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34

喵星的哚朵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有何局限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懒羊羊咩哈哈

已采纳

财务会计的局限性毕业论文

我们正步入全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财富的创造主要靠人的智慧和知识,创新精神改变着我们身边的一切。根据决策有用观,财务会计的目标是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但在新的经济环境中,财务会计的局限性又限制了高质量会计信息的提供。本文就新时期财务会计的局限性及其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进行探讨,并提出改善建议,希望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有所帮助。

一、新时期财务会计的局限性及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1.及时性问题

现代市场经济瞬息万变,会计信息使用者往往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对市场的变化迅速做出反映,这就需要会计信息能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在不影响使用者决策的前提下提供给使用者。但目前财务会计以下方面的局限性限制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提供。

(1)基于会计分期假设的定期报告方式。目前财务报告是定期提供给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尤其是年度、季度报告已经成为会计报告披露的传统。这种披露方式实效性差,信息提供滞后,与使用者的及时信息需求差距很大。

(2)历史成本计量。目前财务会计历史成本计量占主导地位,受后续计量局限性的影响,历史成本在很大程度上仅反映过去交易或事项发生时点的信息,价格变化的影响只能等到相关的资产或负债实现或清偿时才得到反映,严重滞后的信息与使用者决策相关性不大。

2.完整性问题

目前会计界对会计信息的完整性要求颇有争议,有的观点认为财务会计应充分满足信息使用者对信息不断增长的需求,会计信息使用者需要什么信息就应该提供什么信息;笔者认为鉴于财务会计的本质与基本职能,一味追求所有与决策相关的信息提供会使财务会计走向力不从心的境地,所以我们只能在财务会计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提出合理需求。不过随着环境的改变,财务会计所提供信息的完整性也面临着挑战。

(1)确认标准的严格限制。根据FASB的观点,所有要素的所属项目(包括所属账户)在满足“效益大于成本”和符合“重要性”的前提下,还要符合可定义、可计量、相关性和可靠性四个确认标准。正是这样严格得近乎苛刻的标准在新经济环境中挡住了大量对使用者有用的信息进入财务报表,比如人力资本、自创商誉、承担的社会责任、新的衍生工具信息等等。

(2)货币计量假设的约束。货币计量假设把会计信息限定在可按货币计量或带有财务性质的.信息方面,这就不能记录和传递其他的非货币信息。这种单纯屈从于会计货币计量假设而放弃经济实质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传统会计的发展空间与发展潜力。

3.以有形资产为核心的传统计量模式。传统的财务会计和报告的核心是有形资产,受传统会计固有模式的限制,自创商誉、人力资本、智力资本等无形资产得不到合理的确认与计量。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这些资产已经开始逐步取代有形资产成为企业财富的主要来源。

3.可比性问题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但财务会计的以下局限性严重妨碍了该目标的实现。

(1)名义货币单位计量模式。财务会计建立在货币计量假设之上,并假设币值是稳定的,或者假设其变化是不重要的。但目前币值变动比较活跃,货币计量的结果明显同经济现实发生矛盾,而且我国还没有充分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的影响,这就妨碍了信息的前后期比较。

(2)会计政策可选择性。我国允许企业从可以选用的会计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中选用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会计政策,不同的会计政策可能会产生明显不同的经济后果,这给不同企业会计信息的横向比较制造了障碍。 4.可靠性问题

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应当没有重要错误或偏向,并且能够忠实反映所要反映或理应反映的交易或其他事项。受以下因素的影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受到了严重影响。

(1)估价技术的广泛运用。估计和假设是会计所固有的,绝对精确的数据是我们不能奢望得到的,但大量估计的存在会使会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失真。

(2)数据加工处理程序。在现行的财务报告模式下,需要对会计数据进行分类、汇总,最后生成综合性的报表。加工综合信息的过程会导致信息的丢失与扭曲,减少了数据信息的透明度,为管理当局操纵会计数字进行盈利管理提供了空间。

