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87

princefrank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伊利销售会计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兜兜兜尔

已采纳

"牛奶"依靠营养价值丰富,已经成为了大家的生活必需品,不少人都习惯了喝牛奶。都说投资机会来源于日常生活,不过需要我们在平时多加注意。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聊国内乳制品行业的龙头公司——伊利股份。

在对伊利股份开始分析之前,乳业龙头股名单我整理好分享到下方了,点开就可以看:宝藏资料:乳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伊利股份是中国乳制品龙头,主营液态奶、奶粉、冷饮等的研发、生产以及销售。

上面我对伊利股份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那么伊利股份公司有没有什么独特的优势呢,值得我们投资吗?

亮点一:拓展业务版图,提升运营效率与产业链创新能力,优化资本结构。

公司努力探求、另找捷径,才得到今天的长白山矿泉水大项目,项目启动后,矿泉水产能可日产千吨级,成为公司拓展非乳业的重要方向以及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同时,公司还提升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运用能力,这对增强公司对全产业链的管控是有用的,全面提升管理运营能力。另外,定增操作被公司执行,这将助力公司优化资本结构以及降低资产负债率,有利于保证公司可持续性发展。

亮点二:加速数字化转型,打造全产业链的乳业创新基地

为了打造行业新标杆,公司加大资金投入用于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化升级战略的实施。一方面,建设从"牧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以及从"战略到执行"全流程管理的智慧企业运营管理应用平台,实现产业链上中下游的数字化与智能化;另一方面,通过建设安全可靠全面计算机网络以及支撑海外业务管理管控,再加上运营要求这一方面最核心应用的体系,使公司的国际化进程得到了提速。不止于此,公司还强化了乳业创新基地项目的建设,这样也能够有效的提升公司的技术研发实力、巩固龙头地位。

由于篇幅受限,跟伊利股份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有关的还有很多,我清理在这篇研报当中,点击即可阅读:【深度研报】伊利股份点评,建议收藏!

二、从行业角度来看

目前看来,乳制品行业已晋级消费升级阶段,伴随这消费升级的跃进、人们收入水平的逐渐提高以及健康意识的觉醒,跟饮食习惯相近的日、韩等国家相比,我国在乳制品上没有很高的消费量,也就是说,乳业公司的业绩增长空间非常大,不可能止步于此。而作为行业的领头者,伊利股份的营运能力、收入及净利润规模都要比行业平均水平高,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和品牌壁垒。将来一段时间,有市场红利的驱动,公司很有可能实现高速发展。

总之,作为伊利股份乳产品的忠实客户,在日常生活中我切身感受到了其产品质量的优良以及品牌效应的强大,其有不可撼动的市场地位,凭借伊利股份强大的竞争优势,我认为它的商业版图会相应的变大,终会一飞冲天、傲视寰宇。

但是文章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如果想更准确地知道伊利股份未来行情,直接点击链接,有专业的投顾帮你诊股,看下伊利股份现在行情是否到买入或卖出的好时机:【免费】测一测伊利股份还有机会吗?

应答时间:2021-09-09,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伊利销售会计

121 评论(10)

晓柚崽崽!

看待伊利与蒙牛这两家公司:

这两家企业其实已经根本不在一个高度了,大家切切要看明白。

28日晚,蒙牛乳业(HK:02319)公布半年报。集团收入398亿元,同比增长约15%,而股东应占利润为20.7亿元,同比增长33%。不派息。利润增速如此大规模超越收入增速,按说一片大好,竟然也不派息,什么原因?好吧,这个值得商榷。

更重要是的,明明知道港股当前惨淡局面,稍微派息一点安抚人心也行啊。“就不”。结果,次日,蒙牛股价报31.5港元,暴跌近6%。利润如此增长,而市场如此打脸,太伤人。

次日,港股市场仍是不留情面,翻脸猛做坏人,以成交额高达近80亿港币的天量成交,股价承压1.27%。真是的,一年多了,作为一个分析员,我从来没有见过惊人规模的蒙牛股票抛售。感觉一个从16年以来不断膨胀的业绩神话,正在逐步受到残酷现实检验。

今年年初,蒙牛公告换董事长,原来的董事长走了。中粮又换了一个新的。当时我遍读各种报告,论调都很乐观,感觉如发了通稿一般。譬如,国金证券分析员唐川说“更迭…,对蒙牛乳业并未有任何方面影响。”当时读完我就乐:一家市值如此规模的公司换董事长。

竟然“毫无影响“,也太瞧不起董事长这个职位了。如果如此不堪,董事长这活儿干脆撤了得了,没影响?那你还上任什么?更何况,如我记忆不错,蒙牛换帅,好像一年就好几次了。总是换,能没有影响?各位读者,你自己考虑。其实,蒙牛的各项貌似靓丽的经济数据,如果与伊利比较,是值得商榷的。

其一,两强之争。实某些舆论主动贴上去的两强。伊利销售收入大超蒙牛50多亿,而净利润则近蒙牛的两倍。从利润绝对值来看,应该是伊利一超,其他多强。如果收入接近,而利润相差如此之大,我真是觉得应该好好分析分析蒙牛的收入,是牺牲利润做大费用催上去的?还是产品缺乏实质性竞争力被迫低价销售的?

