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75

我最亲爱的12345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高级会计专题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肖小月半仔

已采纳

本书具有系统性、前瞻性、通俗性等特点,适用对象为财经类专业的研究生,也可作为财经类专业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用书。本书目录第一章 所得税会计第一节 会计收益与应税收益的差异分析第二节 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第三节 暂时性差异第四节 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确认第五节 所得税的确认和计量第六节 所得税会计的信息披露第二章 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第一节 现行汇率法第二节 区分流动与非流动性项目法第三节 区分货币与非货币性项目法第四节 时态法第五节 几种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对比第六节 美国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选择及其变化第七节 我国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第三章 物价变动会计第一节 物价变动会计概述第二节 不变币值会计第三节 现行成本会计第四节 现行成本/不变币值会计第四章 长期股权投资会计第一节 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概述第二节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计量第三节 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第四节 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第五节 长期股权投资的期末计价和处置第六节 长期股权投资的信息披露第五章 企业合并第一节 企业合并及其方式第二节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第三节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第六章 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一般方法第一节 合并会计报表概述第二节 合并资产负债表第三节 合并利润表第四节 合并现金流量表第七章 复杂股权结构下合并会计报表的编制第一节 合并结构第二节 父→子→孙结构下合并报表的编制第三节 关联附属结构下合并报表的编制第四节 母子公司相互持股下合并报表的编制第五节 子公司之间相互持股下合并报表的编制第八章 分部财务报告第一节 分部财务报告概述第二节 分部的识别第三节 报告分部的确定第四节 报告分部的信息披露主要参考书目

高级会计专题

294 评论(14)

catcat654321

高级会计师的任职条件,除必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遵守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外,还要具备四个基本条件:

1.较系统地掌握经济、财务会计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

2.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丰富的财务会计工作经验,能担负一个地区、一个部门或一个系统的财务会计管理工作;

3.取得博士学位,并担任会计师职务2-3年;或取得硕士学位、第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结业证书,或大学本科毕业并担任会计师职务5年以上;

4.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语。

扩展资料

材料报送要求

(1)申报材料必须手续完备,内容齐全,字迹清晰,不得涂改、漏页、缺页,应上传原件的不得以复印件代替。申报人员所在单位及其主管部门、呈报部门要加强对申报推荐材料的审核把关,对审核情况填写明确意见,并按要求签名、盖章。

(2)申报人员填写《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表》时,应在承诺语:“本人承诺:所提供的个人信息和证明材料真实准确,对因提供有关信息、证件不实或违反有关规定造成的后果,责任自负”后签名。

(3)申报人员如有在取得中级资格后的成果及奖励证书、负责或执笔拟定、修订并印发的本单位会计管理制度或内部控制制度、市级以上的会计科研课题结题报告(证书)可上传至省专业技术人员管理服务平台。

(4)学历证书应上传原件,如原件丢失,须提交毕业生登记表原件,或经单位人事部门审核、负责人签字、单位盖章的毕业生登记表复印件。持有国(境)外学历、学位证书的海外留学人员,应同时提供教育部认可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

(5)所有申报材料须按要求装入统一印制的档案袋内,实际材料件数与档案袋封面目录必须相符。

百度百科-高级会计师

187 评论(13)

齐吃大乳

高级会计师论文范文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高校会计制度面临着多元化发展的挑战,本文就来分享一篇高级会计师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论文提要

xx年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系统相继出现重大违规案件,震惊了金融监管者和银行管理层。这几起重大违规案件,都与会计部位不遵守规章制度、违规操作有密切关系。惨痛的教训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至关重要,当前特别要把会计部位的内部控制作为重中之重。本文对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的内涵以及当前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就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机制,防范会计部位风险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完善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 防范会计部位风险的思考

xx年上半年,我国商业银行系统相继出现重大违规案件,震惊了金融监管者和银行管理层:新年伊始,中国银行黑龙江河松街支行就爆出惊天大案,其涉案金额之巨、策划之周密不仅让社会公众为之震惊,亦让银行界为之惊愕。自此之后,中国银行业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大案要案接踵而至——1月21日,中国银行大连分行爆出600万美元银行资金挪用案;2月22日,建设银行吉林分行3.2亿元存款蒸发案被公之于众;3月24日,内蒙古银监局公布农业银行包头分行1.1亿元违法经营案件;3月31日,中国农业银行河南清丰县支行一员工投案自首,揭出该支行4名员工挪用公款700万元购买体育彩票案……