(3)谨慎性原则的过度运用。适当的谨慎态度是我们提倡的,它可以降低过于乐观的态度所可能导致的风险与不确定性,但不是鼓励企业运用比实际情况更多的悲观估计。实际上,有时我国在谨慎性原则的运用方面有些过度了,比如我国对于升值的资产甚至严重升值的资产出于谨慎考虑没有进行价值调整,而且对于因使用公允价值而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也不允许在价值恢复后进行转回,这给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带来了障碍。

5.可理解性问题

会计信息的可理解性指财务报表要便于理解,并假定使用者对商业和经济活动以及会计知识有恰当的了解,并且愿意花费适当的精力去研究信息。但财务会计报告的以下特点影响着使用者对财务会计相关信息的充分理解。

(1)信息专业化程度高。财务报告用的是会计语言,专业术语比较多。加上我国市场经济发育程度较低,懂得并善于利用财务报表进行决策者较少,上述假设高估了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理解能力。

(2)通用报告模式。现行通用的报告模式,建立在广大信息使用者均可理解的假设之上,然而,会计信息使用者是多元的,对会计知识的掌握有差异,对通用报告的理解也会不同。

二、新时期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建议

1.加强财务会计基础研究,逐步放宽确认标准,准许影响使用者决策的核心会计信息进入报表;适当扩大财务会计相关的信息披露力度,传达企业人力资本、自创商誉、承担的社会责任等影响信息使用者决策的关键相关信息,但对信息的披露要加强规范,防止信息过载与信息污染;明确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实际操作规定,尽量减少企业的主观选择空间。

2.重新引进一般购买力单位计量。改目前的名义货币单位为一般购买力单位,也即以各国货币的一般购买力或实际交换比率作为计量单位,使不同时期的货币保持在不变的计量基础上。其实FASB在SFAC No.2就提出:如果环境的变动达到无法容忍的地步,也许就要选择另一种更为稳定的计量单位(如一般购买力单位)。如今物价波动比较频繁,重新引进一般购买力单位计量也是必要的。

3.简化会计处理操作程序,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及时性。其实,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会计信息使用者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分散的电子数据,我们不妨尝试着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足够的明细数据,将数据综合处理的任务交给使用者,以便他们根据不同的需要对数据进行加工,从而提高决策的有效性。

4.提高财务报表的可理解性。在信息的表述方式上,改变目前财务报表主要局限于文字与表格的方式,尝试更多地运用图形与

会计有何局限

165 评论(9)

激排爱畅想

会计确认在西方早期的会计文献中就有论述,但至今对会计确认作出最具权威性定义的当属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1984年发表的第5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企业财务报表的确认和计量》。该公告认为,“确认是将某一项目,作为一项资产、负债、营业收入、费用等等之类正式地记入或列入某一个财务报表的过程,它包括同时用文字和数字描述某一项目,其金额包括在报表总计之中。”对于一笔资产或负债,确认不仅要记录该项目的取得或发生,还要记录其后发生的变动,包括从财务报表中予以消除的变动。“同时该公告认为,”确认一个项目和有关的信息,应符合四个基本的确认标准。凡符合四个标准的,均应在效益大于成本以及重要性这二个前提下予以确认。标准是:定义——项目要符合财务报表某一要素的定义;可计量性———具有一个相关的计量属性,足以充分可靠地予以计量;相关性———有关信息在用户决策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靠性———信息是反映真实的、可核实的、无偏向的。“会计确认标准作为会计系统予以确认的会计事项所应具有的特征,是现代财务会计核算系统得以运行的有力保障,凡符合标准的会计事项被确认为相应的会计要素并纳入财务报表中,不能完全满足上述标准的信息则被摒弃在财务报表之外。这些标准对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利用度等方面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近20年来企业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按照传统会计确认模式下所生成的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受到越来越多使用者的批评,会计确认模式面临创新的压力与挑战。美国证券交易会(SEC)委员StevenMHWallman认为传统的会计确认标准存在如下局限性:“第一,那些潜在的相关项目由于不符合确认标准而被忽略(通常是由于可靠性原因);第二,由于计价或其他方面的原因越来越无用的项目却依然包含在报表当中;第三,人们并不总是清楚为什么一些信息包含在财务报表当中,而其他信息则被排除在报表之外”。

341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