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11

Cciiiiiiiiiiiiiiiiii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薪酬会计管理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乐趣小鱼

已采纳

事业单位会计岗位的职责为一、严格遵守《会计法》,执行财政制度,维护财经纪律,对单位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二、认真编制并严格执行财务预算计划,遵守各项收入制度、费用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分清资金渠道,合理使用资金。三、根据合法的原始凭证正确、及时地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做到凭证齐全,使用会计科目准确,反映内容真实、清楚,数据正确,手续完备。四、及时记账算账、按时结账、如期报账、定期对账,按照规定编制有关财务报表。五、经常清理往来账目,避免呆账,并对费用账户进行分析,提出建议。六、妥善保管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负责会计资料的整理和归档。七、严格票据管理,保管和使用空白发票、收据应合规范。八、对审计、财政、税务等部门依照法律和有关规定进行的监督,应如实提供有关资料,不得拒绝、隐匿、谎报。九、会计人员调离本岗位时必须办理交接手续。十、遵守职业道德,做到廉洁奉公、坚持原则、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热忱服务。

薪酬会计管理

145 评论(13)

许清池79

薪酬管理的内容1.薪酬的目标管理,即薪酬应该怎样支持企业的战略,又该如何满足员工的需要;2.薪酬的水平管理,即薪酬要满足内部一致性和外部竞争性的要求,并根据员工绩效、能力特征和行为态度进行动态调整,包括确定管理团队、技术团队和营销团队薪酬水平,确定跨国公司各子公司和外派员工的薪酬水平,确定稀缺人才的薪酬水平以及确定与竞争对手相比的薪酬水平;3.薪酬的体系管理,这不仅包括基础工资、绩效工资、期权期股的管理,还包括如何给员工提供个人成长、工作成就感、良好的职业预期和就业能力的管理;4.薪酬的结构管理,即正确划分合理的薪级和薪等,正确确定合理的级差和等差,还包括如何适应组织结构扁平化和员工岗位大规模轮换的需要,合理地确定工资宽带;5.薪酬的制度管理,即薪酬决策应在多大程度上向所有员工公开和透明化,谁负责设计和管理薪酬制度,薪酬管理的预算、审计和控制体系又该如何建立和设计

281 评论(10)

敏足一世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企业会计准则第9 号——职工薪酬》(财政部财会[2014]8 号)第二条,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或解除劳动关系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或补偿。职工薪酬包括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和其他长期职工福利。企业提供给职工配偶、子女、受赡养人、已故员工遗属及其他受益人等的福利,也属于职工薪酬。短期薪酬,是指企业在职工提供相关服务的年度报告期间结束后十二个月内需要全部予以支付的职工薪酬,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除外。短期薪酬具体包括: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医疗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短期带薪缺勤,短期利润分享计划,非货币性福利以及其他短期薪酬。带薪缺勤,是指企业支付工资或提供补偿的职工缺勤,包括年休假、病假、短期伤残、婚假、产假、丧假、探亲假等。利润分享计划,是指因职工提供服务而与职工达成的基于利润或其他经营成果提供薪酬的协议。离职后福利,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在职工退休或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后,提供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和福利,短期薪酬和辞退福利除外。辞退福利,是指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给予职工的补偿。其他长期职工福利,是指除短期薪酬、离职后福利、辞退福利之外所有的职工薪酬,包括长期带薪缺勤、长期残疾福利、长期利润分享计划等。

263 评论(15)

sheenashen

应付职工薪酬核算的内容包括如下:

1.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职工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是指按国家统计局《关于职工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构成工资总额的计时工资、计件工资、等。按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企业在职工因病、工伤、产假、计划生育假、婚丧假、事假、探亲假、定期休假、停工学习等按计时工资的一定比例支付的工资,也属于职工工资范畴,应计入工资总额。

2.职工福利费

职工福利费是指企业为职工集体提供的福利,如职工伙食补贴、生活困难补助等。

3.社会保险费

社会保险费现在被称为五费。即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和生育保险费。以上五费,企业一般是按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提,并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

4.住房公积金

住房公积金是指企业按照国家《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规定的基准(企业的工资总额)和一定比例计提,并向住房公积金管理机构为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

应付职工薪酬核算的方式包括:

