鱿鱼女王
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会计的具体影响:
1、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会计物质文化的具体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会计物质文化的影响,开始表现在会计从业人员对会计工具的研究和探索停滞不前。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如果过度钻研工具及技术,就会陷入“奇技淫巧”的漩涡,所以从物质工具上来说,一把算盘从发明之日起,用了几千年,仍然一直在用。各种账目、会计工具,从历史上看,都是后来被动的从外来文化中引入。
2、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会计行为文化的具体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会计行为文化的影响,主要是人际关系表现的比较明显,在会计工作过程中强调搞好内部、外部“平衡”,侧重于人事关系的处理,内耗较大,这使得会计行为本身常常为了处理好人事关系不得不牺牲会计的科学性和政治性。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思想”导致会计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会计文化的影响业人员存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使得他们在会计业务处理的过程中一味的墨守陈规缺乏能动性和创新精神。
3、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会计制度文化的具体影响
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中国会计制度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会计惯例、价值观和模式。中国会计制度偏向集体主义,偏重统一的会计制度,权力距离较大,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实施着重法律管制。
4、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会计精神文化的具体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积累沉淀、形成了整个社会文化,而社会文化中表现出一种很强的伦理性特点。
伦理文化渗透到中国社会的每一个层次,受伦理道德的影响和制约,伦理道德问题成为会计从业人员和会计组织的行为规则,具体表现为:德治重于法制。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公私分明、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干好本职工作。
但也存在过度重视道德衡量忽视了法制建设,同时在会计工作中也可能存在对领导过度讲“礼”,对同事过度讲“义”,对小团体讲究“忠诚”,而放弃了一些公信的原则。
这些都和我国传统文化凝聚性差,分散以及内耗严重有关,这些都和我国传统文化影响密切相关。这就要求我们在会计建设中充分摒弃传统文化中的缺陷,发扬其优点,不断的促进我国会计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扩展资料:
会计文化是人类社会文化体系中的一个分支。中国会计从萌芽到独立存在,经过了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文化。
研究中国会计文化,离不开中国文化这个大背景,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会计的论述和思想。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究,凝缩出中国会计文化的关键词:尚德、明法、审数、立信。
一、尚德
操守为重是会计文化的精髓。中国传统文化中素有“德成而上、艺成而下”的观念。崇尚“义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会计行业作为经济领域的一个重要的行业,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会计人员在中华文化熏陶和长期的会计职业活动中形成的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实事求是、廉洁奉公、遵守法规、谦虚谨慎、客观公正等文化道德观念,对广大会计人员的思想、行为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尚德就是要让会计人员认知会计职业道德及其规范,而且是使他们将会计职业道德规范逐步形成自身的思想观念,并指导和约束自身的行为,提高职业道德自律能力,形成良好、稳定的道德品质,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会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
二、明法
明纪守法是会计文化的底线。《管子》强调会计必须“明法审数”。“明法”就是要按照颁布的规章制度和法令条文办事。
《资治通鉴》中记载,唐代刘晏称“至于勾检簿书,出纳钱谷。必委之士类,吏惟书符碟,不得轻出一言。”这也是对会计人员遵纪守法的记载。
“明法”,就是要将会计法律制度转化为会计人员内心的信念,从而达到有效地规范会计行为,达到治本的目的。
因此,在规范会计行为时,不仅要坚持不懈地加强会计法制建设,依法规范会计行为,增强法律保障。同时,也要切实增强依法从业的自律意识,知法、守法、护法。
三、审数
客观真实是会计文化的基石。《管子》中“明法审数”中的“审数”,就是要求各项收支的数据做到真实客观谨慎。《孟子•万章下》载:“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己矣’。
其意思即为“孔子曾经做过管理库房的小吏,他说:‘算账计数必须要准确才行啊!’”《秦律》中云:“计勿相谬”,也是要求记录正确。可见,古代“会计”中即有不弄虚作假的道德要求。
