,啥都不管了。
老太太看三儿媳妇回娘家了,还说回的好,纵容三儿子离婚再去找一个。真的,当时劝架的人都觉得这老太太太过分了,有这么当婆婆,当妈的吗?有个心地善良的邻居老太太,偷偷把她三儿子拉一边,说了一下事情的经过。还说了很多三儿子不在家的时候,他妈妈对儿媳妇做的种种事。
这时候,三儿子才知道,原来不知道大哥大嫂、二哥二嫂不懂得孝敬他妈妈,更不是自己的儿媳妇对妈妈不好,而是他妈妈实在有些过分了。他不敢直接去他媳妇家,而是先去了他大哥家一趟,和他大哥大嫂聊天,问问他们心目中的妈妈是怎样的。因为大哥一家,虽然没和妈妈同住,但也离得近,了解的也多。从他亲哥亲嫂嘴里说出他妈妈的种种事情,他完全崩溃了,完全不敢相信,他一直错怪他大哥大嫂、二哥嫂和媳妇了。
后来,在他大哥的陪同下,他去了岳父岳母家把媳妇和孩子接回来了。然后,东凑西凑,凑了一笔钱,在县城边上买了房,彻底搬出去,不再和老太太住了。
老太太一看老三也要离开她了,认为都是三儿媳妇搞得鬼,竟然拿一瓶农药跑三儿媳妇娘家去了。如果不是当时围观的人手快,把她手中的农药打掉,她那次,就真得死在儿媳妇娘家了。从这之后,三儿媳妇一家,彻底恨透了她。
她是邻居抬回去的,回去之后,天天骂天骂地骂三个没良心的儿子、儿媳典型的农村老太太泼妇形象。
不管她如何折腾,她身子骨倒是硬朗,竟然活了90多岁。只是到后面几年,几乎是天天靠着邻居救济才有吃上饭,要不然,完全就是饿肚子。具体什么时候死的,没人知道。有一天,一个邻居看她好几天没出门了,好心进她家看她,才发现她早就死了。赶紧通知她的几个儿子过来料理后事。
后事办得很简单,请自家人一块吃了个饭,找个一片空地就埋了。三个儿媳妇,除了二儿媳妇路途远,没回来,另外两个,一滴眼泪都没掉,反倒都说:“这下,彻底清净了!”
fenny80231
一、会计专业职务分为高级会计师(正、副之分)、会计师、助理会计师和会计员。二、会计专业职务,是区别会计人员业务技能的技术等级。根据1986年4月中央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转发财政部制定的《会计专业职务试行条例》的规定,会计专业职务分为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和会计员;高级会计师为高级职务,会计师为中级职务,助理会计师和会计员为初级职务。更多关于会计专业职务有哪些,进入:查看更多内容
大睿2010
婆媳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一个被讨论和被关注的话题,因为确实有些女性受到婆媳关系的影响,从而影响到自己的生活,这其中包括婆婆,也包括有些媳妇。其实如果是在婆媳关系当中和自己的婆婆或媳妇产生一些小的矛盾,这也不足为奇,但是就怕遇到那些很强势人,不肯让步。我们就来讨论看看,那些很强势的婆婆,最后都变成什么样子了呢?具体情况如下。
01.婆婆成为一家之主
如果一个女子遇上了一个很强势的婆婆,而恰巧这个女子的性格可能是比较温和,也不愿意生出更多事的,那这个婆婆肯定会一直压着这位女子,并且顺理成章成为一家之主,因为这样的婆婆性格里的强势,绝对不仅仅是只针对儿媳妇,她骨子里就带着一种自己必须要全都说了算的心态。我妈妈有个朋友家的情况就是如此。
那个女子的婆婆在家里十分强势,经常会在家里的事情当中提出意见,对于别人提出的不同意见全都予以否认,而且完全都顺着自己的心意走,如果女子有什么不对,她也会用不好的态度直接了当说出来,这搞得整个家庭氛围就很奇怪。
02.婆婆被别人压服
当然了,有些婆婆强势,但是可能会遇上更强势的儿媳妇,正所谓一山更比一山高。有些婆婆在自己的儿媳妇进门之后就想来个下马威,而且又拿出自己对待别人强势的那一套,但是遇上一个性格更强势的儿媳妇,根本都不吃这一套,而且会直接予以反击。
之前有个朋友结婚不久,把自己的婆婆接到家里来居住。结果婆婆在早上起来的时候看见阳台有一盆泡着的衣服,就语气特别不好,也批评了我这个朋友,大概的意思就是赶紧洗衣服,并且语气当中多少带着嫌弃的意思,而我这个朋友也不甘示弱,直接就把那盆里的水全都打翻,从那里以后那个婆婆几乎就没有说过不尊重的话。
03.婆婆搞得妻离子散
当然上面那两种情况相对于整个家庭来说,可能还算是比较好的结果。但是有的强势的婆婆却会最终搞得妻离子散。因为有些婆婆性格里本身就强势,她很愿意操纵各种事情,包括自己的儿子。你会发现这样的婆婆,就算是在自己的儿子结婚之后,她也觉得儿子是他的附属品,并没有觉得儿子成立了一个新的家庭就应该放开。所以不管儿子的家庭当中产生任何大事小情,婆婆都会给儿子言语说教,要赶上这个儿子是愚孝,就算是婆婆做错了,也根本不敢言语。
关键是儿媳妇性格不软,但是也没有那么强硬,总是有一肚子气,但是自己的老公也不站在自己这一边,时间长了心里难免心凉。最后可能会因为伤心绝望而离开这个家庭。
小小小花花儿
