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175

可爱小伶伶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初级会计宣告分配股票股利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左村爆破兵

已采纳

你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已经变成了2130 你卖了1900 你产生的投资收益就该是230 撒 你具体是哪里不懂哦 你看嘛 长的成本为1980+200-50=2130

初级会计宣告分配股票股利

125 评论(14)

心晴joanny

取得时以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不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单独计入应收股利

141 评论(14)

樱桃大丸子子

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取得交易性金融资产时,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借记本科目(成本),按发生的交易费用,借记“投资收益”科目,对于价款中包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息,借记“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按实际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二)在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期间被投资单位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债券利息,借记“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收到现金股利或利息时,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股利或应收利息”)

(三)资产负债表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借记本科目(公允价值变动),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科目;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四)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应按实际收到的金额,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按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成本,贷记本科目(成本),按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贷记或借记本科目(公允价值变动),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 科目。同时,按该项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借记或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贷记或借记“投资收益”科目。

155 评论(9)

烟点燃空虚

所有“长期股权投资”的借方加起来减去所有“长期股权投资”的贷方加起来,然后在减去第五小题的“银行存款”

181 评论(9)

yiliudewendu

董事会决议分红,分录如下借:利润分配-应付利润 贷:应付利润同时做如下分录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应付利润在实际支付时分录如下借:应付利润 贷:现金(银行存款)

246 评论(15)

哪也去不了

这是最常见的一个实务性操作方式了。书上都有详细的说明。。

299 评论(14)

期待的力量1

第5题的分录首先是可以先确定第一个借方,也就是借:银行存款 1900再接下来就确定长期股权投资这个科目,你返回去看第一,第三,和第四个会计分录,合起来,这时候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余额为借方2130;由于公司是卖出了这项投资,相当于这项科目没有了,所以要做相反的会计分录,也就是贷:长期股权投资 2130然后它们的差价计入投资收益

291 评论(13)

堕落紅尘

题主您好,之了为您解答

分派现金股利是这样的哦!!!

宣告时: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

贷:应付股利

实际支付的时候:

借:应付股利

贷:银行存款

一、年终决算,将实现的净利润转入分配,分录: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注:如为亏损,做相反分录.

二、未分配利润的账务处理

年终决算后,"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明细账户贷方余额表示历年累积存的未分配利润或未弥补的亏损.在资产负债表日后,企业应根据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按进行分配或弥补亏损.

1.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可以用以后年度实现的利润或净利润弥补以前年度亏损.税法规定弥补期为5年,5年内弥补亏损的,可以用实现的税前利润弥补亏损.在用未分配利润弥补亏损时,不编写分录.

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法定盈余公积---按照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当企业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累计额达到公司注册资本50%以上时,可以不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3.提取任意盈余公积---比例由企业自行确定

借:利润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4.向投资人分配现金股利或者股本股利

①  宣布分配现金股利

借:利润分配----应付现金股利贷:应付股利

②  实际发放股票股利

借:利润分配----转作股本股利

贷:股本5.盈余公积补亏借: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借: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企业未分配利润的形成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应付现金股利

---转作股本股利

希望能够帮助您,我是之了,您的会计挚友!望采纳!免费领取2019初级会计全套课程,欢迎一起探讨会计问题,不定期分享干货哦~

163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