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69

馨阳北京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生产成本会计处理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印象记忆02

已采纳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包装物贷:包装物—名称及规格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原材料贷:原材料—名称及规格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工资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职工福利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借:制造费用—折旧费贷:累计折旧—折旧种类借:制造费用—修理费(配件)贷:原材料—修理备用件—名称及规格借:制造费用—修理费(工资)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借:制造费用—动力及燃料(水费)贷:预收账款—预提水费借:制造费用—动力及燃料(电费)贷:预收账款—预提电费借:制造费用—动力及燃料(燃料名称)贷:原材料—燃料—煤炭借:制造费用—其他辅助费(有关费用)贷:有关科目—有关细目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贷:制造费用—结转生产成本借:库存商品—名称及规格贷:生产成本—结转库存商品完工产品成本分配一经确定不能随意改变如果经常发生在产品成本,资产负债表存放栏的期末数编辑函数最后+J_QMYE(5001)否则资产负债表会出现不平衡数

生产成本会计处理

276 评论(13)

Moser~子涵

生产成本会计分录:生产经营领用材料借:生产成本(直接材料成本) 贷:原材料生产工人工资分配借:生产成本 贷:应付职工薪酬结转制造费用借: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完工入库:借:库存商品 贷: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生产成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该科目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科目。“基本生产成本”二级科目核算企业为完成主要生产目的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发生的费用,用于计算基本生产的产品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二级科目核算企业为基本生产及其他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发生的费用,用于计算辅助生产产品和劳务成本。该科目按成本核算对象设明细账,明细账用多栏式账页按成本项目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212 评论(11)

刘阿奔好运来

产品的生产成本是指工业企业生产一定种类和一定数量产品所支出的各项生产费用的总和,它反映生产费用的最终归宿,是正确计算利润的基础。一般来说,对于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的审计主要在于调阅"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原材料"、"累计折旧"、"库存商品"等会计科目的账册,确定被审计企业有无虚列成本,有无将非生产性成本挤入生产成本;有无跨期摊销费用;有无人为利用在产品成本调节利润等现象。正常的工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与主营业务成本核算大致如下:①分配、归集直接与间接生产费用与成本②分配制造费用③结转完工产品生产成本④结转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企业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发生的其他间接费用先在"制造费用"科目的借方归集,月末再分配转入"生产成本"科目的借方,该科目月末一般无余额,而"生产成本"借方期末余额反映尚未完成的各项在产品成本。其中材料费用的归集,主要是指将用于产品生产的原料及主要材料,根据领料凭证直接计入各项产品的生产成本。对于一批材料由几批产品共同耗用,可采用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进行分配,计算公式如下: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之和某种产品应分配材料数量=该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分配率例1:某厂领用原材料2 000千克,单价10元,原材料费用合计20 000元,生产甲产品200件,乙产品100件,甲产品定额消耗2千克,乙产品1千克,材料费用分配与会计分录如下:分配率=20 000÷[(200×2)+l00×l]=40应分配材料费用:甲:200×2×40=16 000元乙:l00×l×40=4 000元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16 000--乙产品 4 000贷:原材料 20 000对于人工费用的归集,在审计时要划清计入产品成本和不计入产品成本的界限。凡属于生产车间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费用,记入"生产成本"科目;凡属于各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管理人员的工资和费用记入"制造费用";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和提取的费用属于"管理费用"科目。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各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非直接作用于生产产品的各项间接费用。它包括生产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生产管理部门提取的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租赁费、保险费、排污费等等。月末应全部分配转入"生产成本"科目,计入产品成本。借:生产成本贷:制造费用待摊费用是指本月发生,但应由本月及以后各月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共同负担的费用。这种费用发生以后,不能一次全部计入当月成本、费用,而是按照费用的受益期限摊入各月成本费用。该费用的发生和分配是通过"待摊费用"科目完成的,会计分录如下:费用发生时:借:待摊费用:贷:银行存款(现金)每月摊销时(不包括用于非生产用途)借:制造费用贷:待摊费用预提费用的性质正好同待摊费用相反,是指预先分月计入成本、费用,但由以后月份支付的费用,主要用于利息费用支出与固定资产大小修理费。该费用的预提和支付通过"预提费用"科目完成,会计分录如下:提取预提费用时:借:制造费用贷:预提费用实际支付时:借:预提费用贷:银行存款

