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59

123丶路亽曱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差错更正处罚规定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吃拉面只喝汤

已采纳

作为会计人员,会计科目记错了,只能接受单位内部处罚,例如批评、罚款等。

根据《会计工作基础规范》的要求,对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错误的,具体更正方法有以下3种:

1、对于科目错误而金额并未错的记账凭证,首先用红字填写一张记账凭证,用于冲销原来错误记账凭证,其摘要为“注销××年×月×日×号凭证”,其次再用蓝字编写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其摘要为“订正××年×月×日×号凭证”。

2、金额错误而会计科目及借、贷方向未错的记账凭证,则可分为两种情况:对于实计金额小于应计金额的记账凭证,按照其差额用蓝字填写一张记账凭证,摘要为“补充××年×月×日×号凭证少记金额”;对于实计金额大于应计金额的记账凭证则根据其差额用红字填制一张记账凭证,摘要为“冲销××年×月×日×号凭证多计金额”。

3、对于以前年度的记账凭证错误,主要指科目或金额方面的错误,应当用蓝字填制一张更正的记账凭证,摘要为“更正××年×月×日×号凭证”。

会计差错的产生原因

由于会计确认不当形成的会计差错。与基本确认标准不符的会计差错有:

1、与权责发生制确认时间不符的会计差错,例如:提前或推迟确认收入或不确认实现的收入在期末应计项目与递延项目未予时调整等人为舞弊、欺诈行为。

2、会计要素的定义和特征不符的会计差错,账户分类不当,资产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划分的差错等。

会计差错更正处罚规定

97 评论(12)

快乐花蛇

(一)从承担责任的主体来看,会计工作的法律责任可以分为个人责任和集体责任;从产生法律责任的行为的性质来看,则会计工作的法律责任可分为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两类。1、行政责任《会计法》的不少规定涉及对会计行为的行政管理,属于行政法律规范。《会计法》对违反这些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规定了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两种法律责任。2、刑事责任刑事责任包括两类问题:一是犯罪;二是刑罚(二)、违法行为应承担的责任1、违反会计制度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违反《会计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责令限期改正、罚款、给予行政处分、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依法追究刑事责任。2、伪造、变造会计资料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情节较轻,社会危害不大,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按照《会计法》第四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予以处罚,具体包括:通报、罚款、行政处分、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情节严重。依照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3、让他人编造假会计资料或隐匿、销毁会计资料的法律责任.情节较轻,社会危害不大,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按照《会计法》第四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予以处罚:罚款和行政处分。情节严重。依照我国《刑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4、单位负责人对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会计法》规定行为的会计人员实行打击报复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情节轻微,危害性不大,按照《刑法》的有关规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会计法》第四十六条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单位依法给予行政处分。行政处分主要有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留用察看和开除等八种。情节严重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5、财政部门及有关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虽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以及泄露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性不大,按照《刑法》的有关规定,不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会计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应当依照《刑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刑事处分。

219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