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chelkong
说到会计,也许大家都并不陌生,甚至你不止一次地自己提到过。但会计究竟是什么,除了脑中浮现出一个或几个从事会计行业的熟人的面孔,似乎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不过你先别急着不好意思,会计的含义恰恰是会计理论研究中分歧最大的问题,学界至今没有定论。当然,这并不影响会计知识在生活中的实用性,想要成为自己的理财小能手,会计知识是绝对不可缺少的。 作为本科会计专业的学生,在临毕业之际推出《会计算个啥》系列,算是为自己四年的学习梳理一个体系,希望也能帮助想了解会计的人走一程。 会计的历史由来已久,甚至可以追溯到文字以前,在中国,在旧石器时代遗留下来的甲骨上就有会计痕迹。几千年来,不断发展变化。人们知道,会计总体是对经济事项的一种记录、计量和汇总,但仍没有下完整的定义。 从原始意义上来说, “零星算之为计,总和算之为会。” 而目前在我国,对于会计的现代定义具有代表性的有两种: 会计管理活动论 和 会计信息系统论 。前者认为会计是由人们对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本身也是一种管理活动,而后者认为会计的本质是为决策者提高效率和效益的信息系统。当然,这两种理论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侧重点不同。 如果看到这儿你对会计的定义比以前更模糊了,那我就祭出财政部对于会计相对有说服力的定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先把这句话背下来,以后被问到诸如“什么是会计”此类问题的时候就不会哑口无言。 当然,这句定义看似简单平常很好理解,其中却包含着会计假设、会计职能等诸多专业的东西。不信,你认真看完我这个系列的文章再倒过来细读这句话,一定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这里想先特别拎出来的两个词是“ 核算 ”和“ 监督 ”,这两个词完美回答了会计的基本职能,也就是“会计用来做什么”。这两个词都很好理解,彼此之间也是相辅相成的。 在正式进行会计的核算过程之前,你需要先明白,现实生活中经济活动是非常复杂的,会计人员需要根据会计假设的内容去选定相应的会计政策和核算方法。 会计的基本假设有: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会计主体 是指会计核算的特定单位或是组织,说白了就是企业要明白一项经济活动是自己发生的还是别人发生,以此判断自己是否确认、计量和记录这笔经济业务。这个主体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 持续经营 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会计主体将会按现状持续经营下去,也就是企业还没有破产或是清算重组的准备,一旦进入破产程序,则需要选择另一套会计核算方法了。 会计分期 是持续经营的补充,也就是将企业的日常运营划分成连续的、长短相同的周期。例如会计年度、季度,以此时间范围来编制财务报表。会计分期也不是个人随便用个生日或结婚纪念日来定日期的,我国的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货币计量 是指你在进行核算、报告的时候将同一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在我国一般就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不能今天用人民币明天心血来潮用美元后天用越南盾。 在记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种麻烦:比如你和隔壁文具店买了两支笔没带零钱,老板和你很熟说下次来再给,那么在你今天的账簿上要不要记录这笔支出呢?记吧,这五块钱还揣在兜里没付,不记吧,笔已经用了,这个钱势必是要花的了。这个问题就牵涉到会计基础。 会计基础就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基础,它直接决定了一笔经济业务你记不记录到账本中,或是在哪个会计期间记录。会计基础有两种: 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 。目前我国的会计准则采用的主要是权责发生制。至于两者的区别,我以上面文具店的例子说明。 从 权责发生制 来讲,你买的这两支笔实际已归属于你,你已经使用且没有退货的打算,也就是说这笔费用是已经发生的,那么不管现实是否付款,都应当作为今天发生的费用。而对于文具店老板来说,这笔收入是确定发生的,也应该计入当期收入。简单说,只要所有权和责任发生了变化都计入账册,就是权责发生制。那么如何从账面上区别付与没付,在后面的会计科目中我们再说。 从 收付实现制 来说,这笔钱你还没花,所以就不必记录支出,文具店还没收到,也就不必记录收入。这种方法看似方便,实际上是不科学的。比如2016年,你不断写稿子在前11月每个月都有1万元的收入,但是对方暂时没有支付。12月你给自己放了一个月的假,前11个月的11万元恰好收到。在收付实现制下,这11万元都计入12月收入显然是不合理的,与你的现实劳动完全不一致。 先抛出两个非常重要非常重要非常重要的必背等式: 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② 收入-费用=利润 这两个公式包含了会计六大要素,是后面进行复式记账的基础,可以说,有这两个公式存在才有现代会计的存在。