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91

好色上上签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费用的会计处理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utouchoupihai

已采纳

答:您好,1、结转成本类科目,借:本年利润,贷:主营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2、结转收入类科目,借: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贷:本年利润;3、结转费用,借:本年利润,贷: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一、本年利润为了使“本年利润”科目能准确、及时地提供当期利润额又不增加编制分录的工作量,单位在实际工作中“本年利润”账页采用多栏式。把“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等项科目,由一级科目转变为“本年利润”下的二级科目使用,减少了结转时的工作量。但“收入”、“成本”下设的产品明细账仍需按数量和金额登记。按“附表”账页中期末结出发生额。在编制损益表时不用查看多本账簿,只通过“本年利润”就能满足编制损益表的需要。“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项费用。每月的发生额不大或业务笔数不多,也可直接作为“本年利润”的二级科目使用,以减少结转的工作量。如果上述费用较大或发生的业务笔数较多,仍需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明细账,期末结转“本年利润”科目中。二、结账收入1、结转收入,就是在报告期末将收入账户余额结转到本年利润中去。2、报告期末通常是指月末,工商企业的收入账户主要包括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3、结转时,收入账户余额通常在贷方,所以通常结转分录模式为:借 有关收入账户 贷 本年利润 。但是如果收入账户余额在借方,则结转分录就应该是:借 本年利润 贷 有关收入账户 。4、总之结转后的结果是要使各收入账户没有余额。还有需要指出的是,结转收入账户通常同时需要进行结转支出处理。

费用的会计处理

119 评论(10)

紫童vivi

费用报销 通常分这样 几种情况:1、管理部门或管理人员报销的 不属于 销售、生产制造 的费用借: 管理费用 ——某明细科目贷: 银行存款 (或 现金)2、销售部门或销售人员 报销的 与销售有关的费用借: 销售费用 ——某明细科目贷: 银行存款 (或 现金)3、工业企业,车间或 车间人员 报销的费用借: 制造费用 ——某明细科目贷: 银行存款 (或 现金)

137 评论(8)

yeting1976

管理费用的主要会计处理有:

1、支付管理费用,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

2、摊销管理费用,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贷:无形资产/坏账准备等

3、结转管理费用,会计分录为:

借:本年利润

贷:管理费用

费用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企业直接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等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商品进价和其他直接费用,直接计入生产经营成本;

企业为生产商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应当按一定标准分配计入生产经营成本。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为销售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进货费用、销售费用等,应当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扩展资料:

费用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是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

二是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

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企业发生费用的形式是,由于资产流出企业、资产损耗或负债增加而引起所有者权益减少。但有例外,例如企业所有者抽回投资或企业向所有者分配利润,虽然会引起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并使所有者权益减少,但不属于企业发生费用的经济业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费用

247 评论(9)

sherry美享家

导读: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是按照会计分期假设,根据权责发生制,为平衡各会计期间的损益,准确反映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而设置的。2006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虽明确并提高了权责发生制的地位,但却规定不再使用“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科目,一般企业资产负债表也相应取消了这两个项目。以往在该科目核算的经济业务,分散于其他账户核算。本文根据新准则及其应用指南的内容,举例说明了原“待摊费用”与“预提费用”科目核算业务的处理。

一、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业务会计处理

原准则、制度中常见的待摊费用有低值易耗品摊销、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预付保险费、预付租金、预付报刊杂志费以及一次交纳数额较大的印花税等,其特点是先支付,后摊入有关成本费用。对此可根据待摊费用的不同性质选择相应处理方法。

(一)低值易耗品摊销、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

根据现准则应用指南,低值易耗品、包装物应通过“周转材料”科目核算,也可以单独设置“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科目。本科目可按材料的种类,分别“在库”、“在用”、“摊销”进行明细核算。采用一次转销法的,领用时应按其账面价值,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科目。采用其他摊销法的',领用时应按其账面价值,借记“周转材料”科目(在用),贷记“周转材料”科目(在库);摊销时应按其摊销额,借记“管理费用”、“生产成本”、“销售费用”等科目,贷记“周转材料”科目(摊销)。可见,对于低值易耗品和包装物,不论采用何种摊销方法,都不再记入“待摊费用”科目,而是直接通过“周转材料”科目核算。

