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16

静水居士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政策相关性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尾巴摇阿摇

已采纳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并不矛盾,会计核算的客观性原则决定了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可靠,而会计信息的运用必须符合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满足有关方面了解会计主体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同时还要满足会计主体内部加强经营管理的需要。

会计政策相关性

326 评论(14)

蛋的故事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相关性:所谓相关性是要求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即要求企业在收集、加工、处理、传递会计信息的过程中,要考虑使用者对会计信息要求的不同特点,以确保企业内外有关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相关需要,按投资者、经营者、政府部门对会计信息的要求形成一个会计信息流。相关性有两个基本标志,即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所谓预测价值,是指会计信息能够帮助使用者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事项并预测其发展趋势,从而影响基于这种评价和预测所做出的决策。所谓反馈价值,则指会计信息能对信息使用者以前的评价和预测结果予以证实或纠正,从而促使信息使用者维持或改变以前的决策。而会计信息要实现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及时性也是相当重要的质量特征,即会计信息能在其使用者作出决策之前提供。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它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

310 评论(13)

HaoRen19990828

相关性原则(relevance)是财务会计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指会计信息要同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联,即人们可以利用会计信息做出有关的经济决策。

161 评论(9)

默灬小米

会计政策的选择影响经济成本因素的财务结果。

其中会计政策选择的结果实际上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各利益主体通过会计信息获得收益。经理及股东均希望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提高其所需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以获得更多的利益,但企业必须付出一定的成本。

技巧须知

会计政策的选择不仅仅是记账方法和盘存方法的选择,更是对确认、计量、控制、报告和分析等各方面的综合考虑和选择。这就要求会计人员掌握有关的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

对各种影响因素做出全面的分析与权衡,积极参与筹资、投资、资金管理等各方面的预测和决策,选择合理、合法、切实可行的会计政策。

217 评论(9)