六要素的学术定义可以自行百度,这里介绍一下这两个重要公式。 公式①反映的是某个静态时点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比如这一刻你有100块钱,这是你的资产,其中50块钱是你向邻居借的称之为负债,另外50块是父母给你的投资,称之为所有者权益。套到公司身上,即公司有100万资产,其中50万是通过各种渠道借来的(将来要还的),另外50万是股东投入的。这个恒等式决定了如果资产增加,则必然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至少一项增加,反之也是如此。举个例子,你把20块还给同学,此时你的资产和负债都减少20,等式两边依旧平衡。 公式②较好理解,它动态地反映了企业的经营成果。不过在企业经营过程中,除了减去与企业日常经营有关的费用,还有一些非日常的损益和利得进行调整之后才是确切的利润。 了解了会计六大要素,就可以接着说说把六大要素进行具体核算的会计科目。前面有提到,权责发生制下,付钱和没付钱都有入账,如何在账目中区别就要借助会计科目。 会计科目主要分为五大类: 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 主要的会计科目如下图所示,在这些科目下还会根据企业具体的情况来设置二级科目甚至是三级科目,比如资产类的银行存款下可以设置工商银行存款、农业银行存款等。会计科目的现实意义更多的还是要在记账过程中去发现和体会,下一篇,我们就一起动手记账吧。
橘子的新生命
计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二)会计的基本特征1.会计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 2.会计拥有一系列专门方法 3.会计具有核算和监督的基本职能 4.会计的本质就是管理活动会计与经济社会密切相关,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会计按其报告对象不同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进行会计核算和实施会计监督两个方面。(一)会计的核算职能会计核算职能是指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对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确认、记录、计算和报告,如实反映特定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运营绩效)和现金流量等信息。核算职能具有如下特点:1、会计主要是利用货币计量,综合反映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为经济管理提供可靠的会计信息。2、会计核算不仅是记录已发生的经济业务,还要面向未来,为各单位的经营决策和管理控制提供依据。3、会计核算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应具有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二)会计的监督职能会计监督职能是指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的同时,对特定主体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
人在驴途
会计入门基础知识有以下:
1、在会计基础知识部分,对会计要素的含义、账户的运用以及怎样记账、对账与查账等会计需掌握的最根本的问题一一进行了分析说明,以为入门会计的工作打好基础。
2、在银行结算基础知识部分,详细介绍了银行账户管理办法和几种银行结算方式,帮助入门会计更好地管理和运用企业的银行账户,为企业看好"宝库"。
3、在税务基础知识部分,对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消费税等的运用进行了详细说明,读者可兼有税务会计的身份,在普通会计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成为会计多面手。
4、在工商管理基础知识部分,介绍了集中企业方式的特点和企业的成立、合并、解散和清算等方面的知识,让新上手的会计对企业工商管理方面的知识不再陌生,扩大的知识面,使其成为全面全能的优秀会计成为可能。
扩展资料:
会计入门基础:
1、熟练地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如会计科目、会计要素、衡等式、科目性质等等)。
2、掌握会计核算方法(如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填制与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复式计算、财产清查、编制报表)。
3、学会运用基本的财务软件(如用友、金蝶、Excel、word等)。
4、学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如编制各类申报表、模拟一个企业的财务业务)。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会计基础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