中国会计起源一、《史记》中的“会计”不少学者认为“会计”命名起源于中国的第一个朝代“夏”,其根据是《史记》中出现的一段关于“会计”的记载。司马迁所著《史记·夏本纪》中记:“自虞夏时,贡赋备矣。或占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这段话的意思是:“从虞舜夏禹开始,纳贡赋税的制度就基本完备了。有人说人禹在江南召集诸侯,进行考核功绩的时候去世了,于是就葬在当地,把此地命名为‘会稽’,‘会稽’,也就是“会计”’。二、春秋战国的“会计"(一)《周礼》之“会计”《周礼》中记载了许多财务会计的行为和标准,如《周礼·大宰》中记“会其什伍而教之道艺。月终则会其稍食,岁终则会其行事”。意思是:将宫中各官府官员的子弟按照军队的编制形式组织起米,教给他们礼、乐、射、御、书、数等技艺。每月终了统计所发月俸,年终时要统计一年所办的事情。又如:“凡在书契版图者之贰,以逆群吏之治而听其会计。以参互考日成,以月要考月成,以岁会考岁成。”意思是:根据司书的统计副本、职内的收入账和职岁的支出账,综合稽考每十天的成事文书;根据每个月的统计报表稽考本月的成事文书;根据一年的统计报表稽考全年的成事文书。(二)孔子做会计《孟子·万章下》中所记:“孔子尝为委吏矣,日‘会计当而已矣。’尝为乘田矣,日‘牛羊茁壮长而已矣’,位卑而言高,罪也;立乎人之本朝,而道不行,耻也。”这段话的意思是:孔子曾经当过掌管仓库的小官,说“(做这个事)只要出入账目符合要求就行了”。曾经主管畜牧的小吏,说“只要牛羊茁壮成长就行了”。职位低而好为大言,是罪过,立足于本职工作而不能行道,合乎规范,是可耻的。这段话对于会计的意义是:①孔子是春秋时代的人,春秋时代的孔子说了这段话,显然,“会计”一词在春秋时就已出现了;②虽然孔子旨在借“委吏”和“乘田”的职责来表达关于“在其位谋其政”的思想以及儒家主张的等级观念,但这段话中对“委吏”的职责表述却表达了孔子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识——“会计当而已矣”。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识与现代人们如出一辙,反映了会计职业悠远的历史沿继和文化传承。三、西周的“会计”“会计”命名起源于西周,已为我国著名会计史学家郭道扬教授研究证实,西周时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会计的起源提供了客观条件。西周是我国奴隶制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阶段,无论是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商业以及经济制度的建设都是前所未有的。西周王朝较之以前的朝代都要更注重对各经济部门的严格控制,并注重其中的财政与会计工作,以至推动了官厅会计的发展。四、“会计"命名的含义“会”与“计”连用成为中国会计发展史上具有深刻意义和影响的专业名词,在西周时代它用以表示中国人最初对会计基本概念的认识,以及这一概念的最初含义。“会计”两字的连用,形成专有名词,其含义在西周有关的典章制度中体现出来,最早见于《周礼》。《周礼》中把主管会计的官员称为“司会”,会计的功能在书中有详尽的阐述。到了战国时代,《孟子》中又记录有孔子对会计的评述。汉代《说文》中称“会,合也”。“计,会也,算也”。清代数学家焦循对“会计”予以了更详细的注释:“会,大计也。然则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1.“零星算之”与“总合算之”《周礼》称:司会掌邦国会计之法度“以参到考成,以月要考成,以岁会考成。”日成为一旬之会计记录,是在每一日会计记录基础之上形成的一种具有总合性质的会计记录,凡一日之计,由每笔账目核算而成,表现为“零星算之”,故为“计”;凡一旬之会计记录,由十日账目总合而成,故称之为“会”。“月要”核算,时间单元为l个月,自然是在每旬核算的基础上产生的,故相对而言,月要为总合算之,日成是零星算之,依此类推,岁会为总合算之,月要则为零星算之。《周礼》中称:“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意为每3年要进行一次总的会计,所以,相对3年一次的总计而言,“岁会”又体现为零星算之了。1.“零星算之”与“总合算之”《周礼》称:司会掌邦国会计之法度“以参到考成,以月要考成,以岁会考成。”日成为一旬之会计记录,是在每一日会计记录基础之上形成的一种具有总合性质的会计记录,凡一日之计,由每笔账目核算而成,表现为“零星算之”,故为“计”;凡一旬之会计记录,由十日账目总合而成,故称之为“会”。“月要”核算,时间单元为l个月,自然是在每旬核算的基础上产生的,故相对而言,月要为总合算之,日成是零星算之,依此类推,岁会为总合算之,月要则为零星算之。《周礼》中称:“三岁,则大计群吏之治”,意为每3年要进行一次总的会计,所以,相对3年一次的总计而言,“岁会”又体现为零星算之了。2.“会计”与“计会”的区别从西周至春秋战国,史书中对会计的记载有“会计”和“计会”,“会”字置于前,其意为总合算之是关键性工作,零星算之为基础性工作,如《管子·四时》中:“三政日:效会计,发山川之藏。”如果称为“计会”,则意为零星算是关键性工作,总合算是后续工作,重点是零星核算,如《六韬·龙韬·王翼》。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