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52

cocomooner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官厅会计鼻祖是谁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04年8月6号

已采纳

潘序伦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潘序伦先生,1893年7月14日出生于宜兴市蜀山镇。

官厅会计鼻祖是谁

340 评论(14)

sophiabian

中国会计史是指自先秦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中国会计活动的产生、发展的历史。中国会计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原始公社制时代,人们已用“刻记记数”和“结绳记事”等方法,反映渔猎收获数量及其他收支。这是最原始的会计活动。到奴隶制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建立。为适应统治阶级管理经济的需要,官厅会计部门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西周设置了专门负责会计工作的"司会"官职,它与专门负责财物保管工作的官职“小宰”有明确的分工。会计部门内部设“司书”、“职内”、“职岁”、“职币”四种官职分别执掌财务与出纳。周朝还制定了一些财计管理制度,如收支报告制度、交互考核制度,以及宰夫所行使的就地稽察制度等。在周代,会计一词已有了比较明确的含义,即所谓“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周代的官厅会计,不仅采用了类似凭证(当时的“书契”、“官契”等)、帐簿(当时的“籍书”)和“三柱结算法”等专门方法,而且有了叙事式会计报告(如《周礼》中讲的"日成"、“月要”和“岁会”报告)。随着封建经济关系的产生、发展,中国会计有了长足的发展。战国至秦汉时期,官厅财计组织从中央到地方已初步构成一个经济管理系统。以"编户制度"、“上计制度”以及国家财政收支和皇室收支分别管理制为主干的财计制度的建立,以及秦汉御史监察制度的建立,是封建国家经济集权的重要体现。以“入、出”为记帐符号,以上入下出为基本特征的单式入、出记帐法的形成,以“入-出=余”为基本公式的三柱结算法的普及运用,以及在战国中后期会计帐簿设置分为“恒籍”(汇总登记的会计籍书)、“?籍”(专门登记粮草的会计籍书)、“苑籍”(专门登记厩苑的会计籍书)进行分类核算等,奠定了中式会计方法的基础。秦汉时,还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采用了以“收、付”为记帐符号,以上收下付为基本特征的单式收付记帐法,并对一部分收支以钱币为计量单位进行核算。这是中式会计获得初步发展的重要标志。

242 评论(11)

dreamydream

在我国,税收会计的产生要比企业会计早上千年,它和预算会计一起,成为我国最早发展起来的一种专业会计。据史料记载,在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代,便开始征收赋税,毫无疑义,当时必定对赋税收入和支出要进行记录、计算和考核,这便是我国“会计”的雏形。这种成为国家行为的会计,在我国会计史上称之为“官厅会计”。到了商王朝,便出现了官厅会计部门,并运用会计单式记账方法,它标志着我国古代官厅会计的初步创立。之后,官厅会计历经多个朝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论在会计组织,还是在会计方法和会计制度方面,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168 评论(8)

苏夏夏110

古代:史籍记载,早在西周时代就设有专门核算官方财赋收支的官职——司会近代:帕乔利在威尼斯出版了会计学的鼻祖之作《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现代: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目前。此间会计方法技术和内容的发展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会计核算手段方面质的飞跃,即现代电子技术与会计融合导致的“会计电算化”,二是会计伴随着生产和管理科学的发展而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支

81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