其二,统计学迷们看增长,既要看相对数,也要看绝对数。目前,蒙牛伊利销售增长率似乎接近,但由于差距已大,即使蒙牛保持跟跑,基数之差,也只会让业绩之差越来越远。更值得一提的是,蒙牛的增长,是建立在去年基数较低的基础上“高同比增长”。

这种增长放到明年,也许就会受到今年相对高增长的负面影响,从事使得实际结果低于市场预期。

其三,商誉。去年底,中国创业板遭受了一场估值劫难。大批公司公然、悍然的对商誉减值,造成损益表严重破损,股价暴跌。减几千万的,有,减数亿的减数十亿的,也有。这导致了广大海外投资人(通过北上资金、QFII渠道等)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巨大不信任。

目前,蒙牛公司的商誉规模较大,根据2018年报,商誉及无形约70亿,占了资产总额的10%以上,是年报净利润的一倍还多。所谓商誉,是对外投资超过公允价值的部分,而看看蒙牛的对外投资公司的利润情况,我对商誉还是颇有担忧的。

其四,出售君乐宝是杀鸡取卵。蒙牛卖君乐宝,看似账面有赚,其实不该。这笔交易一做,集团的两成的收入和一成的利润,没了。而这奇怪交易的背后是什么,我们无从得知。不过,也可以从这位似乎与蒙牛比较熟悉的分析员(国金唐川)的笔下看到。

“可能更多是处于非经济目的”。可惜了,君乐宝,这公司将来肯定是要奔着直接上市而去,蒙牛卖了几十亿,多了一个非常强硬且熟悉自己的对手,何苦来哉?当前市场,想并购都买不到合适的,竟然还把一个好资产给卖了。

其五,应收数额太大。好的增长,应该是现金流的增长,而蒙牛的应收账户及票据超过40亿元,其增长幅度近45%,远高于应收的15%,高达三倍!当然,从会计学上,应收也是销售收入,这毋庸置疑,但是。

应收是最差的营销收入,这意味着对下游的控制力和影响力非常有限,必须容忍下游更长的账期、更大的赊账,难道不是吗?从一个分析员角度,我不喜欢这种增长,我更喜欢现金收入。应该说,截止到本周五下午。

蒙牛市值约千亿人民币,而伊利则高达1736亿人民币,这个差值,应该体现了当前两家公司的客观差距。而如果更加冷静一些,一个相对增长质量较低的蒙牛,却享受着显然高于伊利P/E(市盈率)估值,也令人难以信服。

因此,这个差距,也许比现实情况过于乐观了一些。我认为,从目前综合发展水平来看,伊利估值水平应该与蒙牛对调,而考虑到两者的利润差值,伊利的综合市值水平应该是蒙牛的3倍左右。总而言之,伊利蒙牛目前的1.7倍市值差距,被低估了。

伊利,被相对低估了。当然,我更喜欢两强在产品上有更加直接、强硬的对决,这样,全国人民才能从这种对等的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实质性好处。祝伊利和蒙牛都能在未来的发展中获得应有发展。

也祝中国乳业的总市值、质量、美誉度更上层楼。

346 评论(10)

typical2006

会计工资由于地区不同,而各不相同。

一般普通会计的工资水平都不会太高,平均工作需要根据所在城市来定,一般一线城市在6000元左右,二三线城市在4000元左右,四五线城市在3000元左右。

出纳2500-3500元,也有一些单位比较高,但这部分基本不对外招聘。

会计3500-5000元,会计主管4500-7000元,这些岗位属于工作可以量化、技能可以评估,所以工资比较透明。

财务经理6000-15000,财务总监10000-30000,这两个岗位不但涉及个人能力,还需要一定的人脉和丰富的经验,所以幅度很大。

急速通关计划 ACCA全球私播课 大学生雇主直通车计划 周末面授班 寒暑假冲刺班 其他课程

307 评论(12)

五月的史努比

无论公司大小,都需要财会人员来保证正常的运营,可以说财会人员是企业核心人员,是机构运转的关键角色。诸如财务核算体系,或是企业审计工作,都是企业发展核心的内容。公司只有把财会部门作为企业战略实施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公司才能更好地发展。会计行业目前的现状就像是一个金字塔一样,基层会计数量庞大,然而顶层高端的会计人才数量稀少,存在巨大的缺口,如果今后想在会计行业取得更好的发展,现在必须实现自己工作技能的提升,专业素质的提升,以及管理技能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提升。只有不断地向着金字塔顶端前进,抓住时机,迎接挑战,才能够在会计行业里取得更好的发展。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任何建议。应答时间:2021-03-30,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267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