1.账户设置

为了核算企业支付和应付给职工的各项劳动报酬,企业应设置“应付职工薪酬”会计科目。该科目属于负债类会计科目,贷方登记分配计入有关成本费用的职工薪酬的数额,借方登记实际发放、支付和缴纳的职工薪酬。该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应付未付或应缴纳而尚未缴纳的职工薪酬。

该科目应设置“工资”、“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非货币性福利”等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

如:“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应付职工薪酬——社会保险费”等

2.应付职工薪酬分配的核算

所谓职工薪酬分配的核算,是指月末计算出企业各部分人员的职工薪酬,并将职工薪酬计入有关成本费用的过程。

1)“应付职工薪酬——工资”的分配

房地产开发企业工资薪酬分配的会计处理是:开发现场管理人员的工资计入“开发间接费用”账户,销售部门人员的工资计入“销售费用”账户,管理部门人员的工资计入“管理费用”账户。

170 评论(15)

linsisty-Q

我理解薪酬与工资薪水有关,非货币性薪酬就是不是货币的,但又算作工资处理的工资。如某企业发给职工资10万元,作福利发给职工冰箱50台,冰箱帐面价值8万元,会计在做帐务处理时,应考虑所发的现金,同时要考虑所发给职工的冰箱实物,同时也要考虑发放该实物时还得考虑上交国家的其他流转税,如考虑这个八万元的冰箱时要考虑应上交的增值税。这笔业务应该这样处理借应付工资19.36万元贷现金10万元贷存货8万元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1.36万元分配工资时借生产成本19.36万元(或借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制造费用)贷应付工资 19.36万元

167 评论(15)

蓝海Mario

1、岗位参照法 岗位参照法,顾名思义就是用已有工资等级的岗位来对其它岗位进行评估。具体的步骤是: ①成立岗位评估小组; ②评估小组选出几个具有代表性、并且容易评估的岗位,对这些岗位有其它办法进行岗位评估; ③如果企业已经有评估过的岗位,则直接选出被员工认同岗位价值的岗位即可; ④将②、③选出的岗位定为标准岗位; ⑤评估小组根据标准岗位的工作职责和任职资格要求等信息,将类似的其它岗位归类到这些标准岗位中来; ⑥将每一组中的所有岗位的岗位价值设置为本组标准岗位价值; ⑦在每组中,根据每个岗位与标准岗位的工作差异,对这些岗位的岗位价值进行调整; ⑧最终确定所有岗位的岗位价值。 2、分类法 分类法与岗位参照法有些相象,不同的是,它没有进行参照的标准岗位。它是将企业的所有岗位根据工作内容、工作职责、任职资格的方面的不同要求,将分不同的类别,一般可分为管理工作类、事务工作类、技术工作类及营销工作类等。然后给每一类确定一个岗位价值的范围,并且对同一类的岗位进行排列,从而确定每个岗位不同的岗位价值。 3、排列法 排列法是通过对所有岗位根据工作内容、工作职责、任职资格等不同层次的要求进行排序的岗位评估方法。比较科学的岗位排列法是双岗位对比排列法,具体的步骤是: ①成立岗位评估小组; ②对企业所有岗位进行两两对比; ③在两两对比时,对价值相对较高的岗位计"1"分,对另一个岗位计"0"分。 ④所有岗位两两对比完后,将每个岗位的分数进行汇总; ⑤总分最高的岗位的岗位价值最高,依次排序,就可以评估出所有岗位的价值; 4、评分法 评分法是指通过对每个岗位用计量的方式进行评判,最终得出岗位价值的方法。具体做法为: ①成立岗位评估小组; ②将企业所有岗位的所有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的条款整理出来; ③对每个条款的价值进行打分; ④每个岗位得到的总分,就是该岗位的岗位价值。 5、因素比较法 因素比较法不须关心具体岗位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而是将所有的岗位的内容抽象若干个要素。根据每个岗位对这些要素的要求不同,而得出岗位价值。比较科学的做法是将岗位内容抽象成下述五种因素:智力、技能、体力|责任及工作条件。评估小组首先将各因素区分成多个不同的等级,然后在根据岗位的内容将不同因素的不同的等级对应起来,等级数值的总合就为该岗位的岗位价值

148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