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yce@静艳
真实性、合法性原则没有问题。这是会计法和会计准则规定的,违反这条规定就等于触犯了法律,做假账的就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会计作假是违法会计法和会计准则的,属于违法行为,只不是某些企业为了达到少缴税款的目的,或者上市公司为了达到赢利目标,采取不当手法,形成虚假会计记录。
会计造假危害
会计造假的危害性很大,具体表现在:
会计造假所制造的错误信息将严重误导各类决策者,从而导致各个市场行为主体乃至国家相关决策机构被误导而制订出错误决策,破坏市场运行机制。
损害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会计制度的严肃性,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侵犯公司股东、债权人、顾客及雇员的合法权益,使其蒙受巨大经济损失。
通过隐匿收入、虚列支出偷逃国家税款,导致国家税收流失。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会计造假
蓝色琴弦
(一)会计信息不对称
产权分离导致了管理者和股东财务目标的不一致,从而会出现信息在传递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对称的状态。股东的目标是使自己的利益实现最大化,而管理者作为理性经济人是为自己的利益考虑的,管理者和股东目标的背离就导致了管理层会选择性地公布对自己有利的财务信息,这就为舞弊行为的产生提供了动机。
(二)产权制度不明确
产权制度是经济制度的核心。有效的产权制度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减少交易中的机会主义行为。但在现实的经济运行过程中,产权制度模糊、不清晰是普遍现象,从而导致了管理责任虚置、管理效率低下,这为会计舞弊的产生提供了可能的外在环境。
(三)内部控制制度失效
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能够起到监督管理层的作用,从而减少舞弊产生的机会,增加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但在很多舞弊案例中,被审计单位虽然有健全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都被高层管理者藐视或逾越,以致未能发挥应有的功能。
(四)对经营者缺乏有效监督
经营管理者为了隐藏、转移一部分利润,或者为了粉饰自己不好的经营业绩,甚至掩盖经营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或失职,完全可能通过自己的“权威”,强迫会计人员或与会计人员合谋,通过会计舞弊达到自己的目的。
(五)法律监管体制不健全
虽然我国很早就制定了《企业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并且在实际中进行了执行,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并没有起到合理有效监督企业经营管理的作用,执法不依以及执法不严的现象经常出现。另外行政监督管理体制不合理、监督不到位、社会监督缺乏有效性、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也是会计舞弊产生的原因。【更多会计问题进会计网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