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小小野
会计对象的解释
会计对象就是会计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所要反映和监督的客体,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会计对象是会计记录经济活动的依据,原始单据就是会计工作的对象。
原始单据按照取得 方式分为外部取得的原始单据降内部自制原始单据。
原始单据必须具备会计法律规定的要素。
对于会计对象的不同观点
对于会计的一般对象,我国会计界有不同的认识,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表述:
(1)会计的一般对象是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再生产过程是由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相互关联的环节所构成,它包括多种多样的经济活动,会计并不能反映和监督再生产过程的所有方面,而只能反映和监督用货币表现的那些方面。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生产资料、劳动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耗费,都必须用价值形式来反映,所以再生产过程中以价值形式表现的经济活动,就是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而再生产过程中以价值形式表现的经济活动,可以抽象为资金运动,所以一般认为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是会计的一般对象。
(2)会计的一般对象是企业和行政、事业等单位在社会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可以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能够通过货币计价,并利用资金、费用、成本、收入、利润等价值形式综合表现的有关产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等方面的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活动及其所体现的各方面的经济关系。
(3)会计的一般对象是物质资料扩大再生产过程中可以用货币估价的财产及其变动。在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会计是用来反映和监督扩大再生产过程的。根据会计用货币形式连续、系统地对经济过程进行观察、计量、登记、综合的特点,它不能反映扩大再生产的劳动力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各个方面,只能反映物质资料的扩大再生产过程。但再生产过程,是无体的东西,它只能通过所反映的财产才能表现出来。要对财产加以核算并加总括反映,必须有一共同的量度,这个共同的量度,在现阶段就是货币。因此,会计的一般对象是物质资料扩大再生产过程中可以用货币估价的财产及其变动。
会计对象的表现形态
抽象
会计对象的抽象描述,是指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即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资金是指能用货币表现的财产物资,它不是静止不变的,通过自身不断的运动而变化。资金运动的'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
1、资金进入企业:企业通过吸收投资、银行借入、发行股票或债券来筹集资金,引起企业资金的增加。
2、资金在企业中的周转:企业用货币资金购买材料,形成储备资金。工人利用自己的生产技术,借助于机器设备对材料进行加工,发生的耗费形成生产资金。产品完工后形成成品资金。将产品销售,收回货款,得到新的货币资金。整个周转过程表现为: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新的货币资金
3、资金退出企业:企业偿还银行借款、上交税金和分派利润或股利。
具体
把会计的对象描述为资金运动,这是很抽象的。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应该是详细具体的,这就要求必须把企业的资金运动进行若干次分类,使之具体化。对资金运动进行的分类。就是会计要素;对会计要素进行的分类,就是会计科目。根据我国会计准则的规定,我国企业的资金运动分成六大要素,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而每一会计要素又可分成若干会计科目。
研究会计对象的目的
研究会计对象的目的,是要明确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活动范围,从而确定会计的任务,建立和发展会计的方法体系。会计需要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因此,凡是特定单位能够以货币表现的资金运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通常被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
把会计对象、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这三个概念联系起来看,《会计实务》实际上就是一门分类的科学。只要我们能把每一项经济业务恰当地分好类,把它们记到该记的科目中去,学习《会计实务》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大旺财爱小旺财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即会计工作的客体。由于会计需要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一定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因而会计并不能核算和监督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所有经济活动,即凡是特定主体能够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都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也就是会计的对象。
北京青年123
一、会计对象的含义: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反映和监督的内容,从一般意义上讲,会计对象就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其具体内容是各个会计要素。二、会计要素的含义:指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他是会计对象具体的、基本的构成要素。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三、各具体要素。 (一)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 1.资产。 定义: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关键点:过去、拥有或控制、直接或间接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按其流动性分为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指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交易性金融资产、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 (应收款项包括: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应收票据、应收账款) 非流动资产:指不符合流动资产确认条件的资产,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长期待摊费用和其他长期资产等。 2.负债。 定义: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实义务。(关键点:现实义务、需要以企业的资产或劳务进行清偿) 负债按其流动性氛围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流动负债:将在一个年度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股利等; 长期负债:不满足流动负债确认条件的债务,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和长期应付款等。 3.所有者权益 定义: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的余额 特征:(1)除非发生减资、清算,企业不需要偿还所有者权益;(2)企业清算时,只有在清偿完所有的负债后,所有者权益才返还给所有者;(3)所有者凭借所有者权益能够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实收资本: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国家投入、法人投入、个人投入、外商投入。 资本公积:在筹集资本过程中所取得的由投入资本引起的各种增值项目,包括:资本(股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等。(投资者投入但不能构成实收资本,或从其他来源取得由所有者享有的资本(准资本))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