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汀20082008
1.资产一增一减例:从银行提取现金,库存现金增加,银行存款减少2.负债一增一减开出银行承兑汇票抵付前欠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增加,应付账款减少3.所有者权益一增一减以资本公积转增增本,实收资本增加,资本公积减少4.资产负债同时增加从银行取得短期借款,银行存款增加,短期借款增加5.资产负债同时减少以银行存款归还到期短期借款,银行存款减少,短期借款减少6.资产所得者权益同时增加企业收到投资者投入资本,银行存款增加,实收资本增加7.资产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企业经批准减资,银行存款归还投资者,银行存款减少,实收资本减少8.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企业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未分配利润减少,应付股利增加9.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企业债务重组时将负债转作资本,应付账款减少,实收资本增加
弱智好儿童
综述:
1、资产一增一减。
例:从银行提取现金,库存现金增加,银行存款减少。
2、负债一增一减。
例:开出银行承兑汇票抵付前欠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增加,应付账款减少。
3、所有者权益一增一减。
例:以资本公积转增增本,实收资本增加,资本公积减少。
4、资产负债同时增加。
例:从银行取得短期借款,银行存款增加,短期借款增加。
5、资产负债同时减少。
例:以银行存款归还到期短期借款,银行存款减少,短期借款减少。
6、资产所得者权益同时增加。
例:企业受到投资者投入资本,银行存款增加,实收资本增加。
7、资产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
例:企业经批准减资,银行存款归还投资者,银行存款减少,实收资本减少。
8、负债增加,所有者权益减少。
例:企业宣告发放现金股利,未分配利润减少,应付股利增加。
9、负债减少,所有者权益增加。
例:企业债务重组时将负债转作资本,应付账款减少,实收资本增加。
任何企业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定有一定数量的资产。而每一项资产,如果一分为二地看,就不难发现,一方面,任何资产只不过是经济资源的一种实际存在或表现形式,或为机器设备,或为现金、银行存款等。
另一方面,这些资产都是按照一定的渠道进入企业的,或由投资者投入,或通过银行借入等,即必定有其提供者,显然,一般人们不会无偿地将经济资源让渡出去。
也就是说,企业中任何资产都有其相应的权益要求,谁提供了资产谁就对资产拥有索偿权,这种索偿权在会计上称为权益。这样就形成了最初的会计等式:资产=权益。
这一等式表明,会计等式之所以成立就是因为资产和权益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归企业所有的一系列财产(资产);另一方面是对这些财产的一系列所有权(权益)。而且,由于权益要求表明资产的来源,而全部来源又必与全部资产相等,所以全部资产必须等于全部权益。
而权益通常分为两种:
一是以投资者的身份向企业投入资产而形成的权益,称为所有者权益。
二是以债权人的身份向企业提供资产而形成的权益,称为债权人权益或负债。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会计等式
一叶扁舟85
会计等式有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2、收入-费用=利润
3、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
会计等式提示各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反映资产负债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反映利润表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等式是:收入-费用=利润。
扩展资料:
会计等式通俗解释:
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该等式的右边反映的是企业的钱从何而来,即钱的来源;等式的左边反映的是钱都花去哪了,即钱的去向。
从“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中得知,一家企业的“资产”是由“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组成的。换句话说,企业资金的来源是负债与所有者权益。
例如,企业刚成立之初,需要资金购买办公设备、租用办公室等。这些东西都需要真金白银去购买的。这些钱最常见来自于公司创始人、股东的投资、从银行那里获得的贷款等。这些就分别对应公式里的“所有者权益”和“负债”。
2、利润=收入-费用
一家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收入”,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费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会产生收入,因生产管理等原因也会产生各种费用。用收入减去费用,得到的是利润。
利润的去向或者以“股利”的形式直接分派给股东,要么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留存在企业中,形成“留存收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理解这个公式主要是从“所有者权益”入手。因为“所有者权益”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企业股东实际投入的钱,二是上文说讲到的利润留存于企业中形成的“留存收益”。而留存收益是来自于企业的“利润”,正确来说是“净利润”。因此可以将上述公式理解为:
3、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
进一步将公式变形,就会衍生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这一会计公式。这也叫做会计的动态等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会计等式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