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60

白树dodo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浅析存货会计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七月的蟹

已采纳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存货区别于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的最基本的特征是,企业持有存货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出售,不论是可供直接销售。存货必须在符合定义的前提下,同时满足“该存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和“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两个条件。企业的存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商品、周转材料、委托加工物资、消耗性生物资产等。

后续计量

存货的后续计量:

存货的后续计量是指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存货准则规定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加权平均法又分为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

1.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假定“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并根据这种假定的成本流转次序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2.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本月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的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3.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每次收货以后,立即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计算方法。

3.计算公式:

存货的移动平均单位成本=(本次进货之前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之前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的数量)

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移动平均单位成本

月末库存存货的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月末存货的移动平均单位成本

4.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是指对库存和发出的每一特定存货或每一批特定存货的个别成本或每批成本加以认定的一种方法。

采用个别计价法,一般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存货项目必须是可以辨别认定的;

二是必须要有详细的记录,据以了解每一个别存货或每批存货项目的具体情况。

浅析存货会计

347 评论(9)

丸子粉丝

答:存货属于流动资产,与其他资产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存货是有形资产。这一点有别于无形资产。(2)存货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在企业中,存货经常处于不断销售、耗用、购买或重置中,具有较快的变现能力和明显的流动性。(3)存货具有实效性和发生潜在损失的可能性。在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下,存货能够规律地转换为货币资产或其他资产,但长期不能耗用或销售的存货就有可能变为积压物资和降价销售,从而造成企业的损失。企业的存货通常在流动资产或全部资产中占有很大比重,存货数量及价值的计算,直接影响到资产负债表中资产价值的真实性,存货成本与销货成本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存货的计价还会直接影响到当期和以后各期的财务成果。期末存货价值的多计,必然会使销售成本偏低,夸大了本期利润,夸大了企业的资产,从而也使下一会计期的期初存货(即本期的期末存货)价值多计,使该期的销售成本偏高,少报了该期利润。相反,少计期末存货价值又会导致该期的销售成本偏高,l司时相应地少计了本期的利润和资产价值,夸大了下期的利润和虚报了下期的流动资产。这样,都必然会歪曲企业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最终将影响企业财务报表的正确性和应税利润的计算。因此,存货会计的主要目的是: (1)确定期末存货数量,以便计算列入资产负债表中的存货价值; (2)计算确定销货成本,以便和当期营业收入相配比,从而正确合理地确定本期损益。

180 评论(15)

oo0O傻猫咪O0oo

存货的会计政策包括:1、各类存货的期初和期末账面价值,即入账原则2、确定发出存货成本所采用的方法,即计价方法3、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依据,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方法 按照上述,逐项进行分析。分析提要:1、分析背景介绍(分析企业、分析目的、分析方法等)2、期初和期末账面价值分析(不同的计价方法对成本利润的影响)3、计价方法分析(先进先出、加权平均等)4、可变现净值的利用,跌价准备确定对利润的影响等5、建议6、结语具体分析可采用对比法、因素法、百分比等。

322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