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baby8893
感谢邀请回答,我并不敢说真能把一份报表理解得多透彻,简单说说我的理解。要看到企业的财务报表,了解企业的业务特点,盈利方式,上下游关系,行业地位,是需要在进行报表技术分析前先做的,否则单纯去看报表数字意义不大。以下是从财务角度的简单解读。上市公司需主要批露的财务报告通常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称之为三大主表),如果上市公司是集团型企业,有下属子公司,那么集团合并报表和母公司报表会分别列示。资产负债表是实点数,反映截止到报告期企业的财务状况,利润表是期间数,反映企业在一段时间内的经营状况,现金流量也是期间数,反应企业一段时间内的现金流入流出情况。如果把企业比作个人,资产负债表可以理解为你现在的身价,你有多少存款、几套房子,欠了银行多少钱;利润表就是你每个月的收入,其中工资多少、收了多少租金,以及每月花多少钱;自然,现金流量表就是你每个月现金的流水了,收到多少钱,付出去多少钱。那么,你现在可能会问,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会有什么不一样呢?从个人的角度看,银行流水其实就是收入和支出啊。这里其实涉及一个重要的会计概念,现行的中国会计准则是基于权责发生制,而不是收付实现制,这其实是现代会计学和以往账房先生记账的重要区别。比如说,你们以前固定是每个月30号发工资,但4月30号因为银行方面原因没能发下来,延迟到了5月5号才发。这笔资金流入肯定是要记在5月的现金流量表,但从利润表看,这笔收入是应该记在4月的,因为这是四月的工资。对企业来说也是一样,确认收入和费用的时间点不是以资金的收付为基础的而是以责任的发生。比如,A公司4月销售了产品给B公司并开具了发票,对方已经确认收到货物和发票但还未付款,从报表角度,A公司4月的利润表里要体现这笔收入,但现金流量表里要等B公司实际回款的时候再确认资金流入。所以说,理解权责发生制是看报表的一个重要前期,否则很难切换到财务的视角去理解数字的含义。然后我们也会发现,从一个相当相当长的角度去看企业经营,其实最后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的结果应该是一样的。看财报前还需要了解的另一个概念就是:估值。会计是一门估计的艺术,这是《财务智慧》里我最喜欢的评价。按照非财务人员的理解,通常会用买价来衡量一项商品的价值,然而这在会计核算上并不是任何时候都适用。固定资产的折旧、应收账款的坏账就是要在资产负债的报告日重新对资产的价值进行重新评估。比如有笔10万应收账款,客户已经欠了一年还没付,也没有明确说什么时候能付。从会计核算角度,这笔应收账款就不能再在资产负债表显示为10万。因为有无法收回的风险,先估计有5%的可能性这笔款客户不会付,从账务处理上就要把这5%视同为企业的损失,于是应收账款就只剩9.5万,而利润表多了一笔支出。再说固定资产,企业买了一台3600元电脑,买回来的那个月,资产负债表上固定资产就会增加3600,然后到第二个月的时候,财务会计说这台电脑估计只能用三年,三年后就会坏掉不能用了,那3600分摊到每个月那就是100。现在已经用了一个月,这100已经没有了算当月费用,于是会计把资产负债表里的固定资产减少100,而利润表里多了一笔叫折旧费的支出。应收账款一年是按5%算还是6%?电脑是用3年还是5年?这很大程度取决于财务的估计(当然,前期是符合会计准则要求),而不同的估计方法会影响财务数据。不仅是固定资产和应收账款,存货、金融资产在计算价值时都会要到估计,成本核算更是在所难免,如果不考虑这些因素,也很难真正读懂报表。以上是我认为在读报表前需要先了解的信息,至于更具体的报表间的关系,数据的含义,推荐一本《财务智慧》,我觉得讲得很通透。如果是投资者,雪球唐朝写过一本《手把手教你读财报》,如果是入门,也是非常实用的。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