在现代生活中,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就是要真实准确、全面及时地反映财务状况,做到账实相符、账证相符、账卡相符、账账相符,客观真实,维护社会各方财产的安全,为国家进行宏观经济决策服务。
四、立信
诚信公正是会计文化的生命。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先生曾指出:“立信,乃会计之本;没有信用,也就没有会计”。潘序伦对培养的会计人才不仅要求具有会计专业知识,更强调“立信”二字,要求会计人员在立志、守身、处事、待人方面,要坚定不移地守信立法,严禁弄虚作假等思想为现代会计文化的形成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对会计行业而言,客观公正是会计之本,诚信既是财富,又是财源,还是财力,会计人员必须具有客观公正的意识和作风,坚持准则、依法理财、客观公正,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
参考资料来源:凤凰网-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挖掘会计文化精髓
可可京99
会计的发展历程--商业经济时代商业经济时代其实并不存在真正意义的会计。这一时代的会计充其量也只能称之为簿记。经过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和思想启蒙运动的洗礼,地中海沿岸的经济得到迅猛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尤其是地中海沿岸金融、商业和手工业方面所发生的巨大变革对于传统单式簿记发起了挑战。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的《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的问世揭开了簿记史上新的一页,从而将古代簿记推进到近代簿记甚至是近代会计。1494年《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的出版被视为是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卢卡巴其阿勒也被视为是“现代会计之父”。而荷兰数学家西蒙斯蒂文的《传统数学》则创造性地发展和完善了簿记方法体系。可以认为,19世纪以前的会计(簿记)的发展是建立在卢卡巴其阿勒和西蒙斯蒂文的著作的基础之上的。会计的发展历程--工业经济时代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产业革命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大大提高了生产的社会化程度。随着人类社会步入工业经济时代,簿记的发展也开始进入完善阶段:簿记立法受到重视,并很快在国家经济、法制中占据重要地位;簿记在政府与公司的管理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围绕资产负债表的研究在完善簿记理论的同时,也为法定性审计奠定了基础;大陆式簿记和英式簿记体系也初步形成。这个阶段的簿记实质上已经发展为会计。而股份有限公司的兴起及英国《公司法》的修订则促成了1853年世界上第一个会计师公会──爱丁堡会计师公会的成立;爱丁堡会计师公会的成立被视为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二个里程碑。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科技、经济、政治及文化的发展对于会计发展的历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会计的发展主要体现出了以下几个特征:以一系列会计概念及其逻辑关系为研究起点的会计基础理论已经建立;从管理方面研究会计问题的趋势已经出现;成本会计理论已经从单纯的成本计算发展为科学的成本控制系统;管理会计的雏形也已初步形成;一些公司已经建立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分工协作的关系。会计的发展历程--现代会计随着历史步入20世纪,工业经济时代的会计也逐步发展成为现代会计。在这一阶段,会计规范体系开始建立;美国发生于20年代末30年代初的经济危机则促成了《证券法》和《证券交易法》的颁布及对会计准则的系统研究和制定。财务会计准则体系的形成不仅奠定了现代会计法制体系和现代会计理论体系的基础,而且促进了传统会计向现代会计的转变。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会计规范进一步深刻发展的同时,适应现代管理科学的发展,以决策会计为主体,为全面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的现代管理会计建立了。1952年,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正式通过“管理会计”这一专业术语,标志着会计正式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领域。
王生饮啖茶
文化通常是指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人类文明逐渐积累而成的。会计文化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说有了会计就有了会计文化,就有了会计职业道德。而会计职业道德及其规范是会计文化的核心部分。 1.会计文化的构成要素 会计文化的要素主要包括共同价值观、行为规范、形象与形象性活动等。会计文化作为全体会计从业人员共同拥有的价值观念和意识体系,一种组织的风气、风格,包括价值观念、行为准测、道德规范、管理制度以及行业形象等,既为全体会计从业人员所创造,同时又塑造了这个群体。 2.会计文化是对人类优秀文化的继承 会计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必须不断地吸收历史的优秀文化,形成和发展会计文化,同时又要创新文化,传递给下一个历史时期。其传递是依附于会计技术与方法的发展和应用而进行的,而会计技术与方法的运用,在任何时期都必须坚持客观、公正的职业道德。因此,会计职业道德在会计的每个历史时期都是必需的,而且不断发展与完善,并被赋予新的内容,它已成为会计文化的核心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