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186

小梅子zh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动态恒等式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君绮罗222

已采纳

会计等式,又称会计恒等式、会计方程式或会计平衡公式,它是表明各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等式。会计等式是指反映各项会计要素之间基本关系的表达式。

会计等式的表现形式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提示】这一等式反映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间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该等式被称为财务状况等式、基本会计等式或静态会计等式,它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2.收入-费用=利润

【提示】该等式反映了企业利润的实现过程,称为经营成果等式或动态会计等式。收入、费用和利润之间的上述关系,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二)交易或事项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企业发生的交易或事项按其对财务状况等式的影响程度不同,可以分为以下9种基本类型:

(1)一项资产增加、另一项资产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举例】从银行提取现金两万元。

(2)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

【举例】从银行借入期限为3个月的短期借款8000万元。

(3)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增加的经济业务;

【举例】收到投资者投入的机器一台,价值5000万元。

(4)一项资产减少、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举例】以银行存款2000万元偿还前欠款。

(5)一项资产减少、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举例】企业投资者抽回投资款3000万元。

(6)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举例】到期的应付票据2500万元,因无力偿还转为应付账款。(欠票改为欠钱)

(7)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举例】向投资者宣告分配现金股利1000万元。

(8)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一项负债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举例】将企业债务5000万元转为实收资本。

(9)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等额减少的经济业务。

【举例】以资本公积3000万元转增资本。

会计动态恒等式

349 评论(15)

初夏红豆冰

会计恒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静态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动态等式:收入-费用=利润 综合等式: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303 评论(9)

幸福、定格

会计等式是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数量关系的等式,会计等式是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会计等式又称为会计恒等式,包括静态会计等式和动态会计等式。

308 评论(14)

Herculeses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变形后:资产+费用=收入+负债+投资者投入资产类和费用类科目放左边,如果是增加就记“借”,如果是减少了就记“贷”。右边与之相反

309 评论(11)

乐儿公主888

会计恒等式是指各个会计要素在总额上必须相等的一种关系式。会计等式(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即:资金运用=资金来源。该等式是会计记帐、核算的基础,也是编资产负债表的基矗它表明了股东与债权人两者在企业的资产中到底占了多大份额。在负债不变时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方向变化。所有者权益不变呢,资产就与负债同方向变化,而当所有者权益与负债都变化的时候,其资产的变化则等于两者之和。会计等式(二)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即:得到的-付出的=赚的(或亏的)企业的目标就是赚钱,只有取得的收入抵消为这笔收入所花的费用还有剩余,企业才算是盈利了。会计等式(三综合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企业在经营中,“收入-费用=利润”中的利润就表明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也就是企业资产增多,从另一个方面说,这一时刻负债不变,赚与赔都是股东的。新的所有者权益=旧的所有者权益+利润=旧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而,新资产=负债+新所有者权益=负债+旧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我们不难看出第一个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状况,也就是企业经营中的某一天,一般是开始日或结算日的情况;而第二等式反映的是企业资金运动的情况,所有的资产都是为了赚钱,而资产一旦运用并取得收入时,资产就转化为费用,收入减去费用即为利润,又叫净收益。净收益又会做为资产用到下一轮的经营,于是就产生了等式三。等式三并没有破坏等式一,当利润分配后,分成股东收益和一部分交税后,等式三便消失了,又成了等式一。所以会计六要素不管如何转变,最后都会回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在实际工作中要是等式不平了,那就说明记帐有错。

188 评论(12)

薰妍maggiel

会计的恒等式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144 评论(11)

怀疑本身

财务状况恒等式,亦称基本会计等式和静态会计等式,是用以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平衡关系的会计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作用主要表现在:

① 明确了企业的产权关系,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和投资人的合法权益。

② 全面反映了企业的资产负债状况,便于进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③ 它在会计实务中是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时进行分类、复式记账和构筑会计报表的依据。

会计恒等式是各个会计要素在总额上必须相等的一种关系式。它揭示了各会计对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帐、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不同会计期间,它的会计恒等式表示方法也不相同。

会计恒等式有以下几种形式:

1、资产=权益,资产=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2、收入-费用=利润,。

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等式原则

第一个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状况,也就是企业经营中的某一天,一般是开始日或结算日的情况;而第二等式反映的是企业资金运动的情况,所有的资产都是为了赚钱,而资产一旦运用并取得收入时,资产就转化为费用,收入减去费用即为利润,又叫净收益。

净收益又会做为资产用到下一轮的经营,于是就产生了等式三。等式三并没有破坏等式一,当利润分配后,分成股东收益和一部分交税后,等式三便消失了,又成了等式一。

所以会计六要素不管如何转变,最后都会回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在实际工作中要是等式不平了,那就说明记帐有错。 会计是有会计的游戏规则的。会计有如下前提需要考虑。

138 评论(10)

别做慈善家

会计恒等式公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财务状况恒等式,亦称基本会计等式和静态会计等式,是用以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平衡关系的会计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依据。

资产关系

所有者权益应包括债权人权益(负债)和投资人权益(股东权益)两部分,且权益必然是所有者权益,而不是其他与所有权无干者的权益;为此,所有者权益可以简称为权益。

为了简化会计恒等式,使其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鲜明的平衡性,建议将现在《准则》上规定使用的、同时也是国际上通用的、多年来采用的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更新为:资产=权益。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会计恒等式

135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