255 评论(11)

幸福0571

产品的生产成本是指工业企业生产一定种类和一定数量产品所支出的各项生产费用的总和,它反映生产费用的最终归宿,是正确计算利润的基础。\x0d\x0a\x0d\x0a一般来说,对于工业企业,生产成本的审计主要在于调阅"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原材料"、"累计折旧"、"库存商品"等会计科目的账册,确定被审计企业有无虚列成本,有无将非生产性成本挤入生产成本;有无跨期摊销费用;有无人为利用在产品成本调节利润等现象。正常的工业企业产品成本核算与主营业务成本核算大致如下:\x0d\x0a\x0d\x0a①分配、归集直接与间接生产费用与成本\x0d\x0a\x0d\x0a②分配制造费用\x0d\x0a\x0d\x0a③结转完工产品生产成本\x0d\x0a\x0d\x0a④结转销售产品的生产成本\x0d\x0a\x0d\x0a企业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直接记入"生产成本"账户的借方;发生的其他间接费用先在"制造费用"科目的借方归集,月末再分配转入"生产成本"科目的借方,该科目月末一般无余额,而"生产成本"借方期末余额反映尚未完成的各项在产品成本。\x0d\x0a\x0d\x0a其中材料费用的归集,主要是指将用于产品生产的原料及主要材料,根据领料凭证直接计入各项产品的生产成本。对于一批材料由几批产品共同耗用,可采用材料定额消耗量比例进行分配,计算公式如下:\x0d\x0a\x0d\x0a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之和\x0d\x0a\x0d\x0a某种产品应分配材料数量=该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分配率\x0d\x0a\x0d\x0a例1:某厂领用原材料2 000千克,单价10元,原材料费用合计20 000元,生产甲产品200件,乙产品100件,甲产品定额消耗2千克,乙产品1千克,材料费用分配与会计分录如下:\x0d\x0a\x0d\x0a分配率=20 000÷[(200×2)+l00×l]=40\x0d\x0a\x0d\x0a应分配材料费用:\x0d\x0a\x0d\x0a甲:200×2×40=16 000元\x0d\x0a\x0d\x0a乙:l00×l×40=4 000元\x0d\x0a\x0d\x0a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16 000\x0d\x0a\x0d\x0a--乙产品 4 000\x0d\x0a\x0d\x0a贷:原材料 20 000\x0d\x0a\x0d\x0a对于人工费用的归集,在审计时要划清计入产品成本和不计入产品成本的界限。凡属于生产车间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费用,记入"生产成本"科目;凡属于各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管理人员的工资和费用记入"制造费用";企业行政管理人员的工资和提取的费用属于"管理费用"科目。\x0d\x0a\x0d\x0a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各生产单位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非直接作用于生产产品的各项间接费用。它包括生产管理人员的工资、福利、生产管理部门提取的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租赁费、保险费、排污费等等。月末应全部分配转入"生产成本"科目,计入产品成本。\x0d\x0a\x0d\x0a借:生产成本\x0d\x0a\x0d\x0a贷:制造费用\x0d\x0a\x0d\x0a待摊费用是指本月发生,但应由本月及以后各月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共同负担的费用。这种费用发生以后,不能一次全部计入当月成本、费用,而是按照费用的受益期限摊入各月成本费用。该费用的发生和分配是通过"待摊费用"科目完成的,会计分录如下:\x0d\x0a\x0d\x0a费用发生时:\x0d\x0a\x0d\x0a借:待摊费用:\x0d\x0a\x0d\x0a贷:银行存款(现金)\x0d\x0a\x0d\x0a每月摊销时(不包括用于非生产用途)\x0d\x0a\x0d\x0a借:制造费用\x0d\x0a\x0d\x0a贷:待摊费用\x0d\x0a\x0d\x0a预提费用的性质正好同待摊费用相反,是指预先分月计入成本、费用,但由以后月份支付的费用,主要用于利息费用支出与固定资产大小修理费。该费用的预提和支付通过"预提费用"科目完成,会计分录如下:\x0d\x0a\x0d\x0a提取预提费用时:\x0d\x0a\x0d\x0a借:制造费用\x0d\x0a\x0d\x0a贷:预提费用\x0d\x0a\x0d\x0a实际支付时:\x0d\x0a\x0d\x0a借:预提费用\x0d\x0a\x0d\x0a贷:银行存款

182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