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Andy
重要性原则介绍:
1、是指企业在全面核算的前提下,对于在会计核算过程中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
2、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
3、会计核算中遵循重要性原则就是要考虑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问题,使得提供会计信息的收益大于成本,避免出现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大于收益的情况出现,在全面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础上,起到突出重点,简化核算,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
4、会计核算中,评价某些项目的重要性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一般来说,应当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性质上说,当某一事项有可能对决策产生一定影响时,就属于重要项目;从数量方面来说,当某一项目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时,就可能对决策产生影响。
扩展资料
会计原则是会计工作的指导性规范。对财务会计基本规律的概括与总结。比如稳健性原则、重要性原则等。实际工作中,会计原则常与会计准则相混用。美国先使用“会计原则”,后流行“会计准则”。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即美国的会计规范经历了从“有限的、指导性”的规范(会计原则)发展成“数量可观的指导性和技术性并重”的规范(会计准则)。
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或称会计个体、会计实体,会计个体的说法往往会给人一种错觉。认为会计个体由某一个单位组成,会计实体的说法往往也不能与会计客体的说法相对应)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
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它可以是独立的企业,也可以是一个企业内部的责任单位(如分厂),还可以是几个不同法律主体的企业(如编制合并会计报表的母公司和子公司或集团公司)。
企业有独资、合伙和股份公司三种形式。
会计主体的三个条件:
⑴具有一定数量的资金;
⑵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活动;
⑶实行独立决算。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四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
参考资料:会计原则—百度百科
敏芳在上海
会计基础工作的范围浅析企业在会计工作中包括了多方面的内容,其中会计核算以及会计管理服务是非常重要的两个部分,在会计核算以及会计管理服务中包括了对会计资料的核算以及会计核算依据等内容,在这样的情况下,会计基础工作也要围绕这两部分内容来进行。而会计核算以及会计管理中所涉及的内容也相对较为广泛,其中会计凭证的保管与归档和管理也都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因此也可以看出,企业在进行会计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内容的认识,这样也才能够更好地做好会计的核算工作。会计资料的重要性第一,财务会计报表。会计资料中财务会计报表对于企业的财务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内反映出企业一段时间内的经济情况和企业的发展水平,因此在进行企业财务工作过程中也需要加强对企业财务会计报表的管理,其中对编制对象、期限等都需要较高的要求。第二,会计账簿。企业的会计账簿包含了企业财务工作中的一切终于资料,对于企业一段时间内的发展情况也有着明确的反应。其中会计账簿不仅能够反映出企业内部的真实财务情况,同时也是会计资料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会计日常工作中对于会计账簿的管理也有助于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因此,管理人员以及会计工作人员必须要加强对会计账簿以及会计凭证的审查,这样也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会计基础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做好会计账簿的审核也能够保证企业内部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对于提高会计管理的质量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三,会计凭证。会计凭证也是会计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资料,在会计内部工作中对于各项经济责任的明确也需要通过会计凭证来作为相应的依据。而会计凭证的审核在会计核算工作中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部分,会计人员需要根据会计凭证来进行下一项的会计核算工作,因此会计凭证也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在保证会计凭证质量的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提高会计工作的质量,并且会计人员通过会计凭证也可以更好地明确个人的工作职责,这对于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分析会计核算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对于发生的一切经济业务事项都可作为相应的依据,在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中基础会计工作也是会计核算的重要基础。如果企业的内部会计工作是建立在毫无真实性的经济项目上,那么会计核算也就失去了其应用作用。在这样的情况下,会计核算的进行会直接影响到市场经济秩序的和谐,从而对市场形成一定的干扰,这样会产生非常严重的经济后果。
最美遇见微风
因为企业会计信息的省略或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据此作出正确决策时,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没有统一的标准,需要根据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确定。
确定的标准通常有两个方面:质的方面,如果提供的会计信息对决策者的决策有影响,说明该信息具有重要性,会计上应单独披露;量的方面,如果某一交易或事项的金额数量占该类交易或事项的金额达到一定比例,就具有重要性。
审计重要性原则要求审计师在考虑审计环境、审计资源、审计风险、审计成本等各因素的基础上,关注重要审计事项。审计重要性原则能否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将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审计资源的节约,关系到审计质量的提升。
扩展资料:
重要性原则(Materiality)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区别其重要性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而对某些不重要的会计事项可以采取灵活的方法进行处理。
当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损益影响甚微时可以用简单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核算;反之,当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损益影响很大时,就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核算。
又比如,一笔经济业务的性质比较特殊,不单独反映就有可能遗漏一个重要事实,不利于所有者以及其他方面全面掌握这个企业的情况时,就应当严格核算,单独反映,提请注意;反之,就没有必要单独反映,重点提示。
重要性与可靠性的关系。重要性与可靠性也密切相关。重要性原则与可靠性原则中的充分披露原则有不少相同之处。充分披露是指,凡是为达到公正表达企业经济事项所必要的信息,均应完整提供并使用户易于理解。
换言之,若某项信息被忽略或遗漏将引起用户对财务报告的误解或误导其决策,则该项信息应予以披露。而重要性是强调“不能遗漏和错报重要的信息”。可见两者都包含了完整性的概念,只不过重要性除了要求完整以外,还要求信息相关。
由于信息过滥或信息匮乏都可能会给预测和决策带来害处,因此必须将重要性原则与充分披露原则结合起来,使财务报告揭示所有对用户决策有用的重要信息。
可靠性除了包含充分披露这一概念外,还强调真实反映和可核性。可靠的信息不一定都重要,但会计人员提供的重要信息却应尽可能保证其可靠。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会计原则
闪灯背后
会计的重要性即重要性原则,是指当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损益影响甚微时可以用简单的方法和程序进行核算;反之,当经济业务的发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损益影响很大时,就应当严格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核算。重要性的基本特征是:①重要性概念的核心是不能遗漏或错报重要的会计信息,判断重要性的标准是看其是否会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②重要性概念是从信息使用者角度提出的,主要的信息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等;③重要性的判断不能脱离企业所处的环境,不同的企业或同,企业在不同时期,判断重要性的标准可能不完全相同;④重要性的判断不能忽视其本身的性质。有些信息,虽然从量的标准尚未达到重要性,但其性质严重,在本质上已经符合了重要性要求,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应将其披露。
最爱尛草莓
传统意义上的会计核算主要是指对会计主体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后核算,也就是会计工作中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以货币为主要量度,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连续地、系统地记录,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形成一系列财务、成本、成本指标,据以考核经营目标或计划的完成情况,为经营决策的制定和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资料。其基本方法主要有设置账户和账簿、复式记录、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础,在我国,会计核算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符合有关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力求会计资料真实、正确、完整,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