苏明zhsm13579

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一直以来是会计界重点研究的问题。相关性和可靠性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两个重要的标准。相关性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做出决策,可靠性又为会计信息提供较为真实、完备的数据内容。一般来说,历史成本的计量标准下,具有客观性和可验证性,以此而认为比公允价值的计量可靠,但是往往缺乏相关性。在公允价值的计量下,能相对确切反映负债及资产的价值变化,因此,具备更高的相关性。(一)可靠性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要求对企业而言,通过对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如实反映企业的各项会计要素及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内容完整,信息真实可靠,确保会计信息免于偏差或错误,通俗地说,就是必须保证会计信息不偏不倚,真实可靠。(二)相关性相关性是指关于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符合投资者及财务报告信息使用者的需要,以便他们做出相关的经济决策。二、可靠性和相关性与会计信息的关系(一)历史成本下的可靠性与相关性尽管从可靠性的角度来看,缘于这种计量模式的客观性以及可验证性较强,因此历史成本无疑成为最理想的计量模式,同时,也应该看到,可靠性是相对的,在历史成本的计量方式下也不例外。一方面,历史成本法存在大量的计算、确认、备选和分配方案,使得最终在计算损益的过程中出现失实的后果。比如,使用存货计价法时,需要事先假定好一定的实物流和资金流之间的相互联系,计价方法的不同会导致最终会计信息的不同,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很难断定哪一种计价方式更合理,信息更可靠;另一方面,历史成本法只能反映已经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发生时的某一个点的信息,因为市场价格随时随地都在波动,因此,历史成本计价办法无法反映市场价格的变化。同时,历史成本也并不具备绝对的可靠性。尤其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出现,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缺点日益突出,历史计价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和决策者的要求,传统的财务会计所提供的信息中,关于其相关性和及时性的不足已经越来越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二)公允价值下的可靠性与相关性关于公允价值的相关性,一般来说都无人质疑。关于历史成本的计量方式是基于负债发生或取得资产,当时的市场价格,但公允价值是以现行的市场价格为依据的。因此,公允价值能合理地反映现行市场条件带来的影响,公允价值的不断变化,也正是反映了市场条件的变化及影响的轨迹。与历史成本的计量方式相比,公允价值的最大优势在于关注市场的现在与未来,因此,公允价值计量方式更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环境,也能为企业提供相关的信息,同时为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的预测和预期提供基础,以便于企业决策者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三、基于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研究(一)公允价值计量在相关性与协调性之间的权衡从概念就能看出,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及可靠性两者是一对矛盾,但是两者又不可分割,缺一不可,在会计信息质量中,两者不断彼此争斗、彼此妥协,最终结果形成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两者的侧重点并不尽相同,这也影响了会计计量属性的选择,这一计量属性选择的不同,反过来又影响了相关性和可靠性在会计信息质量的形成过程中的相互博弈。我们知道,会计计量属性有如下几种: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净现值、公允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交易的过程中,除了历史成本是实际交易,其余都是假设交易的结果,在会计计量过程中,选择不同的会计计量属性势必会进一步加剧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的矛盾,公允价值的计量方式的出现,无疑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及可靠性之间的矛盾的缓和提供了契机。公允价值计量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之间作了一个权衡: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的提高不以降低可靠性为代价,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可靠性的同时也不降低相关性。(二)会计计量中引进公允价值存在的问题从决策相关性的角度来看,公允价值的计量办法,具备了一定的优越性。要想更有效地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预测性,就可以按公允价值核算将之前期间的资产持有损益单独揭示,但在这个过程中,公允价值的运作过程中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公允价值的获取需要一个客观的、正常有序合理的竞争的市场环境,要求买卖双方都在此前充分了解清楚市场情况,尽可能地缩小信息不对称的程度,买卖双方都有权公开查阅相关的商品及其市场价格,并且在交易的过程中,双方已经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所带来的各种交易风险,在此基础上确定交易价格。由于我们目前市场发展的特殊性及现实情况,关于公允价值的准确获取依旧是一个比较大的挑战,这与我国的国情及经济发展的现状不无联系,中国的市场经济才刚刚起步,市场化水平还比较低,依然面临着信息不完全及资产交易不活跃的市场现状。另一方面,由于市场交易价格的不稳定性,也会带来公允价值现值技术在实际的会计计量中难以操作的问题存在。新会计准则对于公允价值也有相关的规定,如果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那么一旦当期的公允价值波动较大时,也会相应较大地影响到企业当期的利润情况。在我国目前资本市场还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如果大量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势必会加剧利润操纵现象[2]。尤其是对于持有金融工具的企业而言,若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首先需要对金融工具的市场价格进行重新估计,并且要确认好因价格波动带来的未实现的利润或引起的损失。可以看出,公允价值的计量容易引起企业利润的激烈波动,也会进而加剧我国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及波动性,增加金融风险。此外,一般情况下,我们将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也会相应给企业经营人员当期的业绩带来影响。因为,金融工具的价格波动并不是本公司的经营人员所能掌控的,其必然受到外部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三)中国会计公允价值准则改划的趋势在我国目前的会计准则中,提供了不少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基础,但是关于公允价值的具体的判断标准,还没有设计,这使得投资者在面对会计信息时,很难理解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所提供的会计信息,为此,关于我国会计公允价值准则改划的趋势,笔者作了如下几点分析:第一,在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时,许多金融工具以外的负债或资产项目,一般情况而言并不存在活跃市场,建议提供相关的公允价值进行可靠计量的标准及应用指南。第二,建议在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应用指南中,提供更多的关于公允价值计量的示例,特别在新兴市场经济环境中,应如何确定公允价值尤其是应用估价来确定公允价值。第三,以非市场基础确定的公允价值,应当强化披露要求,在非市场基础情况下,确定公允价值的管理层的假设、确定方法、估价师的评价等等,甚至包括可能会引起财务报表重要指标发生何种变化的敏感性等方面的信息。[3]四、解决中国现阶段会计信息质量问题的措施(一)完善财会法规体系我国目前的会计法规体系,依旧存在着部分法规内容滞后、质量不高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部分会计法规内容陈旧过时,不能适应企业经营机制的转变,以及不断变化发展的市场的需求,更不足以应对经济全球化给企业带来的挑战;二是部分会计法规虽然做了相关的规则,但是缺乏充分的调研论证,并没有将会计法规政策与我国的具体国情、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相关会计法规不科学、不合理,在实施的过程中暴露出很多的问题;三是部分会计法规的相关规则、政策制定得比较笼统,其伸缩性太大,存在很多漏洞,进而影响了会计法规政策的有效发挥;四是部分会计法规内容不完整。因此,完善我国目前的会计法规体系已经是成为一项迫不及待的任务。(二)缩小会计政策的可选择空间关于缩小会计政策的可选择空间,一直以来都是会计理论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日益成为资本市场效率研究的重要命题。在会计实务操作的整个流程中,从最初始的经济事项的确认、计量,再到会计报表的最终形成,期间会计政策贯穿始终,在整个会计流程中,会计政策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在会计准则制定的过程中,将“公允表达”作为目标制定的准则,并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以便企业利益达到最大化。(三)提高会计人员的诚信道德水平在公允价值计量方式下,要做到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及相关性的统一,应该不断提高会计人员及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素质。一方面,由于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允价值的判断,因此,要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相关执业能力,以便公允价值最终达到最优估价。另一方面,要不断加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升会计人员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可靠、相关会计信息的意识,同时使其认识到会计工作对维持资本市场和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性

120 评论(8)

相关问答