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蒙蒙a2015
蓝领属于中等收入群体,以体力劳动为主。蓝领﹙Blue-collar worker﹚ 是一个西方传来的生活型态定义。白领族是一个从西方传来的生活型态定义
蓝领属于中等收入群体,以体力劳动为主,比白领、粉领、金领收入都低。白领与蓝领对应,一般都有稳定收入。粉领专指女性上班族,这是粉领与其它三领最大的区别;而“金领”则是三领中的最高阶层,不仅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收入相当可观,在三领中位居榜首。
蓝领:
蓝领﹙Blue-collar worker﹚ 是一个西方传来的生活型态定义,这个概念是在美国五十年代提出的,即美国进入信息化时提出的。“蓝领职工”一词出现较晚,始见于40年代,被称为白领的相对一族,指的是一切以体力劳动为主的工资收入者,如一般工矿工人、农业工人、建筑工人、码头工人、仓库管理员等。蓝领属于中等收入群体。
许多蓝领族在工作上是相当有经验和博学的,尽管他们不见得都受过正式的学校教育,但累积了一定经验之后,通常会被上司指派为团队的负责人,如工头,就是一个例子。其他蓝领族的特色还有薪水的计算与发放方式,通常是以时计薪,可能领周薪而非月薪、亦可能是领现金、而非支票或汇款银行。实行轮班工作制的蓝领族,假期较不一定。蓝领族的薪水在多数情况下是低于白领族薪水的,但是某些非常专业的蓝领族亦可能领有高薪。最后,比起白领族,蓝领族所面对的职业伤害和风险是非常高的,通常也享有一定的医疗保险福利。
白领:
白领族是一个从西方传来的生活型态定义,经常拿来代表领较多薪水的专业人士。这个词可能最早是从1928年启用的,当时是代表非体力劳动的工作者,如公务员、教职人员等,是与蓝领族互作为对比的族群。白领族较少从事劳力工作,在公司里的职业阶层也往往是行政或是正式职员,并有专业的工作能力,如医生或律师等。在一些社会学的研究里,经理阶级的有时也被归为白领族之一。
“白领职工”这一名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初,它的范围包括一切受雇于人而领取薪水的非体力劳动者,因而有“白领职工”之称。他们一般工作条件比较整洁,穿着整齐,衣领洁白。包括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办事员、推销员、打字员、速记员、文书、会计、店员及教师、医生、律师、普通职员等;这些人的经济收入和工作条件较好,尽管如此,由于不掌握生产资料,他们仍处于受雇佣地位。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白领总数超过蓝领,约占工人总数的60%—70%。白领阶层福利好、收入高、职位稳定,是令人羡慕的阶层。
粉领:
粉领族在社会学者的定义上,通常是指执行次要工作的女性,例如最具代表的粉领族工作之一,就是秘书,此外,亦有资料输入员、卖场销售员、教师或是其他教育类的工作;其他则包括了护理、清洁等职务。在西方社会当中,将女性归类为粉领族已可算是一种性别区分上的陈腔滥调,原因是这种分类过于不平等化,有一种加诸传统性分工、和限制妇女有更多工作机会的争议观点。
在亚洲世界使用粉领族,通常不带有贬意,反之则是流行与行销主要生活型态的用词之一,许多女性杂志定位在粉领族的销售推广,此外,粉领族与﹙Office Lady﹚的区隔尚不明显,绝大部分时候,OL与粉领族指的是同一种人。
粉领并非指在这样族群中所有女性都身著有粉红色领子的衣着,而是为了要与另外两个;蓝领族、白领族论点做区分,而用粉红色来代表女性族群。粉领族这个名词出现在上列两词之后,有可能源自于1997年Louise Kapp Howe所写的同名书籍。
金领:
金领(Gold-collar worker) 金领是社会对这些人的知识结构、公关能力、团队协调能力、管理经营能力、社会关系资源等综合素质的认可。一般认为,金领,不仅是顶尖的技术高手,而且拥有决定白领命运的经营权。他们的年龄一般在30岁以上,很多人从国外拿回学位,凭借自己精深的专业知识、优秀素质和对生活的感悟力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和认可。“金领”阶层一般是具有良好的教育背景,在某一行业有所建树的资深人士,收入一般也比较可观。
金领阶层一般是三资企业高级管理,外商驻华机构的中方代表,规模较大的民营公司的经理,国企的高层领导等。金领阶层能有地位,靠的不仅仅是扎实的专业知识,丰富的从业经验更是他们拥有今天这样令人羡慕的职位的主要因素。刚毕业的大学生,哪怕是MBA的毕业生一般也只能做个白领,而不可能做个金领。
在中国职场,人们已习惯了用“领子”的颜色来划分不同的人群,从位高权重的总经理,到出入豪华商务中心的文职人员,直到操作机械的普通工人,领子的色彩也诠释着职业新概念。
金领是不折不扣的城市精英,有十足的事业成就感和生活品质上的优越感。一流的工作环境、从头到脚的顶级品牌、自信内敛的笑容、一秒钟一步的匀速步伐是他们的普遍特征。出差频繁是他们经常的生活状态。当然,他们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工作状态,加班是家常便饭。他们关注时政,是国际新闻版、财经版和体育版的忠实读者;他们工作卖力,30岁以后才考虑结婚;他们关注自我感受和自我实现,选择职业像交朋友一样凭个人喜好,能发挥个性和能力才是最重要的;他们随时要充电学习,夜晚和周末,各种高级培训班里常有他们的身影。所以,他们“累并快乐着”。
爱吃糖z
