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12

旅游新四力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盈余概念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fiongfiong

已采纳

不一样,会计盈余含有未除企业所得税额。

会计盈余概念

314 评论(11)

云片儿糕

会计盈余与净利润是一样的。会计盈余是指从收入中扣减掉所有生产要素的成本之后的剩余,通常又称为利润或收益,是财务报告中最为重要的数据。通常将每股盈余(EPs)作为会计盈余的实证度量指标。净利润(收益)是指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后公司的利润留成,一般也称为税后利润或净利润。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净利润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净利润多,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好;净利润少,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

301 评论(10)

鼎御装饰

1995年,费尔萨和奥尔森(Feltham and Ohlson)提出了干净盈余理论,为根据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数据来评价一个企业的市场价值提供了数学模型。干净盈余的概念简单的说,干净盈余就是企业来自于经营活动的收益,也就是说企业所有来自于“利润表”的收益。干净盈余的解析企业的收益当然应该都是利润表上的“收益”。然而,问题就出来了——并不是所有的“收益”都是“利润”,能在“利润表”里反映。也就是说,在会计处理上,并不是所有引起企业净资产变动的活动都会在“利润表”里反映。干净盈余是会计上的“全面收益观”和“不全面收益观”之争。“全面收益观”认为所有引起企业净资产变动的活动都应该在“利润表”里反映。“不全面收益观”当然是持“中庸”的意见,认为并不是所有引起企业净资产变动的活动都应该在“利润表”里反映。到底谁对谁错呢?其实无所谓对错。它们都是适应一定时期的产物——“不全面收益观”更具稳健性,“全面收益观”更具公允性。只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报表使用者素质的提高,“全面收益观”必然会取缔“不全面收益观”。以我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为例,它充分体现了从“不全面收益观”到“全面收益观”的过渡。例如“债务重组”的收益或损失,以前是贷计或借计“资本公积”,然而在新准则下却分别计“营业外收入”或“营业外支出”。这样就把以前不在利润表里反映的,却又引起企业净资产变动的活动“放入”了利润表。同时还有“交易性金融资产”等等。同时,我们还应改意识到,我国现在还处在两种收益观的过渡时期,还有不少收益或损失是不影响利润表的。例如“可供出售的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采用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存货或自用房地产转换为投资型房地产”和“企业接收捐赠的收入”等等。这些都是只因起“资产负债表”的变动,不引起“利润表”的变动。或许,如果有一天我国的报表使用者能够轻易的识别企业的“经常性”和“偶然性”收益或损失时,那就是“全面收益观”在我国的普及之时。同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勾稽关系也会更强,对企业的价值反映会更真实、可靠。

115 评论(8)

Huanglingying

盈余 [yíng yú] 基本释义 1.有余,多余 2.收入款项对于支出款项的超过额

138 评论(9)

胖子9451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盈余在中国的CMA管理会计中指的是在会计期间营收金额高于支出金额的超额部分。有时与净收益、净所得和所得同义意。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

再次感谢您的提问,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129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