【例1】昌盛公司基本生产车间领用专用工具一批,实际成本为8000元,采用五五摊销法进行摊销。应做如下会计处理:

(1)领用专用工具

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 8000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库) 8000

(2)领用时摊销其价值的一半

借:制造费用 4000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4000

(3)报废时摊销其价值的一半

借:制造费用 4000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4000

同时。借: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摊销) 8000

贷:周转材料——低值易耗品(在用) 8000

(二)预付保险费、预付租金、预付报刊杂志费

对于先预付,后期才逐渐形成费用的项目,理论上可以通过“预付账款”或“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在现准则并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笔者建议可以先通过普通会计实务工作者更容易理解并接受的“预付账款”科目核算。

【例2】昌盛公司2007年初预付某生产用机器设备全年租金共计36000元,每月租金3000元。应做如下会计处理:

(1)年初支付租金时

借:预付账款 36000

贷:银行存款 36000

(2)每月月末摊销时(连续12个月)

借:制造费用 3000

贷:预付账款 3000

(三)一次交纳数额较大的印花税

根据现准则应用指南,企业按规定计算确定的应交矿产资源补偿费、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交税费”科目。由此可知,企业在计算应交纳的印花税时,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在实际支付印花税时,则直接冲减“应交税费”科目,不再进行分摊。

【例3】昌盛公司2007年10月份按规定计算应交纳的印花税27000元。

(1)计算应交纳印花税时

借:管理费用 27000

贷:应交税费 27000

(2)实际支付时

借:应交税费 27000

贷:银行存款 27000

二、原“预提费用”科目核算业务会计处理

原准则、制度中常见的预提费用有预提借款利息、保险费、租金、固定资产大修理费等,根据重要性原则,当上述费用数额较小时可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数额较大且有确凿证据表明需要预提的只能记入应付款项目。

(一)预提短期借款利息

在实际工作中,银行一般于每季度末收取短期借款利息,为此,企业短期借款利息一般采用月末预提的方式进行核算。可以参照分期付息长期借款的利息处理方法,通过“应付利息”科目核算。

【例 4】昌盛公司于2007年1月1日向银行借入一笔生产经营用短期借款,共计60000元,期限6个月,年利率8%。根据与银行签署的借款协议,该项借款的本金到期后一次归还,利息按季支付。昌盛公司l一3月份有关利息费用的会计处理如下:

(1)1月末,计提1月份应计利息

借:财务费用 400

贷:应付利息 400

本月应计提的利息额=60000×8%÷12=400(元)

2月末计提2月份利息费用的处理与1月份相同。

(2)3月末支付第一季度银行借款利息时

借:财务费用 400

应付利息 800

贷:银行存款 1200

(二)预提保险费、租金

对于此类业务,现准则及应用指南中并没有明确规定,暂无非常合适的科目进行核算。笔者建议本着重要性原则,对于数额较小的保险费、租金可以直接计入当期损益,数额较大时可通过“其他应付款”科目进行核算。

【例5】昌盛公司从2007年4月1日起,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管理用办公设备一批,每月租金2000元,根据合同约定每季度末支付。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1)4月末,计提应付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租金

借:管理费用 2000

贷:其他应付款 2000

5月末计提5月份应付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租金的会计处理与4月份相同。

(2)6月末支付该季度租金时

借:其他应付款 4000

管理费用 2000

贷:银行存款 6000

(三)固定资产大修理费

现准则应用指南规定,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如果使可能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超过了原来的估计(如延长固定资产使用寿命或提高产品质量),应当记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除此之外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无论发生支出的金额大小,应在发生时直接记入当期损益,不再通过费用摊提账户核算。

【例6】昌盛公司2007年10月发生生产车间固定资产修理费5500元,用银行存款支付。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借:制造费用 5500

贷:银行存款 5500

257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