早已于2002年登陆香港创业板,后又于2011年转战香港主板的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元征科技”)正式启动内地IPO。2月27日晚,元征科技发布了招股书申报稿,即将冲关中小板。然而,元征科技因商业诚信遭到业界质疑,其A股上市能否成功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据悉,元征科技报告期的三年内曾遭到海关、税务局处罚,涉嫌违规上市,并且公司在2011年8月曾因涉嫌虚假宣传遭到消费者投诉维权,公司诚信遭受极大的质疑。而且,公司对与其发生经常性关联交易的关联企业的披露遮遮掩掩,被指涉嫌利润输送。报告期内频频违规遭处罚消费者称其虚假宣传拟招股书披露,元征科技在报告期内频频违规,并多次遭到处罚。2009年5月8日,元征科技委托深圳市壹时通报关有限公司以一般贸易方式向皇岗海关申报进口冷媒加注机13台。经调查,该次申报进口的产品申报项目与实际情况不符。据此,皇岗海关于2009年7月23日对元征科技处以罚款5万元。报告期内,元征科技和其控股子公司还多次遭到税收处罚。2009年4月20日至2011年9月8日,深圳市福田区国家税务局向元征科技发出共计9份《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简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对元征科技丢失已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行为(共计丢失21份增值税专用发票),共计处以人民币4600元的罚款。2009年9月,元征软件(公司控股子公司)因逾期向国家税务局申报增值税及企业所得税的行为,处以100元的罚款。2010年12月,上海市嘉定区国家税务局第五税务所向上海元征(公司控股子公司)发出《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简易)》,对上海元征遗失收据的行为,处以1000元的罚款。根据《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发行人不得有最近36个月内违反工商、税收、土地、环保、海关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受到行政处罚,且情节严重。”而元征科技从2009年到2011年期间遭到有关海关、税务的这两项处罚涉嫌违反《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本次上市行为涉嫌违规。近日,元征科技又被消费者投诉称其虚假宣传,公司的商业诚信饱受质疑。2011年8月元征科技遭到消费者投诉,称该公司在《汽车维修技师》、《汽车维修与保养》上的“问鼎科技之巅,畅游3G时代”的广告涉嫌虚假,多处与实际不符。且在最新产品X-431 3G推广过程中,使用不正当手段,夸大产品功能,甚至无中生有杜撰出新功能来欺骗消费者,以此达到打击竞争对手,推广自己产品的目的。信披遮遮掩掩涉嫌利润输送报告期内,元征科技与深圳市元和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元和电子”)经常发生关联方交易。2009年-2011年,公司向元和电子的采购金额分别为468.29万元、1299.96万元和1562.10万元。另招股书披露,元和电子曾为公司控股的子公司,其最初设立的目的就是为公司配套而定制生产特种电子线材(4262,-28.00,-0.65%)和连接头,公司向其的采购价格略低于向第三方询价的价格。。2006年3月31日,公司将其持有元和电子的70%股权转让给无关联自然人康健。但在2007年6月5日,康健又将其持有元和电子20%的股权转让给胡凯(公司实际控制人刘新配偶的弟弟,控股子公司元征上海的法定代表人)。2010年5月20日,胡凯将其持有元和电子20%的股权全部转让给自然人王朝阳。此外,报告期内,公司实际控制人刘新的大姐刘平一直担任元和电子的监事,刘新二姐刘庸的配偶石鑫一直为元和电子的董事。直到2011年3月2日,刘平、石鑫才分别辞去了元和电子的监事和董事职务。值得一提的是,元征科技只将2009年和2010年的交易作为关联方交易进行披露。元征科技称,2011年上半年末元和电子已不是公司关联方,因此公司未将2011年的交易额作为关联方交易进行披露。导报财经研究员就此事咨询了利安达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李莉,李会计师称:“元和电子曾经是公司的控股子公司,而且报告期内,公司实际控制人的亲戚还曾担任元和电子的监事和董事。虽然名义上元和电子已经不是公司的关联方,但实质上公司仍与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值得关注的是,解除关联方关系后的2011年度,公司从元和电子的采购定价是否还是略低于向第三方询价的价格。倘若交易价格保持不变,元和电子与公司的关系就值得特别关注了,元和电子存在向公司输送利润的嫌疑。”而财经研究员查阅招股书后发现,解除关联方关系前后,公司从元和电子的采购价格并未产生任何变化,可见双方关系匪浅。而且在元和电子成立之初,元征科技还曾给予其资金支持。截至2006年3月底,元征科技转让元和电子全部股权时,元和电子欠公司款项1209万元。元和电子自2009年开始陆续偿还资金,截止2009年底,元和电子欠公司款项为807.14万元。直到2010年底,公司才将元和电子所欠款项才全部收回。拟招股书中对元和电子并未进行详细的披露,元和电子是何时成立?公司实际控制人刘新的亲戚刘平、石鑫从什么时候开始担任元和电子的监事和董事职务?元和电子对公司是否存在依赖性,元和电子对公司的销售额占其总销售额的多少?这些问题都未在招股书中披露,导报财经研究员就上述疑问采访了元征科技的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称:“董秘出差了,现在不在,过两天再打过来。”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