由于发生的几起重大违规案件,都与会计部位不遵守规章制度、违规操作有密切关系。因此,国家银监会发出了防范会计部位风险专项治理检查的通知,建设银行总行也发出了《关于开展严格会计规章制度、防范会计操作风险大检查的通知》。这次检查,是在发生重大违规案件后开展的。建总行在《通知》中开宗明义地指出,这次检查目的是“通过对会计相关业务和岗位的排查,发现案件苗头和内部管理及控制中存在的隐患,加强和改进会计管理制度和手段,有效防范和遏制重大案件的发生,确保全行资金运营的安全,从而维护建设银行的良好声誉,为全行股份制改造保驾护航。”通过这次检查也是为了达到“亡羊补牢、犹未为晚”的效果。这里的“亡羊”指的是银行资金损失,“补牢”指的是强化会计内部控制。但是要达到这样的效果,仅靠一、二次专项治理检查是远远不够的。惨痛的教训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实现预定发展战略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至关重要,当前特别要把会计岗位的内部控制作为重中之重。本文试图就建立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会计控制机制,防范会计部位风险做一个初步的探讨。

内部控制以及内部会计控制的内涵

“内部控制(Internal Control)”作为一个专用名词和完整概念,它的产生并不是太久。在美国会计师协会1936年发布的《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审查》文告中,以及 1947年发布的《审计准则暂行公告》中,出于改进审计方式,以及尽可能降低审计风险的需要,提出了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审计程序。然而内部控制思想与内部控制权威性定义的出现,却不是同时产生的。

(一) 内部控制思想的出现

内部控制的基本思想和初级形式早在古罗马时代就已经出现了。古人很早以前就知道内部牵制的重要性,并将其运用到查错防弊,保护资产安全中去。在古罗马时代,对会计账簿实施“双人记账制”,方法是某笔经济业务发生后,由两名记账人员同时在各自的账簿上加以登记然后定期核对双方账簿记录,以检查有无记账差错或舞弊行为,从而达到控制财物收支的目的,这就是典型的内部牵制措施。而大约在公元1300年至1500年文艺复兴期间,由意大利商人发明的借贷记账法,要求对于任何一笔经济业务都要用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账户中作相互联系的记录,则是通过不同账户,对同一笔业务进行控制。

通过上面所举的内部控制最初产生的两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内部控制从一开始就与会计或者说会计工作密切相关。这种现象并非偶然发生,因为会计借助于一些简单的要件,如:账户、金额、记账方向、发生时间等,就能够比较完整地、准确地、同时成本较低、劳动付出较少地描述已经发生的经济事项,正如此就奠定了会计在内部控制中的主要地位。

(二) 内部控制概念的进化

如前面所提到的,内部控制名词和思想在1947年以前就已经出现,而对内部控制的完整定义却是在两年后的`1949年才做出。其后,随着会计、审计实践的发展,会计理论界对内部控制定义先后做出了多次重要修订。

1992年,美国“反对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所属的发起机构委员会(简称COSO委员会),在进行专门研究后提出一个著名的专题报告:《内部控制—整体架构》,一般也称为COSO报告。经过两年的修改,1994年COSO 委员会公布了该报告的修改版,扩大了内部控制涵盖范围,增加了与保障资产安全有关的控制,并得到了权威机构如美国审计署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大力支持,成为目前各类组织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实践的理论指南。

参考资料:

[1]何林详,《美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稽核制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

[2]财政部会计司,《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会计研究》,2001年第2期

[3]中国人民银行,《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1997年

[4]朱荣恩,《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会计研究》,2001年第1期

[5]唐雅洁,《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金融参考》,2001年第4期

[6]王伟东,《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思考》,《北方经济》,2001年第6期

[7]戴斌,《会计的监督职能不可弱化》,《建设银行报》,总第1719期(出版日期:xx-06-17)

[8]罗俊明,《基层行经营风险的防范》,《建设银行报》,总第1177期(出版日期:2002-09-09)

[9]闫庆峰 李力,《加强会计管理防范金融风险》,《建设银行报》,总第1350期(出版日期:2003-07-28)

[10]景莉 张曼,《加强内部控制增强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建设银行报》,总第1378期(出版日期:2003-09-15)

169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