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13

品尝滋味real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财务舞弊属于会计估计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sherry美享家

已采纳

财务舞弊的含义是指有目的、有预谋、有针对性的财务造假和欺骗,从而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真实反映的故意行为。它主要包括伪造、变造记录或凭证;侵占资产;隐瞒或删除交易事项;记录虚假的交易事项;蓄意使用不当的会计政策等。财务舞弊的种类 财务舞弊是指用财务欺诈等违法违规手段,给舞弊人带来经济利益,而最终导致他人受到伤害或遭受损失的故意行为,舞弊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毒瘤。财务舞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侵占资产;侵占资产是指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层或员工为谋取自身利益,采用财务欺诈等违法违规手段使被审计单位遭受损害的不正当行为,如:管理层或员工在购货时收取回扣,将个人费用在单位列支,贪污收入款项,盗取或挪用货币资金,实物资产或无形资产等。二是做出欺诈性财务报告,可能源于管理层通过操纵利润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被审计单位业绩或盈利能力的判断。美国安然、世通,我国的红光实业、银广厦,琼民河等舞弊案件均属于这一种类,如以下情况:1.对财务报表所依据的会计记录、原始凭证或相关文件记录的操纵、伪造或变造。2.隐瞒或删除交易或事项。3.对交易事项或其他重要信息在财务报表中做出虚假不真实的表达。4.故意或蓄意使用不当的对与确认、计量、分类或列报有关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5.故意违反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编制财务报表。

财务舞弊属于会计估计

265 评论(8)

queenielove多儿

如果把财务报表比作上市公司的“脸”,其素颜状态所对应的是上市公司真实的财务情况与表现。在舞弊动机驱动下,管理层若铤而走险地对财务报表进行“颜值提升”,通常会通过局部“整容”甚至是整体“换脸”的方式来达成目的。1、“整容”式财务舞弊“整容”式财务舞弊通常表现为会计处理错误,比如提前确认收入、滞后确认费用、错误利用资产减值相关的会计估计以规避减值损失(如应收账款坏账、商誉减值等)等。这些局部“整容”往往基于真实交易,通常不需要牵涉上市公司不同部门人员,隐蔽性相对较高。2、“换脸”式财务舞弊“换脸”式财务舞弊则是一种伪造经济业务活动的“无中生有”式的舞弊,比如虚构不存在的交易、夸大交易规模等。“换脸”通常是系统性的舞弊,需要调动上市公司内部较多资源,并涉及企业不同部门一起参与,以掩盖舞弊的蛛丝马迹。

194 评论(11)

杨大公主H

美国在《奥克斯利法案》颁布实施以前,就因先进的企业管理方式而得到其它国家的效仿与学习,但好景不长,21 世纪发生了安然、世通等财务舞弊丑闻,这引起世界各国纷纷围观,都在议论美国将如何渡过难关,重塑管理先进强国的形象。另一方面,世界各国对本国借鉴的美国企业管理制度也提出了质疑,美国公司管理制度到底能不能有效地减少舞弊现象的发生,随后美国国会通过了《奥克斯利法案》逐渐将舞弊余波平息[20-21]。美国对于财务舞弊的印象是很深刻的,其对财务舞弊的定义和解释经过一系列的修正和补充也日渐完善。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认为:财务舞弊是一种故意隐瞒或错报公司经营状况的行为,最终干扰甚至误导报表使用人的决策。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是这样定义的,财务舞弊是公司将财务报告中需要披露和应该披露的重大事项有意图的进行篡改或伪造,从而欺骗投资者等报表使用人,简称为“管理机构舞弊”。无论是全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还是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对财务舞弊的定义中都强调故意或有意的行为[22-23]。我国学术界对于财务舞弊的理解和研究侧重点不同,所以存在多种解释。《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中第 1141 号认为财务舞弊是被审计企业或公司为了获取非法收益或满足其某种目的企业内部员工、管理人员或依靠第三方采用欺骗的手段隐瞒乃至扭曲企业财务报告的现象[24]。2001 年我国《审计具体准则》中对财务舞弊也做了明确的界定:企业财务报告中出现记录的经济业务或者相关事项与实际不符的有意行为[25-28]。其中还对财务舞弊的具体表现进行了列举,主要有:a.伪造、变造原始凭证;b.虚构或隐瞒交易事项;c.非法占有资产等等。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对舞弊的定义除表达方式略有不同之外,表达内容与侧重点基本都是一致的,对财务舞弊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特点:(1)财务舞弊是故意、有计划的欺骗行为;(2)财务舞弊的实施者为管理层;(3)财务舞弊对象则为报表数据[29]。

350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