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妈妈0509
以"增"、"减"为记账符号,以"资金占用=资金来源"为理论基础,直接反映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增减变化的一种复式记方法。下面是由我分享的增减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希望对你有用。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具体表现在:
第一:任何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都必然同时导致至少两个账户发生变化。或者说,经济业务发生后,同时至少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进行联系地记录;
第二:在记入有关账户时,有的记入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同时有的记入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不能全部记入借方或全部记入贷方,即有借必有贷;
第三:记入借方账户的金额与记入贷方账户的金额必须相等,即借贷必相等。
(1)记账符号。以"增"和"减"为记账符号,凡经济业务引起资金来源或资金占用增加,就在账户中记增;凡经济业务引起资金来源或资金占用减少,就在账户中记减。"增"、"减"符号同资金来源与资金占用的增加、减少意思一致,使符号的文字含义也名副其实,直接表达会计事项所涉及具体内容的增减变动。
(2)理论依据。增减记账法的理论依据是"资金占用金额=资金来源总额"。
(4)记账规则。凡涉及到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两类账户的经济业务,同时记增或记减,同增或同减的金额相等;凡涉及到资金来源或资金占用一类账户的经济业务,记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简而言这,两类账户,同增同减,金额相等;同类账户,有增有减,金额相等。
(5)试算平衡方法。两类账户的余额和增减发生额的差额必须相等,并用以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试算平衡就是指在某一时日(如会计期末),为了保证本期会计处理的正确性,依据会计等式或复式记账原理,对本期各账户的全部记录进行汇总、测算,以检验其正确性的一种专门方法。通过试算平衡,可以检查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并可查明出现不正确会计记录的原因,进行调整,从而为会计报表的编制提供准确的资料。
在借贷记账法下,根据借贷复式记账的基本原埋,试算平衡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本期发生额平衡法和余额平衡法。
(一)本期发生额平衡法
本期发生额平衡法,是指将全部帐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和本期贷方发生额分别加总后,利用“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来检验本期发生额帐户处理正确性的一种试算平衡方法,其试算平衡公式如下:
全部帐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帐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发生额是属于期间动态的会计指标,反映资金的增减变化,所以又称为动态平衡公式。)
这种试算平衡方法的原理是:在平时编制会计分录时,都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将其记入有关帐户经汇总后,也必然是“借贷必相等”。本期发生法平衡法主要是用来检查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在进行各种帐户帐户处理时的正确性。
(二)余额平衡法
余额平衡法是指在会计期末帐户余额在借方的全部数额和在贷方的全部数额分别加总后,利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原理来检验会计处理正确性的一种试算平衡方法。根据余额时间不同,又分为期初余额平衡和期末余额平衡两类。其试算平衡公式如下:
全部帐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全部帐户的贷方期末余额
全部帐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全部帐户的贷方期初余额
(余额是属于时点静态的会计指标,反映资金增减变动后的结果,所以又称为静态平衡公式。)
余额平衡法的基本原理:在借贷记账法下,资产帐户的期末余额在借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帐户的期末余额在贷方,由于存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所以全部帐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数应当等于全部帐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数。余额平衡法主要是通过各种帐户余额来检查、推断帐户处理正确性的。
如果试算不平衡,说明帐户的记录肯定有错,如果试算平衡,说明帐户的记录基本正确,但不一定完全正确。这是因为有些错误并不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如果发生某项经济业务在有关帐户中被重记、漏记或记错了帐户等错误,并不能通过试算平衡来发现。但试算平衡仍是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有效方法。
晚点寿司
这种说法将会计记账工作简单化了,实际上没有这么一回事。
会计记账方法是会计工作的基础,是一套完善的体系,涉及到记账符号、记账理论基础,记账规则、试算平衡方法等内容。
增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是二种不同的复式记账方法,都有自己成熟的记账体系。增减记账法在我国60代至90年代初期曾广泛运用于商业企业核算。
1993年7月1日《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后,我国统一将增减记账法改为借贷记账法,结束了增减记账法的使用 历史 。
相对于借贷记账法来说,增减记账法的“增”、“减”符号所代表的含义与人们平时字面理解意义是一致的。
而借贷记账法的“借”、“贷”仅是一个记账符号,并没有实际意义,与人们平时字面理解的“借款”、“贷款”并不一致,这会让很多初学者无法理解。
这一最直观区别,最能让人们产生增减记账法没学也会用的观点。
除了记账符号不同外,在以下方面,二种记账方法也存在不同。
一是记账理论基础:
增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是资金占用总额等于资金来源总额。将会计科目分为资金占用、资金来源二类,这二类科目的总额应保持相等。
借贷记账法的理论基础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将会计科目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主要分类),并要求三者之间保持平衡关系。
二是记账规则:
增减记账法下,“两类账户,同增同减;一类账户,有增有减”。
也就是说,一笔经济业务发生时,如果涉及资金占用、资金来源二类科目时,二个科目应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
如果仅涉及二个资金占用科(或资金来源)目变化时,一个科目应增加,另一个科目
应减少相同金额。这样,才能保持资金占用与资金来源的平衡。
借贷记账法下,“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也就是说,一项经济发生时,会计分录应有借方、同时必须有贷方,借贷双方合计金额必须相等。
三是试算平衡方法:
增减记账法下,两类账户的余额和增减发生额的差额必须相等;
借贷记账法下,采用本期发生额平衡法和余额平衡法,即当期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余额、发生额要保持平衡。
增减记账法由于在科目分类、核算上缺乏一定严谨性,并且随着现代企业的经济业务类型不断拓展,无论在核算还是管理上均显现不适应性,被国际通行的借贷记账法取代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即使使用增减记账法,没有通过一定时间培训,也是难以较熟练掌握的。
记账方法
记账方法是根据一定的原理、记账符号、记账规则,采用一定的计量单位,利用文字和数字在账簿中登记经济业务的方法。按记录方式的不同,记账方法可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两大类。记账方法按其记账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一)单式记账法
单式记账法是对发生经济业务之后所产生会计要素的变动,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登记的方法。 单式记账法适用于业务简单或很单一的经济个体和家庭。单式记账法只能反映经济业务的一个侧面,账户之间不形成相互对应的关系,因此,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不便于检查账簿记录的正确性,此种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已很少使用。
(二)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是单式记账法的对称。复式记账法是对每项经济业务按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账户中同时进行登记的方法。 复式记账法又分为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和增减记账法。复式记账可以全面、清晰地反映出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还能通过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举例说明一下三种记账方法的使用
例:从银行提取现金500元。
增减记账法下的分录
增:库存现金 500
减:银行存款 500
借贷记账法下的分录
借:库存现金 500
贷:银行存款 500
收付记账法下的分录
收:库存现金 500
付:银行存款 500
同类账户有增有减,异类账户同增同减[捂脸]
文革前是借贷记账法,文革开始前改为增减记账法。90年代初为了和国际接轨又改为借贷记账法
也得根据人的悟性。
会计的难点不在于借贷法还是增减法。难点在于真是全面及时准确分类汇报。这是一个业务数字化的数据处理体现,是一个逻辑性强的数据处理系统。
会计第二难点是税法。会计比如涉税,这个事情比较复杂。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